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程海湖水生态承载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程海湖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研究了其近10 a来的水生态承载力,以及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程海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各组分进行指标构建,应用改进内梅罗指数法、指标归一化法、赋权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分别评估了水环境质量变化指数、生态水位变化指数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数,最后使用均权法对3个指数进行信息综合,计算了整体水生态承载力指数,并分析了水生态承载力指数及各组分变化的原因;为了分析不同组分变化对程海湖水生态承载力的影响与贡献,引入了贡献率指标,并最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对策。该研究可为政府制定湖泊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对其它类似湖泊水体的保护和管理也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分析水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水环境现状,从水资源、水生态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考察水环境承载力,构建河南省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向量模法对河南省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从2007-2016年,河南省水环境承载力基本上在逐年增加,但总体上还是处于中低水平,水资源紧缺是限制河南省水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制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的15个指标中选出3个指标作为主成分,并用熵值法对其赋权,计算出2000-2006年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呈现逐年向良好方向发展的趋势。经分析得出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对提高水资源承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从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系统出发,结合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多级多指标可拓评价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估模型。以广东省东江流域为例,依据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与关联度,由相应等级的关联度大小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中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三个子系统进行可拓评级分析,计算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平于某一等级的关联度,进而将其由简单的定性描述拓展到定量计算,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平评价等级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5.
选取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库区为研究区,从社会经济、水资源供给、水资源利用与调控等角度选取2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库区水环境承载力从0.267增至0.394,整体呈上升趋势。②各子系统水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社会经济系统、水资源利用系统及水资源调控系统承载力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从而提升了库区整体水环境承载力;而水资源供给子系统呈波动变化趋势。③枢纽运行后,库区长沙、株洲、湘潭各段水环境承载力均有所提升,2015年各区段水环境承载力均达到一般水平。④影响库区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运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等。  相似文献   

6.
GA-NN模型在保定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区域的水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保定市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应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0个评价指标,建立了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BP-NN)的GA-NN评价模型,并与BP-NN评价模型对比,最后应用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1-2016年保定市水环境承载力呈现提高趋势,虽然水环境承载力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弱承载水平。与未经优化的BP-NN相比,GA-NN评价模型的拟合精度更高,拟合误差更加稳定,泛化能力更强,可作为一种简洁有效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水资源多维承载要素解析的基础上,从"量-质-域-流"4个维度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MI-P)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主客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基于SMI-P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将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应用于太原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相似文献   

8.
根据陕西省水环境特征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对陕西省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根据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的特征构建了各评价因素的三层结构模型,并计算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分析模糊优选模型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改良模糊修选模型确立了污染因子的环境质量优属程度。最后得出陕西省水环境承载力状态结果。结果表明:2005-2009年间陕西省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呈逐年改善的趋势,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值由0.29升至0.52。结果表明,改良的模糊优选模型具有应用简单、建模方便的特点,评价结果可直观反映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状况。  相似文献   

9.
在水资源多维承载要素解析的基础上,从“量-质-域-流”4个维度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MI-P)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主客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基于SMI-P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将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应用于太原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8年太原市各维度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未来太原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主要集中在污水治理、湿地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即主要提高太原市水质和水域维度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城市化下水资源承载力作用机理及特性,分析了城市化下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指标,构建了基于“量-质-域-流”4 个维度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应用混沌粒子群遗传算法(CPSGA) 进行模型求解。以江苏省南京市为应用实例,对2015—2018 年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城市化影响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较为合理,CPSGA 算法能够高效地优化指标权重,降低了传统评价方法进行指标赋权时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定义,在深入分析珠江三角洲水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改进熵值法赋权的集对分析模型,综合评价了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和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研究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耦合系统,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其2010—2019年的水环境承载力,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变和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承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下游、上游和中游,排名前三的省(市)依次是上海、浙江、重庆;水环境承载力省际不存在空间依赖性,其标准差椭圆呈现稳定的东西向空间分布格局和西南走向,重心分布于湖南岳阳与湖北荆州之间;水环境承载力的首要驱动因子是万元GDP用水量,社会经济子系统对水环境承载力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水环境和水资源子系统,且不同区域的主要驱动因子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为厘清水资源约束条件下四川省各市州产业可持续发展适宜模式,通过构建四川省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衡法赋权,应用水贫困指数(Water Poverty Index,WPI)模型计算2006-2013年全省21个市州的水贫困指数,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等,对全省及各市州水贫困时空格局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受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2008-2011年全省水贫困全面、均衡改善的态势受阻;灾后水利重建、水利精准扶贫等工作的推进,使得全省各市州2006-2013年WPI平均值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资源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水环境的改善对缓解水贫困起到了关键作用。(2)21个市州处理水贫困的能力差别较大,且差距逐渐拉大;成都市和雅安市为极微水贫困区,攀枝花市、广元市、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为微水贫困区,泸州市、绵阳市、乐山市、眉山市和宜宾市为中度水贫困区,自贡市、德阳市、南充市、巴中市、资阳市为强水贫困区,遂宁市、内江市、广安市、达州市为极度水贫困区。(3)四川省水贫困问题的解决,应从强化水贫困意识、提升高效用水能力,科学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保障率,严格水资源管理、调控产业结构及生产模式,系统管控水安全风险,提升水管理能力、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积极推进水权改革,增强水利扶贫力度、助推扶贫攻坚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评价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明晰影响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系统考虑水资源禀赋、地区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等多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权重SMI-P法定量测算了 2007-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5地州各子系统及耦合系统的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承载力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水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详细探讨了水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并对水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研究方法及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定量分析流域内多种因素对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发展并完善了基于动态模拟递推算法和向量模法的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汉江流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水环境承载力的论述更为合理,得到的结果也更为直观、全面;仅从水资源供给的角度,汉江流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环境承载力在2040年存在难以承载社会经济发展的风险,但从综合角度看,水环境承载力呈现出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探索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以内江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及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从自然地理、生态条件和基础地质3个方面建立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确定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再用最小信息熵求出两者的综合权重,在GIS支持下建立地质灾害评价模型,对内江市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价分级;并通过高权重评价因子与历史地质灾害点的空间结构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评估结果表明:①内江市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低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28.93%;②海拔和坡度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地区,且山区公路两旁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沉寂式构造线附近地层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GIS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GIS具有对空间数据强大的处理能力.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对GIS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系统开发应用中的全过程进行了论述,探讨了GIS中对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分析、模型建立、系统开发及发展前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GIS技术支持下的区域水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就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新颖、高效的工具。通过赵巷镇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阐明了基于GIS的区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分析了两者结合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讨论了这种方法在区域水资源系统模拟、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U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n water resources: A review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Increasing public awareness, stricter measures and promulgation of new laws in the area of water resources have made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dispensabl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re an effective tool for storing, managing, and displaying spatial data often encountered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GIS in water resources is constantly on the rise. In order to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GIS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related to this area are addressed and evaluated for efficient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undamentals of GI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history of the GIS evolution in water resources is discussed. Current GIS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surface hydrologic and groundwater modeling, water supply and sewer system modeling, stormwater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ing for urban and agricultural areas, and other related applications.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eed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se revie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