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丙-丙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以马来酸酐(MAH)、丙烯酰胺(AM)、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水溶性三元共聚物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单体滴加方式、单体聚合浓度、聚合温度和时间对该聚合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该共聚物最佳聚合条件为: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单体交替滴加、单体质量分数为25%、聚合温度为85℃、聚合时间为3~5h。在此条件下所得共聚物的阻垢率为96.81%。  相似文献   

2.
以醋酸乙烯酯(VAc)和马来酸酐(MA)为反应单体,在超临界CO2中进行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及反应压力对该聚合反应的影响,并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聚合反应中单体的转化率可达到97%以上,单体配比和反应压力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形态影响较大;当f MA=50.00时,聚合产物为交替共聚物;聚合反应的压力大于16MPa时,产物为蓬松白色固体粉末;聚合物对钙离子的螯合能力受聚合物分子量大小及聚合物中MA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丙烯酸、马来酸酐为原料,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考察了聚合温度、链转移剂和引发剂配比对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的影响,并考察了其相对分子量与其分散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合温度控制在60~70℃之间,NaHSO3与K2S2O8质量之比控制在1.5~2,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在2 000~4 000;相对分子量在2 000左右的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有最佳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马来酸酐(M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溶液法合成了MA-AM交联共聚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并以原子吸收光谱法为检测手段,研究了交联共聚物的物料比、吸附时间、体系p H值及温度等对Cu2+,Fe3+,Zn2+,Pb2+,Ni3+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M)∶n(MA)为1∶4时,交联共聚物的吸附性能最佳,且对Zn2+的吸附量最大。Zn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35℃,吸附时间1.5 h,p H值为5时,最大吸附量达到99.4 mg/g。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5):875-878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制备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SMA),采用氯磺酸进一步磺化后得到低分子量的水基钻井液降粘剂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SSMA)。研究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产物降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在St与MA的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聚合温度为65℃,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链转移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经磺化改性制得的SSMA降粘剂能显著降低钻井液的粘度。利用红外光谱仪、凝胶色谱仪和差热分析仪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可知所合成的聚合物结构与设计结构基本一致,重均分子量在3 0005 000之间,分子量较低;通过热重分析曲线可知,在289℃左右失重保持在90%以上,聚合物热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6,(12):2321-2325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叔丁醇为分子量调节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对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合成绿色环保型三元共聚物缓蚀剂。该三元共聚物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其最佳合成条件为: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3 h,保温2.5 h。通过对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和结构进行表征,表明该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多种官能团协同作用,提高了缓蚀率。通过与4种传统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对比实验,探讨了共聚物的投加量、水样温度、水样pH值等因素对共聚物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缓蚀剂对碳钢挂片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当共聚物投加量为4 mg/L,水样温度为60℃,pH值控制在9时,缓蚀率达到了最优的98.8%,缓蚀性能明显优于4种传统缓蚀剂。SEM测试聚合物缓蚀剂在碳钢挂片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膜,使挂片与腐蚀介质隔离,特别适用于高温高碱高硬度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相似文献   

7.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制备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SMA),采用氯磺酸进一步磺化后得到低分子量的水基钻井液降粘剂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SSMA)。研究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产物降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在St与MA的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聚合温度为65℃,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链转移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经磺化改性制得的SSMA降粘剂能显著降低钻井液的粘度。利用红外光谱仪、凝胶色谱仪和差热分析仪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可知所合成的聚合物结构与设计结构基本一致,重均分子量在3 000~5 000之间,分子量较低;通过热重分析曲线可知,在289℃左右失重保持在90%以上,聚合物热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陈相宁  张强 《当代化工》2013,(2):138-140
以马来酸酐、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为原料单体合成一种三元共聚物,然后用高碳醇进行醇解,得到一种新型柴油降凝剂。考察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对降凝剂降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马来酸酐︰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六酯n(MA)/n(AM)/n(HM)=1︰4︰4,引发剂用量1.5%,反应时间7 h,聚合温度85℃,醇温解度120℃。此降凝剂对抚顺石化公司0#柴油具有较好的降滤效果,可降冷滤点6℃。  相似文献   

9.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钠为引发剂,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合成了一种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对聚合物反应及阻垢率的影响。由正交试验确定反应最佳条件为:单体配比(MA∶AA∶AM)=1∶0.5∶0.3,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 h,引发剂加量(占单体总质量)为14%。  相似文献   

10.
含磺酸基三元聚合物MA-SAS-AM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水作溶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以马来酸酐(MA)、烯丙基磺酸钠(SAS)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水溶性高分子MA-SAS-AM。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分子量调节剂对聚合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SAS-AM三元聚合物对水系统的磷酸盐、硫酸盐和锌盐具有优异的阻垢效果。  相似文献   

11.
AM/AMPS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奇  蒲万芬  王亚波  耿向飞 《应用化工》2012,41(2):300-303,313
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水溶液进行二元共聚,得到AM/AMPS共聚物。黄金分割法评定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0.002 888%,单体20%,AMPS∶AM=20∶80(质量百分比),反应温度45.52℃。用红外光谱(IR)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评价了目标物的溶液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AM/AMPS共聚物的耐温抗盐性优于大庆HPAM聚合物,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类共聚物超吸水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作原料,以氢氧化铝为交联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共聚物。讨论了其在蒸馏水和NaCl水溶液中的吸液性能,考察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丁艺为:n(AM):n(AA)为O.3-0.4,AA的中和度为70%,过硫酸钾和单体的质量比为0.2%-0.3%,氢氧化铝和单体的质量比为0.03%-0.05%,聚合温度为55-60℃。测得的吸水倍率为1050g/g。  相似文献   

13.
蒋家巧  赵殊 《应用化工》2013,(12):2151-2154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丙烯酸(PAM/AA)共聚物。由正交实验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助剂尿素用量、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m(AM)∶m(H2O)=30%,m(AM)∶m(AA)=3,m(I)∶m(AM)=0.3%,m(尿素)∶m(AM)=0.3%,温度20℃,在此条件下,产物分子量高达5 120万,AM和AA的竞聚率为r AM=0.684、r AA=0.278,其中单体残余量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水溶性偶氮化合物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三元共聚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考察了阳离子单体配比、单体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三元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0×106,且水溶性好;对煤泥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分子量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飞  段明  李富生 《应用化工》2005,34(11):705-707
对合成AM/AHAC二元共聚物的引发体系进行了筛选,研究发现,用K2S2O8-DMAAM引发体系合成的聚合物相对分子量高于其它引发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DMAAM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浓度为20%、K2S2O8浓度为80 mg/L,DMAAM浓度为60 mg/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6 h条件下,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用多金属氰化络合物(MMC)催化环氧丙烷开环均聚,考察了酸及起始剂对聚合诱导期的影响,以及转化单体/起始剂摩尔比、酸用量、加料方式及催化剂等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用FTIR、1HNMR、SEC-MALLS对聚合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MMC为催化剂,在w(H2SO4)<5×10-5、温度130℃、连续加料、w(MMC)>1×10-4时,所合成聚醚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Mw/Mn=1.1~1.2),且相对分子质量可控;FTIR、1HNMR及SEC-MALLS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聚醚具有预期结构。实验发现,聚合反应体系只存在一种活性中心,其机理可能为配位阳离子聚合。  相似文献   

17.
用环己烷作为连续相,Span80/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KPS-TMEDA作氧化还原引发剂,在室温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00万的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酸钾(AA-K)的稳定共聚物胶乳,并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配比对聚合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反应条件:c(KPS)=1 7×10-3mol/L,c(monomer)=3 5~5 5mol/L,n(AA-K)/n(AM)=0 1,温度20~30℃较适宜。对聚合物胶乳的絮凝及泥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效果明显,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液中合成二元共聚物。结果表明:采用(NH4)2S2O8/NaHSO2CH2OH引发剂,AMPS与AM单体总质量分数25%,二者质量比3∶7,引发剂占单体总量的质量分数0.09%,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质量比4∶1,pH=6,反应温度20℃时,AM/AMPS共聚物表观黏度最高,与工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3 500万)相比具有更好的耐温抗盐性能。  相似文献   

19.
实验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利用H2O2+Fe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聚合丙烯酰胺(AM),合成了非离子型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AM质量分数20%,引发剂与单体(AM)物质的量比为0.0001,引发体系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5:1,反应时间为8h,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超过6.5×106的PAM。通过改变充入氮气方法、加入引发剂方法、改变还原剂物质的量比等工艺对实验进行了初步放大,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超过7.0×106的PAM,实验结果可重现。该聚合反应为一级反应,在20℃下聚合反应速率方程为ln[M]t=-0.0307t+0.3447。  相似文献   

20.
采用悬浮共聚的方法研制了偏氯乙烯/丙烯酸甲酯(VDC/MA)共聚树脂。考察了共聚配方、分散剂种类及用量、搅拌速度及聚合温度对VDC/MA共聚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DC/MA=(92-96)/(8-4)、采用分散剂B(用量0.13%)、搅拌速度300-400r/min,并根据聚合温度调节分子量大小,制得的VDC/MA共聚树脂其膜光泽好、透时度高,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