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5):229-234
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ASE)及响应面分析法对香菇总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生物碱的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ASE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140℃,静态萃取20 min,提取2次,吹洗体积80%,具有较好的提取效率;香菇总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
樱桃核中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为萃取剂对樱桃核中活性类黄酮进行抽提,并对所得类黄酮粗提物提取率进行了比较,以便选择最佳操作参数。采用正交试验对樱桃核类黄酮提取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类黄酮最佳提取参数为温度65℃,乙醇65%vol,提取时间2h,固液比为1∶32。在此提取条件下类黄酮的提取量最高可达0.856%。富含类黄酮的抽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提取樱桃核中的功能成分类黄酮(Flavonoids)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类黄酮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类黄酮得率的影响。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樱桃核中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樱桃核中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5%(体积分数),液固比35∶1 m L/g,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2 h,在此提取条件下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可达0.803%。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从金丝小枣中提取类黄酮的最佳方法及该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研究水浴法和超声法提取类黄酮的最佳条件,并对这两种条件进行比较。通过测定类黄酮清除1,1-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能力和铁还原能力(FRAP),分析金丝小枣提取物中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浴法:在料液比为1:50的条件下,用60%乙醇70℃提取2.5h,提取2次,类黄酮含量为10.25mg/g;超声法:在料液比为1:40的条件下,用60%乙醇,超声功率400W,提取40min,提取2次,类黄酮含量为11.08mg/g。抗氧化试验表明:金丝小枣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辣木叶中多酚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木叶营养丰富,且多酚含量较高,以辣木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工艺提取辣木叶中多酚及类黄酮的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丙酮浓度70%、料液比1∶30(g/m L)、超声提取5min(4℃,功率30%,超声2s、间隙8s)后、振摇提取40min(4℃,120r/min),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为64.412±1.995mg/g,类黄酮含量为27.430±1.121mg/g;同时,辣木叶多酚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H_2O_2清除能力,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辣木叶多酚粗提液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这为辣木产业发展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生姜类黄酮的乙醇萃取工艺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液中的生姜类黄酮属于二氢黄酮类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索氏回流提取的效果明显好于加热浸泡提取方式,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25,于100℃下回流提取2.5h,生姜类黄酮的得率为4.66%;生姜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生姜类黄酮浓度为34.3μg/ml时,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率达75%,但高于或低于此浓度时,其抗氧化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将加速溶剂萃取(ASE)技术应用于热带水果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采用DPPH自由基分析法测定13种热带水果ASE提取物清除自由基作用的强弱,从而建立一种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法,用于评价不同热带水果的抗氧化能力.试验表明,13种热带水果的ASE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黄皮>木瓜>椰子>芒果>菠萝>荔枝>火龙果>山竹>龙眼>番石榴>莲雾>香蕉>菠萝蜜.因此,ASE结合DPPH自由基分析法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法,用于广泛观察多种热带水果或其他食品、中药材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战宇  曾庆祝  方玲 《食品科学》2010,31(22):6-10
采用响应面法对亮叶杨桐叶中类黄酮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时间10min、乙醇体积分数63%、提取温度70℃、比料液1:20 时,亮叶杨桐叶中总类黄酮提取率为(95.58 ± 0.49)%。采用MTT 法对亮叶杨桐叶类黄酮抗肺腺癌细胞A549 生长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亮叶杨桐叶类黄酮对肺腺癌细胞A549 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呈现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陕北荞麦壳中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芙莲  任蓓蕾  夏银 《食品科学》2007,28(12):156-161
研究了陕北荞麦壳中生理活性成分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统计软件SAS中响应面分析法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类黄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法优于乙醇浸提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以原料重47倍47%的乙醇为溶剂,超声功率195W,在70℃下提取70min,得率可达到4.84%。  相似文献   

10.
无花果粗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花果为试材,采用均匀设计法对无花果中多糖类物质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考察,采用U7(73×31)表进行试验,并对所提取的粗多糖样品进行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表明,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固液比1:16(m:V),超声功率150 W,提取时间30 min,粗多糖提取率为11.20%。抗氧化试验表明粗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力、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85.39%,该结果表明无花果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对化学反应生成的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葛根中抗氧化活性部位的提取与分离,并寻找最佳提取方案。方法采用Fenton-紫外比色法比较水洗脱部位、70%乙醇洗脱部位以及总提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强弱。选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条件。结果预实验中各因素对提取分离结果均有影响,最好的提取分离方法是:粉碎后热回流,大孔树脂柱层析,70%乙醇洗脱。抗氧化活性依次是:醇洗脱部位>总提取部位>水洗脱部位。正交试验最佳工艺是:采用8倍于原料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该实验证明黄酮成分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所选的最佳工艺稳定、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2.
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洋葱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乙醇浓度70%,液料比20 ∶ 1,温度70℃,时间1.5h.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洋葱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即洋葱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红毛藻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多酚,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为单因素,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红毛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红毛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70 ℃,浸提时间70 min,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10 g/mL,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9.67 ± 0.14)mg/g。抗氧化活性评价显示,红毛藻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0.313、0.445 mg/mL。研究结果表明正交优化提取红毛藻多酚的工艺简单可行,此方法提取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红毛藻多酚具有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紫果西番莲叶为对象,研究其多酚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紫果西番莲叶多酚的提取工艺,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对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以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能力评价紫果西番莲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6:1 mL/g、提取时间54 min、超声功率350 W和超声温度70℃,此时紫果西番莲叶中多酚提取量为(13.19±0.17) mg/g。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果西番莲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58和0.144 mg/mL。  相似文献   

15.
从甘蔗中提取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甘蔗中的色素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甘蔗提取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石灰澄清、长时间加热都基本不影响其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与其色值特别是多酚类色素物质密切相关.甘蔗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大量种植,与其它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材料相比更容易获得.采用吸附树脂从甘蔗制糖过程中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可将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制糖工艺相结合,在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同时获取高质量的糖品,易于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桑叶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Sephadex G-100型葡聚糖凝胶进行初级纯化,比较纯化前后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的最优工艺为提取液pH 6.0、酶解温度50℃、酶浓度1.0%、酶反应时间50min;纯化后的桑叶多糖具有更高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和·OH清除能力;但纯化后的桑叶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效果低于纯化前的。优选得到的纤维素酶法提取桑叶多糖工艺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且纯化后的桑叶多糖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回晶  李其久  边媛媛  尤田  庞冲  吴娜  胡风庆 《食品科学》2010,31(24):195-198
目的:优化提取桑黄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样品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桑黄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测定桑黄黄酮对·OH、O2·的清除能力等指标,探讨其抗氧化活性;采用MTT 法测定桑黄黄酮对大肠癌细胞CX-1 增殖反应的影响,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桑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5%、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70℃、超声提取时间1.5h。桑黄黄酮可以有效清除·OH、O2·,对Fe2+ 诱发卵黄低密度脂蛋白(LDL)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桑黄黄酮提取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肠癌细胞CX-1 的生长。结论:该工艺提取桑黄总黄酮,方法简单、耗时短。桑黄黄酮抗氧化能力强,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黄果茄总黄酮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果茄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化黄果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显色反应对总黄酮的结构类型进行初步推测,并对总黄酮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黄果茄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70(g/mL),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50%,在此条件下黄果茄总黄酮提取率达4.35%;显色反应表明,黄果茄总黄酮的结构类型可能有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黄酮类和异黄酮类;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黄果茄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OH和DPPH·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提取革命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性。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从革命菜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及料液比四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革命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3.5h、料液比1:30(g/m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革命菜中黄酮类物质提取量为31.88mg/g;革命菜黄酮类化合物对羟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随着黄酮质量浓度增加,清除能力增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革命菜黄酮类合物抗氧化活性明显,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荷叶膳食纤维抗氧化物质提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荷叶经粉碎、乙醇提取两次、蒸发浓缩、石油醚脱脂、再次浓缩后,得到抗氧化活性物质粗产物,再进行定性实验,并研究了荷叶提取物粗黄酮在猪油中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用正交实验得出抗氧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为70℃,加入乙醇的固液比为:1:20;从荷叶中得到抗氧化活性物质粗产物为19g/100g;抗氧化活性物质粗产物进行定性检验的反应,反应均呈一定颜色,表明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本实验提取过程步骤简单易行,所用溶剂成本较低,所得粗提物的抗氧化性也较强,对于荷叶中类黄酮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