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节庆活动是推广旅游目的地形象、保护和弘扬区域文化、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分析了嘉陵江中游地区节庆活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节庆活动作为人类旅游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明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在众多节庆中,既有连续举办十届以上、每年为地方带来大量旅游收入的成功案例,也有因经济效益不佳,只举办了几届便戛然而止的失败活动。文章旨在通过研究影响节庆活动经济效益的因素,并结合国外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找出提高旅游节庆活动的经济效益的方法,为节庆活动的长远持久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色金属文化在赣州城市特色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因此,建设好赣州城市特色文化,就必须以有色金属文化为基础,并兼顾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和生态文化。为提升赣州城市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总结赣州城市特色文化建设面临困境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提出赣州城市特色文化的发展路径:明晰赣州城市特色文化的定位,设计独特的赣州城市发展话语,构建赣州城市特色文化符号,打造赣州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赣州城市特色文化,以文化为基调的创新创业,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更能为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添光添彩。  相似文献   

4.
城市消费空间的场景化趋势已逐渐与城市历史空间形成链接,场景成为大众找寻过去生活痕迹和历史记忆的一种途径。这主要是因为如今大众对历史空间的消费已成为普遍的潮流,历史空间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商品价值驱使城市消费空间将其作为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从而达到其盈利的目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城市消费空间场景化也是一种对城市历史空间进行复兴的方式。以我国购物中心为例,场景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主要是从两个路径出发,一个是偏向物质空间,涉及到老商圈更新和老建筑活化;另一个是偏向历史活动、文化传统等形成的非物质空间,涉及到传统生活场景的复兴和纪念性场景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加强我国高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对策,采用实践研究法、比较教育法等方法开展相关研究.通过精心设计、架构传统文化教育框架,拓展传统文化宣传渠道,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形式,设立传统文化节日并开展节庆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成果的传播,注重传统文化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自实践,结合"双创"工作促进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成果的转化和文化创意产品的产出,助推学生创业等途径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城市供水风险及应急对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基于哈尔滨市城市供水水源及需水分析,对哈尔滨市城市供水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风险、管理风险、工程设施风险及污染风险4类。最后针对各种供水风险进行了应急对策分析,从而为哈尔滨市城市应急供水预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清江土苗民俗风情旅游区以清江为纽带,融生态自然景观、巴人历史文化及土苗民俗风情三大旅游资源内涵于一体,品牌定位突出"清江画廊,巴人秘境,土家正宗"。对于品牌传播中存在的信息不一致、品牌管理混乱的现状通过品牌整合传播加以解决。在品牌广告传播中建立统一形象识别系统,整合大众媒介,利用新媒体构建数字化网络服务,利用宣传品赠送,进行宣传推广;在品牌公关传播中打造知名品牌活动,遵守"政府主导、企业赞助、农家参与、学者支持、协会监督、媒介全程报道"的原则;在品牌人际传播中加强旅游区内部标准构建,选择"旅游尝试者"带头,培训出优秀的服务人员;在品牌销售传播中通过旅游优惠、免费旅游等促销手段刺激旅游消费,充分利用节庆事件造势,采用投票、抽奖等方式促进旅游者参与,提升旅游区人员服务水准,开展销售会展促进旅游业务的成交。  相似文献   

8.
依托地域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工程的必要抓手,也是必由之路.为了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徐州地区进行了"舞动汉风"一系列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种论坛、展览会与博览会,以浓郁的汉文化为特色,实现了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并扩大了徐州文化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特色小镇地域文化景观的分析,以河北滦平两间房乡苇塘村特色小镇为例,论述了地域文化视角下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挖掘和提炼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特色小镇的实际情况,使地域文化根植于特色小镇景观之中,从而保护和弘扬地域文化,更好地打造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化、商贸、旅游、体育融合作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和城市转型新方向,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路径和方法。成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商贸和体育产业基础,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应以文化为引领、业态融合为核心、产城融合为路径和项目融合为支撑,促进文商旅体产业功能集成、相互赋能,强化跨界、关联、协同发展,打造新场景、增加新供给、创造新消费,培育经济和文化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城市湖泊是城市重要的水体形态,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简述国内外城市湖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湖泊风景区在城市中的功能、作用及其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城市湖泊风景区不仅提高了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应,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传承,而且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优化了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一个城市的文化必定包含有最真挚的人文情怀,是真正为人服务的,因此,城市文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最终要落实到城市文化的“人文关怀”上去予以评判。从这一人文性的角度审视当前方兴未艾的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探讨城市通过文化建设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城市人实现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保障和丰富人民的文化权利,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临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结合城镇现状特点,以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古城区重点地段以及整治古城历史风貌街区环境为重点,体现古城历史文脉,重现历史文化景观,创建冀南历史文化名城,带动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设随经济快速增长急速扩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使城市保持独特风貌十分必要。建筑色彩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城市内涵、形成城市特色名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建筑色彩构成角度出发,通过对建筑本体分析,结合建筑色彩与城市色彩规划关系特点,甄选影响城市色彩关键元素及建筑色彩控制性表现载体,并以安庆北部新城起步区色彩控制性导则的制定为例,具体阐述基于建筑色彩构成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为城市良性有序发展提供科学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休闲商业街区是城市文化品牌、休闲生活、商业聚集的最好方式。文化休闲商业街的开发与创新是发展文化产业、都市旅游的重点。文章以成都锦里为例,提出高水平的文化创意是文化休闲商业街开发成功的核心,文化空间的营造是文化真实性体验得以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受频频出台的国家政策驱动,国民体育消费理念不断升级,各类社会资本纷纷掘金体育消费蓝海,助推我国体育产业进入新的阶段。受全民健身潮、运动多元化、体育娱乐化、运动型生活方式等影响,体育消费的增长势头非常强劲,也让其成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通过梳理上海目前体育产业现状、分析行业发展的独特阶段和特点,找准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力点,为上海在更广范围内布局和整合体育资源、谋划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哈尔滨市城市绿化现状分析,指出哈尔滨市在城市绿化方面存在绿地布局不合理、绿化树种单调、植物配置水平不高、城郊防护林建设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空间快速增长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可为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旨在定量、客观地判断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要素配置与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和公平。笔者建立了结构配置效应、经济配置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法对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进行评价,得出空间增长效应评价函数。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04-2013年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结构性、公平性趋好;合理配置效应和经济配置效应波动显著,反映出城市建设面临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在城市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是城市的骨架,反映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体现着城市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城市道路整治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以莱芜市鲁中大街综合整治为例,通过分析鲁中大街的道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的改造与规划方法,探讨一种可行的城市道路综合整治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为今后的城市道路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暴雨是发生最为频繁的灾害之一。随着台州市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同等程度的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目前台州原有的防灾减灾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应不断完善城市防洪预案的编制,加大城市防洪减灾的投入,加强暴雨预警体系建设,尽可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防御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暴雨洪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