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霍中元  楚恩国  王豹 《江苏水利》2021,(8):60-62,66
入江水道是洪泽湖的主要泄洪河道,约排泄70%以上的淮河洪水入江.利用水位流量法、水面曲线法计算分析入江水道的行洪能力,结果表明:入江水道整治后,三河闸控制段行洪能力得到提高,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根据2018、2020年实测水文资料,建立蒋坝水位—三河闸最大行洪流量关系曲线,为防汛抗旱精准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行洪的干流,全长157.2km,设计行洪流量为12000 m~3/s,承泄淮河上中游约80%的洪水。沿线河、湖、滩串联,湖滩长度约占50%;地形、地貌、植被复杂实际河道糙率增大,致使水位抬高,行洪能力降低。该文分析了入江水道行洪能力降低的原因及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滩地阻水,以致淮河入江水道的行洪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为寻求有效的治理措施,建立了该河道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并采用实测地形断面资料以及2007年和2003年两次洪水的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成功模拟了二次洪水的行洪过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切滩工程实施后的水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对观音滩、大墩岭、新民滩、邵伯湖滩群实施切滩工程,可有效降低淮河入江水道的行洪水位,增大入江水道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4.
董毅 《江苏水利》2000,(7):20-21
1 概述 淮河入江水道承担洪泽湖以上15.8×10~4km~2和三河闸至邵伯湖区间6633km~2的排洪任务,设计流量为12 000m~3/s,其下游段通过凤凰河、太平河、金湾河及芒稻河四条河道泄洪入江。从近30年的水情资料来看,淮河上中游地区发大水时,下游地区往往也是降雨频繁之时,洪涝并发,因而入江水道行洪通过芒稻河排洪的机会很少,一般由凤凰河、太平河、金湾河担负。1962年、1972年、1973年先后建成的万福闸、太平闸、金湾闸一起构成了淮河入江水道的最后口门。根据资料分析,金湾河行洪能力远未达标,限制了入江水道工  相似文献   

5.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泄洪水的主要通道,承担来自淮河中上游约66%~79%的洪水,是淮河行洪的安全阀。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半专道输水方案对淮海入江水道行洪的影响,建立北抵洪泽湖三河闸、南至长江三江营的一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在设计洪水工况下分析工程方案对入江水道行洪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入江水道上段、下段行洪水位低于设计值;中段邵伯湖由于东侧修建隔堤侵占河道,行洪时部分区域水位有少量抬高,当对新民滩南部实施切滩补偿后,可有效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淮河入江水道金湖段全长31km.两岸防洪圩堤115km,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由入江水道经高邮湖、邵伯湖下泄入长江。该行洪道以束堤漫滩行洪为主。保持设计行洪能力,对淮河下游地区的防洪保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淮河干流洪水经过洪泽湖调蓄后,再通过淮河入江水道、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分淮入沂等通道入江入海,其中淮河入江水道作为最大的泄洪通道,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分泄了70%以上的洪泽湖洪水,同时还承担三河闸至邵伯湖区间6633km2面积的汇水,自三河闸下至三江营汇入长江.河道全长157.2km,沿程河、湖...  相似文献   

8.
淮河入江水道建成于1970年,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主要承泄洪泽湖以上15.8万平方公里的洪水入江。工程运行20多年来,为确保淮河下游广大地区安全度汛,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河床内存在的诸多行水障碍,特别是三河滩地和改道段生长的4万多亩芦苇,不仅使河床糙率增大,而且还直接缩小河道过水断面,大大削弱了入江水道行洪能力,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 近几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对清除入江水道阻水芦苇,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探索和方案比较,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淮河中游王家坝至临淮岗河段行洪不畅,无法满足设计泄洪能力要求,2020年淮河干流王临段治理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为评价现阶段淮河干流王临段治理工程对王家坝站行洪能力的影响,结合治理工程前后洪水实测资料,运用水文学方法,从河道过水断面、水位-流量关系以及洪量和洪峰比值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后濛河分洪道分洪过水能力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淮河干流王家坝断面的洪量和洪峰流量,提高了淮干王家坝断面的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扩大洪泽湖中等水位入江水道泄量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在苏北灌溉总渠未开挖之前,淮河洪水几乎全部走入江水道下泄,即使在总渠开挖之后,淮河90%的洪水仍由入江水道承泄。入江水道经过三次加固扩大,现设计行洪能力为12000m~3/s,为排泄淮河洪水,免除淮河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设计流量所对应的洪泽湖水位偏高,使得洪泽湖中等水位时泄量还没有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同时现状设计水位条件下的控制运用又与现有几条泄洪道的运用方案有不尽合理之处。从几十年来的运行情况和现有工程优化调度等方面着眼,扩大洪泽湖中  相似文献   

11.
淮河治理与河湖江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淮河近千年演变记录、近百年实测的河床演变资料以及治淮的经验教训,论述黄河夺淮使淮河中下游发生本质性变化,加重了洪涝灾害和治理的难度,治淮不仅要研究淮河自身,还应研究和处理淮河与黄河、洪泽湖、长江和大海的关系。认为保留洪泽湖一定的蓄水功能,实施河湖分开,扩大入海通道,消除洪泽湖作为中游侵蚀基准面的负面效应,利用疏浚和溯源冲刷调整淮河中游河床纵剖面等措施,是提高已有治淮工程防洪标准、减轻洪涝灾害的治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淮河入流对长江水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长江不同流量遭遇淮河不同流量时长江沿程水位和局部流场的变化。多组水文条件下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淮河入流造成长江水域局部水位壅高较多,对长江行洪不利;入流口以上流速减小会加剧洪水期泥沙的落淤,特别会影响三益桥航道的畅通;入流口以下流速增大,近岸流速的增大对长江护岸工程不利。模型试验结果可为扬中河段进口段的河床演变分析以及三益桥航道浅滩成因分析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淮河中游河道整治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年 《人民长江》2008,39(16):1-3
淮河中游是淮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受黄河夺淮和人口增加的影响,淮河中游河道淤积,大量的湖泊洼地被围垦成圩区,造成中游行洪不畅.1983年以来,采取了铲除、退建行蓄洪区堤防,切滩、疏浚河道,整治束水河段,调整设计水位等措施,扩大了河道行洪能力,工程措施在防御1991、2003年和2007年洪水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对25 a来工程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实施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淮河和沂沭泗下游排洪工程系统由于历史原因使治水缺少长远规划,防洪形势严峻,出现"中洪水大灾害"的反常现象这一状况,提出浚深新沂河,使其成为淮沂沭泗下游合流排洪入海主河道的规划设想,以替代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和新沂河续建工程.初步估计该规划设想工程可节省投资40余亿元,并可望从根本上治理淮河下游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5.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分析淮河干流、省界监测断面和全流域历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评价主要河流以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入河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基于流域内已发生的水污染事故、现状水质和入河污染物的状况,简要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困难,结合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需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张峰 《中国水利》2014,(4):8-10
安徽省淮河通过国家14项治淮工程建设,泄洪能力、工程防洪标准明显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提升,工程面貌得到了显著改观。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结合工程管理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工程管理研究与实践,通过坚持发展理念、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依靠水利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基层单位能力建设等,工程管理水平得以快速提升,工程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谢雨祚  熊丰  郭生练  王俊  李帅  胡挺 《水利学报》2023,54(2):139-147
长江上游干支流梯级水库和三峡水库均承担着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任务,其防洪库容具有一定的互补等效性。本文采用典型年法和最可能地区组成法推求了三峡水库的洪水地区组成,基于不降低原设计防洪标准的原则,探讨了五个典型年和三种设计频率情况下,金沙江下游梯级和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互补等效关系。结果表明:(1)五个典型年能够反映三峡水库发生大洪水的地区组成规律,金沙江下游梯级和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互补等效关系近似为线性关系。(2)同种典型年和设计频率下金沙江下游四座水库的互补等效系数值近似等同,主要受三峡水库典型年的洪水地区组成影响;当预测洪水主要来源于金沙江(或嘉陵江及未控区间)流域时,等效系数取0.8(或0.5)。(3)通过洪水预报和等效关系动态运用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在不增加防洪风险的前提下,三峡水库年均汛期可增发电量41.4亿kW·h(+9.86%)。  相似文献   

18.
按照《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和《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安排,金沙江中游已建及在建的6座梯级水库每年7月份共预留防洪库容17.78亿m3,配合三峡水库进行长江中下游防洪。基于金沙江攀枝花站和长江中游螺山、城陵矶、宜昌站的洪量和洪水过程并考虑泄水传播时间及区间来水过程,详细分析了金沙江中游洪水与长江中下游洪水的遭遇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防洪调度方式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库群的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与黄河历史洪水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洪灾发生的规律,减少洪灾损失,根据历史记录,分析了长江与黄河洪水和干旱出现的原因,根据长江流域近1 000年来的气候干湿变化规律,探讨洪水和干旱周期;对1840年以来长江与黄河洪灾等级和频率进行对比;对洪水和洪灾发生的特点及减灾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两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的机率较小,而同时干旱的机率较大;长江流域洪水频率大于干旱频率,且中下游发生洪灾的机率大于上游;长江流域水灾频率比黄河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