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凌漂砾是高寒地区江河水流在春季解冰流凌期所出现的一种独特的自然现象,它对水下建筑物的破坏是在隐蔽中进行的。目前对黑龙江中游、嫩江上游、呼码河、逊毕拉河中上游以及沾河下游所了解到的冰凌漂砾运动形态,冰凌漂砾的类型初步可分为三种:固定型、移动型和条件型。对冰凌漂砾运动目前还无规律可循,不可预见,只有在工程建设时加以充分考虑,在结构设计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使水位大幅度抬高,造成漫滩或决堤。中国北方的河流,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黄河凌汛洪水在发生频次和规模上远较其他地区为高,往往造成较大灾害。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关研究机构通过现场试验,在冰凌监测技术方面提出了冰水情数据与图像远程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地质雷达冰厚探测技术、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冰下流速测验技术、无人机航拍应急监测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河道冰凌形成过程的自动测报和应急监测。新技术的实施可以对河道冰层厚度、冰下水位、气温、冰温、水温等参数同时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并可获取冰凌图像、流冰速度、流凌密度等重要参数,实现冰层生消全过程的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4,(1):27-29
黄河冰凌测报系统采用了不同介质电阻特性存在差异的检测原理,以冰层厚度传感器作为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空气、冰与水的电阻值,实现对黄河河道冰凌的实时监测。冰层厚度传感器同时采集电压信号与温度信号,电压信号经过分析处理转化为冰层厚度,温度信号则用作辅助判断。通过选择合理的冰层厚度判断算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可得到冰层厚度、水位以及水温等数据信息,并通过GPRS数据通信模块将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黄河河道断面冰层厚度的实时监测及冰下水位的在线测报,效果良好,为黄河的防凌汛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适用于黄河防凌抗灾工作。  相似文献   

5.
黑河市,历史上曾被称做大黑河屯,因黑龙江而得名,源于满语“安巴萨哈拉”。“安巴”是大的意思,“萨哈拉”是黑的意思,合起来为“大黑河”。据笔者理会,“大”不单单是指黑龙江,还有它岸边那片广阔无垠的黑黑的土地。  黑河市管辖五市(县)一区,黑河市水利局也就自然地担当起区域内水利工作的具体指导——在幅员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两江(黑龙江、嫩江)一池(五大连池)六百河(大小河流631条),水利工作的任务重啊!对于黑河市水利局如何当好五市(县)一区的领头羊,更是事关重要。  黑河市水利局设有水政水资源科、农村…  相似文献   

6.
利用探地雷达探测黄河弯道及桥墩周围冰层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河道冻结结冰过程是黄河防凌汛研究的一个重点,进行弯道和桥墩周围冰层厚度的探测对防治冰凌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探地雷达对冰厚探测具有便携、高效、连续、快速、实时等优势。雷达天线的频率决定雷达波的穿透深度和分辨率。从雷达图像上可以清楚的识别空气-冰界面和冰-水界面。通过现场打孔测量冰厚数据反算雷达波在冰层中的传播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测量结果清楚的显示了弯道及桥墩处冰厚分布不均匀。桥墩北侧冰层较厚,弯道主河道处冰层较厚。200 MHz天线的探地雷达可以穿透黄河冰层,雷达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冰-水界面。冰层厚度测量为分析黄河冰的冻结、融化过程以及冬春开河期冰塞、冰坝的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受冬春季低气温影响,北半球高纬度地区60%的河流面临由流凌、冰塞和冰坝等引起的冰凌洪水风险,严重威胁流域生态系统和河道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加拿大圣约翰河常发生自上而下的链式冰塞壅水,给冬季凌汛防治带来严重挑战;中国黄河和黑龙江每年都有多个月的凌汛期,常需借助爆破等手段除冰以降低洪水风险;2011年日本海啸引起的冰凌洪水倒灌,造成大面积堤防溃决和水工建筑物破坏。在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全球冰凌洪水的时有发生可谓雪上加霜,成为冬季河道管理的最大威胁。因此,亟须聚焦河道冰凌问题并将其纳入洪水风险管理范畴。在此背景下,2021年2月5日,挂靠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国际洪水管理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ood Management,ICFM)秘书处组织了以“冰凌洪水风险管理”为主题的线上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加拿大、中国、波兰的水资源与河冰领域知名专家,分享各国在冰凌洪水风险管理和防治方面的经验和智慧。本刊整理了此次研讨会各位专家的报告,以便广大读者学习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黑河市城区防洪工程位于黑龙江干流中上游右岸——黑河市境内,全长19.445公里。其中一期工程——西起黑河海关联检大厅,东至大黑河岛桥头,总长3035米,是黑河市城区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按1958年洪水标准设计,保护国家  相似文献   

9.
冰凌输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凌输砂是河流泥沙运动的一部分.凡结冰河流都有冰凌输沙现象.本文是根据黑龙江省北部河流观测到的冰凌输砂资料,说明冰凌输砂的存在、形成、分类和研究冰凌输砂的意义. 北方河流每年都经历秋季结冰流凌到冻结盖面冰;春季解冰流凌到畅流两个时期,即冰期和畅流期.随着河流的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又出现不同机理的冰情现象.伴随  相似文献   

10.
肖文友 《水利天地》2013,(12):32-32
黑河市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为界,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隔江相望,是一座美丽神奇的边境城市。但近年来黑河市城区河道污染严重,污水治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技术在冰凌可视化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凌的可视化模拟技术是冰凌监测和预警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水动力场与冰凌运动场的耦合,构建冰凌三维模拟模型.虚拟出冰盖表面鼓涨场景和不同流凌量时的冰水流三维场景,为深入分析冰凌运动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流凌期冰凌变化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和OTSU算法的冰凌变化信息提取方法.以黑龙江漠河段河流断面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流凌期的高分辨率俯拍影像,对比4种图像阈值分割法,根据原始冰凌图像的灰度特征,以OTSU算法为基础,结合顶帽变化算法实现冰凌的识别和分割;同...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床沙组成垂直变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晚更新世气候冷暖变化,分析长江河床演变,采用古地貌复原法,论证长江中下游床沙组成垂理变化成因。认为东中国海的海退和海浸,是形成长江中下游卵砾石潜伏于沙层之下,覆盖于基岩之上的原因;长江上游卵砾石推移质洲头,现在已运动到宜昌下游约110km的江口一带。三峡工程投产后,因坝下游清水冲刷,卵砾石仍将向下游运动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4.
三管法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于桥水库坝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程地质条件于桥水库坝基地质条件复杂,高压喷射灌浆加固处理位于桩号1+400~1+500和桩号1+750~1+870段,该段地层回填土成分复杂,其中包括5~10cm的混凝土盖板,约50cm厚的碎石、块石和壤土.含壤土卵砾石及砂卵砾石的卵砾石含量为30%~60%,局部达80%以上,粒径一般在3~15cm,最大可达40cm,超径卵石含量较大.卵石成分同河床砂卵石无分选性,厚度为6~10m,其中砂卵砾石层约2~4m.含卵石壤土及壤土分布在钻孔下部,卵石含量与上层相比,明显减少,且粒径变小,钻孔揭示厚度约1~2…  相似文献   

15.
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是在单头和双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堤防渗技术,该技术在黑龙江干流黑河市护理库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凌讯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文章在介绍了黑龙江自然地理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凌汛洪水的成因,并对凌汛洪水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防凌根据冰凌生消演变及运动规律,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或减轻凌洪灾害和其它冰凌危害的工作。为了防止凌汛危害,首先应分析凌汛成因,研究其运动规律,据以采取防、调、分、破综合运用的有效措施。防是组织强大的防凌队伍,防宁两岸大提,调是利用水库在封冻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新街基冰凌卡塞过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呼玛江段新街基至呼玛上江岛形成冰凌卡塞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黑河市黑龙江岸边坍塌较为严重。新中国成立后,考虑黑龙江为中苏界河,20多年来采取工程措施加以防护治理。分析了塌岸的成因,提出了具体治理对策,为规划治理黑龙江塌岸,保护国家国土安全提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1 工程概况 沂水橡胶坝位于沂水县城西南的沂河上,坝袋共8节,长约471m,左右由冲沙闸和引水涵洞组成,工程总长约539.2m。 2 水文及地质 勘察区左岸东部为丘陵区,其西部、北部、南部毗临沂河局部,为沂河常年冲洪积形成的平原区,海拔高程约在129.70~138.70m,地势北高南低。 坝址区地层简单,据钻探揭露,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岩性主要为含中粗砂卵砾石,下伏基岩主要为奥陶系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局部出现断层角砾岩。含中粗砂卵砾石层,分布于整个场地,河床广泛出露,厚度变化不大,该层直接与下伏基岩接触,厚约9~14m,局部卵砾石含量达10%~50%,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