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8)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电子商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基于宁波淘宝村实践概况,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资产建设的角度出发,对电商农户个体自然、物质、金融、人力和社会五项生计资本进行识别和赋能机制设计,以促进电商赋能农户的生产生活,实现其安稳致富的可持续生计,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7)
加快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枸杞作为宁夏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有发展电商的先天产品优势和后天平台优势。本文以宁夏枸杞产业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宁夏枸杞电商发展现状、市场特点等,探究面临的技术障碍、标准化建设、品牌保护及产业链完善等问题,并在研究借鉴区外农产品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宁夏枸杞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对促进宁夏枸杞产业电商发展和推动宁夏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
在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重要基础,是基本保障。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缩短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窗口期、非经济因素制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受部分机制制约等制约因素,我国应充分把握数字经济赋能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特点,从数字新基建、数字化核心技术、数字化平台、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服务体系、完善支撑体系、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等路径推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浙江将未来社区(完整社区)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先试先行,取得了一批理论体系和样板成果双丰收,目前正由试点制迈向全域推进。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政府补贴无法持续、长效运营无法合力、资源赋能无法均衡的“三无”问题,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积极探索破解路径,通过全域资源统配的“一法三统”模式,创新谋划未来社区片区打造“育树成林法”,以“统一大脑、统一品牌、统一运营”的策略,在数字引领资源归集保障均衡赋能、品牌标准化带动资源凝聚、集约化模式助力可持续运营等方面总结出了一批实践经验,对全国各地探索城市更新和完整社区创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83-92
采用探索性案例分析研究方法,以三家具有典型产业链整合行为的电商平台企业为样本,动态化考察电商平台企业实施产业链整合的动机与方式,结果表明:电商平台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行为具有阶段差异性,即企业初创期进行产业链横向整合、成长期进行产业链纵向整合,成熟期进行"横向+纵向"的模块化整合,相应地,企业所处市场渠道也会发生变革,依次表现为渠道结构扁平化、渠道关系复杂化、渠道功能多样化;电商平台企业通过选择差异化的阶段成长策略(包括服务优化策略、核心能力策略与生态化策略),以实现快速成长;交易成本节约是产业链整合行为促使市场渠道发生变革的直接原因,也是电商平台企业能够利用产业链整合获取快速成长的根本原因,并且成本节约的具体内容也存在阶段性差异,即初创期主要表现为信息成本的节约,成长期有利于减少谈判成本和物流成本,成熟期则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包括融资成本在内的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因此,既要合理利用产业链整合行为加速电商平台企业成长,也要重视企业所处市场渠道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密切关注其市场份额的变化,加强市场监管,避免出现不利于市场正当竞争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92-94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悠久农耕文化和独特地域特色的集中体现,具有促进产业集聚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显著作用,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性。这种融合和拓展也成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运城市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传统农业强市,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文章以运城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样本,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了以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个区域公共品牌为依托,打造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品质优良的运城农产品品牌形象;构建特色鲜明、环境优好、支撑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驱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3个方面的建议和路径,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的经济价值,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好的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7.
王荣典  赵薇  高瑾  郝永峰 《建筑》2023,(4):118-120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华西公司党委(以下简称“公司党委”)抓实党建主体责任,聚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转型升级,通过培优塑强“灯塔领航”基层党建品牌,激活党建工作内生动力,以品质与品牌领先为目标,助力集团构建“高精优强”新发展格局,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双轮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本文对品牌、品牌价值以及品牌价值的财务性量化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同时结合"感知价值"(Perceived Value)理论,从品牌核心价值的多维解析来探寻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小众高端品牌之核心价值的传播和驱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智能+将驱动产业创新发展,改善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赋能管理服务,推动工具革命和决策革命,优化资源配置,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人是核心的资源。智能+对物业管理影响深远,将直接改变管理服务的方式,对管理服务中人的素质、知识、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因此物业企业应重视智能+时代下的人才培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打好企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5)
随着第三方平台的竞争加剧,很多中小卖家开始探索自营模式下的品牌化运营。分析中小卖家在当前形势下采用自营模式的机遇,总结自营模式对品牌化运营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减少注意力抢夺,提升品牌曝光效果;缓解竞争压力,为品牌成长创造空间;突破平台限制,更灵活地表达和推广品牌形象;累积私域流量,沉淀客户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境电商中小卖家依托自营模式实现品牌化运营的五条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解读--试论城市意象的模糊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许铁铖 《华中建筑》2000,18(3):67-70
文章就现代城市特色缺乏、意象衰微而提出城市意象模糊性问题,追溯了其理论与3两方面的原因。作者探讨了相关的对策理论及其非决策 之后,就所截取的城市的四个片断进行了对策性的研究,以期对提高城市意象力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尝度。  相似文献   

12.
钱明亮  张小建  任丽琴 《山西建筑》2008,34(15):349-349
探讨了亭、廊、架的作用及设置原则,提出了园林和绿地中应用亭、廊、架时应遵循宜小不宜大、宜散不宜聚、宜藏不宜露等原则,并结合当地特点、周围环境、绿地性质,以期设计出轻巧别致、新颖美观的亭、廊、架。  相似文献   

13.
论墙材革新及墙材装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材革新与技术改进的关系;墙材革新现状及市场经济形势;墙材及装备发展思路;加入WTO后对墙材生产及墙材装备行业的影响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对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工程技术领域以及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互动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互动、互动效应、互动发生规律等概念,对互动效应、互动方式和互动发生律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对互动原理在科学史和科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瑞 《广州建筑》2008,36(1):40-43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开发商对建筑项目的品质、成本、进度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设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的概念和任务,分阶段论述了设计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设计管理的核心,并指出了一种研究设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的途径。本文最后列举了两个工程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五年多来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安全度很高的军用飞机场的停机坪上,石油基填缝料的破坏和边缘剥落等情况时有发生,对喷气发动机吸入异物造成了潜在的危险,从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为了对原有的损坏进行修补,减慢将来边缘和接缝的破坏,主要是根据材料和正确的安装技术制订了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7.
氧化锌压敏电阻自身的热效应引起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短路起火的事件越来越多,为了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必要对SPD的散热特性进行研究。当SPD内部存在多个电阻片并联结构时,电阻片组与SPD外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间距,间距距离的大小会影响SPD的散热性能。运用传热学原理对SPD进行了理论传热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间距距离越小,SPD散热能力越强。以3个电阻片并联且左右两侧间距不等的SPD为例,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间距距离下的SPD降温曲线,结合传热学计算结果分析间距大小对SPD散热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SPD结构设计时,减小电阻片与外壳之间间距能有效提高其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市建筑市场状况的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合同文件前期准备工作对建设工程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性,通过招标文件对施工项目的造价、质量、工期、安全等管理目标控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方法,为建设单位实现工程管理目标工作明确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Metropolitan plans were prepared in Australia from 1948 to 1962 for four of its five biggest cities - the state capitals of Sydney, Melbourne, Perth and Adelaide. They contain the first analyses and proposals for their rural-urban fringes. The earliest, that for Sydney, is the most visionary and radical and defined a Green Belt to contain and shape a slowly growing city; to provide amenities and recreation for citydwellers; and to reconstructa countryside ravaged by 'promiscuous urbanisation'. The next two plans for Melbourne and Perth are much more pragmatic, dealing with the organisation of headlong metropolitan expansion with surrounding rural areas seen as suburbs-in-waiting within servicing and topographical constraints. The last, that for Adelaide is a mixture of trend planning with strong design themes partly expressed in the fringe. These are forthright exercises in the master-plan mould. Developments since the 1950s regarding the fringe a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e case of Sydney. These show much more complex issues and perceptions arising, particularly regarding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ere is consequently an absorbing challenge in describing these dynamic images, and also in shaping a policy-making process to reflect and handle them. There is also a possibility, apparent in the metropolitan plans of the 1950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ities in this reg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