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硫酸介质中,茶多酚可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吸光度减少值与茶多酚的浓度服从比尔定律,因而通过测定吸光度减少值可间接测定茶多酚含量,据此建立高锰酸钾褪色光度法测定茶多酚含量的新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测定茶多酚含量的最佳条件。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5 nm,在0.001 236~0.006 180 mg/mL范围内茶多酚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减小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ΔA=-0.002 6+22.843C,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3,方法检测限为0.000 05 mg/mL。用该法分别测定绿茶、普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结果与国标法(GB/T 31740.2—2015)相符,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为0.6%,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2%~102.8%,98.2%~100.7%。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枣皮中红色素的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NaOH浓度和液料比为提取因子,色素提取液吸光度值为响应值,进行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提取工艺。超声波辅助提取枣皮中红色素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时间30min,超声功率80W,NaOH浓度0.5mol/L,料液比1∶10g/mL(w/v)。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吸光度值为1.445,验证实验吸光度值为1.427,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能较好的描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正红菇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正红菇色素,以正红菇色素溶液的吸光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正红菇色素提取液吸光度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提取正红菇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5%,提取时间29 min,提取温度68 ℃,料液比1:35 g/mL。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实验提取的正红菇色素的吸光度值为0.404,与理论预测值0.406相近,表明该色素提取的工艺条件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质量浓度对茶多酚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色差、透光率、吸光度、pH值、电位和儿茶素含量变化探讨质量浓度和温度对茶多酚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和温度贮存的茶多酚溶液稳定性差异都较大,其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灭菌、贮存过程中,茶多酚溶液的亮度、透光率逐渐下降,溶液色泽和吸光度逐渐加深和增大,儿茶素含量和pH值呈现显著下降,且茶多酚质量浓度越高变化趋势越明显;25 ℃贮存时,色差、透光率、吸光度、pH值和儿茶素含量的变化程度均明显高于4 ℃贮存时;茶多酚溶液的电位绝对值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说明质量浓度低的茶多酚溶液较稳定。从变化趋势可判断出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800 mg/L,4 ℃贮存时,茶多酚稳定性相对较好,更适合保存和开发利用茶多酚。  相似文献   

5.
《粮食与油脂》2016,(1):41-44
以燕麦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提取物质还原能力的吸光度值为指标,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溶剂浓度5个因素对燕麦抗氧化物质提取能力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出提取溶剂为甲醇,料液比(g/m L)为1∶6,并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2 min、溶剂浓度60%,此条件下的吸光度值为0.998。并建立酚类化合物含量标准曲线得到提取物中酚类化合物含量为24.52%。  相似文献   

6.
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过程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65%乙醇用量等工艺参数,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最终得到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炒青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7 MPa,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55℃,65%乙醇用量100 mL。试验过程中采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收集液的吸光度值反映茶多酚提取率,进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拓宽棉籽蛋白在食品领域应用范围,对棉籽分离蛋白基本功能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所得棉籽分离蛋白(CPI)属酸溶性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pH1~4)溶解性较好(30%~50%),在近中性溶液中溶解性较差,仅20%左右;乳化性受pH值、离子强度和CPI浓度影响不显著;乳化能力较低,但所得乳状液非常稳定;起泡性受pH值、离子强度和CPI浓度等因素影响很大,在中性pH下最高;添加NaCl对CPI溶液起泡能力影响不大,但会显著影响CPI溶液泡沫稳定性,随NaCl浓度增加,溶液泡沫稳定性急剧降低。粘度分析表明,CPI溶液属典型非牛顿流体,有"剪切变稀"和"热变稀"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乌龙茶类的铁观音为试验原料,探讨其茶梗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复合酶添加量、料液比、酶解温度为试验因子,以茶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设计优化来构建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铁观音茶梗中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添加量1.2%(以底物质量计),料液比1∶20(g/mL),酶解温度48℃,在此工艺条件下,茶多酚提取量为82.26 mg/g,达到预测最优值。  相似文献   

9.
以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869藻株为实验材料,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培养螺旋藻,同时和AB培养基作对照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在每升纯净水生产废水中添加0.5g K2HPO4,8 g NaHCO3、VB12浓度为0.15μg/L,作为改良废水(1),在改良废水(1)的基础上,再按照AB培养基配方添加As液和PIV液,作为改良废水废水(2),在光强强度4 000 lx、温度24.8℃,光暗周期为12 h∶12 h的条件下培养7 d,钝顶螺旋藻液的吸光度值分别能够达到1.713和1.886,此时对应的生物量是1.601 g(DW)/L和1.766 g(DW)/L。同样条件下用AB培养基进行培养,藻液的吸光度为1.802,生物量是1.688 g(DW)/L,显示出用废水培养螺旋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电动打蛋机搅拌、直接测量的方法测定了茶多酚及其单体对蛋清蛋白质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茶多酚添加量为0.2% 到0.4% 之间对蛋清蛋白质起泡性有显著的改善,并且发现主要单体EGCG 和ECG的活性羟基是茶多酚提高起泡性能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初步探讨了加工环境的改变(不同的NaCl 浓度、蔗糖浓度、pH 值等)对茶多酚- 蛋白质混合溶液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脂溶性茶多酚对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商品茶多酚的脂溶性较差,将茶多酚合成脂溶性茶多酚以及在茶多酚中添加乳化剂的方法增强其在共轭亚油酸(CLA)中的溶解性,同时试验它们对CLA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脂溶性茶多酚在CLA中的溶解度明显增加,对CLA的抗氧化作用好于BHT,它能抑制CLA中TBA反应物的形成,但对于CLA过氧化值的影响不如茶多酚大。添加乳化剂(span40,span60)及柠檬酸能增强茶多酚在CLA中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窦川林  林静  董唯  尚永彪 《食品科学》2018,39(23):250-256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1、2、3 g/L)的茶多酚对泥鳅微冻贮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测定-2.5 ℃贮藏0、5、10、15、20、25、30 d时泥鳅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以及流变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处理能抑制微冻过程中泥鳅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巯基含量的下降和表面疏水性的上升;流变学曲线表明,茶多酚能够延缓泥鳅肌原纤维蛋白凝胶能力的减弱,并且茶多酚质量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因此茶多酚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泥鳅在微冻贮藏过程中其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的劣变,且3 g/L茶多酚处理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硬脂酰氯改性对茶多酚抗油脂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雷  章建浩  靳国锋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8):159-163,167
茶多酚的众多亲水性酚羟基使其难溶解于油脂而影响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为提高茶多酚抗油脂氧化性能,采用硬脂酰氯对其改性,以茶多酚与硬脂酰氯的摩尔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为实验因素,以添加改性茶多酚的油脂经高温氧化后的POV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并采用红外、紫外光谱表征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与硬脂酰氯添加量对POV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即反应温度的临界值随硬脂酰氯添加量升高呈线性增加趋势;最佳工艺下油脂POV为5.711meq/kg,比对照组(添加普通茶多酚)降低33.9%;改性后出现亚甲基和直链脂肪基团的特征吸收峰,说明硬脂酰氯与茶多酚的酚羟基形成酯化交联,改善了茶多酚亲脂性,从而显著提高茶多酚抗油脂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天然食品防腐剂对酱油防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茶多酚这三种天然防腐剂复配用于酱油的防腐保鲜。试验以酱油菌落总数变化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茶多酚在传统酿造酱油中的防腐应用情况,确定了适宜的复合配方。通过对试验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酱油中单添加其中任何一种防腐剂,只能起到部分抑制酱油中微生物的增殖作用,不能达到对酱油的保鲜效果。三者按合适的比例进行复配,利用它们的抑菌互补特性,在保质期1年内可以有效抑制酱油中微生物的增殖,样品达到我国现行酿造酱油的卫生标准。复合配方的最佳方案有两个,其一是乳酸链球菌素0.2g/kg,纳他霉素0.02g/kg,茶多酚0.1g/kg;其二是乳酸链球菌素0.1g/kg,纳他霉素0.02g/kg,茶多酚0.2g/kg。  相似文献   

15.
毕海丹  崔旭海  王占一  于滨 《食品科学》2016,37(10):272-277
为探究茶多酚和乳清蛋白的添加对冷藏鱼糜保鲜效果的影响,以草鱼鱼糜为研究对象,设计4 组进行实验,A组为对照组,B组添加0.05%茶多酚,C组添加5%乳清蛋白,D组添加0.05%茶多酚+5%乳清蛋白。在4 ℃条件下分别冷藏0、1、3、5、7、9 d,通过测定总巯基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过氧化值、挥发性盐基氮值、水分含量、凝胶强度的变化,研究茶多酚和乳清蛋白对冷藏鱼糜氧化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的添加可以明显抑制蛋白氧化和脂肪氧化(P<0.05),抗氧化效果是D组>B组>C组;而乳清蛋白的添加可以明显减少鱼糜水分含量损失和凝胶劣化(P<0.05),其作用效果是D组>C组>B组。与冷藏最初相比,从3 d起,所有指标变化显著(P<0.05),且结果都显示同时添加茶多酚和乳清蛋白协同作用效果最显著;冷藏7 d时,D组的挥发性盐基氮值降低了4.3 mg/100 g,凝胶强度增加了260.07 g·mm,且保鲜效果显著(P<0.05)。因此,茶多酚和乳清蛋白共同应用于鱼糜制品生产中,将更利于提高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豆分离蛋白在成膜后的营养特性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欧仕益  郭乾初 《食品科学》2002,23(4):139-142
采用胃蛋白酶和2,4,6-三硝基苯磺酸分别测定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消化率和赖氨酸有效性。结果表明,蛋白质的消化率和赖氨酸有效性随成膜溶液的pH升高而下降,并因一些增加蛋白交联的物质如单宁、阿魏酸和过氧化氢的添加而降低。蛋白膜的机械性与膜蛋白消化率和赖氨酸有效性存在一定负相关,即机械性能较强的膜,其消化率和赖氨酸有效性较低。不过,玉米淀粉似乎是个例外,它在改善机械特性的同时,也保持了大豆蛋白膜的营养。由于大豆分离蛋白制备成膜后,其消化率和赖氨酸有效性下降,因此将大豆蛋白膜称为生物可降解膜似乎比称作可食性膜更科学。  相似文献   

17.
茶渣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茶业发展现状,本着开发利用茶渣蛋白为目标,对茶渣蛋白的功能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茶渣蛋白在pH 4.0附近氮溶解指数最低,其吸水性为4.13g/g,吸油性为4.86g/g,茶蛋白具有优于大豆蛋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且这四个功能特性几乎不受浓度影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提取过程中部分变性所致。综合来说,茶渣蛋白的部分功能特性虽然优于大豆蛋白,但受溶解性限制,其应用仍需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茶多酚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将不同添加量(0.00%、0.01%、0.05%、0.10%、0.50%、1.00%)的茶多酚加入到羊肉肌原纤维蛋白中,测定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乳化性能、保水性、质构特性,观察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添加量为0.10%时,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最小,疏水基团暴露程度最轻,乳化活性指数达到最大(4.88 m2/g),乳化稳定性指数(86.54%)和保水性(95.22%)均达到最佳;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咀嚼度、胶着度均显著上升(P<0.05),弹性、内聚性、回复性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添加适量茶多酚可以显著改善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并且凝胶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空隙更小、形状规则且分布均匀;茶多酚与肌原纤维蛋白的非共价结合和共价结合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并且这种作用强度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纳他霉素和茶多酚在酱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是常用调味品,目前市售的酱油中添加的防腐剂多为化学合成的,而天然防腐剂较少在酱油使用.文章分别对天然防腐剂纳他霉素和茶多酚在酱油中的防腐效果及其复配使用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与化学合成防腐剂山梨酸钾进行了对照实验,得知天然防腐剂纳他霉素和茶多酚在酱油中都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后与山梨酸钾具有等同的防腐效果,可达到酱油的国家标准,但安全性大大提升.而且茶多酚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可提高酱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0.
将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天然茶多酚添加到由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的成膜液中,制成茶多酚-脱脂豆粕复合膜,对其抗拉强度、水蒸气透过系数、二氧化碳透过率进行测试。同时对成膜液的抗氧化性及还原性进行测定,并将茶多酚脱脂豆粕复合成膜液涂抹于苹果果肉表面,测试其褐变指数。结果表明,添加0.2%茶多酚所制得的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降低18.49%,CO2透过率降低了43.10%,抗拉强度提高了15.69%。茶多酚的加入增加了成膜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同时增加了成膜液的Fe3+还原力。茶多酚脱脂豆粕复合涂膜液延缓了苹果切片的褐变程度,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