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下游土桥水道为一顺直分汊型河道,为解决主通航汊道内常出现水深不足的碍航浅包,且由于其规模及位置不稳定导致的碍航问题,将河床演变分析与二维水流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分析河床演变主导因素,探讨碍航浅包形成原因及航道整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碍航浅包的形成与河道特性及汊道演变密切相关,碍航问题的解决必须在疏浚的基础上配合改善局部河道形态、增加退水过程航槽冲刷力度的工程措施,如丁坝工程和锁坝工程,以达到有效提高浅区冲刷能力,改善航道水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杨俊  李争  宋振江  王津 《人民长江》2016,47(2):11-14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中,内陆城市开放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对长江中游城市带的10座中心城市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工业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是城市生态系统产生压力的主要来源;2长江中游城市带中大部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处于良好以下水平;3加强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和绿地面积对减缓城市生态系统压力具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生态护岸的植被恢复效果,选取立体网状栅格护岸和格状石笼压载植生垫新型生态护岸及传统抛石护岸工程,运用数量生态学研究方法开展工程区陆生植物群落恢复及分布格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19种,以草本植物为主,隶属于12科19属;生态护岸工程区植物种类数量高于传统抛石护岸;沿着河岸带横向梯度,立体网状栅格护岸的生物多样性增大,抛石护岸生物多样性变化较大,格状石笼压载植生垫护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护岸工程区植物群落的生物量高于传统抛石护岸区,且生物量和沉积物NH+4-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CCA分析表明沉积物中TC和NH+4-N含量对植物群落及物种分布影响较大。综合来看,格状石笼压载植生垫护岸植被恢复效果最好,立体网状栅格护岸次之,传统抛石护岸相对较差;研究区生态护岸的植被恢复还处于动态演替过程,其生态效应有待于长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长江干线宜昌至安庆段航道占整个长江干线航道的1/3,是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核心水上通道。目前,宜昌至安庆河段航道水深与上下游相比明显偏低,成为长江干线航运瓶颈。在全面研究宜昌至安庆段水运发展需求、航道尺度提升存在的问题、整治方案技术可行性、外部环境影响以及航道建设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宜昌至安庆河段提高水深的可行性,提出了未来该河段的航道建设思路,以为长江干线航道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枢纽下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游的水沙特点,对影响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整治线宽度与河宽的比值可表示为整治前后水深比值的指数形式,并采用长江中游周天河段整治线宽度的试验结果来确定指数值,从而得出整治线宽度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应用于长江中游周天河段、窑监河段、牯牛沙河段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适用于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浅滩航道整治线宽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长江河湖变迁与保护目标,以相关史料、文献和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总结了地质时期以来长江河湖变迁和人水关系变化历程。研究表明,长江人水关系经历了从和谐共处—日渐紧张—日趋恶化—有所缓和的发展过程,其中,宋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化及城镇化建设和2016年以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贯彻实施是人水关系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鉴于此,提出了长江保护目标是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保障水沙通道、泄洪通道、航运通道、生态通道和文化通道5个通道畅通,并阐述了长江保护目标是否实现的3个判断准则: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长江对人类发展的支持功能良好和人类为长江提供充分必要的保护。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提出改善长江人水关系,减少人水失衡带来的负面效应是现阶段保护目标,并建议现阶段应从解决防洪安全问题、实现水环境改善、加快水生态修复、做好长江水文化建设4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分汊型河段的模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讨论分汊型河段的进一步分类问题,建立了相应的分汊型河道分类、识别模型, 并对长江中下游分汊型河段作了分类和识别的计算,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蓄滞洪区分洪运用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蓄滞洪区是降低洪水风险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能够充分有效地分蓄超额洪量,最大程度地降低高洪水位,从而减轻甚至消除下游的防洪压力。然而,蓄滞洪区的运用效果与洪水的类型密切相关。在水系复杂的长江中游地区,理想地运用蓄滞洪区一般比较困难,特别是在需要决策分洪运用蓄滞洪区又不知道未来的洪水过程时。以宜昌站至汉口站为研究范围,包括洞庭湖区及支流汉江,对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及洪湖东分块共计4个蓄滞洪区的分洪运用方案进行了研究。对于1998年实际洪水,利用水动力模型.研究出4个蓄滞洪区的理想运用方案。基于未来洪水的不确定性,对1998年实际洪水理想运用方案进行不同影响因素(包括水文、决策及洪水类型等因素)测试,总结出蓄滞洪区分洪运用的一般规律,并对本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蓄水后,改变了下游来水来沙条件,河床演变也相应发生变化.长江中游窑监水道属典型的弯曲分汉河型,在分析三峡蓄水运用前后河床演变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预测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20a河床演变趋势.计算表明,窑监河段主流仍保持在乌龟洲右汉,主支汉的河势没有发生变化,虽然整个河段呈冲刷趋势,但出浅碍航段航深随着枯水位降落有减小的趋势.在对历史演变分析及演变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航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整治线宽度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分析现有整治线宽度确定模式的基础上,根据长江中下游碍航浅滩冲淤特点及不同类型浅滩整治前后断面输沙关系,提出了适应不同类型浅滩整治的局部输沙模式及平衡系数确定公式,建立了能够适用于束窄河宽和调整断面水沙分配等不同形式建筑物整治线宽度确定的统一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