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测井—构造约束地震资料目标反演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本文描术字测井和构造形态共同约束下的地震资料目标反演方法。该方法综合了测井约束反演和模型法反演的优点,避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4.
测井资料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藏研究中,测井、地质、地震资料有机结合是综合解释的基础,而结合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测井资料准确标定地震记录。相比较而言,合成地震记录数据处理量少,经济效益高。正确地合成地震记录,有利于提高储层解释精度,为储层横向预测提供保障。文中叙述了合成地震记录的生成机理,分析了误差因素,介绍了几种消除误差因素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地震、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实例。 相似文献
5.
王小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30(A02):84-87
在低幅度含油气构造地区的解释成图中,由于地震资料对低幅度构造反映程度差以及时间剖面闭俣差的影响,往往造成构造图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为了搞清大深度、薄油气层的低幅度构造形态,我们给出一种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校正地震构造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约束反演地层参数──一种测井数据的地震外推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众所周知,测井能提供地下介质较准确的岩性参数和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但只局限于井的附近,而地震勘探有较密的横向采样,对岩性的横向变化敏感,本文以测井数据为约束,以地面地震数据为基础,在提高地震勘探反演精度的条件下,对地震岩性模拟技术作了改进,反井中数据扩展到井间,能够大面积提高检测地层岩性参数的构造参数的分辨率和精度。本方法也适用于薄互层储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8.
沿方向井钻井轨迹的投影切割出地震剖面,并将方向井测井资料转直后的伪直井数据集做坐标转换,形成一套新的沿方向井轨迹显示的测井曲线数据集;将斜井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统一组合在IES解释站上显示,从而为地震资料解释和钻前预测提供分析手段。本以W10-3油田为例,探讨该油田速度场的基本特征及时深转换方法。方向井测井资料的显示与就用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利用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底矿体储层横向预测的实例。首先,利用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储层横向变化模型: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微细处理成果可用来判断沉积构造类型,确定古水流方向,从而预测砂体延伸方向;长相关处理成果能反映砂体外部形态和砂体内部充填结构,预测砂层增厚方向。然后,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震层位,进而用地震成果追踪砂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测井资料及地震速度资料的分析与处理,能够求取钻井工程中的一系列参数。介绍了利用测井资料求取地层压力剖面、岩力力学参数、钻井基础数据,利用地震层速度资料预到地层压力等方面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在现场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生产测井数据预处理的数学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一体化仪器车上一般不配备数据预处理软件,对于施工量、施工风险不大的测井项目,可以通过更换井下仪器重新施工来解决曲线部分失真的问题。但是,对于高风险的项目,重新施工意味着更高的施工风险。因此,有必要为不具备数据预处理功能的测井系统配备简单的数据预处理功能。文章介绍了数据预处理的数学原理及开发的基于Windows系统数据预处理软件。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基于单道边界检测和样条插值的初至波自动拾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至波自动拾取方法已有很多,但在实际应用中或多或少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从初至波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单道数据边界检测和样条插值相结合进行初至波自动拾取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应用单道边界检测算法确定单炮记录每一地震道的能量边界;然后利用一定的判定准则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别,保留正确的边界点,去掉错误的边界点;再利用正确的边界点对不确定边界点进行样条插值,得到一条连续的边界;最后,利用能量边界点对原始记录进行映射,在一定范围内搜索最准确的初至波到达时刻。利用实际资料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拾取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剖面的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测井资料在地震频带范围内与井旁道难以匹配的问题,提出了步进迭代法对测井资料进行降频处理:①根据测井资料计算初始反射系数,利用自相关法从井旁道提取初始地震子波;②用初始子波作为约束,从井旁道提取新的地震子波;③用初始反射系数作为约束,从井旁道提取新的反射系数;④判断新的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的褶积是否与井旁道匹配,如果不匹配则用新的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替换初始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并回到步骤②。如此迭代,直到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的褶积与井旁道吻合。该方法降低了测井资料的频率,使两种资料在中、低频范围内相互匹配。匹配后的反射系数与高频地震子波褶积,形成拟井间地震记录,用于联合拓频,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 相似文献
17.
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钻井过程中甲乙双方录井数据共享创造了条件,适应石油勘探开发甲乙双方的需要,开发研制信息一体化数据平台已成当务之急。在分析录井数据平台设计思路、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目标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利用当前先进的实时数据库技术、远程传输中间件技术和二维与三维可视化技术优化设计录井数据流程和数据模型,进而建立覆盖录井业务全过程的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管理与应用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应用分析表明,通过该平台甲乙双方作业管理和地质研究人员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录井实时动态信息,进行高效动态跟踪研究与决策,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复杂工程状况和地质问题,提高勘探开发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测井资料的两种深度域频谱分析方法及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陈茂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1):57-64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基于测井资料的深度域频谱分析方法-深度域频率扫描和滑动窗频谱分析。该项技术已在阿南凹陷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