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56,自引:19,他引:37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深在5300 m以上,基质不具储集性,储集类型以裂缝、溶洞为主,油气受控于古岩溶缝洞,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预测难度大。寻找和预测奥陶系缝洞发育带是塔河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在储层成因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成因预测模式,为储层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的特点,建立了以叠前时间偏移和目标精细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成像技术,为储层预测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通过储层标定和正演模拟分析,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包括测井识别模式和地震识别模式,为储层识别和预测提供了依据。应用振幅变化率、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技术,有效地预测了碳酸盐岩缝洞发育带。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小型缝洞及其充填物测井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河油田是以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油藏为主的古生界海相大油田,洞穴和其周缘的裂缝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由于数量众多,小型缝洞成为缝洞型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小型缝洞可以在露头、岩心和成像测井上识别,但在非取心和非成像测井段还不能有效识别,影响了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利用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标定常规测井信息,优选出5个洞穴敏感参数和3个裂缝敏感参数,建立了塔河油田小型缝洞归一化加权识别函数,并利用DEN-VshRLLD-Vsh交会图版识别出了洞穴充填物类型:碎屑充填物、垮塌角砾岩和化学充填物。识别效果与岩心及FMI成像对比,洞穴符合率超过81%,裂缝符合率超过82%,洞穴充填物识别成功率超过84%,基本满足了小型缝洞识别要求。利用此方法对塔河油田117口井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该方法也适用于洞高在0.5 m以上的缝洞及充填物识别,并提高了识别精度,为精细研究古岩溶缝洞型储层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岩溶风化壳由多期喀斯特化与后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的孔、洞、缝等组成,形成了大小不等、空间形态复杂的储集体,此类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以预测和表征。设计了不同尺度溶洞和裂缝的碳酸盐岩岩溶风化壳物理模型,采用超声定比观测方法对地震波的传播能量和反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理想条件下溶洞与裂缝可形成强短反射和杂乱反射,极不规则溶洞和洞缝的复杂联合体均表现为反射背景上的杂乱反射。利用强振幅聚类分析和不连续性检测等手段对塔中卡1区的叠后地震资料进行了储层预测和识别,卡1区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表现出强短反射和反射背景上的局部杂乱反射这2种地震微相。利用古构造起伏趋势和波形检测等辅助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反射异常与卡1区岩溶缝洞地质成因的关联性。综合分析认为,卡1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程度较弱,在构造高点部署的2口异常区外的探井实钻数据也证实了这一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56  
林忠民 《石油学报》2002,23(3):23-26
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及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塔河油田是在长期发育的古隆起基础上形成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大型油气田.碳酸盐岩形成于开阔-局限海台地环境,由于经历了后期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叠加改造,因而呈现出基质孔渗性低、并受构造和岩溶作用控制的强烈非均质性的岩溶-缝洞型储层特征.塔河岩溶-缝洞型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古岩溶斜坡地带、距风化壳不整合面200m范围内.岩溶残丘、岩溶缝洞、断裂、不整合面和输导层共同构成了塔河油气区复杂的多幕式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缝洞充填对缝洞型储集层有重要影响,准确识别缝洞充填物类型,建立充填模式,有利于更好地识别与评价缝洞型储集层的发育情况.通过观察岩心,将缝洞充填物划分为砂泥质充填物、角砾岩充填物、化学充填物和未充填;利用测井信息标定各类充填物的测井响应特征,基于岩溶形成的主控因素将缝洞充填体分为地下暗河型、断控岩溶型及表层岩溶型...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小缝洞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前期相关资料及研究较少.为给本类型碳酸盐岩缝洞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从小缝洞概念着手,通过对成像资料及岩心特征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小缝洞型储层分为裂缝型、孔洞型(含小型溶洞)、裂缝-孔洞型(含洞间溶道)3大类.通过对"杂乱弱""和"弱小串珠"2类反射特征进行井震综合标定,认为单...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12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因具有埋藏深、储层发育不规则溶洞及裂缝、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储层预测难度大。为了反映缝洞型储层分布,以区内地震资料为基础,开展地震振幅变化率、本征值相干、趋势面差异分析,并采用地震测井联合反演等技术对塔河12区的缝洞型储集体进行了预测。综合预测结果表明,12区整体缝洞型储集体较发育,但北部发育程度比南部略差,串珠状强振幅地震反射较发育,其结果与缝洞体钻遇情况较吻合。同时,以波阻抗反演和精细相干分析模型为基础,提出利用聚类分析技术建立缝洞型储层地质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分带及缝洞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阳  金强  钟建华  邹胜章 《石油学报》2016,37(3):289-298
塔河油田是中国发现的储量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其岩溶储层埋藏深度大、储集空间复杂。通过古今岩溶地质考察,查明了塔北隆起奥陶系岩溶层序中古地貌与岩溶分带及缝洞系统;通过不同岩溶带缝洞成因分析,提出表层岩溶带由地表河、落水洞等缝洞组成,渗流岩溶带缝洞由驻水洞和渗流井组成,径流岩溶带缝洞由厅堂洞、干流洞、支流洞和末梢洞组成;通过岩溶期地表河与地下河沉积、埋藏期垮塌、钙华及热液化学充填作用分析,查明了岩溶缝洞充填特征与缝洞单元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缝洞系统是由流水溶蚀碳酸盐岩所形成,其始于岩溶高地或岩溶斜坡的落水洞,终于岩溶洼地地下河出水口;一旦缝洞系统部分地被地下河沉积、垮塌和化学充填后,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缝洞单元。通过缝洞结构和充填特征分析,认为岩溶期古地貌、潜水面升降和埋藏期的断层活动控制了缝洞单元的形成。研究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建立缝洞类型和充填物类型识别方法,统一了不同成因类型缝洞的描述术语,为油田开发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详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五区位于阿克库勒凸起北东向构造轴部西南部,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抬升、暴露、剥蚀和岩溶作用.前人认为该区岩溶残丘储集体发育,但对于残丘内部储集体发育差异性缺少研究.本文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下残丘不同部位储集体发育程度对比,研究区储层发育特征,分析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总结出研究区储层发育规律.该认识对于研究区下步...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缝洞系统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宏观构造演化与微观流体地球化学性质的研究,认为塔河油田油气分布受控于海西早、晚期构造运动叠加形成的构造格架。古构造叠加的结果控制了古地貌和裂缝发育强度,古地貌和裂缝发育强度控制了古水系的流动方向及溶蚀深度,它们是岩溶作用发育的主控因素。特别是海西晚期形成的古构造与阿克库勒凸起轴部的叠合部位,是岩溶、裂缝最发育的地区,普遍存在的高角度裂缝在三维空间上将各类岩溶孔洞连通为大规模储集体,从而造成主油区大型缝洞系统横向上的分区性。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主体区油藏流体非均质性及宏观构造演化的分析,划分出2个大型缝洞系统和1个中小型缝洞系统。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四区缝洞性油藏缝洞单元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开发,划分缝洞单元的重要性逐渐的表现出来,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的划分方法没有统一模式,文章通过实例列举出了三种方法,分别是地层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示踪剂检测法等.利用这些方法将塔河油田进行单元划分,为指导油藏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试注阶段出现见效井组少、有效期短和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在系统分析前期现场注水试验并结合室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即保压、多阶段、立体注水开发.保压开发是指保持地层压力开发,减缓由于能量衰减而造成的递减或抑制底水锥进;多阶段开发是指在不同注水开发阶段,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注采参数及配套技术进行开发,注水受效前适当大排量试注验证连通性并建立注采关系,受效后至效果变差前期采用温和注水,后期则适当提高排量周期注水,并考虑换向注水及注水调剖;立体注水开发是指根据缝洞发育规律、剩余油分布以及连通状况,建立立体开发的注采井网,实行双向或多向注水、分段注水、低注高采、缝注洞采等注水开发方式及配套技术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的定义和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流动单元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来说,由于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对储集空间的综合影响,使砂岩油藏的流动单元研究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因此,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征,论证了该区碳酸盐岩储层渗流屏障的存在及其类型,探索性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和流体性质分析法等,并综合缝洞型储层的发育特征初步划分了该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流动单元.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受到后期成岩作用和构造改造作用的控制,沉积环境对其储层发育只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很多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与沉积环境没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年代较老、以裂缝为主的裂缝型储层或古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型储层等。在沉积岩石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古岩溶特征及成岩作用,将阿克库勒凸起古岩溶作用期次划分为暴露区淡水岩溶作用、浅埋藏混合水岩溶作用和深埋藏期岩溶作用三个阶段,对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风化壳缝洞型储层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见水特征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高产油井突然见水是影响塔河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主要因素,常规油藏工程方法很难解释、预测油井突然见水及含水变化规律。多年开发实践中,尝试采用管流方法分析油井突然见水现象,与管流典型特征(漩涡现象、回流现象)对应,探讨见水后邻井干扰造成的影响和波动规律,初步建立以管流为基础的缝洞型油藏见水分析方法,探讨水推油见水后的挖潜措施和油藏治理方法。此研究对塔河奥陶系油藏的动态研究和综合治理、改善开发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复合酸压选井优化论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型复合酸压是塔河油田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常规酸压未建产或产能低的油井提出的一项新型重复酸压改造技术。该技术提高或恢复了部分低产低效及未建产井产能,增油效果明显,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系统分析大型复合酸压井前期油藏特征和酸压效果基础之上,提出了大型复合酸压的地质选井原则。分析认为,高效大型复合酸压井主要选择位于油气富集有利部位、地震属性特征较好(振幅变化率强、反射体规模较大)、前期酸压显示未有效沟通的储集体、生产能量不足且产能较低(累产低)、注水替油效果不佳的井,同时在具有前述地质特征条件下距储集体中心距离较大的井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特征及分类分级地质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以储集空间类型和规模为标准划分缝洞储集体类型,采用分类分级的方法建立缝洞型储集体三维地质模型。基于岩心、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缝洞储集体划分为溶洞型、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基质岩块4种类型,其中溶洞型储集体又细分为大型溶洞和小型溶洞2种亚类,裂缝型储集体划分为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及微裂缝4种亚类。大型溶洞建模采用"地震截断,模式修正"的确定性方法、小型溶洞采用以大型溶洞为训练图像的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溶蚀孔洞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大尺度裂缝采用人工解释的确定性方法、中尺度裂缝采用蚂蚁体追踪的确定性方法、小尺度裂缝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微裂缝及基质岩块因储集性能差,一般不建立离散分布模型,最后将各类缝洞储集体离散分布模型进行融合,构建了典型缝洞单元离散分布模型。塔河油田6区、7区应用效果表明,分类分级建模提高了该类油藏的建模精度,有效地指导了注水开发,改善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河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近10年仍没搞清油水界面变化规律,给油藏开发带来很多困惑。以缝洞特征和流动状态研究为突破口,按溶洞系统、分支溶洞和微小孔洞分布特征和流动状态特征逐次研究油水界面变化:①溶洞中为典型的管流特征,油水接触为面接触,在微小缝洞中为渗流,油水接触为点状锥进和存在油水过渡带。②溶洞体中油井见水是水推进到井底,可以代表溶洞油水界面的深度和推进时间,微小缝洞中见水是水锥进造成,不代表油水界面的变化情况。③边水在油藏开发过程中逐步向溶洞系统顶部推进,一定条件下逐次向分支溶洞推进和微小孔洞锥进,形成各缝洞体不同部位、不同采出程度条件下参差不齐的相互交杂的油水界面。  相似文献   

19.
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破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识别的难点和技术现状,丈中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探讨了缝洞型储层的识别问题,简单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完成的若干有关缝洞型储层识别研究项目的成果,包括各种类型缝洞型储层模型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地震波场分析结果、缝洞型储层的识别方法以及中国西部地区成功识别缝洞型油气藏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红涛  高楚桥 《石油物探》2005,45(1):37-38,57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储渗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裂缝和溶蚀孔洞。而储层的孔隙空间结构很大程度地决定着地层原始流体的分布以及储层的储量和产能,为此,提出了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导电效率、分数维及裂缝密度的方法。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具体情况,利用交会图方式,确定了通过采用导电效率和裂缝密度来划分储层类型的标准,即导电效率大于0.03或裂缝密度大于1.4,储层裂缝发育;否则为孔洞性储层。此外,分维数越大高角度裂缝越发育。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