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洋  赵欣  张玉  王洪伟  索化夷 《食品与机械》2018,34(7):23-28,33
通过对青海地区采集的牦牛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共获得48株乳酸菌。以生长旺盛且可用于食品的11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6株菌株在pH 3.00人工胃液中存活率50.00%,2株菌株在0.30%胆盐中生长率15%。其中鼠李糖乳杆菌2016SWU.05.0601为最佳抗性菌株,在人工胃液中存活率为119.53%,在0.30%胆盐中生长率为41.64%。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地区家庭自制50余年泡菜液为样品,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纯化得到乳酸菌。对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进行溶血活性检验,产酸性能测定,并研究高产酸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自聚集疏水性、抗氧化、降解亚硝酸盐、生长特性及生物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泡菜样品中分离出来70株乳酸菌,检验出完全无溶血活性乳酸菌42株;筛选出高产酸性能乳酸菌9株,编号为JT1-31、JT1-21、JT1-12、JT1-25、JT1-6、JT1-16、JT1-34、JT3-23、JT3-10,通过16S rDNA鉴定,均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菌株JT1-12耐酸性最好,pH值3.0时存活率为156.85%;菌株JT3-10耐胆盐能力最好,0.3%胆盐浓度存活率为145.04%;菌株JT1-16自聚集和疏水性最高,分别为66.13%和44.19%;菌株JT1-21的DPPH清除率最高,为51.93%;菌株JT1-25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高,为20.36%;9株菌株亚硝酸盐降解率都较高,在90%以上,清除率最高的菌株是JT1-12,清除率为94.98%,通过产生物胺鉴定,9株菌株均不产生物胺。该研究表明,从传统泡菜中分离的9株植物乳植杆菌具有良好的益生潜能,为发掘食品源乳酸菌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发酵泡菜为样品,采用经典筛选法分离纯化得到两株乳酸菌,利用生理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分析其产酸、耐酸能力,并评价细胞悬浮液和胞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两株菌为发酵乳杆菌(Z2)、植物乳杆菌(Z5)。菌株Z5的产酸、耐酸性均高于Z2,产酸量达到1.393 g/L,在pH 2.0条件下可存活;以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以及还原能力为指标,两株菌细胞悬浮液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均高于胞内提取物,其中Z2细胞悬浮液的抗氧化能力强于Z5。  相似文献   

4.
耐胃液乳酸菌的筛选、鉴定与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乳酸菌菌种17株,经过耐胃液实验筛选,得到耐胃液能力较强、生长良好的乳酸菌菌株5株,选取4株菌株利用API乳酸菌生化系统和16S rDNA分析鉴定,并进行耐胃液驯化选育。结果表明,鉴定的4株乳酸菌中2株(编号:BR1-2和R8)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株(编号:BR3-2)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株(编号:BR2-2)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驯化后各菌株耐胃液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BR1-2经人工胃液处理存活率提高52.2%;其他三株菌株的存活率也均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5.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泡菜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以期筛选性能优良乳酸菌。结果表明,从泡菜中共分离出71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3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7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1株、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2株、有害片球菌(Pediococcus damnosus)9株。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用于食品,且植物乳杆菌S74和S78具有较高的抗人工胃液能力,存活率分别为(94.73±4.56)%、(108.73±7.16)%;菌株S74在0.3%的胆盐中的生长效率[(7.41±3.28)%]低于菌株S78[(10.04±4.90)%]。说明植物乳杆菌S78在pH 3.0的人工胃液和0.3%的胆盐环境均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在功能性泡菜及益生菌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从东北、山东、贵州、四川等地6个泡菜样品中共分离出8株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乳酸菌定性试验、胃酸模拟试验,得到了2株在pH 2.5条件下存活率较高的乳酸菌,经16 S rDNA测序鉴定,确定2株耐酸性乳酸菌分别为:从山东糖蒜泡菜中分离得到编号为山东SRB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相似文献   

7.
从泡菜中分离得到5株乳酸杆菌,经16S rDNA种属分析,其中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编号分别为E-6-1、E-1-2、E-6-3、D-2-3,1株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编号为C-2-1。通过人工胃液和胆盐试验来确定5株菌的体外抗性。结果表明,D-2-3乳酸菌具有较好的抗人工胃液能力,其在pH 3.0的人工胃液处理3h后的存活率高达95.38%,且在1,2,3g/L胆盐中均能较好的生长。说明该菌株具有益生菌潜质。  相似文献   

8.
传统泡菜的微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验室自制的泡菜中分离出1株产酸快的乳酸菌菌株,对其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鉴定,并以该菌株为纯发酵剂,在温度30℃条件下,分别以0%、5%、10%、15%、20%的接种量制备泡菜,7d后对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的泡菜进行品质对比,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组的产酸速度和风味明显优于自然发酵组,为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南充当地泡菜为材料,添加溴甲酚紫的MRS培养基进行平板涂布法初筛获得44株乳酸菌,再以降解重金属铅的能力大小为复筛指标,获得两株较高降解率的乳酸菌,并对这两株菌进行耐受铅的能力、产酸能力、耐酸和耐胆盐能力的测定。综合测定结果,最终选出降解铅的能力最强的PC12菌株作为目标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rDNA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10.
泡菜中产抗菌素的乳酸菌筛选和性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是对自然发酵泡菜中的乳酸菌素产生菌株分离筛选、鉴定。采用TJA培养基初步筛选9株典型菌株进行抗菌素产生菌的筛选,供试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抑菌实验,综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筛选确定了2株细菌素产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1.
低盐保健泡菜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泡菜的生理保健功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天然泡菜中菌相的分析及各种菌在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了纯种发酵所用的菌种,并且通过反复的实验,确定了利用纯种发酵生产泡菜的工艺条件,即适宜的菌种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并进行了批量,是到色,香味俱佳的泡菜产品。同时,降低食盐的使用量,使产品含盐量在3%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菌株。方法:从含盐量≤6%的12份低盐泡菜中筛选出5株耐酸性乳酸菌,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5株耐酸性乳酸菌分别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J2、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N6、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araplantarum)F8、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M1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M12。其中,L.paracasei N6、W.cibaria M1和W.cibaria M12在pH 4.0培养基中相对生长率分别为84.23%,78.32%,76.29%,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经pH 3.0胃液和pH 8.0肠液消化后,其存活率分别为79.26%,50.65%,53.37%,具有较强的耐受胃肠液能力;在0.3%胆盐中培养8 h后,其存活率均在30%以上,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疏水率及自凝集率均在60%以上,具有较强的疏水及自凝集能力。结论:试验筛选得到3株具有益生特性的耐酸性乳酸菌菌株L.paracasei N6、W.cibaria M1和W.cibaria M12,可用于复合益生菌菌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其在泡菜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验筛选了1株产酸较好的菌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obacillusplantarum),将其应用在制作泡菜中,进行小批量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的最佳周期为48h,人工接种发酵的最佳周期为36h。人工接种发酵从发酵周期、乳酸产量、感官评定等各方面都明显优于自然发酵,既适合家庭制作,又适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4.
自黑龙江鹤岗自制酸菜汁中分离得到两株乳杆菌,经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均为发酵乳杆菌并命名为发酵乳杆菌L1和L3,其中L1具有良好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用改良MRS培养基对发酵乳杆菌L17L发酵罐的高密度培养进行了研究,通过补碱和补糖有效克服了发酵过程中产酸和碳源短缺对菌体生长的抑制,最高菌浓可达10.19lgCFU/mL,较分批培养有显著提高,为发酵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12个传统腌腊肉制品中分离得到52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初步鉴定,选出具有代表性的J2株乳酸菌进行生化鉴定,初步确定1-31、L94、LS76、LS81、LS101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LSSI为食品乳杆菌(L.alimentarius),LSl4为干酪乳杆菌(L.casei),LS21、LS33为弯曲乳杆菌(L.CUrvatus),LS41为清酒乳杆菌(L.sake),L22、LS92为乳酸球菌,其它未能鉴定种类。  相似文献   

16.
四川泡菜中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传统泡菜中分离疑似乳酸菌170株,通过溶钙力测定获得33株产酸力较强的菌株,然后对其进行亚硝酸盐降解力初筛试验,得到5株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菌株,再采用控制pH值的方法从中筛选出1株酶降解亚硝酸盐作用明显的菌株N2,该菌株按0.1%(v/v)接种量接种于含125 mg/L NaNO2、pH 6.4和添加有2%CaCO3(w/v)的MRS培养基中,于30℃、120 r/min振荡培养72 h,对NaNO2的降解率达90.81%。菌株N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种菌株N2发酵泡菜,测定发酵过程中泡菜pH值、亚硝酸盐含量,与自然发酵泡菜比较,菌株N2应用于发酵泡菜中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野雉鸡肠道得到的菌株MCm2并测试其益生活性。方法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通过体外试验测试其益生性。结果菌株在pH 2.0培养2 h后仍能达到2.6×104CFU/mL;6h内,加胆盐(0.3%~0.4%)对菌株生长量影响很小。经16SrDNA系统发育和recA基因特定片段分析,菌株MCm2为植物乳杆菌。菌株MCm2培养36 h后,乳酸含量为24.7μg/mL,而pH值下降至3.7。结论植物乳杆菌MCm2具有益生作用添加到食品中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抗性淀粉体外消化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消化模拟方法,研究了抗性淀粉在人工胃肠液和大肠液中的消化吸收情况,并用原淀粉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抗性淀粉和原淀粉在生理盐水中均没有被分解,生理盐水对抗性淀粉的消化毫无影响。与对照组原淀粉相比,抗性淀粉在人工胃液(pH3、pH4、pH5)和人工肠液(pH6.8)中变化很小,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对抗性淀粉不起消化作用。抗性淀粉在大肠液中有明显的失重,说明大肠液对抗性淀粉有影响,抗性淀粉能够被大肠中的微生物发酵或部分发酵。从而说明抗性淀粉不能在胃和小肠中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9.
降胆固醇益生乳酸菌的体外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发酵制品中筛选出6株降胆固醇的乳酸菌并在体外测定了降胆固醇的能力,其中菌株GL-10和LBA-11高达45%;同时测试了这些菌株的耐酸和耐胆盐性、细胞黏附、抑菌性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菌株GL-A-11,GL-11,ZPC-15能在pH值为2蒸馏水下存活1 h;GL-10,GL-A,ZPC-13能在质量分数为2%的胆盐混合液中存活12 h;GL-10对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T-29细胞黏附性最强,达4.8个/细胞,其次是菌株GL-A,ZPC-13,GL-11为3.7个/细胞左右,所有菌株对常见致病菌都有明显抑制作用。从中选择出乳酸菌GL-A作为今后益生菌制剂和功能性乳制品开发的潜在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