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母兴元同志的这篇文章,对于建筑学术领域中的阶级斗争问题、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贯彻党的建筑方针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在建筑界引起广泛的注意和讨论,以便在建筑学术领域中进一步划清两种思想和两条道路斗争的界限,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坚决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方针。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政权是人民民主政权,这对于为人民而写作是有利的环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给了新的保证。如果你写得对,就不用怕什么批评,就可以通过辩论,进一步阐明自己正确的意见。如果你写错了,那末,有批评就可以帮助你改正,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在我们的社会里,革命的战斗的批评和反批评,是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发展科学、艺术,做好各项工作的好方法。” 目前,在我们的建筑界,十分需要提倡辩论和批评的风气。任何学术,从来就是在不断的辩论和斗争中发展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讨论,进一步开展我国建筑学术领域中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辩和相互批评,用辩论的方法和说理的方法,来克服各种不正确的思想,促使我国的建筑学术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何宛余 《城市建筑》2009,(12):79-80
背景鹿特丹国际建筑双年展(以下简称"鹿特丹双年展")是一个为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与政府决策者们提供研究、辩论与交流的平台,始于2003年,至今已是第四届。每一届鹿特丹双年展均包含3个部分—展览、讲座与辩论、大师课程,都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实质性、可供论证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关于德国建筑的一场辩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德国建筑的一场辩论张钦楠我的一位英国老朋友P吉布斯肯尼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创办一份建筑理论刊物,终于在去年如愿以偿。这份名为《建筑学报(JournalofArchitecture)》以建筑理论和评论为主而不依托于广告的季刊...  相似文献   

4.
资讯期刊     
《建筑与文化》2013,(7):137-140
国外新加坡|2013世界建筑节新加坡10月开幕每年一次的世界建筑节发起于2009年,前三届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2012年移师新加坡。建筑节的主题词是:辩论、学习、启发。节日期间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国际知名建筑师做学术报告并举办建筑设计作品展览(将展出30类700多个项目)和年度最佳建筑评选活动(评选年度世界建筑;年度最佳文化建筑、住宅建筑、改扩建项目、景观和未来建筑)。来自60多个国家的2000代表将出席活动。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美国东、西海岸建筑院校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思想,以西海岸和部分东海岸院校所倡导的物本论建筑学思想在数字技术的时代大背景下蓬勃发展,发展出一套以细节美学为主要出发点的建筑设计方法论.而另一方面,以传统建筑类型学和建筑历史为参考的"漠然"建筑学则提倡完全不同的建筑观.两种建筑学思想发生了对抗.文章以一次建筑学的辩论为切入点,分析总结两种美式建筑观念的起源和各自的代表教授学者的作品,对比两者的学术体系及特点,最后分析对当下中国建筑学教育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时代建筑》2010,(5):172-173
<正>建筑评论(英)ARCHITECTURAL REVIEW2010年第4期观点SANAA为瑞士大学学习中心创建了一块空白的画布|英联邦建筑师协会会议上,建筑师就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辩论|JohanCelsing在斯德哥尔摩林地公墓中设计的"森林中的石头"火葬场|MGM在拉斯维加斯昂贵的都市开发计划/伦敦时装周的建筑新星|  相似文献   

7.
我们将要实现一个梦想:发现一处可以做梦的场所,同时,会议、辩论、对话、沉思、沉默、庭院、历史……甚至气味和呼吸也全都被容纳其中,并在这里创造出可以供我们以及更多的人分享的建筑和景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4)
<正>英语是一门以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为基础的课程,而辩论就具有集语言交际与思维功能于一体的特点。所谓辩论,就是指双方围绕正反不同的辩题,根据自己对辩题的理解与把握,选择有效的辩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者反驳对方的观点的语言活动。所谓"辩题"就是指进行辩论的题目,"辩题"是引发辩论的触发器。如果初中生对辩题不感兴趣,那么他们是不可能主动地参与到辩论之中的。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课堂辩论又具有特殊性,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英  相似文献   

9.
应多些评论     
阎肃 《建筑创作》2004,(12):24-24
我的印象中.贵刊除了印刷好.照片专业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建筑评论和建筑文化方面做得不错。但现在似乎看不到这类文章的出现.特别是建筑评论的文章非常受欢迎,况且现在正是建筑界“百花齐放”的时候.“百家争鸣”的辩论.评论更应该加强。只是提醒一下.评论只能是就事论事.要摆事实、说道理.将自己的观点讲清楚、讲明白即可.千万不要像某些评论一样言语过火.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有关建筑结构安全水平合理设置的辩论已经进行了8 a,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争论各方的观点已经开始接近。基于比较成熟的风险决策准则和考虑最优维修策略的最佳安全水平二级决策模型,采用大多数专家学者可以接受的一些假定,通过简单常用的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力图对建筑结构合理的安全设置水平提出具体建议,以期结束这场长时间的争论。通过相应的分析后发现,在建筑结构的生命周期内,建筑结构的最佳安全水平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相对于建筑结构生命周期内的总经济消耗并不敏感,因此,建议在我国作为建筑结构安全水平提高的一个底线,至少应该保证目前工程承受的风险水平不高于建国初期工程所承受的风险水平。依此原则,通过分析认为在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建筑结构的可靠指标取值仍然偏低,还应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1.
Working affirmatively with a social agenda often requires creating structures for those who need them most in a crisis situation, whether triggered by an environmental disaster, human conflict or long-term poverty and deprivation. A crisis, though, tends to require an immediate, provisionary response rather than a permanent solution. Martyn Hook ,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at RMIT University in Melbourne, explores the ‘pop-up’ tenure of affirmative architecture internationally, as exemplified by the work of TYIN tegnestue Architects, Shigeru Ban Architects, Tezuka Architects and Monash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2.
求证创新--加拿大谭秉荣建筑师事务所及其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文军  蔡瑜 《时代建筑》2004,(4):130-139
加拿大谭秉荣建筑师事务所创立至今20余年以其求实创新的设计理念,专业化与多元化并进的管理模式,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加拿大建筑界颇负盛名。文章主要介绍加拿大谭秉荣建筑师事务所及其作品,并结合其作品阐述其设计哲学。  相似文献   

13.
王韶宁 《新建筑》2009,(3):100-102
为使城市的高密度集合住宅获得灵活、个性的空间,提出采取由建筑师设计建筑物的主要形态,客户自行设计居住空间的方式。通过一个简化案例及其程序的分析,说明建筑师运用一系列现代人工智能算法,对客户设计的不同空间进行多目标的优化排列,可以使建筑物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建筑师亚当·西尔维斯特(Adam Sylvester)生于1943年,后获建筑学博士学位,早年曾在著名的公益设计公司IPARTERV工作多年,任该公司的建筑设计师。90年代初期,他加入TER4设计公司,担任这家小型设计公司的首席建筑设计师。1997年匈牙利建筑师议院布达佩斯分院宣布成立,成为匈牙利建筑师议院最大的独立分支机构,亚当·西尔维斯特任职该分支机构的主席至今。在此,《当代匈牙利建筑》杂志编辑格茨·埃斯特对亚当·西尔维斯特就匈牙利建筑师议院和他的一些设计作品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5.
冷天翔 《华中建筑》2011,29(1):21-24
计算机全面渗透到建筑设计领域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当技术提高效率和解决难题的时候,一些严谨的建筑师却产生了某些焦虑:太过依赖计算机会不会遮蔽建筑师的灵感?该文试图从身体现象学的角度来澄清这一误解.  相似文献   

16.
方海 《华中建筑》2005,23(2):34-36,55
芬兰萨米宁建筑师事务所最近受业主深圳鹏基集团委托对深圳振兴宾馆地块进行整合设计,在深圳筑博建筑工程公司的密切合作下,萨米宁事务所提交的方案受到业主和深圳市规划局的致好评,该文重点介绍该方案设计的基本构思。  相似文献   

17.
设计师们将Harpa构想成雷克雅未克一个世界级的音乐厅和会议中心,同时还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总体规划的核心建筑。这个设计概念由HenningLarsen建筑师事务所、Batter[i6建筑师事务所和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共同提出,他们密切合作,创造出了一个将建筑和艺术完全融合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8.
余迅  卢求 《时代建筑》2004,(1):124-125
“中国当代建筑展”于今年10月10日至12月20日在德国莱茵河畔著名城市杜塞尔多夫市“建筑之家”举行,此次展览在德国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获得了圆满成功。近二十家中国大型设计院和中小型建筑事务所参加了此次展览。这次展览是由“德中建筑协会-DCB”及德国最大的北威州建筑师协会AKNW联合举办的。  相似文献   

19.
What happens when ancient cultural practices are combined with the most current design technologies? Archi-Union Architects used the opportunity of their entry to the 2014 Shenzhen Bay ‘Super Cit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o develop a bespoke generational method that integrated feng shui with advanced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techniques. Philip F Yuan, the founder and director of Archi-Union Architects, who is Associate Professor in Architecture a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here describes the City of Breeze project and the design methodology behind it.  相似文献   

20.
刘珩 《新建筑》2006,(2):16-19
从建筑一开始,就注定了建筑师应具备的双重身份——艺术家和营造师。这双重身份始终贯穿建筑设计实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建筑实践的先锋性和实验性需要建筑师在建筑想像和现实的平衡之间找到可以突破的可能性。在当下的中国,为了随时应付无备而来又要随即出手的项目,希望有一种更加有效、更加短暂的训练方法使建筑师在这一过程中维系建筑想像力。参与艺术展即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