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胜坨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柏  杨少春  姜海波  刘岩  邹倩 《特种油气藏》2009,16(4):67-70,78
以胜坨油田坨21断块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求取非均质综合指数,来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模型,分析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探讨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储层的层内、层间非均质性以中等-较弱为主;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较为复杂,其分布与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有沉积微相、成岩作用、长期注水开发和构造运动;研究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砂体规模较大、呈中等-较弱非均质性的储层中.  相似文献   

2.
码头庄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超 《岩性油气藏》2012,24(2):111-116
以码头庄油田庄2 断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算法求取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 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模型,分析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探讨其与剩余油 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小层内非均质程度有较大差异。在各沉积微相中,滨浅湖砂坝呈较弱非均质 性;水下分流间湾呈强非均质性;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呈中等偏较弱非均质性;前缘席状砂呈强非均质 性。各小层层间非均质性呈中等-较强程度。平面上,非均质综合指数等值线主要呈北东、北西向展布, 总体呈中等平面非均质性。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长期注水开发等因素影响了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主 要分布于呈弱非均质性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前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储层非均质性仍制约油气的勘探开发。综合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相及地震相等信息,通过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_3亚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对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华庆地区长6_3亚段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可划分为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滑塌四种微相类型。其中砂质碎屑流为最重要的微相之一,其形成机理包括整体冻结、摩擦固结及悬浮沉降。沉积微相的展布控制储层平面的非均质性,长6_3亚段优质储层主要位于砂质碎屑流、浊积岩的主体部位,进而导致储层平面的非均质性。深水重力流砂体垂向叠置厚度大,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油藏,长6_3亚段油层组砂质碎屑流砂体发育在河道的主体部位,厚度较大、储集层物性较好;隔夹层发育少、连通性好,是重点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4.
气藏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对于气藏的开发效果、开发规模等指标的变化影响比较大,需要从气藏的单层开采、分段储层开采等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气藏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的储层渗透率变化系数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气藏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的程度和储层分布非均质性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对于气藏的开发效果产生动态的非均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精细的小层对比为基础,通过对岩心相、地质录井相、测井相的研究,明确了河西务油田Axx断块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辫状河道、分流水道、席状砂;通过储层非均质性、沉积微相的分布、油层分布的研究,表明沉积相带的展布决定了平面的非均质性以及高渗条带的分布,油层分布特征表明油层的分布受构造、砂体的双重控制。沉积微相的研究指导了本断块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渤中25-1南油田明下段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通过对研究区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内微相类型、层内韵律特征、隔层分布特征、砂体的几何形态、钻遇率、孔渗特征等研究,定量或半定量表征了该区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揭示了研究区主力含油层段受沉积微相所控制,具有较强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油田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卫星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强烈,严重影响油藏的高效开发。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对其储层沉积微相及非均质性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认为葡萄花油层沉积相以浅水三角洲相为主,进一步分为浅水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储层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都较强烈,其中以PI11,PI12,PI8小层最强。  相似文献   

8.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3段致密储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探明储量2615.71×108m3,为大型气田,但气藏具有低压、低孔、低渗、致密的特点,产能普遍较低,储层主要为河流相沉积,非均质性强,气田开发难度很大.该气田主力气层盒3段的储层评价表明,盒3段为辫状河流相沉积,主要储层微相为心滩沉积和河道充填沉积,其中心滩微相是本区高产部位,河道充填微相的产气部位主要分布在下部,也是该气田重要的产气微相类型.通过储层综合评价,把盒3段储层分为4类.  相似文献   

9.
依据岩芯、测井、地震资料和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知识,可有效地解决气藏储层非均质性问题。通过对各种相标志的分析,发现胜坨气田明化镇组下段发育有曲流河沉积体系,其中包括河道充填、边滩(点坝)、废弃河道、天然堤、决口水道(次级水道)和泛滥平原等6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不同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揭示了该区的储层沉积特征,讨论了沉积微相对气藏储层物性的控制,指出了气藏开发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0.
安塞油田塞130井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评价安塞油田塞130井区长6储层的宏观、微观非均质性,为储层评价和油田的科学开发提供依据。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压汞等各类测试、测井资料,对长6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塞130井区长6储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较弱,平面非均质性及储层孔隙结构微观非均性中等。剩余油主要分布在611-2和长611-3两个储层,是油田下一步剩余油挖潜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1.
煤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煤层气开采。以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3#煤层为例,开展高阶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采用变异系数定量评价了煤储层物性参数(含气量、吸附时间、宏观和显微裂隙密度)和煤岩学参数(显微组分和最大镜质体反射率)在储层纵向上的非均质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煤储层参数层内非均质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吸附时间(平均变异系数0.5246)、矿物质含量(0.4665)、总显微裂隙密度(0.4381)、总宏观裂隙密度(0.3143)、惰质组含量(0.2473)、镜质组含量(0.1125)、含气量(0.0877)和最大镜质组反射率(0.0135)。其中,吸附时间、矿物质含量和裂隙密度层内非均质性较强,是需要重点评价的储层参数。研究成果为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的精细刻画以及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天山南区块白垩系—第三系碎屑岩气藏为高含凝析油的天然气藏,储层普遍具有低电阻率特征,其中下第三系苏维依组、库姆格列木群和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气层电阻率值一般为1~3Ω·m,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气层电阻率值一般为4~9Ω·m。气层电性特征表现为:①接近或略高于水层电阻率;②低于围岩电阻率;③具有“高阻侵入”特征,即侵入带电阻率一般大于地层电阻率(Rxo>Rt),反映在3条电阻率曲线上具有RFOC>RILM>RILD的特征。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及试油气资料分析认为,储层复杂的岩相岩性和气藏流体特征为低阻气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高含水饱和度及高地层水矿化度是形成低阻气层的主要原因;高地层温度可能对储层具有一定的降阻效应。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因素评价储层结果不唯一的特点,通过选取储层特征参数,利用权重法对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为了避免以往通常采用专家估值等方法确定各项评价参数的权系数所造成的人为因素影响,进而致使评价结果误差大,讨论了应用层次分析方法来确定各评价参数的权重系数。在利用非线性神经网络方法对储层参数进行精确计算的基础上,以Y15井为例对单井进行了储层综合分类评价。通过对研究区所有单井进行储层综合分类评价,然后做出各小层储层分类评价平面图。评价结果表明,亚格列木组储层发育连片性较好,主要发育Ⅱ类和Ⅰ类储层,这与研究区的试油资料和物性分析资料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厚度大、埋藏深、非均质性强以及Ⅱ、Ⅲ类储集层与围岩物性差别小的特点,在分析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和关键参数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合理子波提取、精细储集层标定、精确地质模型建立等方法研究,进一步利用储集层与非储集层岩石物理参数的界限,定量预测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该方法在普光气田主体开发井位设计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预测符合率达83.9%,同时为普光气田周边区块的定量预测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红河油田长8致密油成藏条件异常复杂,地质“甜点”小而分散,油藏非均质性极强。以红河36井区为例,从影响油藏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出发,重点开展“储层质量、裂缝、含油性”三大强非均质性表征,再结合产能评价建立油藏非均质性综合表征模型,更客观地呈现油藏地质特征。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建立基质储层分类标准,探索沉积成岩共控储层发育机理,形成“沉积要素控制成岩相,成岩相控制储层质量”的储层非均质性表征方法,从而明确分类储层平面分布;基于不同级别断缝带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建立多尺度裂缝带分级方案,井震结合开展分级预测,定量表征米级到千米级裂缝带分布;以井点含油性分析为基础,结合油水分布模式,建立含油饱和度场,定量表征含油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叠加三大强非均质性表征结果,建立致密油藏非均质性综合评价模型,明确分类储量及开发目标分布。   相似文献   

16.
地质统计学建模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当今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从而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储层建模技术在参数估计、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储层特征的不确定性描述以及综合利用各种资料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基于地震数据的地质统计学建模的多点统计学方法,可以增加模型的井间确定性信息,降低因数学插值和模拟带来的井间不确定性,提高模型忠实于地下实际情况的程度。主要体现在:①地震数据作为第二变量或趋势约束条件参与建模计算,能够约束井间插值、外推和模拟;②增加随机建模中的确定性因素,减少模型的不确定性,使得随机建模具有确定性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气井产能的影响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影响气井产能的因素多种多样,为了具体描述各因素对产能的影响,以长庆气田为例,利用气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从地层系数、产水、非达西流系数、地层压力、表皮系数等几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不同储层条件下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地层系数是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边界和地层非均质对气井产能影响很大;对于产水气井,应严格按照控水采气技术政策合理开采,避免水淹;随着非达西流系数的增大,气井产能不断降低;在气井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合理利用地层能量;当表皮系数由0增加到6时,其无阻流量为不受污染时的60%~70%。因此,防止储层污染、对储层进行有效改造、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是获得气井高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塔北地区油气层特征、潜在损害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制出YK型钻开油层完井液体系及相应的施工措施。室内静、动态模拟损害评价试验及现场应用表明,YK型钻开油层完井液可防止地层损害、流动性好、现场配制简单、性能易于维护。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计算模型均未考虑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较之于气井的实际见水时间,其计算结果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不能准确、有效地指导气井生产制度的调整和气藏控水技术措施的制订。为此,以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边水气藏为例,开展了岩心并联水驱渗流实验;采用油气藏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研究了由于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引起的边水突进现象对气井见水时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突进系数来表征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建立了考虑层间非均质性影响的多层合采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计算模型,并选取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气藏5口井进行了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①气藏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导致产生边水突进现象,并且层间非均质性越强,突进现象越严重、气井见水越早,渗透率最高的储层见水时间决定了气井的见水时间;②基于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影响的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介于-3.43%~4.70%,能满足工程误差的精度要求。结论认为,所建模型可以为准确计算多层合采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提供有效的方法,进而有助于边水气藏气井生产制度的调整和控水技术措施的制订。  相似文献   

20.
陈桂华  白玉湖  陈晓智  徐兵祥  祝彦贺  冯汝勇  陈岭 《石油学报》2016,37(11):1337-1342,1360
页岩储层厚度一般较大,且储层物性纵向上非均质性强,长水平井多级压裂开发技术要求对水平井着陆点及轨迹进行优选。通过综合考虑页岩可压性、资源禀赋、流动性等因素,提出了页岩油气纵向综合甜点的概念,其是纵向地质因素与工程因素的综合。建立了页岩油气纵向综合甜点识别流程及方法,实现了纵向上从远景段、有利段、核心段,再到甜点段的识别过程。定义了纵向综合甜点指数,可以量化评价储层物性纵向分布的差异及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地应力分布预估有效压裂裂缝高度,定义了纵向综合甜点系数,能够准确量化最优水平井着陆点,可以有效指导水平井靶点及轨迹设计,并且经过现场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