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Hamilton能量函数理论设计非线性控制器的方法,设计了晶闸管控制的可控串联补偿电容器非线性控制器,并以单机无穷大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并能较好地适应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阮映琴  王杰 《上海电力》2004,17(1):25-27
基于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反馈线性化技术理论方法,提出了电力系统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与发电机励磁控制的线性化设计。该控制方法可以同时满足发电机功角稳定和SVC节点处电压稳定控制两个目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可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SVC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线性控制的道系统方法,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非线性控制问题变换为相应的线性化控制问题。设计了SVC非线性控制器,经仿真研究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显著地改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理论与模糊控制理论的基础上 ,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SVC模糊变结构控制器(FVSC)的设计。该控制器引入经可调整模糊控制规则推理得出的附加控制信号来改善系统的阻尼特性 ,同时结合自动电压调节器改善电压特性的。针对输电线上装设SVC的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的仿真计算表明 :SVC的模糊变结构控制方式与变结构控制、常规控制方式相比 ,在能够明显地改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的同时 ,可以抑制暂态响应中的电压波动 ,并且能够适应系统运行工作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郭小江  张凯锋 《电气传动》2004,34(Z1):181-184
利用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对系统精确线性化能力和不依赖系统精确参数的特点,考虑电力系统中SVC现有非线性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复合非线性控制器设计详细过程.并对装设有SVC的两区域四机电力系统进行计算机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设计出的复合非线性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改善SVC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6.
罗成  彭颂方 《电气开关》2008,46(5):34-37
利用广义Hamilton理论对电力系统镇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个关于系统镇定性的方法,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一种能量-Casimir函数方法求得扩展函数表达式,并利用Lyapunov稳定定理对该函数进行了判定。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所求的扩展函数是系统的Lyapunov函数。  相似文献   

7.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是一种经济可靠的典型一代FACTS装置,在维持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SVC电压控制中常用PI控制的问题,通过引入非线性函数的方式改善其控制结构,同时与智能算法进行结合,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来优化其PI控制参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相应优化后的SVC在电压控制方面的性能得到了一定改善,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相关研究工作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STATCOM与SVC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和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是2种常见的新型柔性交流技术装置,在输出特性、对提高输电系统稳定性、响应时间、谐波分析、经济性等方面对STATCOM和SVC进行了比较,并通过仿真得出了STATCOM较SVC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方法先进、电流谐波含量少、经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非线性特性,以功角稳定为目标设计了一种状态反馈非线性滑动模励磁控制器.通过直接计算系统的暂态能量函数,利用Lyapunov稳定理论,得到稳定流形作为切换平面,然后设计相应的滑动模励磁控制律,将系统限制在所设计的稳定流形上.在设计时考虑了对系统参数不稳定性,从而控制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设计中未使用任何线性化方法,因而控制律对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完全适应.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具有良好的小干扰稳定性,而且对于大干扰暂态过程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考虑系统的非线性,研究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控制器的设计。应用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SVC非线性控制器,解决了电力系统强非线性给设计带来的困难。在此基础上,针对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了计算机数字仿真。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SVC的非线性控制方式与SVC的常规控制方式相比,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及暂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对于由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与固定电容器所组成的静止无功补偿系统基于触发角控制的数学模型。根据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设计了相应的非线性组合控制器。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此方法能够有效保持接入点电压稳定,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静止无功补偿器在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中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在提高电网电压稳定性中的应用。在Mat-lab搭建了由发电机、变压器、线路、母线、SVC、励磁系统、汽轮机和调速器组成的仿真系统,对该系统的负载侧和高压母线侧进行了无功补偿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加装SVC后,系统无功功率减少,母线B2侧电压也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SVC在电弧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鞍山某公司交流电弧炉在运行中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新型的TCR+FC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技术方案.根据对称分量法和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推导出了基于瞬时有功、无功电流的SVC补偿导纳实用算法.最后利用仿真软件CHP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SVC装置能够对电弧炉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有效治理,且补偿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纯电压型SVC非线性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幼捷 《中国电力》1998,31(6):10-12,20
应用直接反馈线化理论设计了一种纯电压型SVC非线性控制器。其突出优点是:鲁棒性好,动态电压支撑能力强,但是SVC定电压控制不能提供系统阻尼。  相似文献   

15.
唐酿  肖湘宁  陈众 《电网技术》2011,35(8):140-143
多模态控制主要采用快速切换控制方式实现,此方法在切换瞬间易引起控制器输出和系统响应出现抖动现象。为平滑过渡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Sugeno模糊推理的控制模态切换方法,将不同控制器的控制输出作为输入引入到Sugeno系统的输出隶属函数,并将输出隶属函数的概念扩展以实现模态的平滑过渡。通过仿真分析基于非线性度变换比例积分微...  相似文献   

16.
SVC平衡控制方法及其所需信号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在三相对称和不对称、电压电流波形有畸变情况下的平衡控制方法和控制信号检测的方法。对于控制所需要的信号,包括电压和无功电流的有效值、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等,给出了基于瞬时功率理论的信号检测方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近期研制的SVC样机的设计,结果表明,它们是快速有效和准确的,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SVC阻尼控制附加信号选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壮大,低频振荡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区域间低频振荡更为严重而且较难使用传统方法进行阻尼控制.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附加控制来实现区域间振荡的阻尼控制.通过时域仿真,比较了不同附加输入信号在区域联络线潮流变化情况下的阻尼特性.研究表明,线路电流幅值是其中最为合适的附加控制信号.  相似文献   

18.
刘青  张立娜  陈世超 《电力建设》2016,(11):129-134
针对多机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励磁和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的协调控制问题,引入广义Hamilton系统理论,进行非线性协调控制器设计。SSSC采用考虑内部动态的三阶模型,并将SSSC与各台发电机的相互作用用附加电磁功率表示。将包含发电机励磁和SSSC的多机电力系统描述成广义耗散Hamilton系统形式,利用边界函数法和L2干扰抑制控制方法设计了发电机励磁和SSSC的协调控制器。四机两区域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分散控制器相比,所提的非线性协调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和电压调节性能。  相似文献   

19.
多机系统中励磁与SVC的协调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基于结构保持模型的多机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将连接与阻尼分配?无源控制方法进行从常微分方程到微分代数方程的拓展,求解一类仿射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的调节问题。并用所提方法设计多机系统中的发电机励磁与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协调控制器,不再拘泥于单机系统的协调控制研究。该方法充分利用整个系统的物理结构,通过引入电气与机械动态之间的耦合项进行能量整形,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保证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仿真结果说明了协调控制器在阻尼振荡和增强电压稳定性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进单神经元PIDR的SVG电压调节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传统电压调节器的自适应能力,改善其动态调节效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的改进算法,并将其应用于SVC控制系统的电压调节系统中。误差较大时,K取大值,确保系统响应的快速性;误差较小时,K取小值,确保系统渐趋稳定。采用MATLAB的S-函数编写了该控制器算法的M语言程序,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单神经元自适应PID电压调节器的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系统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