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干线宜昌至安庆段航道占整个长江干线航道的1/3,是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核心水上通道。目前,宜昌至安庆河段航道水深与上下游相比明显偏低,成为长江干线航运瓶颈。在全面研究宜昌至安庆段水运发展需求、航道尺度提升存在的问题、整治方案技术可行性、外部环境影响以及航道建设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宜昌至安庆河段提高水深的可行性,提出了未来该河段的航道建设思路,以为长江干线航道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枢纽下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游的水沙特点,对影响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整治线宽度与河宽的比值可表示为整治前后水深比值的指数形式,并采用长江中游周天河段整治线宽度的试验结果来确定指数值,从而得出整治线宽度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应用于长江中游周天河段、窑监河段、牯牛沙河段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适用于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浅滩航道整治线宽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蓄水后,改变了下游来水来沙条件,河床演变也相应发生变化.长江中游窑监水道属典型的弯曲分汉河型,在分析三峡蓄水运用前后河床演变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预测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20a河床演变趋势.计算表明,窑监河段主流仍保持在乌龟洲右汉,主支汉的河势没有发生变化,虽然整个河段呈冲刷趋势,但出浅碍航段航深随着枯水位降落有减小的趋势.在对历史演变分析及演变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航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采用青草沙水库周边2014—2019年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堤段滩地形态调整特征,基于MIKE21数值模型对护滩措施的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2014年后青草沙水库外侧滩地基本未出现明显的淤积外延发展,且局部沙体逐渐萎缩,其中北堤中段外侧滩地头部大幅度冲退,最大距离近900 m(-5 m及-10 m等深线),沙体形态呈扁平化调整,须适时进行保护;新桥通道进、出口落潮主流略有偏转,向水库大堤侧靠近,影响滩地的冲淤过程;在青草沙外侧滩地头部沙体实施潜堤护滩措施后,北堤中段外沙体滩面流速整体明显减小,且对周边区域的水动力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运用河流动力学理论,推求出整治水位下河槽在冲刷前、后航深变化值的表达式,对表达式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下泄清水冲刷的条件下,通过守护关键可动洲滩,控制航槽不向两侧展宽,同时控制航槽内低矮的洲滩不被冲蚀,使清水冲刷只向纵向发展,就能达到增加航深的目的,这正是守护型控导工程对改善航道条件的积极作用所在。以长江中游荆江藕池口河段和太平口河段为例,计算了这两个河段守护关键可动洲滩后航深的变化值,模型计算值与实测断面概化后得到的航深变化值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守护型工程实现航道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江数字航道水位自动监测站集成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学  王弘 《人民长江》2014,45(21):49-53
为推动长江数字航道水位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对长江数字航道水位站建设工程项目应用成果进行了总结,详细研究并分析了水位自动监测站的多传感器接入与自动控制技术、低功耗电源保证技术以及监测站安全与防护技术在长江数字航道水位自动监测站的集成与应用方法。该技术集成为实现\"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航道水位自动监测新模式以及长江数字航道信息自动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现状、需求及型式等的分析,探讨了生态护岸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护岸研究.要更加重视从生态角度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与险工段河段的综合整治,同时还需开展对不同类型生态护岸防护机理、生态效应、已实施护岸工程的生态修复技术及生态护岸设计规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的协商机制建设为例,讨论探索建立流域多部门、多层次的会商机制以及跨地区、跨部门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期待形成国家与地方、流域与区域、上游与下游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统一协调的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新格局,以此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在全国的战略突出地位及合理开发长江水资源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水资源开发中暴露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构建长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关系的紧迫性。提出了协调长江开发与保护需要探究的主要研究课题:辨识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制约问题,研究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叠加累积效应,探讨生态修复补偿及生态调度措施,研究维系健康长江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整治线宽度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分析现有整治线宽度确定模式的基础上,根据长江中下游碍航浅滩冲淤特点及不同类型浅滩整治前后断面输沙关系,提出了适应不同类型浅滩整治的局部输沙模式及平衡系数确定公式,建立了能够适用于束窄河宽和调整断面水沙分配等不同形式建筑物整治线宽度确定的统一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