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6):122-128
为获得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GABA)并酿造桑葚酒性能良好的酵母菌,采用纸色谱定性分析从四川泡菜中分离筛选出3株产GABA酵母菌,经生理生化和18S r RNA测序分析,菌株JM009和JM037被鉴定为酿酒酵母(S.cerevisiae),菌株JM024被鉴定为C.tanzawaensis。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酵母菌GABA表达能力评估发现,酿酒酵母JM037发酵产GABA的能力较强,达670 mg/L。进一步对其进行耐受性和桑葚发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酿酒酵母JM037对酒精、SO2、葡萄糖和pH的综合耐受性良好,并在发酵桑葚果汁后,乙醇产量在168 h达到38.36 g/L,残糖质量浓度在216 h降至3.06 g/L,GABA质量浓度在144 h提高到1 145 mg/L,以安琪酵母为参考,乙醇产量和残糖质量浓度差异不大,但酿酒酵母JM037具有独特的产GABA能力。因此,酿酒酵母JM037具有酿制富含GABA桑葚酒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添加酿酒酵母对发酵四川腊肉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影响,使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添加酿酒酵母发酵剂(实验组,AS)和不添加酿酒酵母发酵剂(对照组,CK)2种腊肉在贮藏1~6个月不同阶段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对主体风味物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AS组风味物质总数呈现先降低后增长的变化趋势,CK组风味物质总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AS组在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种类高于CK组,且在6月达到峰值为27%,且具有更多增香化合物。使用ROAV法对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共确定10种关键风味物质(ROAV>1),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蒎烯、正己醛、月桂烯、乙基麦芽酚、右旋萜二烯、柠檬烯、芳樟醇、桉叶油醇和3-甲硫基丙醛。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芳樟醇对腊肉风味影响最大。因此,通过添加酿酒酵母发酵剂,可以增加四川腊肉贮藏期间风味物质数量,促进风味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γ-氨基丁酸豆酱与市售豆酱风味品质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色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9个市售豆酱样品(S1-S9)和γ-氨基丁酸豆酱样品(S10)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及对各样品的常规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气味活度值(OAV)确定豆酱中的关键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S10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达1.87 mg/g,pH为4.69,色泽亮丽无杂质,10种豆酱样品中检测到8大类化合物,共144种,其中酯类、醇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0%以上。41种共有挥发性成分的PCA结果中,对豆酱风味形成有较大贡献的为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二甲基三硫及愈创木酚等。γ-氨基丁酸豆酱风味种类丰富,其中2-戊基呋喃、2-乙基-6-甲基吡嗪、愈创木酚及二甲基三硫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品,呈绿豆香、坚果香和丁香芳香味,这可能是γ-氨基丁酸豆酱与其他样品在风味物质上存在一定差异的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功能性豆酱的开发及豆酱制品的风味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梨果实表面筛得到8株既能高产γ-氨基丁酸(GABA),又有较强产酒精能力的酵母菌株,其中菌株KS45产生GABA能力最强,达到了1.146 g/L。经鉴定,菌株KS45为酿酒酵母。当在含有梨汁的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发酵时,酿酒酵母KS45高产GABA,这表明梨汁中可能含有刺激酵母合成GABA的物质。将酿酒酵母KS45接种到鸭梨汁中,30℃下静置发酵10 d,获得了富含GABA的梨酒,其中GABA含量达到了2.427 g/L。实验发现,在富含GABA梨酒发酵过程中,GABA的产生伴随着酒精的消耗,呈现耦合关系,其机理尚不清楚。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梨酒的最终酒精度显著降低。装液量对GABA产生有很大影响。随着装液量的增加,梨酒中GABA含量急剧下降,这可能与氧气供给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5.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降血压、镇静安神、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许多乳酸菌能够利用其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及其盐类产生GABA。产GABA的乳酸菌菌株种类较多且产量各异,主要来源于泡菜、发酵乳、干酪等酸性食品。谷氨酸脱羧酶直接决定乳酸菌合成GABA的能力,该酶的活性受到底物、辅酶、发酵pH值和发酵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高产GABA的乳酸菌作为发酵剂研制富含GABA的发酵乳制品是对乳酸菌益生功能的进一步利用,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价值。因此筛选高产GABA的乳酸菌不仅有利于相关产品的开发,也是研究产GABA乳酸菌相关性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为提高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产量,以产GABA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AB157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125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共发酵条件;同时分析最优条件下共发酵和单菌发酵体系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的酶活力及通过添加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探究高产GABA机制。结果表明:当总接种量2%(V/V),发酵温度为35 ℃、屎肠球菌AB157和酿酒酵母SC-125的接种比例为5:1(V/V)、L-谷氨酸钠浓度为12 g/L、发酵96 h时,共发酵体系GABA产量最高,达6.55 g/L,较单菌发酵体系产量提高到1.78倍;GAD酶活力分析表明,共发酵可显著提高GAD酶活;添加屎肠球菌AB157或酿酒酵母SC-125的CFS可显著提升GABA产量。本研究为屎肠球菌和酿酒酵母共发酵提高GABA产量及高产GABA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益生菌是对人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具有食用安全性。从酸乳制品中筛选出一株具有产γ-氨基丁酸能力较高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属益生菌范畴。经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可达2.03 g/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得到一株突变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达2.31 g/L,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11.4%。经过多次传代,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有助于拓宽益生菌产品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利用BCP培养基从酸菜汁中分离出两株菌株,经多次纯化得到纯菌株,编号分别为LpL328、ST328,初筛后发现LpL328具有较好的产γ-氨基丁酸(GABA)的能力,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将LpL328菌株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收集菌体制成丙酮干粉,利用透性细胞与底物谷氨酸钠反应生成γ-氨基丁酸(GABA),通过比色法测定出LpL328转化GABA的产率为2.16g/L。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酿造周期酱油产品对酱油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文章在对成曲pH和中性蛋白酶酶活力指标测定的基础上,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对3组不同酿造周期的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并分析。结果表明,成曲的pH为6.78±0.04,中性蛋白酶酶活力为(2 102.77±60.30) U/g,制曲效果良好;3组酱油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较为接近,JY1(90 d)、JY2(180 d)和JY3(270 d)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分别为55,53,50种;3组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随着酿造周期的增加发生了一定转变,尤其是在酿造270 d的酱油样品(JY3),其醇类风味物质明显减少,而酯类和酚类风味物质明显增多;对3组酱油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效果良好。该研究为酱油企业对酿造酱油的生产周期调整及酱油产品的后期调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处理对采后秋葵常温贮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5、10、15 mmol/L)GABA水溶液浸泡黄秋葵3 min,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室温下(25℃)贮藏,并定期测定黄秋葵贮藏过程中失重率、叶绿素、VC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0 mmol/L的GABA处理效果最好,能够明显减缓黄秋葵的采后失水,延缓叶绿素和VC的降解,能明显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减少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积累。其中贮藏21 d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0.074 mg/g)高出37.49%,VC含量比对照组(3.61 mg/100 g)提高了69.23%,SOD活性相比对照组(47.05 U/g)提高了30.35%。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黄秋葵贮藏时间和失重率、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绿素含量、VC含量、CAT活性和P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黄秋葵贮藏品质和综合评价指数均随贮藏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而不同浓度的GABA处理能延缓黄秋葵贮藏品质的下降。这些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GABA处理可以延缓黄秋葵果荚的采后衰老,并保持良好的采后品质和营养价值,为GABA的应用及黄秋葵的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永丰辣酱是湖南省极具地方特色的发酵调味品,主要原料有本地灯笼椒、优质小麦、黄豆、糯米等。文章主要采用顶空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4种永丰辣酱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共检测到12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YF-1有47种,YF-2有60种,YF-A有53种,YF-B有44种,酯类物质应为永丰辣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一步发现,同为农家自制的YF-A与YF-B区别较大,但YF-1和YF-2彼此交叠,成分相似,且与YF-A和YF-B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以生姜为原料,通过两种不同的提取方式研究姜油中的风味物质,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得到的样品进行风味物质的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比较两种不同的提取方式所得到的风味物质之间的区别。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姜油共检测出83个峰,乙醇浸提法共检测出51个峰,得到的风味物质主要有6大类,包括烯烃类、酮/酚类、酸酯类、醛类、醇类和烷烃类,其中贡献率最大的是烯烃类和酮/酚类,累计贡献率达到95.544%。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姜油不仅感官品质上优于乙醇浸提法得到的姜油,其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也明显多于乙醇浸提法得到的姜油,为以后姜油风味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