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孙凤久 《材料导报》2006,20(Z2):212-214,221
近年来纳米科技得到了迅速发展,由无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复合制备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成为现代材料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概述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介绍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最后对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详细评述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性能的改善与应用领域,并展望了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杨帆  贾悦欣  张然  陈兴刚  桑晓明 《材料导报》2014,28(13):112-116
介绍了聚合物/热塑性弹性体/纳米无机粒子三元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及增韧机理,分析了热塑性弹性体、纳米无机粒子、加工工艺、界面性能4个方面对聚合物/热塑性弹性体/纳米无机粒子三元复合材料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热塑性弹性体和纳米无机粒子对聚合物有协同增韧增强作用,加料顺序是形态结构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聚合物的力学性能非常依赖热塑性弹性体和纳米无机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存在形态。最后,展望了该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无机纳米粒子填充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无机纳米粒子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无机纳米粒子的大小、粒子表面修饰、粒子的晶体形态以及粒子混合方式等因素对复合材料特性的影响,并对聚四氟乙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详细评述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性能的改善与应用领域,并展望了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反相微乳液模板原位聚合制备和表征纳米AgCl/PMMA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作油相,反相微乳液作为模板制备了纳米氯化银(AgCl)粒子,再进行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AgCl/PMMA复合材料。用电导法表征了微乳液的结构。分析了温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TEM分析表明,纳米AgCl的尺寸小于100nm,SEM及红外分析表明纳米AgCl粒子是均匀地存在于PMMA基材中,MMA聚合完全;动态力学测试(DMTA)复合材料发现纳米AgCl粒子起到“交联剂”作用,使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上升。  相似文献   

7.
无机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无机粒子和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一些结晶性能,主要论述无机粒子对聚合物结晶的熔点、结晶温度及结晶度的影响;聚合物晶形及结构的变化;并论述了无机粒子和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理论;概括了无机粒子和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少量纳米粒子可同时实现对聚丙烯(PP)基体的增强增韧并对其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抗老化及抗茵等性能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用无机纳米粒子改性PP可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聚丙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复合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综述了无机纳米粒子改性聚丙烯的最新研究进展,在介绍PP纳米复合材料体系和制备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PP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结晶和抗老化等性能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少量纳米粒子可大幅度提升基体材料的综合性能,但目前许多文献报道的表面改性和制备技术仍没有解决纳米团聚的难题,特别是要实现工业生产则纳米粒子在PP基体中的分散性尚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聚合物改性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这类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材料研究中难点和热点所在。主要对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几种重要的制备方法和国内外应用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并比较纳米粒子直接分散法、溶胶-凝胶法、插层法、原位聚合法、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膜法等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同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功能性复合材料研发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并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展望可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秦家强  顾宜 《材料导报》2005,19(9):41-43,53
聚酰亚胺/无机粒子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综述了该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概述了无机组分在聚酰亚胺中的微观形态结构控制方法,展望了聚酰亚胺/无机粒子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本文对无机纳米材料的结构特征及预处理技术 ,对用于制备聚合物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接分散法、插层复合法、溶胶 -凝胶 (sol-gel)法等 3种方法及聚合物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综述。并对本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步法制备出EVA/纳米T iO2及EVA/纳米S iO2复合材料,研究纳米微粒在EVA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构变化及对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的纳米微粒粒径越小,纳米粉体在基体中的分散就会更加均匀,分散微粒的粒径也会更小;纳米微粒和硅烷偶联剂之间,硅烷偶联剂和EVA之间会形成一定的键合结构。适量的纳米微粒能够改变断裂机理,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熔体的表观黏度,从而改善加工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重点介绍了非原位复合法与原位复合法制备TiB2/Cu复合材料的过程及材料性能,归纳总结了纳米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纳米粒子填充PTFE复合材料及其界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纳米粒子填充PTFE摩擦副材料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纳米粒子填充PTFE的减摩抗磨机理的探讨,指出粒子与基体界面间的粘结强度对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指出现有研究对两者间界面处理缺少必要的关注;结合复合材料界面处理机理和PTFE表面粘结机理,提出了纳米粒子填充PTFE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德岩 《功能材料》2007,38(A10):3938-3940
概述了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必要性,讨论了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方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改性后的纳米粒子在摩擦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简述了可以适用的纳米粒子种类,指出了纳米粒子改性存在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纳米CaCO3复合微粒的制备以及在PVC塑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双单体在纳米碳酸钙粒子存在下的水相悬浮液中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纳米碳酸钙聚合物复合微粒,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的加入对PVC复合材料结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纳米CaCO3复合微粒/PV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断面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双单体无皂乳液聚合方法是一种很好的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方法,当单体的配比和种类适当时,复合微粒对PVC可同时起到增强和增韧的作用,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与基体的牢固结合以及大量的拉丝状结构是复合微粒对PVC增强增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NBR、纳米Fe3O4和纳米SrO·6Fe2O3为原料制备了NBR/Fe3O4复合材料与NBR/SrO·6Fe3O4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纳米粒子含量时,两种复合材料中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化、磁学性能以及复合材料中的纳米粒子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粒子的不断加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300%定伸应力与扯断伸长率不断下降,但...  相似文献   

18.
针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进行研究,通过在CF/EP复合材料层间添加四种无机纳米粒子和三种热塑性颗粒对其进行II型层间断裂韧性(GIIC)研究,选择工艺性和增韧性效果好的两种无机纳米粒子和热塑性颗粒进行协同增韧研究。结果表明,CF/EP复合材料的GIIC在适当的无机纳米粒子含量下都得到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无机纳米粒子在层间形成了有效吸收断裂能的微结构,纳米羟基氧化铝(AlOOH)的工艺性及增韧性等综合性能最好,AlOOH质量分数为1wt%时,CF/EP复合材料的GIIC达到931 J/m2,提高了29.3%;热塑性颗粒中,改性聚芳醚酮颗粒(PAEK)的综合性能最好,添加10wt% PAEK,CF/EP复合材料的GIIC可以提高32%,这是由于预制在层间的热塑性颗粒随着基体流动而得到扩散,形成了独特的跨层间连续结构,从而使裂纹扩展的阻力增加,有效提高了CF/EP复合材料的GIIC;10wt%PAEK和1wt%AlOOH共同增韧CF/EP复合材料的GIIC达到1 368 J/m2,相对于未增韧的CF/EP复合材料提高了90%,增韧效果比PAEK和AlOOH对CF/EP复合材料的增韧效果之和大,这表明,PAEK和AlOOH同时加入CF/EP复合材料层间,对CF/EP复合材料具有协同增韧效应。   相似文献   

19.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via a modified Stöber method.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prepared from silica precursors with different organic functionalities. Methyl, ethyl, vinyl and phenyl modified silicas have been synthesized with a view to using these particles as modifiers for polymers an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Nano-composites have been produced using polyester as a matrix. The effect of the nano-particles on the toughness of the polyest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nano-particles leads to an improvement in toughness. For the methyl, ethyl and vinyl ormosils (organically modified silicas) the improvement is minor. The phenyl ormosil gives a greater improvement. This is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toughening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20.
以硅丙乳液为改性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分析了添加量对镁系无机胶黏剂复合板材力学强度、耐水性能、阻燃性能和镁系无机胶黏剂凝固时间的影响原因.结果表明:硅丙乳液与镁系无机胶黏剂可以形成有机无机的互穿网络结构;随着添加量增大,硅丙乳液的成膜性增强,使镁系无机胶黏剂的黏结性能及材料的整体性增加,复合板材力学性能增强,耐水性能提高;添加量增加的同时也会延缓镁系无机胶黏剂的凝固时间,但不会对镁系无机胶黏剂的晶相组成产生影响;此外,镁系无机胶黏剂还赋予秸秆板较好的阻燃抑烟特性,硅丙乳液的添加对复合板材的阻燃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