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冲刷漏斗稳定形态与趋孔水流运动特性的现状,接着归纳了冲刷漏斗稳定形态的基本特征,详细陈述了笔者对趋孔水流运动的试验方法、观测手段和试验结果,得出了趋孔水流的流速分布特性,并据此解释了冲刷漏斗的形成与稳定原因。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矿床地质、控矿条件、矿体规模及形态的特征分析,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应属裂隙带充填交代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
5.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5,30(1)
为了使Delft3D更充分的发挥水流场计算的优势,该文针对Delft3D四边形网格的特征,创建了适宜描述网格调整过程的双坐标系,并基于对网格品质、计算量与计算精度的多重考虑,提出了一种网格自适应优化算法,既保证网格品质控制在工程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又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计算量。经过实际编程试验可知,该算法对软件初始生成的网格的优化处理过程,不仅无须人工确定网格规模,且以最低的计算量实现比Delft3D软件本身自带的优化模块,更加符合水流场的流线排布,同时网格的正交性更优,即自动实现网格规模、品质、贴体程度与计算量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6.
7.
8.
9.
《人民黄河》2017,(10):15-21
河道中水生植物的存在会影响水流结构,从而对河床冲淤、航运、防汛工程等产生影响。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对具有刚性植被的实验室水槽水流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采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流速仪对含不同直径、不同排列方式植被群的实验室水槽水流进行了实测。由于单松弛模型在高雷诺数下不太稳定,因此引入了多松弛模型(MRT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了植被拖曳力,给出了MRT-LBE模型的具体算法。对稀疏交错、稠密交错、稀疏并排、稠密并排4种典型工况下非淹没刚性植被的水流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说明MRT-LBE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具有刚性植被的明渠水流。同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并讨论了4种典型工况下的水流特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形理论的冰下水流流速垂线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下水流流速分布是冰凌生消、泥沙输移、河床演变及冰期输水的重要参考依据,基于分形理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冰下水流流速垂线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依托明渠水流的若干成果,从分形理论出发,基于Einstein假定,可推出已有冰下不同形式的流速垂线分布公式;理论分析认为,冰下分区水流流速分布近似镜像,均具有分形特征,可用双对数公式表达,实测结果证明,对于弯曲河道,水流核心区流速分布均匀,并不服从对数分布,公式在运用时需考虑适用性或引入因子项;稳封期,冰盖区水流流速分布的分维值大于河床区,流速分布更均匀,而在弯道卡冰区域,由于弯道冰下水流结构的复杂性,河床区水流流速分布的分维值无规律。对冰下水流流速的研究,拓展了分形理论在水流流速垂线分布研究方面的应用成果,概化的冰下水流结构,对工程运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系发达,险段众多,以龙湾基险段为例,通过分析2006—2016年实测资料,阐述典型险段多要素对比情况,为深入研究堤围险段的变化和治理对策,为珠江三角洲堤围防险、防洪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天然河道中,河势演变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一个河段内,一般可归纳出2-3条基本流路,为控制河势变化,需要选择出一条基本流路进行河道整治,当连续发生枯水期或洪水期时,部分河段的河势可能出现大的变化,为防止不利河势向下游传播,可修建较长的龙头弯道工程,利用龙头弯道工程分段调整,控导河势,保持河势稳定。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近10 a观音庙险段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横断面、深泓断面、冲淤变化、水流特性等变化特点,结果显示,2005—2016年间,该险段河床下切近9 m,险情加剧。分析成因主要由洪水侵袭、来沙量与水流挟沙能力不适、水流特性复杂引起。建议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治理险段。 相似文献
15.
选择汉江中下游典型河段作为研究区域,利用2012年春、夏、秋3季水质采样结果及HJ1A卫星CCD同步多光谱数据,建立了研究区总氮浓度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并根据反演结果对研究区进行水质状况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弹性BP训练算法(启发式训练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精度高,适用性强,可真实反映研究区总氮浓度在不同河段及不同季节中的变化情况,可较好地利用国产卫星数据开展流域水质评价工作。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区域水质差异较大,研究区春季总氮指标严重超标,夏、秋2季指标优于春季,下游指标优于上游。 相似文献
16.
针对潜没式治河建筑物(潜坝、潜没导板、潜没圆柱体、护滩带等)附近的复杂水流形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其影响下的流速分布、剪应力分布、涡流结构、紊动动能、比尺效应、分离区、糙率和潜没度等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其冲刷、壅水等机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潜没建筑物对水流的扰动程度决定了其水流特性,其诱导的漩涡及回流对水流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增大了局部河床阻力,使得综合糙率重新分布。进而指出现有研究成果及其不足之处,并结合已有成果提出展望,为后续的工程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黄河下游斜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斜河产生的原因及斜河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床边界土质松散、二级悬河的存在、洪水骤变、整治工程与来水来沙不匹配是斜河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应着重对斜河多发河段水沙输移特性、斜河现象与水沙条件变异之间的链式响应机理及斜河数值模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某堤基广泛分布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层,导致汛期或海潮来临时险情频发,严重影响堤防的安全运行。基于工程勘察、土的原位和室内试验等工作,划分了堤基地质结构类型,分析了软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软土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高灵敏性、透水性微弱、强度低等特点,堤基主要存在软基沉降变形、抗滑稳定和岸坡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介绍淮河入海水道淤土段堤防工程的施工概况:采用逐步加高法控制软土地基堤防施工加荷速率,即利用堤防本身的质量作为压载,分级逐渐施加荷载,使软土地基强度逐渐适应上部荷载的增加,最后加至设计高度。根据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采用有效固结压力法推算软土地基因固结而增长的强度,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采用逐步加高法施工的分级荷载和加荷时间,并利用堤防施工期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环境地质条件基础上,对永定新河防潮闸工程存在的地基沉降、地基液化、饱和软土震陷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软土地区工程勘察方法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多种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等力学指标,并进行分析对比,就各种方法对一般粘性土、淤泥质土和砂性土等不同土层的适用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