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王贵安 《轴承》1990,(2):34-37
通过对角接触球轴承外圈锁量测量的研究,确定角接触球轴承外圈锁量测量采用双支点在上、单点在下的定位方式,使套圈定位准确,是较理想的定位方式。以套圈锁点为测量基准是较好的测量方法。并对锁量测量仪的结构设计和仪器特点及技术规格做了简要介绍。附图5幅,表1个。  相似文献   

2.
角接触球轴承组配时凸出量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萍  姜韶峰  郝玉萍 《轴承》2003,(6):42-43
文中结合工作实践,对组配轴承测量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测量汽车用角接触球轴承外圈(图1)的锁量时,由于壁厚薄,重量轻,尺寸小,千分表伸不进外圈,需用斜表尖。在测量过程中,首先要用手扶住外圈,将外圈外径压靠在仪器平台上,由于手压向外圈的力不好控制,且外径宽度窄,在压靠中,有的外圈就已经出现图1中箭头所示的翻转倾斜现象,在拖动外圈测量过程中,侧向力也会使外圈发生倾斜,所以测量重复性和复现性很差。  相似文献   

4.
角接触球轴承凸出量和凹进量的测量影响其装配精度.研制了采用机械杠杆式预加载荷的测量仪,可在同一仪器上同时测出轴承的凸出量和凹进量,简化了测量流程,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后的D712仪器,用比较法测量角接触球轴承外圈锁量.文中介绍了仪器的改制方法、仪器调整及测量误差分析.附图4幅.  相似文献   

6.
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接触角测量原理、游隙与原始接触角的关系基础上,通过实例重点介绍了轴向载荷作用下轴承接触角的变化,并指出在检测轴承接触角时应考虑轴向载荷对接触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角接触球轴承预紧量的计算及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贾群义 《轴承》1996,(1):5-7
介绍了定位预紧和定压预紧的方法及原理。根据内外套筒的长度差、垫圈厚度、轴承内外圈端面的凸出量及定压预紧时的弹簧刚度和压缩量,可得轴承预载荷大小,继而可计算出预紧后的轴向刚度。还对预紧量大小的选择作了说明。附图3幅,参考文献2篇。  相似文献   

8.
田丰瑞 《轴承》2003,(6):11-11
通过公式分析角接触球轴承锁量与游欧的关系,讨论最大径向游欧对最小锁量的影响,以及检测手法对实测游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结构的特殊性,测量其内圈端面摆动时,测点只能与被测轴承的上半内圈的端面接触,而使用B024仪器测量时,测点与内圈下端面接触,若想测量内圈端面摆动,必须对B024仪器进行改造,把测量轴承端面摆动的杠杆机构的测点改在上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量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关键尺寸,利用接触角的公式计算出实际接触角。并进一步分析了沟径、沟心距及游隙对接触角的影响,为接触角的控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组配角接触球轴承凸出量测量的需要,在B014,B024系列测量仪上增设加载装置,改为凸出量测量仪,介绍了该仪器的主要机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2.
角接触球轴承的预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角接触球轴承预紧的类型及工作原理,给出了预紧选择原则和确定预紧力的计算方法。对中低速组配轴承而言,其最小预紧力可承组配方式以及承受的额定外载荷确定。  相似文献   

13.
角接触球轴承的静态接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经典Hertz弹性接触理论的解析计算方法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轴承工况相同的条件下,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接触特性参数的一致性较好,但各有特点.解析计算法编程复杂、解算难度大,只能算出接触区的主参数,而有限元法边界设置十分复杂、技术性强,可仿真轴承接触区的工作状态,且表达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沟位置样板检测角接触球轴承套圈沟位置误差较大的问题,设计了对称沟道的标准样圈,实现了轴承沟径测量仪对角接触球轴承套圈沟位置的测量,并一次完成套圈沟径尺寸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在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基础上,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理论计算公式,并对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参数、工况参数与摩擦力矩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轴承低速工作时较大的内沟曲率半径系数有利于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降低,高速工作时较小的内沟曲率半径系数有利于轴承摩擦力矩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角接触球轴承万能组配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组配轴承的凸出量进行分析计算,从轴承设计理论、零件加工制造及修磨方面对配对轴承的凸出量进行探讨,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和完善的技术方案,得到角接触球轴承的万能组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新 《轴承》2004,(10):40-41
通过对轴承的运动进行分析,寻求轴承零件的转速与轴承几何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轴承接触角与轴承零件转速的关系,通过检测轴承零件转速间接测量轴承接触角。  相似文献   

18.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的求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辅助方程组的基础上,明确了各辅助方程最终都是接触角的函数的规律,建立了变量传递关系图.根据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运转时内、外接触角的变化,提出了基于接触角迭代的球轴承动态特性求解方法,将动态方程组变为接触角和接触变形的函数形式,并总结出了选取接触角初始值的一般规律,使得接触角初始值的选取接近真实解,缩短了迭代的求解过程.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国外组配角接触球轴承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国外各主要轴承公司关于组配轴承的基本技术内容为参考依据,对该类轴承的结构形式及精度、组配方式、承载能力及极限转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