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甜玉米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甜玉米作为原料,确定了甜玉米饮料的工艺条件。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分别是0.175g和0.4mL、75℃和60℃、85 min和3h。确定了饮料风味调配时各组分的适宜添加量,玉米糖化汁为80%,柠檬酸为0.2%,白砂糖为4%,氯化钠为0.3%,此时饮料的感官最佳。成品的灭菌温度和时间分别是95℃,3min。所制备的甜玉米饮料,具有浓郁的玉米香味,色泽、口感具佳。  相似文献   

2.
甜玉米糖化液酶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次力  缪铭 《食品科技》2004,(10):66-69
对酶解甜玉米糖化液的工艺进行研究,试验以水解度(DH%)为指标确定了最佳酶解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pH6.7、酶解温度69℃、加酶量1.2%、底物浓度10%的条件下酶解1.5h,可使水解度达到25.97%。同时酶解液经分离、脱苦、调配、灌装和灭菌等工序,可制成颜色淡黄、无异味的甜玉米饮料,是很有前景的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3.
甜玉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甜玉米为原料,采用α-淀粉酶、糖化酶酶解工艺,水解甜玉米中的淀粉,生产出澄清透明、具有甜玉米特有香味的澄清型甜玉米饮料,并研究了混浊型甜玉米饮料的加工工艺和稳定性,从而确定了产品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是研究以甜玉米为原料,采用淀粉酶、糖化酶酶解工艺,水解玉米中的淀粉,制造出澄清型的甜玉米饮料,并对制造混浊型的饮料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酶解甜玉米糖化液开发营养性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次力  缪铭 《食品科学》2005,26(5):175-178
本文对酶法水解甜玉米糖化液制备营养性饮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以水解度(DH%)为指标确定了最佳酶解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pH6.7,酶解温度69℃,加酶量1.2%,底物浓度10%的条件下酶解1.5h,可使水解度达到25.97%。同时酶解液经分离、脱苦、调配、灌装和灭菌等工序,可制成颜色淡黄、无异味的甜玉米饮料,是很有前景的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6.
双酶协同酶解木薯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α-淀粉酶(酶活:4,000 U/g,最适pH 5.5~6.5,最适温度50~55℃)和糖化酶(酶活:100,000 U/g,最适pH 4.0~4.5,最适温度58~62℃)协同水解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的水解率为50%时质量最好,此时的工艺条件为:加酶量(α-淀粉酶与糖化酶的质量比为3:1)为干基淀粉质量的0.50%,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55℃,反应pH 5.0.  相似文献   

7.
研究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作用水解葛根淀粉分子,并建立酶解动力学模型。研究α-淀粉酶和糖化酶在单酶体系、双酶体系、不同淀粉颗粒粒径、不同酶用量的组合对还原性糖形成的影响,以此确定淀粉水解模式和最佳酶用量的组合。基于淀粉颗粒粒径能影响淀粉水解,修正现有的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淀粉动力学方程,并研究葛根淀粉初始质量浓度和不同酶用量组合对解淀粉动力学模型有效性影响。结果表明:单酶体系与双酶体系对还原糖的形成速率差异显著(P<0.01);α-淀粉酶和糖化酶具有协同作用,α-淀粉酶用量为20U和糖化酶为36U为最佳酶组合;对修正的酶解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修正的酶解动力学模型只有在葛根淀粉初始质量浓度≤18.5mg/mL、α-淀粉酶和糖化酶在较低酶浓度的组合条件下才有效。  相似文献   

8.
以甜玉米为原料 ,采用α -淀粉酶、糖化酶酶解工艺 ,水解甜玉米中的淀粉 ,生产出澄清透明、具有甜玉米特有香味的澄清型甜玉米饮料 ,并研究了混浊型甜玉米饮料的加工工艺和稳定性 ,从而确定了产品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香菇柄为主要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和糖化酶双酶同步酶解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香菇柄糖化工艺。结果表明,双酶同步糖化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和糖化酶酶活比5∶3、双酶添加量3 164 U/g、料液比1∶15(g∶mL)、酶解时间120 min,酶解温度50 ℃。在此优化条件下,香菇柄水解液还原糖得率达11.05%。香菇柄双酶同步糖化条件温和、安全性高,可提高香菇柄还原糖含量,可为香菇柄无添加糖酿造酒等发酵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春梅  迟玉杰  王丹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3):257-261,265
对甜玉米酶解液的喷雾干燥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工艺参数。根据喷雾效果,确定了麦芽糊精为助干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实验,以麦芽糊精添加量、进口温度、物料流量、热风流量为考察因素,以出粉率为考察指标,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回归方程进行了统计检验和分析。最佳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组合为:麦芽糊精添加量68.5%,进口温度160℃,物料流量743mL/h,热风流量0.5m3/min。在此干燥条件下,出粉率最高为48.65%,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值在95%的置信区间内很好地符合预测值。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酶解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的因素对纤维素酶酶解玉米秸秆的影响,包括时间、反应温度、底物浓度、酶用量等.采用5因素和4水平进行玉米秸秆酶解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秸秆酶解的因素为反应温度>水解时间>底物浓度>速度>酶用量:得到纤维素酶酶解玉米秸秆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48h,酶解温度55℃,底物浓度20g/L,速度130r/min,酶用量为200U/g.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生物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酶法浸泡是玉米淀粉生产中一种高效节能的浸泡工艺。以玉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玉米酶法浸泡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加酶量和pH值对玉米浸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酶法浸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4.0h、加酶量0.15ml/(100g玉米)、浸泡温度50℃、pH3.0。在该条件下,淀粉提取率提高到84.48%,与传统工艺相当;但成品中淀粉SO2质量分数0.013%,比传统工艺降低了27.78%。  相似文献   

13.
改性甜玉米浆喷雾干燥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改性甜玉米浆,经喷雾干燥制备玉米粉进行了探讨。试验以水分含量及感官为指标确定了最佳喷雾干燥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进口温度160℃,热风流量0.55m3/h、物料流量650mL/h条件下,改性甜玉米粉水分含量低,颜色淡黄,滋气味较佳。同时经过改性的甜玉米水溶性及人体消化性提高,可制成颜色淡黄、风味较佳的甜玉米饮料、汤料及具有广阔应用空间的甜玉米原料粉等。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1):207-214
以甜橙榨汁后的果肉渣为原料,研制甜橙果肉渣发酵酒并进行工艺优化,并与果汁发酵酒进行品质比较分析。以感官评分为主要指标,黄酮和总酚含量为次要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果肉渣发酵酒的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发酵工艺:酵母接种量为0. 19%,初始糖度为23. 5%,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果肉渣发酵酒感官评分为80. 12分、黄酮含量为119. 10 mg/L、总酚含量为383. 54 mg/L。总体而言,果肉渣发酵酒中酚类物质高于果汁发酵酒,并且果酒风味浓郁,色泽良好,口感较佳,不仅具有典型的甜橙香味,同时较好地保留了果肉渣中类黄酮等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5.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酶法提取茶叶籽蛋白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优化碱性蛋白酶提取茶叶籽蛋白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碱性蛋白酶用量、pH、酶反应时间与温度为实验因素,以茶叶籽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了茶叶籽蛋白酶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碱性蛋白酶用量200U/g、pH10.5、酶反应时间55min、酶反应温度45℃,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可达75.83%。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甜玉米的发芽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其浸泡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23.9℃,浸泡时间24h,浸泡料液比1∶6.3,发芽率理论值为53.16%,验证实验发芽率为52.60%±2.07%,与理论值相近,因此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甜玉米浸泡工艺是可行的。为了研究浸泡、发芽加工处理对甜玉米营养品质的影响,在最佳浸泡条件下,对未处理、浸泡后、发芽和未发芽甜玉米的10个营养指标进行了检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组不同处理的样品进行了营养品质评价,按评价结果从好到差排序依次为:发芽组、未发芽组、浸泡组、未处理组。因此,浸泡和发芽的加工处理可以提高甜玉米的营养品质,这对甜玉米生产加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甜玉米的发芽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其浸泡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23.9℃,浸泡时间24h,浸泡料液比1∶6.3,发芽率理论值为53.16%,验证实验发芽率为52.60%±2.07%,与理论值相近,因此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甜玉米浸泡工艺是可行的。为了研究浸泡、发芽加工处理对甜玉米营养品质的影响,在最佳浸泡条件下,对未处理、浸泡后、发芽和未发芽甜玉米的10个营养指标进行了检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组不同处理的样品进行了营养品质评价,按评价结果从好到差排序依次为:发芽组、未发芽组、浸泡组、未处理组。因此,浸泡和发芽的加工处理可以提高甜玉米的营养品质,这对甜玉米生产加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淀粉水解度(DH)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酶解温度、pH值和酶解时间对淀粉水解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紫甘薯淀粉酶解工艺.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5%的淀粉溶液为原料,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进行酶解,得出较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5 U/g淀粉,酶解温度85℃,pH值6.0,反应时间70 min,淀粉水解度为43.5%.采用该酶解工艺对质量分数为15%的紫甘薯浆液进行酶解,黏度下降84%,由此制备的喷雾干燥粉保持了紫甘薯原有的色泽与风味,复水性好,其花青素的损失低于10%.说明酶解工艺与喷雾干燥相结合可加工出高品质的紫甘薯粉.  相似文献   

19.
王蕊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291-295
为了提高果粒酸奶的品质,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方法对果粒的色泽、果粒添加量以及含果粒甜玉米酸奶稳定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0.2%CA+0.2%VC+0.2%CaCl2组成的复合护色剂对荔枝果肉褐变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果粒(荔枝果肉与椰果质量比为1:1)添加量8%时,产品感官品质最好;0.1%果胶+0.15%明胶+0.4%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2%羧甲基纤维素,添加到果粒酸奶中,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悬浮性及较好的流动性,入口爽滑不粘不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