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发区再开发路径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建成区的再开发是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和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论文从当前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背景出发,立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区再开发实践,提出产业优化提升、功能转型升级、空间集约利用及建筑改造再利用等是实现开发区再开发的有效途径,并对上述不同的再开发途径的开发机制与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以南京高新区为例,对其再开发实践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再开发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城市开发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过程,许多开发区已经成长为城市中经济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本文通过分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至今空间生长演变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城市开发区各阶段空间演变的特征,提出了开发区空间有机生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开发区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然后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对开发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梳理,进而讨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开发区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受行政区划和属地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开发区群内各个开发区之间争市场、争资源、争投资、争项目及竞相压价的现象愈演愈烈,影响了开发区集聚效益的发挥.开发区群需要按照综合效益评判进行一定的整合,以避免开发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开发区群整合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边缘的开发与发展受到政府的强力干预和影响。本文通过追踪南京江北经济发展及其开发管理机制的变化,旨在从管治的角度揭示城市边缘从传统城市边缘区到相对独立的边缘城市背后的微观驱动机制。文章认为南京江北地区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模式、以及市属开发项目在城市边缘区的强力推进,促进了江北地区开发主体的整合与统筹,提升了边缘区开发主体和项目的行政管理层级,进而推动了江北经济和空间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探讨城市开发区群体布局原则的基础上,以成都市为例,对其开发区群体布局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案例,通过对其空间发展过程、职住分离状况及不同类型通勤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的调研,分析开发区在空间发展上的特征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开发区正从一个小型的工业区块向大型的、多组团多功能的城市功能区转变,但是也存在功能难以混合、组团缺乏协调、职住分离严重等问题。指出开发区向新城转型将遇到开发区当初的空间定位、功能定位、政策设计、规划手法等多重障碍,开发区转型政策的制定必须要充分注重自身的发展特色,选择合适的转型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相似文献   

8.
慢行交通的发展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低碳交通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分析了开发区慢行交通发展的必要性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并提出了政策管理层面及空间规划层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效益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效益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一种动态的检测体系,作为评判开发区相对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标杆.通过对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效益比较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还有近半数的国家级开发区空间效益水平低于城市,违背其设立的初衷,最后从城市和开发区两个层面探讨了影响开发区相对于城市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分析、干预和管理与城市变化密切相关的政治争议的复杂过程的城市治理手段.协助政府发挥好利益协调者角色是其职能定位,建立利益分配或再分配机制是其工作路径,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其目标导向.本文以南京燕子矶地区再开发为例,基于公共利益保障和房地产开发两种不同的价值导向,构建起两个彼此在目标导向、空间要素和利益格局等方面差异性较大的空间规划方案.并且,通过DCF模型①的现金流量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理性比较各自利弊.最后,基于多重价值和利益博弈,提出未来规划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在实际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引入杠杆原理,构建了基于杠杆原理的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逻辑框架,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该研究框架的应用和检验。该逻辑框架,耦合了城市定位、发展战略研究与杠杆原理的结构关系,用杠杆原理的简单结构与要素组成,来指导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的研究思路,能客观上明晰研究思路,同时降低规划者的主观倾向所产生的偏差。  相似文献   

12.
吴云清  杨山 《城市规划》2002,26(6):26-29
概述了都市发展区范围界定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和界定指标 ,分析了其在大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并结合南京市都市发展区的特色 ,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做了实证性的研究 ,旨在提出都市发展区的范围界定方法及其在大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探索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架构——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周岚  叶斌  徐明尧 《城市规划》2007,31(3):14-19,29
反思了市场经济转型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快速发展变化阶段的刚性弹性适度的控规改革思路,结合南京城市发展的实际和规划实践,探索了以“6211”为刚性控制核心的改革思路和办法,既利操作、又便管理,还同规划公开化和规划法制化要求相契合,并将这一套思路、办法和规则用GIS手段纳入城市规划智能化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周岚  何流 《城市规划》2007,31(8):58-61,87
介绍了南京近年来在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法制性三方面所做的思考和探索,以期能丰富完善中国城市规划体系改革的地方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及发展对策——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分析南京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供给与需求的发展,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症结是交通供需间的不平衡。处于高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大城市交通供需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供需总量上的不平衡,而供需在时空上的不匹配和道路利用效率低下只是次要原因,因此,当前首要任务是扩大交通设施供给,同时减少交通需求在空间上的过度集中。城市空间发展应采取适度分散化模式,交通规划指导思想应从提高机动车的机动性转向提高绿色交通方式的空间可达性。最后指出,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下,该发展对策是能够通过政府的规划行为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泰达为例,探讨了在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沿海开发区20年演进历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典型的深层结构特征:宏观层面的“全球链接”、中观层面的“区域独立”和微观层面的“自身极化”。认为,这种深层结构的形成是由“外向型经济增长-跨国公司主导-深层结构偏移”的内在机理所决定的。最后,解释了在这种深层结构之下,沿海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缺乏扎根人口、区域发展鸿沟以及社会阶层分化等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7.
姚秀利 《城市规划》2019,43(5):61-66
在分析棚户区改造主要难点基础上,认为传统清单式的棚户区改造计划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棚户区改造要求,需要探索兼具理性价值、统筹能力与可操作性的棚户区改造规划新范式。结合《南京江北新区棚户区改造行动规划》的实践,提出了棚户区改造规划编制需要解决的4项关键任务,以及需要贯穿编制过程的3条技术逻辑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产阶层化过程、特征与评价——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中产阶层化现象开始在我国城市中出现。中国中产阶层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政府推动,投资者、金融机构和中产阶层等共同参与的社会空间再造过程。为了解我国现阶段中产阶层化的发育程度与演化机制,采取实地调研与问卷访谈等研究手段,对南京中产阶层化过程进行探讨。认为南京中产阶层化过程经历了孕育、发生和快速发展三个时期;宏观上表现为中产阶层向城市中心集聚、封闭社区整体植入等空间特征;微观上中产阶层化社区文化与阶层认同正在不断发育与成熟。在中产阶层化过程中,需要警惕如空间私有化、阶层排斥加剧与公平性缺失等社会负面效应。随着大规模城市拆迁接近尾声和《物权法》等法规政策的出台,中国以城市更新为契机的第一波中产阶层化过程即将进入平稳缓行阶段。  相似文献   

19.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选址是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选址决策不仅事关居住者的生活、工作便利,还关系到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进程入手,概括了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原则,并提出了"土地位置与土地价格的均衡最优"、"轨道交通邻近优先"、"公共配套设施优先"、"产业用地适度结合"、"居住人群多层次混合"等选址策略,最后以江苏省南京市保障性住房选址建设的实际操作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规划现实法制分散不统一,涉及规划类型众多。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例,纵向经历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横向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不同规划衔接不畅导致程序层面的规划冲突,公权力控制与私权利保障不足导致实体层面的规划冲突。对此,我国行政规划法制的完善思路包括:一是明确专业性规划的法律地位;二是短期明确行政机关职权、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三是长远建构针对专业性规划的规划确定裁决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