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十三碳二元酸发酵液组分的微滤性能分析,指出发酵液中乳化体的存的是影响微滤速度的关键。微滤介质与助滤剂的选用及操作条件的优化使菌体100%截留,提高了微滤速度,最后指出了蛋白絮凝体对膜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3.
长链十三碳二元酸发酵过程的动力学分析与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L自动发酵罐上取得了长链十三碳二元酸发酵的动力学曲线。运用二元碳底物的代谢机理分析了实验结果,并对古三碳二元酸发酵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二元酸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十三碳二元酸发酵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株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SP -UV -5 6在 2 0m3 发酵罐中进行十三碳二元酸发酵的工业试验研究。采用等功率放大准则 ,确定了搅拌功率和搅拌速率 ;考察了搅拌器桨型对产酸的影响 ,采用六平叶涡轮搅拌器试验 ,连续发酵 3批次 ,培养 6d的平均产酸量为 15 6 .5 g/L ,较中试和小试的产酸量分别提高了 10 .2 %和 8.7%,最高产酸量达到 172 g/L ,与六箭叶涡轮搅拌器相比平均产酸量增长了 15 .5 %,但能耗增加 15 .6 %。选择一种有机溶剂 ,采用重结晶方法精制产物 ,产品中总二元酸质量分数达 99%以上 ,其中十三碳二元酸达 97%以上。  相似文献   

6.
7.
8.
采用10L发酵罐对发酵生产二元酸的过程曲线,有关菌体生长的初始接种量,培养时间以及培养级数与产酸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整个培养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的变化,以期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反应结晶制备氯乙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氯化反应与熔融结晶耦合装置,进行乙酸氯化与产物氯乙酸(MCA)的结晶分离,避免了 MCA 的深度氯化,从而提高了 MCA 的收率。实验中保持结晶条件不变,考察了不同氯气流量对反应体系中 MCA 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通氯量为314.6 mL/min 时,出现 MCA 含量变化的“平台期”,反应与分离能力相匹配,MCA 晶体含量达94.9%(质量分数,下同),二氯乙酸含量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10.
以花生壳为原料,通过活化、部分碳化-磺化过程,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碳基固体酸(CSALA)。使用N_2等温吸附-脱附、SEM、XRD、FT-IR、XPS和酸碱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SALA是由聚芳香碳层组成的无定形碳材料,比表面积为329.3 m~2/g。在催化油酸和甲醇酯化反应中,CSALA催化活性优于小比表面积碳基固体酸CSA(3.7 m~2/g);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油酸转化率为96.6%。CSALA的高活性可归因于其大比表面积和较高的—SO_3H密度。CSALA的稳定性较差,重复使用时活性下降严重,这是由于其表面—SO_3H基团在溶剂甲醇中脱落造成的。由于CSA较为致密,其稳定性优于CSALA。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安乃近结晶过程的研究,确定了安乃近最佳的结晶工艺:以95%的乙醇做溶剂,结晶温度10~15℃,结晶时间3 h,结晶初期快速搅拌使晶体在母液中均匀悬浮,静置至结晶温度,养晶期缓慢搅拌,得到的安乃近产品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一次结晶收率好。  相似文献   

12.
以甲醇钠为催化剂,无水二甲苯为溶剂,采用4A分子筛脱醇脱水,以长链二元酸二甲酯(LDDE)和2, 2,6,6-四甲基哌啶醇(TMPO)为原料制备了十一至十五碳系列二元酸二(2,2,6,6-四甲基哌啶基)酯。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8 h,n(TMPO):n(LDDE)=4:1,催化剂用量为LDDE质量的0.8%。该产物可明显改善加氢基础油的光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固定流化床反应装置,通过改变裂解碳九掺炼量、反应温度和剂油比等工艺参数,考察了FCC产品分布和催化汽油性质变化。同时初步探讨了利用气体组成分析研究掺炼裂解碳九的各类FCC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在裂解碳九掺炼量25%、反应温度510℃、剂油比5.0、质量空速12 h-1时,轻质油收率提高了4.87个百分点,产品分布明显改善,为裂解碳九的高附加值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催化裂化过程中碳四烯烃的生成和转化反应,碳四烯烃的生成主要来自烃类大分子的裂化反应以及裂化反应中产生的低碳数烯烃的二次反应,生成的碳四烯烃可进一步发生裂化反应、异构反应、二聚反应和氢转移反应。得出促进催化裂化碳正离子直接进行异构化反应,然后再进行β位断裂反应,同时抑制二聚反应和氢转移反应,有利于提高催化裂化产物中碳四烯烃的产率和选择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催化裂化产物中碳四烯烃的分布规律,为开发多产碳四烯烃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和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加氢反应流出物系统的铵盐结晶过程,建立铵盐结晶速率的计算模型,将其与Aspen Plus结合进行二次开发,利用Aspen Plus强大的物性数据库定量计算了反应流出物多相流体系铵盐结晶速率,并分析不同原料组成及工况下的NH4Cl与NH4HS结晶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加氢反应流出物温度较高时,铵盐结晶速率一般为0;进入冷换设备后,随反应流出物温度的降低,开始出现铵盐结晶;开始结晶时的铵盐结晶速率最大,后随着温度的降低,铵盐的结晶速率迅速降低。加氢反应流出物系统铵盐起始结晶温度随着原料油氮、氯或硫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加氢反应流出物系统NH4Cl的起始结晶温度随系统操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而最大结晶速率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逐渐下降,最大结晶速率一般出现在160~210℃的范围内;NH4HS的最大结晶速率一般出现在30~60℃,最大结晶速率比NH4Cl高约4~5个数量级。典型案例应用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歧化装置采用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技术,以甲苯、碳九芳烃(含碳十芳烃)为原料,选用配套的HLD-001催化剂,在进料量为(100±1)t/h,反应温度为347~350℃的条件下,可生产高附加值苯和二甲苯。结果表明:当原料中碳十芳烃质量分数为3.89%~8.81%时,甲苯转化率呈下降趋势,碳九芳烃转化率维持在50%~60%;碳十芳烃质量分数低于7.00%时,其转化率随着前者的增加而提高;高于此值时,转化率趋于稳定。为了确保循环氢摩尔分数达到80%~85%,随着原料中碳十芳烃质量分数增加,补充及排放氢气量均增加,氢气消耗量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压力为3.5MPa,空速为4007h^-1的条件下,对铜钴催化剂上低碳醇合成的碳链增长基元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Anderson-Sclmlz-Flory(ASF)分布,求得了铜钴催化剂上(CU/Co=0.358)低碳醇合成中每个反应温度下的碳链增长因子α;应用杨雁南等人创立的“碳链增长基元步骤动力学”模型,求得了在反应温度(553-603K)与(613-643K)之间的链增长与链终止基元步骤活化能的相对大小[Ep-Et=-34.25kJ/mol,(553-603K);Ep-Et=-74.33kJ/mol,(613-643K)],并将其与前人的一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有序介孔碳的酸性和催化活性,根据有序介孔碳的结构特点和表面性质使用三步磺化法制备了具有高酸量的磺酸型有序介孔碳,并对合成磺酸型有序介孔碳的最佳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氮气物理吸附(N2-BET)对磺化有序介孔碳(AOCS)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OCS经过一系列改性后仍具有序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27.4 m2/g和8.41 nm。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元素分析对AOCS的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磺酸基成功接枝,且AOCS中S的质量分数可达16.07%。通过酸量测定,在最佳合成条件下AOCS的最高酸量可达21.2 mmol/g。  相似文献   

20.
以蓖麻油为原料 ,经脱水、水解和 Didels Alder反应合成了 C2 1 二元酸。脱水反应用硫酸氢钠为催化剂 ,亚硫酸氢钠为助剂 ,用量分别为 1 .5 %和 1 % (质量分数 ) ,反应温度为 2 0 0℃ ,反应时间为 1 2 0 min。脱水蓖麻油用氢氧化钠皂化 ,再用盐酸酸化 ,得到以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丙烯酸进行 DidelsAlder反应合成 C2 1 二元酸的适宜反应条件为亚油酸 /丙烯酸 (摩尔比 ) =1∶ (1 .2~ 1 .3 ) ,催化剂碘的用量为亚油酸质量的 0 .2 % ,反应温度 2 2 0~ 2 5 0℃ ,反应时间 2~ 3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