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电晕及其抑制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电除尘器(ESP)中的反电晕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对ESP中的反电晕现象。反电晕的发生发展过程,反电晕对ESP工作的影响以及抑制反电晕的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结果认为:应加强对反电晕问题的研究,发展简单,可靠,造价低和使用方便的抑制措施,以改善ESP的工作性能,提高降尘效率,促进ESP在处理高比电阻方面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过程结合化学吸收脱除烟气中的NOx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用等离子体过程诱导H2O-O2自由基簇射技术,结合化学吸收脱除烟气中NOx。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喷嘴电极氧气流量,可得到稳定的流光电晕;氧气中水蒸汽对电晕放电的V-I特性有影响;在反应器内同时有HNO2和NHO3生成,NOx脱除率可达70%以上,NaOH溶液对NO吸收率较低,而对NO2的吸收率很高,经NaOH吸收液吸收后总NOx脱除率最高可达90%。  相似文献   

3.
基于强化阴极收尘、减弱反电晕和阴极的二次扬尘,设计了一种具有防风和防止反电晕作用的新型芒刺电晕线。试验研究表明,当电晕线的锯齿高度为30mm时,其V-1特性较好,板电流密度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4.
三种电晕反应器去除有机废气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压脉冲电晕放电法是一种治理有机废气的新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本文从电晕反应器的电性能角度分析了线-筒式,线-板式和针-板式三种电晕反应器去除率高低的原因,探讨了工业化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电除尘器节能和抑制反电晕极配形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利用电除尘器节能降耗和削弱反电晕的途径和措施有很多种,而通过设置电晕屏蔽管来抑制电晕电流就是其中的一种。试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平板为收尘极,分别测定带有电晕屏蔽管的RS管状芒刺线和鱼骨针线的起晕电压、击穿电压、伏安特性曲线和板电流密度,进而选择合适的板线极配形式和电晕屏蔽管,以达到节能和抑制反电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直流电晕自由基簇射脱除烟气中的NOX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研究了直流电晕放电诱导自由基簇射脱除烟气中的NOx。该技术特点是以NH3为吸收剂的气流通过喷嘴电极电晕区域,分解产生自由基,氧化(或还原)NO。研究发现:通入喷嘴电极的气体成分和流量对放电的V-I特性有影响。通过调节两股气流量,可得到稳定的帘状流光电晕;烟气中水蒸汽对电晕放电的V-I特性有影响,并为NOx脱除过程提供更多的OH脱除量,实验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可有效脱除烟气中的NOx,并且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7.
纳秒脉冲电晕放电衰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建立了线-板结构脉冲电晕放电实验模型,研究了沿电晕线的纳秒脉冲电晕放电对其自身波头幅值、波头形状的衰减特性,用高灵敏度紫外光-可见光成像系统摄取了单次纳秒脉冲电晕波电图像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纳秒脉冲电晕放电对其自身波头幅值的衰减在电晕线前段的下降具有指数型快速衰减的趋势,且首端所加电压幅值越高,这种衰减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高压输电线附近电晕放电辐射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澎 《中国电力》1995,28(3):13-15
本文介绍了高压输电线附近电晕放电辐射场的数学模型,定量地研究了电晕放电的辐射频谱、辐射场强的横向距离特性及空气湿度等因素对电晕放电辐射场强的影响。可用于高压输电线附近电磁环境的计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目前电晕电流曲线拟合误差大的难题,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晕电流变化曲线拟合数学模型.首先对电晕电流曲线拟合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找到不同电晕电流曲线拟合数学模型的不足,然后通过BP神经网络强大逼近能力和非线性处理能力拟合存在双指数函数特征的电晕电流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具体的电晕电流曲线拟合数学模型求解实例...  相似文献   

10.
高压静电除尘器具有数学模型复杂、易闪络等特点,传统的控制器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分析几种常用控制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确切的数学模型而又能随着工况迅速反应的电流滞环控制器。滞环环宽与除尘器电信号是一种映射关系,理论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可以更好地满足除尘器在闪络和反电晕工况下的快速响应需求。PSIM仿真和工程试验证明,采用该控制器的除尘电源充分增强了粉尘粒子的荷电能力,明显提升了平均电晕功率和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等离子体和催化材料的紧密结合,构建了电晕放电极、辅助电极、催化材料和接地极组成的反电晕放电体系。采用伏安特性、图像分析、发射光谱和粒子成像测速技术研究反电晕放电过程和等离子体特性。结果表明:基于直流电晕放电,在颗粒层或蜂窝表面和孔道中发生二次放电,产生了反电晕等离子体;发生反电晕时,电流显著增大,在相同电压条件下,反电晕电流是典型的电晕放电电流的2倍以上;反电晕放电区域主要是N2的第二正系激发态物质,波长为337.13 nm和357.69 nm的发射光谱强度较大;反电晕改变了放电区域的流场,产生的离子风速度超过1.0 m/s;辅助网电极限制了蜂窝表面和孔道的流光向火花放电发展,实现稳定的反电晕放电。  相似文献   

12.
反电晕是影响电除尘器正常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在实验室内的电除尘器模拟台上,利用高比电阻的有机玻璃板间的窄缝空气隙,在冷态条件下产生反电晕。通过观察、测试和,体质 不同线间距、不同线型、不同有机玻璃板厚度等情况下反电晕强弱的变化进行了,俐出了一些规律,为防止和消除电除尘器吭比电阻粉尘的反电晕现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柏 《广东电力》2006,19(1):60-62
燃煤电厂所使用的电除尘器常常会出现反电晕和电晕封闭现象,导致除尘效率不高。从电除尘器的微观机理上分析,这两种现象是难以根治的。因此,要对电除尘器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采取一定的措施,抑制反电晕和电晕封闭现象,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14.
计入电晕损耗的潮流模型及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高压电网,电晕损耗是一种复杂,但不容忽视的现象。文中利用已有的电晕研究成果, 将电晕损耗作为有功负荷处理,从而首次将电晕损耗计入到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之中,与传 统的潮流计算方法相比,网络的特性和迭代格式完全一致,所增加的计算量微不足道,但其 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电除尘器反电晕的产生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冶金系统和电力系统电除尘器出现的反电晕现象,分析反电晕产生的原因及机理,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反电晕故障(Back corona fault)是静电除尘器(ESP)的主要运行故障之一。经过对ESP模拟系统轻微反电晕放电和非反电晕放电(Spark discharge)两种放电信号的分析,认为ESP在放电时的瞬态放电信号最能够反映ESP不同放电形式的区别。根据这一瞬态信号特征,首次提出了采用Prony算法对ESP放电时的瞬态信号进行分析,诊断ESP反电晕故障的征兆,并给出了ESP的Prony算法模型。  相似文献   

17.
反电晕是影响电除尘器正常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阐述烟气粉尘比电阻的概念及产生反电晕的原因, 提出抑制反电晕的途径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电除尘器反电晕的产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电晕是影响电除尘器正常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阐述烟气粉尘比电阻的概念及产生反电晕的原因,提出抑制反电晕的途径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反电晕和二次扬尘是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所面临的两大难题。采用一种宽支撑防风型芒刺电晕线 ,它加大了阴极收尘面积 ,防风措施减小了阴极二次扬尘。在实验室中对这种电晕线进行了放电特性试验研究 ,证明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反电晕的发生 ,改善板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 ,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是解决高比电阻粉尘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电除尘器电控系统改造降低粉尘排放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除尘器存在的电晕封闭和反电晕现象进行了描述,采用电除尘器电控系统改进的方式,缓解电晕封闭和反电晕现象产生的危害,达到降低火电厂粉尘排放浓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