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北省平原区近30年来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石春  张建平 《海河水利》2005,(2):15-17,20
河北平原区是全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和地下水连年超采,改变了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通过对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分析,结合地下水资源现状的变化情况,对地下水的发展变化特征以及由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从可持续利用角度提出地下水合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2017~2021年地下水监测成果,分析了近5年凉城县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地下水蓄变量,并通过相关分析得到影响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1980~2011年地下水监测资料及地下水开采量资料为基础,对石家庄市平原区32年来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储量变化及地下水漏斗变化特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河流域平原区降雨产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河流域平原区降雨产流机理进行研究,得出耕地灌溉率提高、地下水埋深增加是影响平原区产流的主要下垫面要素.根据下垫面要素的变化特点,建立了模拟地下水埋深变化和灌溉耕地产流特点的蓄满-超渗产流水文模型.并通过在海河平原的大清河山前平原、大清河中部平原、黑龙港中部平原3个类型区7个田块的灌溉入渗实验,分析给出了产流模型的重要参数——耕作层下层稳定入渗率.模型在牤牛河等7个典型流域进行应用,均得到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5.
杨志霞 《河北水利》2006,(11):32-33
影响平原区产流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即降水和下垫面条件.流域下垫面情况包括流域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表层土壤的性质及地下水埋深,其中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因素是地下水埋深.河北省在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工作中,针对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埋深逐年下降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两种方法对平原区水资源量进行计算.笔者现对这两种方法略述如下,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吐鲁番盆地1987—2017年降水数据,分析了近30年该地区降水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并对降水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对吐鲁番盆地1988—2016年地下水位埋深数据进行了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出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及变幅。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0年吐鲁番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5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夏季),夏季降水总量占全年降水的50%以上;降水的年际变化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地下水位埋深在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南盆地地下水位埋深0~50 m,北盆地埋深在50 m以上。不同地貌区年内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呈现出不同形态,整个盆地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逐年增大,近30年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位埋深增加了5.5 m。降水和潜水蒸发与地下水位埋深不存在相关性,开采量是影响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辽市平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资源性缺水地区。随着该区域降水偏少、地表过境水量减少,以及地下水大规模开发利用等,地下水埋深呈持续下降趋势。本文依据通辽市平原区多年的地下水埋深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埋深的变化情况,探讨影响埋深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成果能够为通辽市平原区科学划定地下水取用水总量、地下水埋深控制指标等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8.
水坝建设对滹沱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系统干扰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大量地下水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壁庄水库修建及坝基防渗处理后滹沱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水库修建后,滹沱河经历了由常年有水到间歇性过水直至常年干涸的过程;在地表水补给不断减少的条件下,滹沱河流域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则随之经历了由浅到深的变化过程;河水流量相同条件下,同一位置处的浅层地下水升幅减小;河水位与浅层地下水位的吻合关系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以西辽河流域平原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5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结合地下水埋深、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1989年至2010年,耕地、草地与居民用地的面积均不断增大;林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在1989至1999年间下降,自1999年呈现上升趋势,但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仍小于1989年。1999—2010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受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区西北部植被覆盖度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模型初步研究是结合海河流域信息化建设与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工作开展的。本次研究建立的地下水模型,充分借鉴了近几年以来各省水利部门和地矿部门完成的相关成果,按地下水资源评价分区,根据地下水含水组的类型及补、排条件及其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采用已有的区域水量均衡值,利用观测水位完成水文地质参数校核。结合开采方案,利用率定后的模型计算地下水位变化。并对今后模型建设与地下水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唐山市平原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特征,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表明,唐山市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北向南,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逐渐升高;浅层地下水的总硬度、锰、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亚硝酸盐和氨氮的质量浓度较高,已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毒有害重金属中砷和六价铬的问题值得注意。进一步分析发现,唐山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污染、企业排污和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潜水埋深下玉米田土壤水分动态表现为:该区玉米田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春季缓慢失墒期(4~6月)、雨季干湿交替期(7~8月)、稳墒恢复期(9月)。地下水埋深愈浅,相同层次土壤含水率愈高。当地下水埋深较大时,0.6m以下土层含水率呈现明显的分层分布状态,表层受地下水补给的水量已大大减小,其降低的程度主要与各层次土壤的持水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应重点关注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民众对现有法规认知度的提高、水资源合理配置及限污纳污制度完善几个方面,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污纳污制度,提高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绩效。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农田潜水蒸发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灌区作为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近年来引用水量不足导致用水供需矛盾突出,文中分析了汾河灌区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农田潜水蒸发的规律,对今后灌区控制盐碱化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流域气象要素和人类取用水变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但是近年来频繁出现干淀问题,正确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制定白洋淀入淀水量保障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白洋淀历史降水、气温及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域内山区与平原区降雨量均呈现减小趋势,且山区的降水衰减程度大于平原区降水;流域内1980年以后气温呈现增加趋势;用水方面,除农业用地表水在20世纪90年代后呈减少趋势,其他用水均为持续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农业用地下水占据所有用水比例较大。上述结果表明,降水不断减少、气温持续升高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的逐步加大是造成白洋淀入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滹沱河平原地下水矿化度和硬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为石家庄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开采时间增长和开采量增加的作用下,地下水位下降且形成常年性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位下降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程度,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滹沱河平原典型农业开采区的地下水水质资料,得出矿化度和总硬度与地下水位埋深密切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河套平原次生盐渍化地区地下水动态调控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盐荒地野外水盐运移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饱和-非饱和带的土壤水盐运移模型,以地下水埋深为调控关键因子,利用HYDRUS软件模拟了河套灌区荒地不同时段的不同控制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包气带水盐变化规律。通过模型反算,定量确定了不同时段防治盐渍化的地下水埋深临界值。模拟结果:在年内2~3次灌溉淋滤的条件下,3月-6月份(春融返盐期)控制地下水埋深大于2.4~2.7 m,7月初-9月初,控制地下水埋深大于1.8~2.1 m,9月中旬-11月中旬(秋浇积盐期),控制地下水埋深大于1.5~1.8 m,11月下旬-3月上旬(冬封期)控制地下水埋深大于2.0~2.3 m可使0~50 cm土层的全盐量基本小于0.2%,处于非盐渍化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河套平原次生盐渍化区水盐运移调控和盐渍化改良提供借鉴和依据,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白洋淀水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以营养元素总氮为指示因子,用SWAT模型分析白洋淀流域污染负荷影响因素,模拟各类污染源的贡献值及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环境背景值,添加面源或点源排放后,总氮负荷分别增加了64%和116%。白洋淀流域总氮多年平均面源负荷贡献率为33.8%,点源负荷贡献率为66.2%,且汛期总氮负荷量远高于非汛期。  相似文献   

19.
选用天津地区89个观测井1990-2010年的月地下水埋深,基于Mann-Kendall法研究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趋势、埋深变幅年代际变化特性及其年内分配变化特性,并探讨影响地下水埋深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天津平原区不同含水组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差距较大,尤其在2000年后,由于受开采量的影响,地下水年际和年内变化更为剧烈。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系统的水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受自然地理条件、含水层的空间结构、社会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布局、城市化进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的地下水系统中,这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程度都有明显的差异,因而,开展地下水系统分析,对地下水系统进行合理划分,确定不同层次地下水系统的区、级,是更准确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基础,是进一步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进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和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前提。基于以上目的,论文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绥化市平原区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