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东部大猫坪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呈环带状分布,单个生物礁规模小且埋藏深,纵向上多期次叠置,其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较大。针对生物礁储集层内部地震波同相轴振幅偏弱、反射空白和杂乱的特点,在井震标定和正演模型建立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基础之上,通过聚类分析对礁体敏感的多种地震属性融合波形,预测生物礁分布,以过生物礁的等时地震振幅切片为约束,利用基于S变换的频谱分解振幅切片识别生物礁边界。分频与波形聚类组合方法识别的生物礁边界更为准确,得到的生物礁内部特征更加精细,与研究区钻井结果符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2.
通常利用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几何形状、横向连续性、振幅、频率和层速度等参数描述沉积相类型。传统的沉积相地震识别方法利用人工解释目标沉积体,受限于解释人员对目标工区的地质认识,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存在多解性。在很多地震勘探工区只能够标定少量标签,这些标签不足以支撑完成强监督学习,此时小样本学习可以作为好的解决方案。为此,以小样本学习为切入点,主要研究碳酸盐岩丘滩体沉积相预测方法,探讨了基于小样本学习方法在沉积相识别方面的应用效果。在小样本弱监督学习方面,首先根据地震反射构型以及钻井信息建立了典型地震剖面地震相标签库,在川中地区灯影组地震数据中共解释了14条地震剖面作为训练标签,占总数的2.8%。其次,基于层序地层格架控制的沉积相智能分类方法,利用地震层序格架构建隐式标量场,引入地震层位的空间变化信息,避免了深度学习在地震相预测过程中未引入地质信息的缺陷,提高了沉积相智能预测精度。利用所提方法刻画了四川盆地川中地区灯影组碳酸盐岩微生物丘滩体,结果表明:礁体受控于台地边缘斜坡,对礁体边界等的预测结果与地震信息高度吻合,符合地质规律;在平面上,礁体呈条带状分布,与台地边缘的分布基本吻合,与沉积相一...  相似文献   

3.
生物礁属于一类特殊的碳酸盐岩储集体,内部结构复杂,礁盖、礁核、礁基等礁体微相易发育形成薄互层地质架构,地震反射受主频低、频带窄等不利因素约束,难以实现高精度识别。基于地震反射的频率、相位、能量等动力学特征,优选出能量补偿、频带拓展、子波分解与重构等特殊处理方法,并将其组合应用,可以获得不同频段的重构地震数据和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体,从而突出生物礁的边缘轮廓和礁体外形丘状反射、顶部强反射、底部下凹反射、翼部上超反射等特殊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测井、地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等综合资料,通过反演获得的纵波阻抗显示,优质储集层(礁盖)的阻抗较低、礁核和生屑滩的阻抗相对较高、礁滩复合体阻抗高低频繁跳跃等响应规律。该方法在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储集层的高分辨率储集层预测中,取得了较高的井震吻合率和良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反射地震初期就已经知道,在地震记录中,看到的若干个干扰同相轴是由具有S波速度的波代替P波的速度的波而引起的,当使用炸药和垂直地震检波器记录的时候,这些干扰同相轴主要是由转换波引起的。在某一地区,在已知P波和S波速度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理论地震记录,并显示不同波型的旅行时及能量的关系。通过与在相同地区的得到的地震记录相比较,转换波同相轴可以被清楚地辨认。这些同相轴能在理论上描述,因此,任何一个更有效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用于消除这些干扰波同相轴,或者使这些同相轴得到评价,获得关于特殊层的额外信息。  相似文献   

5.
阿姆河盆地侏罗系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缓坡礁、滩体储层内部结构复杂,井间储层厚度变化大、井间连通差、相邻井产能差异大、储采矛盾突出等影响气藏高效、稳定开发。为此,通过正演模拟识别礁、滩体外形,利用相位变换处理刻画礁滩体内幕、研究储层沉积微相,建立了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储层构型模式,形成了多级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获得以下认识:(1)模型二(生物礁、滩上覆厚石膏层夹薄层盐岩,生物礁、滩厚度较小)地震响应的界面间能量相对关系与过井资料吻合,礁、滩体呈“底平顶凸”、内部反射杂乱、振幅相对减弱、厚度较大的地震反射特征,可以利用模型二精细刻画无井区生物礁、滩体。(2)经相位变换处理的地震资料较原始地震资料更利于分析礁、滩体内幕结构,同相轴振幅的变化反映了礁、滩体内幕结构的岩性变化。(3)结合现代礁、滩体沉积,在正演模拟、相位变换、地震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礁、滩体储层内部构型;受古地形及水动力能量的控制,优质的高能礁、滩体储层主要分布于礁、滩体边部。(4)基于储层构型分析的多级相控反演精细刻画了礁、滩体储层内幕结构,并与生产特征吻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对开发方案的调整、储量动用具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
一个可能的生物礁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殊  杨继友 《石油物探》2004,43(1):20-25
礁体预测是长兴组储层预测的天键.然而“想打的打不到.不想打的义碰到”是长兴组生物礁预测现实状况的描述。相关的研究将生物礁的反射特征归结为直接标志和问接标志两大类,但现有资料表明,具有这样典型反射特征的生物礁是少部分.大多数牛物礁反射特征并不明显。在石柱复向斜建南构造带上,发现了长兴组顶一个很明显的异常反射,通过礁体的沉积特征、地震相特征及AVO响应特征对该异常反射进行全面分析,认为很可能是礁的异常反射.但有待钻井最终验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演模型,认识到海底礁体的形态和充填速度是引起下伏地震同相轴整体上拉的原因。在不清楚礁体速度的情况下,选取四种不同的速度对构造进行了校正分析;随着礁体充填速度的增加,构造的幅度和面积都在不断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在确定构造时要考虑礁体的真实速度和厚度,才能给地震勘探解释带来正确的方向,从而减少勘探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阵列声波测井资料的处理,提取反射波,利用逆时偏移成像算法建立溶洞、裂缝等反射体成像特征,评价井周中尺度地质构造,进而识别储层;利用声反射成像结果对储层压裂高度、深度和破裂方位进行评价。利用该方法对中部某油田的声波测井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探测深度可达到30m,分辨率达到20cm,不同反射体同相轴特征不同,可以直观观察井周裂缝、溶洞发育情况。地层界面同相轴反射能量强且连续,而裂缝的同相轴表现为曲率大且持续性差。特殊地质体(如生物礁)反射特征与地震勘探相同,实现对地震成像的有效细化,并可判断反射体的具体方位。在准确地提取高分辨率反射波的基础上,开发自适应波速叠加和偏移算法,该算法可有效压制伪界面的影响,改善了垂直于井眼的反射界面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9.
《石油物探》1975,14(3):71-81
本文所提出的连续速度分析技术是以前速度分析方法的发展,也就是用计算机从地震反射资料中提取速度信息的方法的发展。用多次覆盖资料的每一道,根据时差扫描和倾角扫描方法,测定地震记录上的每个规則同相轴的时间、振幅、时差和倾角。利用这四个參数沿着测线追踪反射波的同相轴。最后,将剖面上每个深度点的每一个反射同相轴的时间、振幅和时差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当计算机选取的同相轴接近于一般的剖面上可见的明显程度时,由时差扫描和倾角扫描增加的信噪比大于一般剖面上达到的信噪比。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显示以取得速度信息,用于确定速度函数以进行时差校正、时间偏移校正和深度变换等资料处理,也能被解释人员用于确定层速度和估算砂页岩比值。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南部中新统生物礁的识别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琼东南盆地南部地区在新近纪中新世梅山组沉积时期具有适合生物礁发育的古地理条件。近来在该区域采集的地震资料发现在梅山组地层存在典型的丘状反射,主要分布在古隆起上,底平顶凸,顶底界面清晰,反射能量强,内部具前积或杂乱反射,两翼见上超,顶部为披覆沉积,波阻抗值为(8~10)×106kg/(m2·s),目前初步研究认为该套地层为生物礁建造。文章还从区域沉积背景、丘状体发育部位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对生物礁和泥构造两类地震反射异常体加以分析和对比,排除梅山组发育泥底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满南地区中-上奥陶统生物礁地震解释及其含油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满南地区的地震剖面上,中-上奥陶统有一种类似背斜形态的丘状异常反射,曾被认为是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岩隆,但与塔北中-上奥陶统生物礁及国内外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点对比后确认,该丘状异常反射为生物礁的反映.礁属枢纽带碳酸盐岩沉积体系的台地边缘堤礁,礁后发育滩,礁前缘发育倒石锥,礁体宽2~4km,东西方向延伸90km,呈S形展布,与塔北中-上奥陶统生物瞧构成马蹄形礁群,礁体最大厚度可达500m,礁体储集性能良好.满南礁体将是今后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元坝地区长兴组具有发育礁滩储层的沉积背景,地震剖面上显示有礁滩反射异常体,对钻遇长兴组礁滩储层的井进行含气性测试,获得了工业天然气流。长兴组埋藏深,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低,生物礁储层预测困难。综合多种方法对元坝地区的生物礁进行了识别。首先基于正演模拟结果和连井地震剖面,归纳总结了生物礁的地震响应模式;然后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识别了长兴期末期沉积地层的沉积相;最后基于三维地震数据体,应用波形分类技术、分频处理技术、相干体识别技术和古地貌恢复技术对长兴组生物礁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刻画。较好地描述了长兴组生物礁的形态和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震地层学方法在珠江口盆地寻找生物礁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生物礁与围岩在岩性和物性上有着明显差别,因此来自礁体的各种地震参数均与围岩不同,反映在地震剖面上则为一种特殊的地震相单元。本文着重介绍利用地震参数找礁的地震地层学方法,并列举实例,扼要论述礁体边缘、内部、基底和外围的反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层学或地震岩性学解释大部分用于碎屑沉积系统,碳酸盐岩由于它们独特的沉积和矿物学性质而难于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现在,随着对碳酸盐沉积物及其石油物理参数认识的加深,并且有了高质量的地球物理手段,我们有可能根据地震图象来更好地了解碳酸盐岩。本文依次叙述了从盆地到潮上带环境中各碳酸盐岩地震相的特征,即:①远洋沉积物(页岩和泥晶灰岩层)显示为具有明显高频的连续平行反射;白垩沉积在顶、底各显示连续的强振幅反射,内部则为一元反射带。②礁前塌积(talus deposits)以强振幅不连续倾斜反射为特点,碳酸盐岩碎屑流产生具有乱岗状表面的杂乱反射;水道则表现出侵蚀削截。③堡礁是一种丘形生物成因沉积物,表示为边缘上超式反射。上覆反射披盖了礁,其下覆反射则有上提或下拉效应,还有可能出现双曲线型绕射。④台地边缘砂为中强振幅的丘形斜反射。⑤内陆棚地层的特点是典型的低频平行连续反射;可以把斑礁从内陆棚沉积体系中区分出来(根据前者的丘形、上覆反射的披盖、速度异常以及假同相轴)。⑥在发生白云化作用的地方,潮间相和潮上相会呈现大理石化带,实际上为一只有很少不连续反射的无反射带,对于成岩作用同相轴(例如古岩溶带),可使用涉及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一些特殊分析予以圈定。对于碳酸盐沉积环境和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沉积盆地内更为它整的地质细节,其中包括海平面的相对变化。这些研究是分析碳酸盐储集岩以及它们的古地理背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长81是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主要勘探开发层系之一,其上覆长73底部发育的张家滩页岩形成的地震强反射界面及长81储层较薄的地质沉积特征,造成常规地震数据体预测储层多解性较强。通过对张家滩页岩与长81储层速度、反射强度对比分析及组合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彬长区块长81油层组基于90°相位旋转技术的三维地震属性优选储层预测方法。运用90°相位旋转使地震反射的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的储层有较好的对应,使地震相位具有岩性地层意义;运用正演模型分析、反射结构对比及多时窗属性优选等技术对目标储层进行预测,认为90°相位旋转下一定时窗内的反射强度及振幅属性能较好地对长81储层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塔中奥陶系生物礁地震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上统发现生物礁以来,生物礁识别与储层预测成为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钻遇礁体的地震层位标定与追踪,发现在地震剖面上礁体具有多种丘状外部形态、上覆地层有明显超覆减薄现象;礁体内部出现杂乱反射、弱反射、空白反射等地震响应特征,与围岩有明显差异;由于礁体发育特征的差异,台地边缘与台内礁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各异,台缘发育大型堤礁、台内以小规模点礁为主。在研究塔中奥陶系礁体地震-地质响应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生物礁发育层段等厚图、生物礁沉积时古地貌图,结合岩相古地理、地震属性、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分析,识别与预测了塔中62-塔中82井区生物礁体的分布与发育特征,发现上奥陶统礁体垂向上加积、横向上错落叠置连片,发育4~5个旋回,复合厚度达200~300 m,宽1~5 km,延伸长度为120 km,主要沿台地边缘呈条带状展布。在礁体预测的基础上,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大型生物礁油气田。  相似文献   

17.
曲率体属性在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自普光和龙岗礁滩气藏发现以来,碳酸盐岩礁滩气藏成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在对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的研究中,如何识别、刻画生物礁是地质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生物礁等地质异常体的存在会使地层的岩性产生横向不均匀性进而导致地震反射信号的变化。在对四川盆地J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研究的实践中,应用曲率体属性分析地震道之间反射振幅的细微变化,能够很好地体现反射界面的弯曲程度,精细地反映生物礁的展布及刻画其内部结构,为进一步研究生物礁有利储层提供了帮助,同时可以为类似地区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相干体属性技术是识别断层的常见方法,但在应用中也会引起假象且损失有用信息。地震数据可表示成多组局部平面波(连续反射信息)与不连续信息及随机噪声之和,从地震数据中分离出连续反射信息则有利于刻画不连续地质信息。自适应波形多道匹配追踪断层识别技术以常规相干体及倾角属性技术为基础,首先通过相干扫描方式确定同相轴组数、各组同相轴两个方向的视倾角、到达时及延迟时等初始信息;然后建立目标函数,反演出各组连续同相轴波形,因不需预先设定原子库,故反演出的波形物理意义更明确,可视为多道匹配追踪技术。通过实际资料试验,所得连续反射数据体和压制了连续反射体的残差数据体都有助于识别断层,且残差数据体剔除了多组同相轴干涉引起的假象,更好地描述了同相轴扭曲的不连续的线状地质特征,比常规相干体能识别更多细节(如高角度断面波);在连续数据体上提取的相干体比在原始数据体上的更清晰、断层组合关系更合理且噪声更弱。  相似文献   

19.
勘探初期,D盆地内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地震反射异常现象都已做了各种推测,例如下图所示的剖面上出现的地震反射异常,最初解释为生物礁。并引经据典论证了这种解释的可靠性。其理由是,该反射结构外形呈丘状,内部反射杂乱,它座落在一组平反射层之上,上覆地层的反射又层层超伏在该异常的丘状体上,似乎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生物礁反射特征。另外还认为该反射反映石炭系地层.由于D盆地石炭纪时期为正常浅海稳定的碳酸盐岩沉积.气候温暖潮湿,生物发育,不乏有生物礁的形成,并在盆地边缘晚石炭世地层中已发现了生物礁和生物滩.其地质模型如下图的右下角  相似文献   

20.
井间地震采集中接收到的反射波以大角度反射为主,而广角反射易产生波形畸变,在井间CDP角度道集上表现为反射波同相轴发生扭曲、波形变宽。为了消除广角反射对叠加成像的影响,需要对广角反射进行波形校正。通常通过校正反射同相轴的相位和振幅使反射同相轴的波形趋于一致,其校正方法主要包括相位校正、振幅校正和子波整形反褶积等方法。相比之下,子波整形反褶积方法是一种更为快速、适用的井间地震角度道集波形校正方法,它无需对同相轴进行相位扫描,而是直接设计一种子波整形滤波器,把没有畸变的地震道作为期望输出,对发生畸变的地震道进行整形反褶积,同时实现了反射同相轴的相位与振幅的校正,从而消除广角反射波形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