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实际生产用酒甑,清蒸酿酒用糠壳,获得了糠壳清蒸馏出液。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香气分馏技术研究了糠壳清蒸馏出液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8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醛类28种、酮类38种、芳香族36种、醇类21种、呋喃类12种、萜烯类12种、内酯及呋喃酮类9种、酯类3种、吡嗪类6种、硫化物4种、杂环类5种、烃类6种。本实验研究多种风味化学前处理技术定性糠壳的挥发性组分,涵盖了赋予青草味的直链饱和醛类、甜香味的酮类、坚果焙烤味的吡嗪类、米饭特征香气的不饱和醛类化合物、潜在助香作用的呋喃酮和内酯化合物以及具有邪杂味的硫化物和土味素等,对白酒酒质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酿酒用糠壳清蒸工艺优化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糠壳清蒸质量的因子与水平,以感官评价为主、结合对糠壳清蒸馏出液中典型邪杂气味物质含量的理化测定结果,综合评价糠壳清蒸质量。结果表明,采用A_3∶B_1∶C_3(蒸糠汽压0.14 MPa/cm~2,蒸糠时间35 min,底锅使用清水)及A_2∶B_2∶C_3(蒸糠汽压0.1 MPa/cm~2,蒸糠时间40 min,底锅使用清水)的组合工艺处理的糠壳,其感官质量可接受率达到0.8以上。此组合工艺可有效提高蒸糠效率,降低蒸糠成本,为生产过程中糠壳清蒸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糠壳清蒸主要关注糠醛含量、糠壳气味、湿糠比例、熟糠骨力和蒸糠成本。通过对清蒸不同时间的糠壳进行乙醇浸提和色谱分析,对不同糠壳的骨力、不同蒸糠模式能耗和湿糠量、蒸糠不同时段的气味变化予以测定,并对不同白酒中糠醛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蒸糠过程不是去除糠醛,而是清除糠壳中异杂气味。以此为据,通过合理调控蒸糠模式和时间,提高蒸糠质量,同步缩减蒸糠成本。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固相微萃取法研究了酿酒用糠壳的挥发性气味成分。用GC-MS采用大体积进样方式分析,共检出糠壳气味成分物质175种,其中,烃类14种,醛类16种,酮类13种,醇类11种,酸类4种,酯类11种,苯类30种,其他类33种,未知物43种,对比蒸前、蒸后糠壳成分的差异,为白酒中糠味异杂味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苹果白兰地蒸馏工艺及蒸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白兰地蒸馏采用二次蒸馏:一次蒸馏不截取酒头、酒尾,馏出液酒精度约为23%vol~25%vol,体积约为原液的35%;二次蒸馏截取1%的酒头和25%的酒尾,二次馏出液酒精度约为54%vol。苹果白兰地不同馏分中共检测出20种香气物质,其中包括10种酯类、6种醇类、1种酸类以及3种其他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苹果白兰地不同馏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不断产生变化,酯类和醇类整体显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高琳  梁咏雪  张仁堂  纪庆柱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2):181-185,213
以酒精度7%vol的黑化红枣酒为基酒,研究蒸馏过程中酒精度、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以挥发性物质含量及感官评价为标准,确定黑化红枣酒最适蒸馏工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主要对蒸馏酒中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等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酒精度随蒸馏过程的进行逐渐降低,降至2.4%vol时停止蒸馏;二次蒸馏过程中醇类、酯类、醛类酒头中含量较高,含量随蒸馏过程逐渐降低,部分醇类、酸类及醛类酒尾中含量高,随蒸馏过程呈上升趋势。通过对两次蒸馏过程酒精度和二次蒸馏不同掐酒头量和去酒尾量所得馏出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及感官评定结果分析,最终确定黑化红枣酒蒸馏工艺为:一次蒸馏馏出液收集体积为原液的35%,平均酒精度27.4%vol,二次蒸馏截取酒头量为一次馏出液体积的2%,去酒尾量为一次馏出液体积的20%,总馏出液收集体积为一次馏出液体积的46%。  相似文献   

7.
吕才有  单治国  刘勤晋 《食品科学》2009,30(10):252-256
为探索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各阶段茶样香气成分变化,跟踪普洱茶的整个后发酵过程,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所取茶样的香气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茶样进行感官评定。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共鉴定出香气成分65 种,其中碳氢化合物11 种,醇类化合物10 种,醛类化合物13 种,酮类化合物10 种,酸类化合物6 种,酯类化合物6 种,其他类化合物9 种;晒青毛茶的香气组分以芳樟醇、4- 苯基吡啶、叶绿醇(植醇)、3,7 二甲基-1,6- 辛二烯-3- 醇、n- 棕榈酸、4- 甲基-2- 丙基-1- 戊醇等为主,普洱熟茶出堆样的香气组分以n-棕榈酸、二氢猕猴桃内酯、二氢海葵内酯、二乙基-2- 甲基十三醇、反式- β- 大马酮等为主。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各茶叶样品中的香气组分,除醇类化合物和其他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总体上逐渐减少外,酮类、醛类、酸类、酯类等物质的相对含量总体上都处于增加状态,甲基化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后发酵的进行都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贾湖原香型白酒馏酒规律,将蒸馏发酵50 d贾湖原香型白酒酒醅得到的基酒,采用气相色谱(GC)法分析不同馏酒时间原酒的骨架成分。结果表明,贾湖原香型基酒中的酸类、乙缩醛、醇类、酯类等主要风味骨架成分随蒸馏时间差异明显,酸类物质随着蒸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增大;除β-苯乙醇外,醇类随着蒸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减少;除乳酸乙酯、壬酸乙酯外,酯类随着蒸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减少。结果表明7~35 min蒸馏时间的白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贾湖原香型白酒馏酒规律,将蒸馏发酵50 d贾湖原香型白酒酒醅得到的基酒,采用气相色谱(GC)法分析不同馏酒时间原酒的骨架成分。结果表明,贾湖原香型基酒中的酸类、乙缩醛、醇类、酯类等主要风味骨架成分随蒸馏时间差异明显,酸类物质随着蒸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增大;除β-苯乙醇外,醇类随着蒸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减少;除乳酸乙酯、壬酸乙酯外,酯类随着蒸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减少。结果表明7~35 min蒸馏时间的白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柠果皮精油提取工艺及性质,为青柠果皮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方法:以青柠果皮为原料,通过压榨法提取其精油粗产品,后经分子蒸馏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以总轻馏分得率为指标,考察蒸馏温度、刮板转速、进料速度、蒸馏压力4个单因素对青柠果皮精油提取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青柠果皮精油提取工艺,并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青柠果皮精油香气成分组成。结果:青柠果皮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蒸馏温度30℃,刮板转速400 r/min,进料速度0.25 L/h,蒸馏压力15 Pa,其总轻馏分得率为76.10%±0.29%;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纯化青柠果皮精油进行香气成分分析,共鉴定55种化合物,主要包括柠檬烯(36.585%)、γ-松油烯(12.077%)、α-松油醇(8.407%)、萜品油烯(7.867%)、α-松油烯(5.777%)等。结论:优化了分子蒸馏提取青柠果皮精油工艺,并从香气成分中鉴定出55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