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敏感性强、公众关注度高,切实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食品中常见重金属超标的危害、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和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前处理方法,为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博  陈坚 《中国食品》2021,(1):104-104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类污染物正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食品安全,导致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这就要求食品加工企业要做好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工作。一、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1.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重金属检测方法,其能准确检测出重金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人们的饮食受到严重威胁。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以重金属污染所导致的食品危害尤为重大,它严重摧毁了人们的身体机能,使人们身体中重金属元素超标,身体器官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严重的疾病问题。本文从常见的重金属危害入手,分析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方法。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对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有快速检测技术和计量检测技术两大类。在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上常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的  相似文献   

4.
食品是维持人们身体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之一,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粉尘、气溶胶等形态的污染物质潜入到食品中,易造成食品重金属超标问题.为了确保社会食品安全,需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快速、及时地对食品重金属情况进行检测,保障食品安全.本文针对食品重金属超标检测意义以及食品重金属污染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购买的就是食品,食品中含有很多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如果人们经常食用过量的重金属,轻则损害身体健康,重则会引起中毒。所以,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应高度重视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问题,并建立健全的食品重金属检测与管理制度,进而保证食品能够达到安全标准,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对于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也直接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现有的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耗费时间较长,因此开发简单、快捷的检测技术是提高食品重金属检测效率的关键。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几年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建立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和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做好食品的检测工作,杜绝受到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场。在食品检测中,除了做好添加剂检测外,还要高度重视重金属检测。通过使用先进、精准的检测方法,降低食品污染的发生率,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本文从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的重要性出发,详细阐述了几种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重金属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希望为后续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而重金属污染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检测技术来确定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以及种类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在污染危害监测的基础上,对食品重金属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常见重金属危害以及来源的分析,探讨了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技术以及定量检测技术,以此来不断地完善技术体系,且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正重金属检验是测定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检测方法层出不穷,不同的检测方法适用条件不同。随着仪器检测技术的发展,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水平逐渐提升。我国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有着明确的规定,为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必须要严格控制其含量,对此我国加强对食品中重金属检验方法研究。若重金属超标,则会给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重金属检测概述重金属指的是密度5 g/cm~3的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心。食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是影响人们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存在于生产、包装、出售这几个过程处理和其他链接中。如果只将受重金属污染的食物用高温烹调和清洗去除,那么水银、铅、镉等贵金属被人体摄取后,很难去除这些因素,导致严重后果。食物中毒对人的生命来说是重大的威胁。因此,检测单位必须加强对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力度,控制重金属从供应源污染开始,通过采样、器具检测等检测方法确保食品安全,确保人们的健康。本文分别从食品样品的采集、样品前处理等方面,系统探讨了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希望能经过此研究为食品安全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病从口入,食品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国家发展,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环境污染,需要加强对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铬、汞、铅、砷等重金属元素混入食品中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对人们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产生严重危害,重金属也是引发癌症的重要物质。提高对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存在的问题1.设备依赖程度高。在当前的食品重金属检测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和资源,同时在检测结果的核查方面,肉眼已经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食品检测是保障人们日常饮食安全和营养协调健康的重要途径。如果在人们日常食用的食品中存在较高量农药的残料、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对于食品质量会有较大影响,并且会对人们的日常饮食安全产生影响。而制定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检测的技术标准,并且进行实际检测,可以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因此加强对于食品中农药的残留检验、重金属含量检验方法的探究,对食品安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镉、铬、铅、砷和汞等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蓄积到一定浓度时,可危害中枢神经、血液及各器官,导致各种疾病,甚至癌症。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健康,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事件时有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因此对于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常用的检测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简述其优缺点,并介绍各种检测方法检测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应用实例,以期对检测重金属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以更好地做好食品安全和维护人民健康,并且对重金属检测方法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食品污染现象的加剧,食品中含有重金属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常见的汞、镉、砷、铅等重金属出现在食品中,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从食品中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危害进行分析,并研究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及其发展,以期提高对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效果,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食品产业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现如今食品安全已经受到社会各界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食品安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就需要切实保证食品安全,这样一来就需要使用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设备,保证食品当中不存在有害物质和重金属,严控农药残留等问题,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对食品检测仪器设备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如今,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医药、环境等方面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检测的精准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食品安全也就越来越有保障。但是目前的检测方法还是有些不足之处,所以本文就目前的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现状进行探讨,研究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重金属含量一旦超标就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准确检测出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是保障食品安全和防止重金属污染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对于食品中重金属主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进行测定,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实现对多种重金属的同时检测。鉴于此,本文对原子吸收光谱分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原子吸收光谱用于食品重金属检测进行探究,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食品安全这一问题上,重金属污染问题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若是被重金属所污染的食品在市场上流通同时被消费人员所购买并且食用,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文对食品当中重金属的来源与具体的危害展开了分析,运用目前的重金属检测等技术,对重金属检测工作的关键意义与价值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核酸适配体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超标对人们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对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开发成为了重要研究内容。虽然传统的检测技术对重金属进行了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但是仍需要一种简单、快速、有效、成本低廉的方法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快速检测。核酸适配体为一段单链DNA或者RNA序列,是经体外筛选技术筛选出的能特异结合蛋白质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寡聚核苷酸片段。核酸适配体具有靶分子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文综述近年来核酸适配体技术对食品中Hg2+、As3+、Pb2+的检测,并对核酸适体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