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堤坝非稳定渗流数值模拟中,浸润面、逸出点事先未知,需要迭代计算,渗透参数需根据计算结果不断调整,都增加了数值模拟的难度.选用Neuman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进行非稳定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了数值模拟中逸出面一般求解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使用ANSYS开发出渗流数值模拟程序,经实例验证表明该法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沙湾河拟建水库土石坝渗流场特征,利用FLAC 3D开展稳定与非稳定工况下计算分析.获得稳定渗流工况下,蓄水位上升,孔隙水压力均为从坝底至坝顶递减,但不同蓄水位下孔隙水压力分布量值有所差异.降雨非稳定渗流工况下,降雨强度提高,孔隙水压力递增,且坝顶小孔隙水压力分布空间减小,原水位32.5 m、56.7 m降雨工况下的...  相似文献   

3.
非饱和渗流分析在FLAC3D中的实现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FLAC3D内置的FISH语言,对其渗流模型进行了扩展。将实验室测得的原状黄土土水特征曲线,利用MATLAB实现了参数拟合。将拟合参数编写为子程序,在每步渗流分析中加以调用,从而实现非饱和土的渗流模拟。利用该方法与有限元法分别模拟3种边界条件下的一维入渗问题,并比较模拟结果。经验证,结果吻合。其结果对研究非饱和土理论及扩展FLAC3D在非饱和土数值计算方面的应用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雨水入渗导致的土质边坡稳定性问题,基于土质边坡非饱和-饱和渗流和DP5本构模型,引入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分量、抗剪强度方程和渗流方程,进行了非饱和-饱和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后,在土体历经由非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变的过程中,土体的重度增加导致附加应力增加,饱和度增大致使基质吸力减小,渗流与应力的耦合作用增大了边坡的不稳定性;边坡滑移破坏开始在饱和的表层区域出现,滑移破坏从浅层渐近向深层发展;塑性破坏在坡脚部分最先出现,由坡脚逐渐向坡顶延伸,最后塑性区域贯通并扩大,造成边坡失稳。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有效实用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饱和-非饱和土的渗流三维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信  高骥  汪自力  李莉 《水利学报》1992,(11):63-68,80
本文应用伽辽金有限元法对三维饱和-非饱和土渗流问题进行计算研究.介绍了数值方法和主要计算公式,给出了典型算例的计算结果,并与前人的试验资料进行比较,二者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三维饱和-非饱和降雨入渗渗流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朱岳明  龚道勇  罗平平 《水利学报》2003,34(12):0066-0070
用饱和-非饱和达西渗流理论对降雨入渗的复杂渗流场问题用有限单元法求解,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中特别提出了降雨入渗边界条件及非饱和逸出面边界条件(包括降雨中间停雨时期边界条件)在渗流场求解中的正确处理方法,提出和定义了描述土体渗流特性的极限含水率和蒸逸系数的两个新概念。两个算例的数值试验也进一步表明,文中所用的降雨入渗渗流场分析方法结果合理,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7.
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饱和 非饱和渗流计算中,非饱和渗流参数的选择至关重要。通过开展非饱和渗流参数试验及非饱和渗流模型试验,用模型试验结果作为评判标准,研究了VG模型代入法和试验数据法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双参数VG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双参数VG模型"代入数值计算中,计算结果可以较好地和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饱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场分析中初始孔隙水压力确定的一般方法。讨论了通过给出实测的数据概化孔隙水压力分布和采用稳态渗流解确定初始孔隙水压力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了确定饱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场初始状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黄河大堤饱和-非饱和土渗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对淤背加固后黄河大堤在洪水条件下不同时刻的渗流等势线、流速矢量、浸润线等进行计算,得出了黄河大堤不同时刻浸润线位置、流速矢量、总水头以及压力水头的分布情况.渗流分析结果表明:淤背加固起到了明显降低浸润线的作用,降低了渗流对黄河大堤土体的破坏力,可有效防止堤坝发生管涌、流土等渗透破坏,同时起到了加固堤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FLAC3D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极限平衡法对边坡进行稳定分析时不能解决边坡分析的变形问题。利用FLAC3D软件内嵌的强度折减法对某一土质边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可以得到边坡的安全系数以及边坡土体的应力场、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得出最大位移所在的位置。结果表明,FLAC3D在解决边坡稳定分析的变形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FLAC^3D缺乏可视化的建模工具,建模难度较大,提出了以ADINA有限元程序建立三维模型,划分网格,采用VC写了ADINA-FLAC^3D的接口程序,实现了FLAC^3D的快速建模。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FLAC~(3D)在海河堤岸锚杆支护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程序FLAC3D模拟锚杆支护结构的原理与应用.结合海河堤岸预应力锚杆支护加固工程实例,应用FLAC3D程序建立了试验锚杆和堤岸结构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得到了预应力锚杆加固土体的应力、位移分布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较好,证明FLAc3D程序用于海河堤岸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膨胀土坡饱和-非饱和渗流场中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建议了饱和-非饱和渗流下考虑强度降低、密度变化等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膨胀土坡稳定性评估三维强度折减有限元方法,研制相应的强度折减有限元程序。通过与传统极限平衡法分析结果对比研究,对抗剪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边坡稳定问题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得出采用三维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确定考虑饱和-非饱和渗流场的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岩土工程的实践中,许多岩土体材料在载荷作用下表现出应变软化特性,因而在岩土工程数值模拟中如何更好地表现出岩土材料的应变软化特性非常关键。首先分析了"圆形孔洞问题"这一岩土工程领域的基本问题,并对该问题基于应变软化模型建立的现有理论解与FLAC3D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所得到的结果验证了FLAC3D应变软化模型在数值计算时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接着采用FLAC3D程序中的应变软化模型与理想弹塑性模型对该问题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忽略应变软化岩土材料的强度软化特性对工程是偏于危险的。最后对FLAC3D中应变软化模型的相关参数(εpi、残余系数)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人员更深入地理解岩石应变软化模型的力学本质。  相似文献   

16.
朱岳明  宋崇能  吴健  戴会超  刘昌军 《红水河》2004,23(1):14-17,20
三峡2号永久船闸高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闸室混凝土衬砌边墙的外水压力可能很大,有工程后患之虑。论文针对这个三维降雨入渗复杂渗流场问题,采用基于广义达西定律理论之上的非稳定饱和——非饱和渗流场求解的有限单元法,对不利的连续数天降暴雨情况下的不同时刻的边坡渗流场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给出各个典型时刻2号船闸高边坡体中渗流场等水头线和闸室混凝土衬砌墙背面外水压力水头的大小,并与设计允许值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给出降雨入渗对闸室边墙稳定的影响程度,有无破坏性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吉刚 《水力发电》2007,33(10):84-85,88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规划水面面积为6.08km^2,为我国最大的城市人工湖。因其成湖地层主要为细砂,其建设存在开挖施工防渗、成湖后的有限防渗、地下水交换,以及防止周边地区浸没、盐渍化等问题。应用三维渗流有限元法数值模型对龙湖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防渗方案进行了模拟仿真计算,给出了工程区地下水位、渗漏量、渗透坡降、渗流场的变化以及优化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杨星  余挺  杨贵 《水力发电》2012,38(1):34-36,53
利用FLAC3D动力弹塑性模型对土石坝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着重讨论了FLAC3D进行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时的地震波滤波和基线校正、动力边界条件设置、瑞利阻尼参数确定等关键问题,并用FISH语言实现了坝体初始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随平均主应力的非线性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该土石坝发生了22.3 cm的竖向永久变形,坝顶加速度放大了2.9倍。  相似文献   

19.
唐旭  方正峰  邹飞 《人民长江》2019,50(3):198-204
边坡的动力稳定一直以来都是岩土工程及地震工程重点研究的问题。利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对爆破作用下岩质边坡振动速度、位移、应力等进行模拟,并在与实测爆破振动峰值进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分析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震波具有极强的方向性,主要朝施加荷载的正向传播;在边坡坡面和坡脚处因应力波在边坡自由面反射容易产生一定区域的振动加强场;应力的响应特征上,无论是拉应力还是压应力其最大值均出现在坡脚附近,在实际的边坡爆破开挖过程中,对边坡的坡面尤其是坡脚处应该加强保护措施。研究成果对岩质边坡开挖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