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标准导报》2014,(6):11-11
贵州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加强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美丽乡村建设,吸引农民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当中,促进农村地区和谐发展。本文根据中国国情,论述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加快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魏琰  吴伟  唐菁 《包装与设计》2020,(1):118-119
十九大报告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提岀“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和“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的新农村发展方向,同时实施“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之一的农村"厕所革命",则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环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立欣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推动‘厕所革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广大  相似文献   

5.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乡村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乡村文明亟待复兴。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掀起了中华大地又一次乡建热潮。公共艺术作为常见的公共空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乡村振兴队伍中,力图唤醒和激活乡村文化,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乡村综合实力提升,为村民带来幸福感。然而,受地域特点、历史文脉、民族文化、民俗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的限制,同质化、表面化和随之带来的许多潜在问题,已经成为公共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矛盾,难以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态势。从国内外乡村公共艺术创作案例入手,针对乡建公共艺术的特征,乡建公共艺术的介入原因、介入方式和内容、价值意义等进行深度分析,系统地总结公共艺术介入乡建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通过公共艺术介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唤醒村民的文明意识和乡村的文化自觉,让“美丽乡村”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乡发展及融合内涵和我国在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实践,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空间宜居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构建城乡发展及融合标准体系框架,进而分析标准现状和标准需求,以期为日后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雷 《标准生活》2015,(7):12-23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2013年7月,习近平在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视察时提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一白遮百丑,也不能  相似文献   

8.
“就地城镇化,是把散落的农村居民点在一定的时候通过合适的措施把他们聚集发展成为新农村综合体,并逐步成长为新城镇,实现农村社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工人化,让农民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逐步与市民享受同等权力,让农民以一种自己适应的方式来融入城镇,享受城镇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提出,云南省也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新型”、“特色”城镇化之路,提出开辟一条“向山地要空间、向山地要发展”的适合云南省情的山地城镇建设新路子。腾冲和顺古镇利用其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地形,依托古镇的自然景观、古村落及生态环境优势,以及所特有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推进旅游业、工业的发展,形成古镇、旅游、工业三者的互动发展。因此,对腾冲县和顺古镇山地城镇、旅游、工业三者的互动分析,对云南省推进低丘缓坡山地开发,走“山地城镇”的新型道路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带领亿万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需要思考如何补缺农村发展"文化短板",如何做到既"塑乡形之美"又"铸文化之魂"。本文通过对安徽实践的分析,从政策顶层设计、地方建设探索、差距客观存在、对策冷静思考等几个方面对乡村文化振兴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宣汉县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助推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开发,于2016年底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进行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本文通过阐述宣汉县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今后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世界标准信息》2006,(12):126-126
日前,勃利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开展了“服务千企百乡”活动,让农民足不出乡村就能免费得到涉农知识,深受农民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推进宾县城乡一体化和“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宾县将围绕加快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从战略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把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家乐乡村旅游纳入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下面我就谈谈宾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一些想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下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指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包括加强农村综合规划与治理、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等,并提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标准生活》2014,(5):74-7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目前,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要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乡村成为现代规划的热点研究问题,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与机制保障、农村面貌提升、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以及村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探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为了使乡村数字化能够更好发展,文章主要针对信息日益繁杂、乡村政务逐渐增多等困难,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开辟创新途径,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平台搭建新的系统框架“1+N”,其中“1”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平台搭建研究、“N”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新的系统框架将为实现数字赋能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对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社会服务、乡村建设、乡村规划设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推进美丽党建工作,可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核心作用,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互融、同频共振的良性工作机制。本文以安吉县为例,探索美丽党建标准化建设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作用,并探讨推动美丽党建标准化的具体措施。运用"标准化+"贯穿农村基层党建使之成为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推进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建先锋引领作用,提升美丽党建科学化水平,助推党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对推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标准化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出发,分析了我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的工作情况,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和村务管理等方面提供先进的理论方向和可操作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目前,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要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建设?浙江省在总结提炼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配合《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贯彻落实,于2014年3月发布推荐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33/T 912-2014,以下简称《规范》),首次以标准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中的城乡二元化特征日益凸显,随着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从而使得这种城乡二元经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农民的增产、增收。现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现象以及农村劳动力的缺失都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经济影响的突出表现。当前,我国的经济已经到了改革的转折点,要打破以往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向着加快城镇工业化进程以及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方向调整,调整现下的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