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研究了半固态A356铝合金浆料的成形温度、压射比压和压射冲头速度对半固态A356铝合金流变压铸充填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半固态A356铝合金浆料的成形温度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充填性.压射比压和压射冲头速度对半固态A356铝合金浆料充填性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压射冲头速度越大或压射比压越大,充填性越好.试片的壁厚对半固态A356铝合金浆料的充填性影响较大,试片壁厚越大,越容易充填.此外,采用低过热度浇注和弱电磁搅拌技术制备的A356铝合金浆料和流变压铸试片的组织分布很均匀,有利于获得优质的半固态压铸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轻合金半固态浆料制备设备——锥桶式流变成形机(TBR),该设备利用刻有凸纹和沟槽的内、外锥桶的相对转动,使合金熔体在凝固过程中受到剧烈的剪切搅拌,从而获得合金半固态浆料.对TBR工艺的传热模型进行了推导,以A356为实验材料得出制备的A356铝合金半固态浆料温度与浇注温度的关系式,同时分析了不同浇注温度下合金熔体的冷却规律和获得的半固态组织形貌.结果表明,适当降低A356合金熔体的浇注温度可以延长初生固相受到的剪切时间和增加剪切次数,从而获得细小、均匀的半固态组织.当浇注温度为640℃时,初生固相平均晶粒尺寸为68μm,形状因子为0.82. 相似文献
3.
通过光学显微镜,在6 463铝合金铸棒生产实践基础上,研究了6 463铝合金在相同的熔铸工艺条件下,采用具有不同组织结构的Al-Si中间合金进行熔铸生产,原材料含硅相的遗传效应对铸造铝合金中Mg2Si相形态的影响,为优化6 463铝合金的熔铸生产,指导6 463铝合金的后续加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Al-Si中间合金的组织遗传性在熔铸过程中未得到破坏的情况下,会影响铸造铝合金中含硅相Mg2Si的形态与分布,为了避免粗大Mg2Si相对型材表面质量的影响,熔铸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组织细小的Al-Si中间合金进行熔铸生产.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中国金属注射成形(MIM)市场、科研、发展和相关公司情况.分析了其产品主要应用市场,如消费类电子产品、五金器具和汽车配件市场.报道了金属共注射成形、微注射成形、充模模拟和注射材料研究情况.对三种典型的中国金属注射成形公司和他们的产品、技术特点给予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Si对铝热反应法制备的块体纳米晶Fe-Al-Cr,Fe-Al-Mn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铝热反应法分别制备未加Si和加Si的块体纳米晶Fe-Al-Cr和Fe-Al-Mn材料.利用OM,XRD,EPMA和TEM对制得的材料进行微观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Si之后,2种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变化不大;含10%Cr的材料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均由无序bcc结构组成,而含15%Mn材料的晶体结构由...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熔体冷却速度所制备稀土Y变质A356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熔体冷却速度的降低,初晶α-Al晶粒变得粗大且分布凌乱,其二次枝晶间距增大;共晶硅由颗粒状、纤维状转变为片状、针状;合金的拉伸性能显著下降,拉伸断口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稀土Y对熔体冷却速度较敏感,需在较大的熔体冷却速度下才能使共晶硅按变质形态生长。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固态条件下高杂质钛铁矿的催化碳热还原机理。结果表明:杂质会阻碍钛铁矿还原,无催化剂时还原率较低,加入少量催化剂可以获得较高的还原率和较快的还原速度。催化剂不同的阴离子基团对反应有着不同的影响,在钠离子摩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催化效果:四硼酸钠(Na2B4O7)>氟化钠(NaF)>氯化钠(NaCl)>硅酸钠(Na2SiO3)。在温度860~1100℃范围内,钛铁矿碳热还原反应的主要控速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无催化剂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60.976kJ/mol;添加四硼酸钠的一组表观活化能降低最多,为226.182 kJ/mol。 相似文献
11.
现行离子型稀土地质勘查规范,与专门针对该矿种的提取工艺技术互不协调,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矿床评价对象不恰当地规定为"全相"稀土,而目前真正可利用的"离子相"稀土,未具体评价,一般工业指标亦以"全相"稀土为依据,规范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执行该规范将导致以下后果:以"全相"指标计算的稀土储量(资源量)大,而可利用的"离子相"稀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当一部分所谓的储量(资源量)没有工业利用价值;"离子相"稀土储量(资源量)估算不准确;矿床评价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误导宏观决策,困扰其后的开采与储量管理工作.另外,该规范规定的矿石"可选性"研究内容,不适应现行提取工艺,不能互相兼容;勘查工程布置缺乏灵活性、适用性;缺乏快速、简便、经济、适用的勘查手段.文中着重针对评价对象和一般工业指标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修订建议,并从工艺角度出发,提出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将粒度为0.2μm的Ti(C,N)纳米粉末添加到粗晶WC-8Co硬质合金中,采用低压烧结技术制备了WC-xTi(C,N)-8Co系列硬质合金。利用XRD、SEM和EDS研究了添加纳米Ti(C,N)的硬质合金试样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并分析和讨论了合金的钴磁、矫顽磁力、洛氏硬度和抗弯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纳米Ti(C,N)烧结后的合金均出现了典型的Ti(C,N)芯-环结构,提高了硬质合金的硬度。然而,微量的Ti(C,N)添加会导致合金的力学性能下降,当添加量达到5%时,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但当添加量达到15%以上时,基体出现脱碳相,导致合金的抗弯强度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选择合理参数定义损伤变量,对研究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下岩石的损伤演化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动静组合加载实验装置,对岩石开展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加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并依据现有定义静载荷作用下岩石或混凝土损伤变量的方法,从能否表征岩石动态疲劳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第1次冲击造成的损伤以及最终的合理损伤等3个角度,对定义岩石损伤变量的参数进行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和波阻抗可以定义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变量;与波阻抗相比,残余应变计算损伤变量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技术制备了Al-Mn-Mg-Sc-Zr合金,测试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材料的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得到力学性能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300℃/5 h,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热处理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态微观组织由沿沉积高度方向交替生长的柱状晶与等轴晶及细小第二相粒子组成,少量纳米级Al3Sc和Al6Mn粒子分布于晶内。经过热处理后,初生Al3Sc和Al6Mn粒子长大,晶粒尺寸发生轻微的粗化现象。热处理态试样抗拉强度为(556±2.3) MPa,较沉积态试样提高21%;断后伸长率为14.2%±1.2%,较沉积态试样没有明显变化,这主要由于热处理后的大量纳米或微纳米级第二相弥散析出所产生的沉淀强化导致,弥散的第二相同时分布于晶界和晶粒内部。在SLM成形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会导致沉积态晶粒内部产生位错,位错会导致沉积态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塑性变形阶段出现明显的波动现象,热处理后消除了位错,波动现象消失。热处理降低了合金的残余应力和位错密度,保证... 相似文献
15.
冷弯方管成形有“直接成方”和“圆成方”两种方式。为了研究成形工艺对于产品的不同影响,以规格为100mm×100mm×6mm,材料为Q235的两种成形工艺的方管为研究对象,采用钻孔法对方管各个部位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并观测了焊缝处的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形工艺对纵向残余应力的分布影响较大,焊缝处的残余应力最大。“圆成方”过程中施加较大的焊接压力使得其焊接热影响区宽度小于“直接成方”工艺条件下焊接热影响区的宽度,且抑制了奥氏体晶粒长大,冷却后获得较为细小均匀的晶粒。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l2O3-SiO2复合薄膜,研究溶胶成分、水解反应温度、热处理环境及烧结温度对薄膜质量的影响。通过黏度测试、热重分析仪(TG-DTG)、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胶的组成与热处理过程中的应力不均是导致薄膜开裂的主要原因。当Al2O3:SiO2(mol/mol)=1:3或1:2,水解反应温度为40℃,热处理环境湿度70%,温度60℃,以0.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600℃焙烧2 h,缓慢升温且适当保温,可得完好的Al2O3-SiO2复合薄膜,所制备的块状薄膜,无裂缝且均匀透明。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