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讨迷迭香-鱼精蛋白复合保鲜剂对白鲢鱼丸4℃冷藏条件下的保鲜效果,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复合比例处理鱼丸,在贮藏期间定期测定其细菌总数、p H、TVB-N值、弹性、硬度、白度、水分分布、凝胶强度的变化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可降低TVB-N值,同时弹性、硬度、凝胶强度及水分分布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对白度影响不大,其中处理组C(0.1 g/kg迷迭香+0.3 g/kg鱼精蛋白)保鲜效果最为显著。这表明迷迭香-鱼精蛋白复合保鲜剂在不影响白鲢鱼丸感官品质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改善其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对白鲢鱼丸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茶多酚-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对鲢鱼鱼丸4℃贮藏过程中食用品质的影响,采用0.1 g/kg茶多酚+0.3 g/kg溶菌酶、0.2 g/kg茶多酚+0.2 g/kg溶菌酶、0.3 g/kg茶多酚+0.1 g/kg溶菌酶3组不同组合的复合保鲜剂处理鱼丸,以微生物菌落总数、p 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白度、弹性、硬度、凝胶强度及水分分布为指标对保鲜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鱼丸的白度、弹性及TVB-N值无明显变化,而微生物菌落总数、p H值、硬度、凝胶强度及水分分布均优于对照组,且0.1 g/kg茶多酚+0.3 g/kg溶菌酶处理组效果最为显著。这表明茶多酚-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对鱼丸的外观品质影响较小,可有效抑制鱼丸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及蛋白质的氧化降解,提升鱼丸的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以菌落总数、电导率、白度、质构、水分结构、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K值等新鲜度评价指标为标准,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黑鱼在冷藏(4℃±1℃)条件下的复合保鲜剂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经复合保鲜剂(花椒提取物0.3%,鱼精蛋白0.3%及菊芋提取物0.6%)处理的鱼肉的菌落总数、电导率、pH、TVB-N等值均优于单一保鲜剂处理组及空白组。相较于空白试验组,处理组白度虽有所降低但颜色变化不显著。质构结果显示,复合保鲜剂可有效减缓样品硬度及回复性等指标的下降。低场核磁及持水性表明,复合保鲜剂能有效防止贮藏期内样品中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向自由水的转化。各指标反映出正交试验所得的最佳复合保鲜剂可有效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使黑鱼货架期延长5 d左右。  相似文献   

4.
以金线鱼鱼丸为研究对象,将银杏叶提取物添加到金线鱼鱼丸中,测定分析其在真空包装下冷藏过程中感官品质、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pH值、质构、白度的变化,评价银杏叶提取物对金线鱼鱼丸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4℃下空白组鱼丸在贮藏9 d后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s,TVC)达到5.52 lg cfu/g),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而添加0.2%银杏叶提取物的鱼丸样品细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可使鱼丸货架期延长到第15天(TVC值为5.01 lg cfu/g)。银杏叶提取物还可以有效地减缓脂肪氧化,减缓鱼丸蛋白变质,使pH值升高缓慢,硬度下降缓慢,且使鱼丸维持较好的弹性,而对白度影响不大。该生物保鲜剂在鱼糜制品保鲜中具有明显效果,使产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迷迭香对冷藏鲅鱼蔬菜鱼丸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迷迭香是一种良好的食品生物保鲜剂。本文以蔬菜鱼丸为研究对象,将添加量分别为0、100、150、200mg/kg的迷迭香加入蔬菜鱼丸中,测定其在(4±0.5)℃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理化和感官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评价迷迭香对蔬菜鱼丸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4℃下无添加迷迭香的蔬菜鱼丸在储藏5d后菌落总数(TVC)达到5.7×104,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而添加不同浓度迷迭香的鱼丸样品细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中添加量为200mg/kg时可使蔬菜鱼丸货架期延长15d(TVC值1.84×104)以上。各处理组的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感官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迷迭香添加量为200mg/kg时,各指标反映出的蔬菜鱼丸保鲜效果最好,可使鱼丸的货架期延长8~10d。该生物保鲜剂在鱼糜制品保鲜中具有明显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研究蔬菜鱼丸中添加不同量的大蒜提取物(0、100、150、200mg/kg)后在4℃冷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每5d取鱼丸样品的分析感官特性(感官评分、质构和白度)、微生物(细菌总数)和理化(pH值、TVB-N值和TBA值)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大蒜提取物的处理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大蒜提取物添加量在200mg/kg时,保鲜效果最佳,其货架期延长了7~8d。通过处理组与对照组细菌总数、pH值、TBA、TVB-N等品质指标的比较可知,大蒜提取物在鱼丸冷藏保鲜过程中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并减缓蛋白质、脂肪等氧化变质,从而延长了鱼丸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秘鲁鱿鱼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葡萄籽提取物对秘鲁鱿鱼鱼丸品质的影响。分别添加浓度为0、0.025%、0.050%、0.100%、0.200%、0.400%的葡萄籽提取物于鱼丸中,对其进行白度、质构特性、凝胶强度,低场核磁共振(LF-NMR)分析以及甲醛(FA)、二甲胺(DMA),三甲胺(TMA)与氧化三甲胺(TMAO)指标的测定,对秘鲁鱿鱼鱼丸品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随葡萄籽提取物(GSE)浓度的增加,白度呈现降低趋势,添加浓度低于0.050%时,秘鲁鱿鱼鱼丸白度无显著降低(p<0.05);鱼丸硬度明显提高,弹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破断力、凹陷距离和凝胶强度显著升高(p<0.05)。添加浓度高于0.050%时,凹陷距离和凝胶强度上升缓慢;GSE能够提高秘鲁鱿鱼鱼丸的持水性,降低鱼丸中水分的流动性,抑制氧化三甲胺的热分解,降低了鱼丸中TMA、DMA和甲醛含量。  相似文献   

8.
鱿鱼鱼丸营养丰富,但冷藏期间容易腐败变质,为保持鱿鱼鱼丸品质和延长货架期,采用0.2%蓝莓叶多酚和1%大蒜提取物及二者复合物对鱿鱼鱼丸进行保鲜。分别测定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盐基氮、甲醛、三甲胺、氧化三甲胺、白度和凝胶强度),用来评价蓝莓叶多酚和大蒜提取物对鱿鱼鱼丸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蓝莓叶多酚和大蒜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减缓脂肪氧化,降低TVB-N值,提高鱼丸强度;同时蓝莓叶多酚和复合保鲜剂能够抑制氧化三胺分解,三甲胺和甲醛的生成,延长鱿鱼鱼丸货架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定期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鱼丸样品的感官特征、物理指标(白度、硬度、弹性)和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指标,评价了复合保鲜剂0.4 g/dL壳聚糖和0.04 g/dL植酸对在-2℃冷藏条件下鱼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保鲜剂处理能延长鱼丸货架期14 d以上,在货架期终点35 d时,保鲜剂处理组和对照组样品的细菌总数分别为3.51 IgCFU/g和6.3 IgCFU/g.保鲜组鱼丸白度分别为85.21%和86.12%,弹性分别为0.88和0.86,硬度分别为576.43和576.43,感官评分分别为3.76和2.73,失水率分别为6.63%和7.93%.可见,复合保鲜剂在鱼丸冷藏保鲜过程中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繁殖,提高了感官品质,延长了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以真空包装熟猪肉饼为试材,探讨不同质量分数迷迭香提取物的抗氧化、抑菌能力及其对肉饼品质的影响。将0.03%、0.06%和0.09%的迷迭香提取物分别添加到肉饼中,对肉饼在10 d冷藏期间的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pH值、红度值(a*)和质构进行测定,并与0.02%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迷迭香提取物的各处理组抗脂肪氧化能力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为0.09%的处理组在前7 d的冷藏过程中抑菌能力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添加迷迭香提取物的各处理组TVB-N含量在冷藏4 d后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而pH值在整个冷藏过程中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冷藏1 d后,添加0.09%迷迭香提取物的肉饼a*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而在冷藏7、10 d后,添加迷迭香提取物的各处理组a*值均显著升高(P<0.05)。此外,添加迷迭香提取物的各处理组咀嚼性在冷藏4、7、10 d后显著升高,硬度在冷藏1、10 d后显著升高,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为0.09%的肉饼在冷藏4、7 d后硬度也显著提升(P<0.05)。可见,迷迭香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真空包装熟猪肉饼的脂肪氧化及微生物生长,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颜色和质构。  相似文献   

11.
12.
决定纱线质量的基础因素是原料质量.文章从配绒方面寻找原料指标与纱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原绒回潮率、强力、细度、巴布长度、短绒率等与成纱质量指标的相关性较大,影响成纱回潮率、强力、纱线线密度和捻度等重要指标.同时,分析了原料品质和温湿度、粗纺工艺流程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纱线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生产实践和理论分析中得出,原绒品质与工艺二者的主次关系,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中心,全面权衡.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小麦品质与食品品质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小麦品质与食品加工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详细介绍了小麦蛋白质含量、亚基、淀粉性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目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增强顾客对产品满意度分析、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认为必须提高质量管理的基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同时要采用国际标准,推行产品贸易质量理论,加强ISO质量环境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管理标准保证产品安全.要重视适应国际经营的经济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迎接加入WTO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从面粉的组成成分及微生物指标入手,对面粉品质与面条制品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优质面条用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面条生产者正确选用面粉品种及改善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6):109-114
为优选调味面制品专用小麦粉,并使小麦粉在调味面制品中发挥最佳作用,研究了小麦粉品质与调味面制品品质的相关性。采用相关性分析并建立逐步回归方程,以产品硬度、径向膨胀率、持油能力等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影响产品品质的原料组分。结果表明,吸水性指数与总淀粉含量、干面筋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面筋指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水溶性指数与总淀粉含量、面筋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直支淀粉比、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径向膨胀率与灰分、水溶剂保持力和Na_2CO_3溶剂保持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湿面筋含量、蔗糖溶剂保持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硬度与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研究对调味面制品专用粉品质改良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并为小麦粉生产优质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影响泡菜质量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讨论了泡菜生产的基本工艺条件,分析了原料的选择、预处理、发酵温度和时间、保脆、护色、发酵剂的选择、杀菌条件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杀菌、硬化、漂烫、护色等工艺对原料做适当的预处理;接种0.2%的乳酸菌;使用16%的盐水;26℃发酵7d;产乳酸0.6%;加辅料调味后采用真空包装,90℃杀菌15min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