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得到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AN/PMMA)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将经冷冻干燥后得到的PAN/PMMA纳米微球进行预氧化和炭化处理,成功制备出粒径为50 nm的碳纳米微球(Carbon Nanospheres,CNSs)。并利用光散射、傅立叶红外线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对所合成的PAN/PMMA纳米微球和CNSs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有利于降低PAN基CNSs的粒径,且炭化温度在500~600℃之间得到的CNSs的分散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宋瑾  吴凤龙 《山东化工》2012,41(7):8-10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为复合缓冲剂,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合成了粒径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PSt)。在确定缓冲剂用量及引发剂滴加方式的条件下,经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如下:蒸馏水与苯乙烯的体积比为1.5:1、乳化剂用量为苯乙烯质量的1.0%、引发剂用量为苯乙烯质量的1.2%、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转化率为94.58%,并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具有较强吸水膨胀特征的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作为主要聚合单体,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作为功能性单体,通过反相乳液二次聚合制备出P(AM-AA-AMPS-DMC)核壳型微球乳液。利用FTIR、TG、TEM、激光粒度分析仪、流变分析仪、稳定性分析仪等对聚合物微球乳液进行表征,结果显示,AM、AA、AMPS、DMC四种单体已聚合,且P(AM-AA-AMPS-DMC)热稳定性良好,微球呈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的核壳型结构,其乳液存放6个月仍稳定。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和不同矿化度的盐水中的微球膨胀率表征了其耐温、耐盐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长,微球粒径从260nm膨胀至1168nm;随着温度的升高,膨胀率呈现增大的趋势,在60℃下,P(AM-AA-AMPS-DMC)的微球吸水膨胀率达4.1倍。随剪切速率的增大,乳液呈剪切变稀的特性,且其具有一定的粘弹性。  相似文献   

4.
磁性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磁性微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磁性微球进行了分类,着重对高分子磁性微球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和工艺过程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单分散交联PS纳米微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单分散交联PS纳米微球的合成。用电子透射显微镜研究了丙酮、引发剂和温度对交联PS纳米微球粒径和多分散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苯乙烯的无皂乳液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丙酮可使交联PS纳米微球的粒径显著降低 ,并保持粒径的单分散 ,得到粒径小于 10 0nm ,分散系数 6.0 %左右的交联PS微球 ;增加引发剂KPS用量和提高反应温度可进一步使粒径变小 ,单分散性提高 ,符合Ottewill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以带羧基的乳胶粒为种子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二乙烯基苯的种子乳液共聚合,制备了轻度交联的核乳液,将该核乳液在包壳反应并进行碱处理后,制得了中空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核乳胶粒制备过程中羧基单体的种类、单体的加料速率、乳化剂的用量等因素对核乳胶粒直径及其分布以及中空聚合物微球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甲基丙烯酸作为羧基共聚单体时,比采用丙烯酸的聚合体系稳定性更好,同时也更有利于提高羧基单体的用量。实验证明,必须采用“饥饿”式单体进料方式,否则会有新乳胶粒生成且聚合稳定性变差。应采用半连续补加乳化剂工艺,当乳化剂总量为核单体总量的0.15%(wt)时能保持聚合稳定性且能保证无新乳胶粒生成。  相似文献   

7.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6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深部调驱用聚合物微球。以聚合物微的膨胀倍率指标,考察了反相乳液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深部调驱聚合物微球基本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油水比为1∶1、乳化剂用量>4.5%(相对油相)、聚合温度为60℃,搅拌速度>600 r/min时,体系稳定性好、产物成粒性好;合成深部调驱有机颗粒的最佳配比:丙烯酰胺为60 g/L,丙烯酸为8 g/L,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5.5 g/L,它们之间的比例为AM∶AA∶AMPS=120∶16∶11,交联剂加量为0.3 g/L,引发剂加量为0.4 g/L,约为单体总量的5.4‰。产物为稳定均一的聚合物微球,初始粒径在475.5525.0 nm,水化膨胀24 h后,平均粒径为1 100 nm。  相似文献   

8.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6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深部调驱用聚合物微球。以聚合物微的膨胀倍率指标,考察了反相乳液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深部调驱聚合物微球基本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油水比为1∶1、乳化剂用量4.5%(相对油相)、聚合温度为60℃,搅拌速度600 r/min时,体系稳定性好、产物成粒性好;合成深部调驱有机颗粒的最佳配比:丙烯酰胺为60 g/L,丙烯酸为8 g/L,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5.5 g/L,它们之间的比例为AM∶AA∶AMPS=120∶16∶11,交联剂加量为0.3 g/L,引发剂加量为0.4 g/L,约为单体总量的5.4‰。产物为稳定均一的聚合物微球,初始粒径在475.5~525.0 nm,水化膨胀24 h后,平均粒径为1 100 nm。  相似文献   

9.
聚苯乙烯单分散交联纳米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为稳定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反应,合成0粒径均匀分布的聚苯乙烯高分子微球.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由于其特定的尺寸和形貌,具有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单分散性的亚微米级聚苯乙烯球,考察了聚合体系单体对微球粒径的影响.通过研究聚合物微球的自组装工艺,选出最佳条件并制备具有三维有序结构的光子材料.结果表明不同半径的聚苯乙烯微球在白光照射下会显现出不同颜色.可作为填料放到涂料中.  相似文献   

10.
设计制备了以疏水性聚苯乙烯(PS)为核、以亲水性聚丙烯酸(PAA)为壳的PS/PAA核壳结构复合微球。首先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亚微米级的PS微球,再以其为种子,利用种子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PS/PAA核壳微球。在种子聚合阶段,选用AIBN当引发剂,经过红外光谱(IR)表征,表明当使用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使其最终形成PS/PAA核壳结构微球。这种方法解决了亲水性较强的单体在以水为介质时在PS微球溶于少量的苯乙烯(St),并在引发聚合之前经过充分的吸附溶胀,可使亲水性单体AAc在PS种子微球表面聚合生成壳层,解决表面不容易直接聚合生成壳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天然产物松香制备松香基表面活性剂,利用该表面活性剂调控晶体生长制备出多级Ni(OH)2纳米结构,并进一步制备成NiO微球.通过FT-IR、NMR、XRD、SEM、TEM等表征确定了NiO的形貌及结构,通过BET等表征测试确定了其为多级多孔的结构.FT-IR、UV研究表明该多级纳米NiO对刚果红具有极高的吸附能力,其...  相似文献   

13.
核壳结构PMMA纳米微球增韧R-PVC/CP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核壳结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微球对硬质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R-PVC/CPE)体系的增韧和增强作用及其对加工流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核壳结构PMMA纳米微球与R-PVC/CPE基体在适当配比下共混,在显著提高基体的冲击强度的同时,拉伸强度、伸长率和加工流变性也有改善。  相似文献   

14.
陈剑伟  朱明 《中国涂料》2012,27(8):41-43,58
采用预乳化饥饿型滴加方法结合碱溶胀处理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中空聚合物微球。试验集中讨论了种子阶段粒子大小,种子阶段引发剂用量、扩径时不同核壳比及不同碱进行碱处理时对形成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影响。同时采用TEM观察聚合物微球结构。试验所得的聚合物微球外径约为400 nm,内径约为220 nm。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单分散且粒径为80~100nm的聚苯乙烯(PS)种子微球,使聚苯乙烯与石蜡进行共聚,合成石蜡聚苯乙烯微球.通过实验对微球合成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到了影响微球合成产率及粒径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乳液聚合法合成的聚苯乙烯粒径较为均匀,分散性好.通过聚苯乙烯对石蜡的修饰得到微米级粒径、分布均匀且高产率的石...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17,(11):2094-2098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出用于调剖堵水的交联SiO_2/(PAM-PAA)核壳微球。对改性二氧化硅、核壳微球的化学结构及微球与孔隙的匹配关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成功被改性,二氧化硅的接枝率为1.1%;当核孔膜孔径大小为12μm及填砂管渗透率为0.92 D时,微球具有最佳的深部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2,(11):2094-2098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出用于调剖堵水的交联SiO_2/(PAM-PAA)核壳微球。对改性二氧化硅、核壳微球的化学结构及微球与孔隙的匹配关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成功被改性,二氧化硅的接枝率为1.1%;当核孔膜孔径大小为12μm及填砂管渗透率为0.92 D时,微球具有最佳的深部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酸碱渗透溶胀法制备微米/亚微米级中空聚合物微球,以该方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具体步骤为顺序,综述了现阶段该方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方法中有关微球中空形态及性质控制的影响因素,并对中空聚合物微球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通过酸降解蜡性玉米淀粉制备了淀粉纳米晶。利用淀粉纳米晶乳化稳定乙烯基硅油和含氢硅油混合物形成Pickering乳液,然后通过硅氢加成制备了淀粉纳米晶涂覆的有机硅弹性微球。当淀粉纳米晶浓度为0.1%以上,就可以获得稳定乳液。随淀粉纳米晶浓度从0.1%增加到5.0%,乳液的粒径从70μm减小至17μm。有机硅微球的粒径同乳液粒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涂覆在有机硅微球表面的淀粉纳米晶由聚集的微粒变成连续的层状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低分子量聚丙烯酸 (PAA)和氯化镍 (NiCl2 ·6H2 O)为主要原料 ,通过控制体系的 pH值下合成聚丙烯酸镍纳米微球。实验结果表明 ,PAA—Ni在该体系中 ,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通过TEM观察尺寸达 2 0nm左右。用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Ni与聚丙烯酸 (PAA)间的配位作用、所形成的配位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确定了Ni与PAA分子间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Ni—PAA配聚物 ,配聚物的配位单元由 1个Ni与 2个PAA单体单元的羧基 (—COOH)形成螯合双齿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