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Я.  ЗН 陈佳骆 《华中建筑》1990,(4):73-75,57
一、城市建设中的美学知识构成城市建筑设计乃是把工程设计观点和艺术活动结合在一起的综合领域,涉及的理论之一要研究城市建筑客体及其艺木结构的建立与感知的美学问题。这一方面理论的知识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和相关学科:艺术科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教育学和徵候学。(译注:“徵候学”原是医学术语,指发现病人的症状作出诊断的学问。苏联学者借用到环境心理学领域。) 城市建筑理论中运用的美学规律隐含于特殊的潜影中。城市建筑客体在时间上有延续性并且与实用性的开发环境直接关联,形成城市建筑客体的可变性和继承性。城市建筑环境的美学特点受人工建造的艺术实体与自然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是21世纪发展的战略性主题,重视环境合理与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是城市建设应遵守的准则。环境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它应以人为中心并能综合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及其功能与审美各个方面,以反映出城市特色。1997年《马丘比丘宪章》指出:“现代建筑的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的视觉表演,而是创造出人们能在其中生活空间,要强调已不是壳而是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建筑而是城市组织结构的连续性。”城市要改善环境质量,要具备良好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3.
激活城市——城市建筑文化资本与城市历史街区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建筑文化酱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城市传媒”与“城市织补”像城市发展的“催化剂”,能够带动和激发城市的建设与复兴并有效地解决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本文在解读城市建筑文化资本的同去,将城市触媒理论与城市织补理论应用于其中,图图找出使城市建筑文化资本最大化的方法,并对哈尔滨历史街区的保护复兴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许多城市在过去的20a内经过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新的城市形象迅速形成。面对这种速成结果,除了“量大”和“快速”方面的成就感之外,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质量以及对城市形象的突变开始提出质疑。这不是人们期望的结果,尤其是那些历史城市:北京的二环、三环和四环路上一栋一栋互不相关的独立式高层建筑和同样的大尺度的城市空间,没有任何识别性,虽然有形形色色、各个朝代的大帽子建筑,旅游者甚至市民都抱怨分不出身在何处。最近几年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大片的红砖里弄建筑被拆除,取而  相似文献   

5.
自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速度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快时期,城市不分大小,几乎是齐头并进,老的城区建筑逐步被拆除,新的城市建筑如雨后春笋,无数珍贵的文物古迹被淹没在高楼大厦之中.而这种被房地产业催促飞奔的城市发展是否科学合理,只能待实践结果去验证.钱学森先生早在1985年就曾在《关于建立城市学的设想》中指出:"城市学是研究城市本身的,它不是什么乡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等等,而是城市的科学,是城市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们导致的结果却是对我们星球上的生物及物资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城市应被看作是一个生命系统,类似于其它生命系统,诸如生物体一样共同遵循生态法则,同时城市应回到为人而设计的初衷。21世纪的人类生态建设最重要的选择就是根据“就近原理”建设一些密集的多功能的复合型建筑,尽可能地避免无计划地使用土地。这种建设方式是健康的,也是为有机体以及村庄、乡镇和城市设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温家宝副总理在市长研究班的讲话中曾说 :“当今世界上 ,许多著名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 ,都采取严格措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从而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浑然一体交相辉映……保护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使之流传后世 ,永续利用 ,是城市领导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一 )人们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是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从保护的内容看 ,由保护宫殿、府邸、教堂、寺庙等建筑艺术的精品 ,发展到保护民居、作坊、酒馆等反映平民生产、生活的历史见证物 ,由保护…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明文化是人类文明文化的主体,而城市建筑文化又是城市文化最具活力及表象特征的物质载体.城市建筑不仅仅只是一般概念上的土木工程,它是城市文化的开启和创造,是城市历史文脉传承的一种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9.
山水城市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是人类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门户既是城市的主要对外交通通道之一,又是城市的窗口地段,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结合江西省永新县城仰山地区的规划设计实践对山水城市门户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山水城市门户设计必须注重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将人工建筑与山水环境相呼应,并融入当地历史文化信息,体现城市的特色与内涵;同时还应满足城市流通中多样化的功能要求,并借助山、水自然元素的引导,营造层次丰富、动态多样的城市节点空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普遍意识到城市规划在保护城市历史环境上的重要性。然而,保护的对象是“大量的”、“熟悉的”、“普遍的”的历史城市。我们在试图保护这样的历史城市时,必须对该城市现存的各种历史资源及积累的历史经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刘作 《中外建筑》1996,(6):34-37
针对当前中国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生成过程中存在的忽视环境因素的作用,不重视环境同构的意义等严重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从自然,历史,地域,文脉,生态,人本性,城市与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城市的作用等方面阐述城市构成(组成)应有的合理因素,着重论述环境与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特征,力图说明环境与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依托性,等重性,努力谈清楚建筑与环境等值同构的内在含义。本文所谈“关联环境”是“环  相似文献   

12.
鲍罗.,索勒里的城市建筑生态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鲍罗·索勒里是最早将生态学同建筑学结合在一起的先驱者之一。他于60年代创建了城市建筑生态学理论──将建筑和生态合为一体,并同创造新的城市聚居环境,并且在阿科桑底城付诸实践。阿科桑底城的经验推动了城市建筑生态学理论第二代──“两个太阳”的城市建筑生态学理论的产生,一个太阳是物质的,是生命、能且的源泉,另一个太阳表示人类的精神和不断进化的意识。巨构建筑构想是运用“两个太阳”城市建筑生态学理论的一种城市模式。  相似文献   

13.
厦门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地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筑色彩景观问题的关注,是保护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地方文化和历史传统的需要。本文提出“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研究课题,以厦门城市的建筑风貌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色彩景观的形成条件及地域特性,从视觉美学和地域文化两个层面切入,充分展现能够准确反映厦门自然条件和地方文化的城市建筑环境与建筑色彩景观。  相似文献   

14.
“经营”是经济学上关于企业发展与竞争的一个概念,而“经营城市”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是一种新的现代城市管理思路,是推进城市化、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大新战略。具体地讲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人力作用资本及其它经济要素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实现资源在容量、结构和秩序上的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快速扩张导致城市的差异性被忽视,造成了城市秩序的混乱、城市格局的破碎、公共空间的失落及建筑风貌的冗杂……历经2600余年的徐州,未能幸免于这一普遍现象.本文以徐州回龙窝历史街区项目为契机,以历史文脉为源,思考如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重塑城市秩序与公共空间:先梳理文脉的内涵、意义与价值,后以设计过程中的项目为引证,探讨建筑师为何要关注历史文脉,并如何运用历史文脉解答城市问题,使得历史文脉在操作层面真正作用于城市形态、功能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顾京涛  尹强 《城市规划》2004,28(3):92-96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城市纷纷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但是,正是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潜藏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形式单调、雷同的混凝土和玻璃堆砌而成的方盒子满目皆是,城市景观混乱……昔日纷呈异彩、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正日益丧失,各地城市建设纷纷陷入″特色危机″之中,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美学初探——兼谈钟祥市城市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 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容、市貌和形象等等。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 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 和愉快感。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下及人文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聚合。任何一个城市的面貌都是自然地理和人文特点外表的反映。 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不同,由此而形成的城市风貌也必然不同。它们各具自己的特色 和个性,这也就是城市风格和特色的由来。   城市景观的范围很广,除建筑、道路、交通、雕塑外,城市的社会秩序、交通秩序、环境卫生 、居民生活场所、商店、橱窗、居民装束、照明灯彩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建筑是城市景 观的主要部分,在视觉感观上占主导地位。另外,道路和公共设施以及环境景观和由山水林木 花卉等构成的自然景观也是十分重要的。景观建筑美学是建立在单体建筑(或建筑组群美)以 及空间景观造型与物质等空间元素彼此间协调关系之上的。一个城市的面貌优美与否,除了 自然环境之外,还在于它是否与旧建筑艺术(传统手法)处理得协调,城市面貌才能丰富多采, 新容和旧貌才容易达到相得益彰,这个城市的特性才会显现出来。因而,城市景观设计应注意 使城市景观具有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是21世纪发展的战略性主题,重视环境合理与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是城市建设应遵守的准则。环境艺术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它应以人为中心并能综合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及其功能与审美几个方面,以反映出城市特色。1997年《马丘比丘宪章》指出:“现代建筑的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积的视觉表演,而是创造出人们能在其中生活空间,要强调已不是壳而是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建筑而是城市组织  相似文献   

19.
张锦秋 《城乡建设》2000,(12):30-32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形成和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城市文化环境则是这个总和的外在表现。本文所论及的仅指城市文化环境的硬件部分 ,即城市建设所涉及的范畴。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环境 ,西方一位建筑大师说过 :“根据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这个人 ,那么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能知道里居民的文化追求”。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 ,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 ,是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课题。它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 ,同时 ,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传统、民风民俗诸多方面直接或…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城市建设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建立美好家园,建设“生态城”、“山水城”已成为当今许多城市发展追求的潮流。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建筑形式单调、绿化品位不高、环境艺术缺乏创新,导致城市建设“千城一面”、没有特色。要避免“特色”危机,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