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之本,城市规划确定了城市在产业发展、功能分区、资源配置、交通安排、环境设计等各方面的发展思路与综合安排,包涵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多个理论领域,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类的基础理论;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气象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涉及到工业、农业等各种产业发展的基本知识与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城市,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而城市规划在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目前,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四个方面的不和谐现象是:城市空间的"二元"现象、居住空间的分异、城市公共设施的"贵族化"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相对应的,城市规划应加强科学性;充分发挥公共属性;合理布置道路网,防止"巨型社区"或"大楼盘"的肆行;提倡混合居住模式;约束建设行为,尊重自然地形.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5,(5)
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的资源,促进城市的未来建设。本文浅谈下加强城市规划对和谐城市建设的作用,希望能为今后相关理论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和谐发展的角度分析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和谐所强调的三大哲学理念:公平性、生态性和多样性是空间和谐性的重点,进而带来"和谐城市"理念的三个向度内涵: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精神的和谐。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对于城市规划转型的新要求,"和谐城市"理念的产生要求城市规划的理论创新。为此,本文对规划理论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从"和谐"思想的角度探讨了城市规划新的理论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应以和谐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规划中的一部分,制订城市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做到科学有序、综合平衡、适应并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即建设一个和谐的现代城市。”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开发如是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目前,和谐社会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主题,而如何平衡城市规划和高层建筑设计的和谐发展成为了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话题。与此同时,城市化建设也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健康城市化、和谐城市与城市规划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小培  魏立华 《规划师》2008,24(5):46-51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侧重于"短期内的经济绩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及城市安全等日趋"脆弱"、这种基于"脆弱性"的城市化模式亟待转型,走向健康城市化;和谐城市是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核心,制度尤其是城市规划制度的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举措.原本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存在的城市规划长期偏重于物质工程技术,追求经济效率和工具理性,漠视社会和谐和价值理性,应通过培育市民社会、建立政府财政预算质询与监管机制,强化社区规划及实施区域规划的财政税收保障制度等新举措促进城市规划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德国城市规划中的设计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子来  姚凯 《城市规划》2003,27(5):44-47
德国的设计控制是完整的和灵活的 ,目的是使“城市功能在最佳的城市形态中得以实现”。法定的建造规划包含了开发控制和设计控制的各项详细要求 ,设计竞赛则为编制高质量的建造规划提供了有效途径。建造规划与建造法规、设计指南和设计导引一起 ,构成了完整的设计控制体系 ,而规划当局和开发者之间协商环节又使设计控制的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绿地图作为一种反映社区人文生态景观的本土综合图谱,近2 0年来在全球日益普及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参与。作为一种审视和表达地理环境的新视角,绿地图不但表达地理对象的客观存在,而且专注于环境健康、经济完整性和社会和谐等。文章通过分析绿地图理念与和谐城市的共识,提出基于绿地图理念的和谐城市规划管理策略建议,旨在通过城市环境与文化特质发掘、城市地理设计和增强社会参与等途径,提升城市的人文魅力和人地和谐,塑造并保护城市的内涵美、意境美,促进和谐城市的功能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李燕  刘丹 《江西建材》2014,(11):18-13
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基础,能够为一定时期内的城市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经济高速发展使城市规划也进入到了发展阶段。本文根据近年来工作经验,通过对城市发展的思考,探讨了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山西建筑》2009,35(8):47-48
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方面结合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人本主义思想论述了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构建和谐社会,以达到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是一种建设理念和发展方式,其核心是就水论地——从水问题和需求出发,对地表进行海绵体恢复。通过进行海绵城市实践分析,提出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借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景观风貌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是下一层次各项规划的指导性依据[1]。本文以连城县城为例,介绍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系统营造,重点强调在特色塑造过程中的方法运用,探索如何在符合省景观风貌导则要求基础上,形成一套既能契合自身特点又具有一定技术方法探索与尝试的景观风貌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14.
对生态城市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原 《山西建筑》2009,35(31):23-24
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城市化带来的危害,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指出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参照国外生态城市的要求,阐述了我国构建生态城市的步骤、阶段和具体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的内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实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马利民 《山西建筑》2001,27(4):132-133
城市集中供热方式可分为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混合系统。热电厂的突出特点是热电合产,使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提高,从而能节约燃料。但受诸多因素制约。集中锅炉房节能效果较热电厂差,但热电厂种种制约条件致使其不可能全部替代集中锅炉房,二者长期共存将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应广泛探索提高集中供热经济性途径,使城市集中供热在节能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城市消防供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城市中由于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的问题而导致火灾损失加大,本文就消防供水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园林城市的命脉——生态水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水一直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解决城市生活、生产,消防,交通,防御等问题的主要途径。中国古代城市在选址方面十分注重山川、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如《管子,乘马》中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我国北方的北京和开封等城市是引水而建,而南方的苏州、扬州、杭州等则是临水而建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Communicative Planning Theory (CPT) has been heavily criticized for neglecting context and for not paying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how it influences collaborative planning. While some CPT scholars have attempted to address this critique, there are still limited insights into how context hinders or facilitates the realization of collaborative qualities in planning.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attempts to make CPT more attuned to context by focusing on how context influences specific collaborative processes. It develops an approach that sees collaborative processes as embedded in and shaped by the immediate interplay between institutions and agency. The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in the analysis of two collaborative planning processes in Ahmedabad, India and Bloemfontein, South Africa. The paper argues for the need to look at the interplay between institutional and agential factors when analysing context. It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agency plays in mediating the influence of context in specific plann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0.
Strategic spatial planning is increasingly practised throughout the world to develop a coordinated vision for guiding the medium- to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urban regions. However, from a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perspective, strategic spatial planning is hard to grasp, as it is multidimensional, embedded in socio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and highly context-dependent. Moreover, current planning debates mainly focus on the outputs of the 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 while largely neglecting the impact that strategic spatial plans can have on urban transformations. Here, we show an empirically-based analytical framework grounded on an analysis of 21 European urban regions, representing the key components of plan-making and plan-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main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The proposed framework (SPlaMI) reflects current planning practices and intends to contribute towards consolidating a European understanding of strategic spatial planning while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dialogue with broader discourse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 global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