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离子型稀土地质勘查规范,与专门针对该矿种的提取工艺技术互不协调,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矿床评价对象不恰当地规定为"全相"稀土,而目前真正可利用的"离子相"稀土,未具体评价,一般工业指标亦以"全相"稀土为依据,规范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执行该规范将导致以下后果:以"全相"指标计算的稀土储量(资源量)大,而可利用的"离子相"稀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当一部分所谓的储量(资源量)没有工业利用价值;"离子相"稀土储量(资源量)估算不准确;矿床评价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误导宏观决策,困扰其后的开采与储量管理工作.另外,该规范规定的矿石"可选性"研究内容,不适应现行提取工艺,不能互相兼容;勘查工程布置缺乏灵活性、适用性;缺乏快速、简便、经济、适用的勘查手段.文中着重针对评价对象和一般工业指标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修订建议,并从工艺角度出发,提出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RH脱硫概述     
为满足超低碳钢生产对低硫含量的要求,近年来开发了RH真空处理装置通过喷吹粉剂或在真空室添加脱硫剂脱硫的新方法.阐述了RH真空脱硫的主要方法以及RH真空脱硫工艺对脱硫剂的要求,分析了RH真空脱硫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讨论了脱硫机理、脱硫渣系的选择及组成、电工钢转炉渣改性脱硫等问题,展望了RH脱硫工艺和脱硫剂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易正明  肖慧 《钢铁钒钛》2013,(3):59-62,66
对某厂BOF-RH-CC生产的超低碳钢头坯夹杂物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头坯中T[O]和氮含量均随着浇铸长度的增加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头坯中显微夹杂物数量和大型夹杂物数量随着浇铸长度的增加大体都呈减少趋势;头坯中显微夹杂物主要为:Al2O3、TiN和Al2O3-TiN复合夹杂物;大型夹杂物的来源主要为:TiN、SiO2、Al2O3、含K的铝硅酸盐和Na的钙铝硅酸盐复合夹杂物;与正常坯相比较,头坯夹杂物数量在浇铸长度为3.5 m以后与正常坯水平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600~750℃的温度范围、空气气氛下焙烧攀枝花钛铁矿,通过观察分析钛铁矿氧化后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以及氧化动力学,对钛铁矿的氧化机理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钛铁矿的氧化机制是一种Fe、O离子相互竞争扩散的反应机制。在反应初期,钛铁矿的氧化是通过Fe离子的向外扩散完成,氧化产物是Fe2O3和Fe2Ti3O9,其中Fe2O3会在颗粒表面富集;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表面Fe2O3层厚度达到1~2μm),O离子的向内扩散在反应中占主导,颗粒内部逐渐形成Fe2O3和TiO2。由于从Fe离子扩散转变到O离子扩散均发生在表面氧化铁层厚度达到1~2μm时,这一转变时间与温度和钛铁矿颗粒粒径无关,所以Fe离子扩散在整个氧化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会随着钛铁矿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O离子扩散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传统锌冶炼过程产生大量含重金属的废水、废渣,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针对锌冶炼污染物减排与治理的技术瓶颈,进行了系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提出并研发了选冶联合清洁炼锌技术,实现锌冶炼源头铁锌高效分离与铁渣的大幅减排;发明了锌冶炼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净化与回用技术,废水深度净化后出水重金属离子浓度完全达到国家《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废水的回用率提高到95%;研发了冶炼废渣硫化回收人造硫化矿新工艺,其中重金属锌的硫化率达85%以上,硫化矿的品位达40%.研究成果可为锌冶炼污染物源头减排与"三废"深度治理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固态条件下高杂质钛铁矿的催化碳热还原机理。结果表明:杂质会阻碍钛铁矿还原,无催化剂时还原率较低,加入少量催化剂可以获得较高的还原率和较快的还原速度。催化剂不同的阴离子基团对反应有着不同的影响,在钠离子摩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催化效果:四硼酸钠(Na2B4O7)>氟化钠(NaF)>氯化钠(NaCl)>硅酸钠(Na2SiO3)。在温度860~1100℃范围内,钛铁矿碳热还原反应的主要控速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无催化剂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60.976kJ/mol;添加四硼酸钠的一组表观活化能降低最多,为226.182 kJ/mol。  相似文献   

7.
通过光学显微镜,在6 463铝合金铸棒生产实践基础上,研究了6 463铝合金在相同的熔铸工艺条件下,采用具有不同组织结构的Al-Si中间合金进行熔铸生产,原材料含硅相的遗传效应对铸造铝合金中Mg2Si相形态的影响,为优化6 463铝合金的熔铸生产,指导6 463铝合金的后续加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Al-Si中间合金的组织遗传性在熔铸过程中未得到破坏的情况下,会影响铸造铝合金中含硅相Mg2Si的形态与分布,为了避免粗大Mg2Si相对型材表面质量的影响,熔铸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组织细小的Al-Si中间合金进行熔铸生产.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中国金属注射成形(MIM)市场、科研、发展和相关公司情况.分析了其产品主要应用市场,如消费类电子产品、五金器具和汽车配件市场.报道了金属共注射成形、微注射成形、充模模拟和注射材料研究情况.对三种典型的中国金属注射成形公司和他们的产品、技术特点给予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引晶法(Introducing Grain Process,简称IGP)制备半固态金属浆料,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半固态A356铝合金浆料组织的影响,讨论了球状初生α(Al)晶粒的形成机制及形貌控制.结果表明:当合金温度为630℃、制备浆料为4 kg时,如果引晶尺寸为10 mm、加入量为3.5%(质量分数)和倾倒温度为611~617℃,半固态浆料中初生α(Al)晶粒的平均直径可达40~75μm,形状因子可达0.82~0.89.如果引晶尺寸为10 mm、倾倒温度为613℃、加入量为2%~4%,初生α(Al)晶粒的平均直径可达45~82μm,形状因子可达0.78~0.88.合金温度和倾倒温度适当降低、或者引晶加入量适当提高,组织越好.当QR=QA、Rh=Rc时,只要倾倒温度适宜就可以制备优质半固态浆料.引晶熔化时产生的枝晶碎块是半固态浆料中初生α(Al)晶粒的直接来源,引晶熔化时形成的温度过冷区也为异质形核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攀钢高钛型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现状,提出"磁选收铁-活化脱铝—酸浸提钛"的技术途径,以期实现含钛高炉渣中Fe、Al、Ti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矿相显微镜研究了含钛高炉渣中矿物相的组成和金属铁在含钛高炉渣中的赋存状态。采用单一弱磁选和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的工艺回收含钛高炉渣中的金属铁。结果表明:高炉渣中的主要矿物相为钙钛矿、透辉石和镁铝尖晶石,金属铁多以球粒状分布于透辉石等矿物颗粒中,含少量磁铁矿。采用阶磨、阶选的工艺在节约磨矿成本的同时可获得铁精矿的品位为63.5%,回收率为64.2%,有效回收了高炉渣中的金属铁,并为后续工艺中活化脱铝和酸浸提钛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选择合理参数定义损伤变量,对研究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下岩石的损伤演化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动静组合加载实验装置,对岩石开展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加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并依据现有定义静载荷作用下岩石或混凝土损伤变量的方法,从能否表征岩石动态疲劳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第1次冲击造成的损伤以及最终的合理损伤等3个角度,对定义岩石损伤变量的参数进行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和波阻抗可以定义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变量;与波阻抗相比,残余应变计算损伤变量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炼铸造法制备添加Mn的AP65镁合金阳极材料,并结合电化学方法、化学浸泡法和观察腐蚀表面形貌的方法研究AP65阳极在3.5%NaCl溶液中的放电行为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Mn能细化AP65阳极的晶粒并减小其自腐蚀速率.添加Mn的AP65镁合金阳极与未添加Mn的相比能提供更负的放电电位.在AP65阳极中均匀分布的Al-Mn颗粒能作为活性点,加速放电过程中镁基体的阳极溶解并促进腐蚀产物膜的剥落,表明添加Mn能提高AP65阳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某稀土冶炼厂及周边环境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污染程度及危害,分析某稀土冶炼厂及其周边土壤中~(238)U、~(232)Th、~(226)Ra和~(40)K的分布特征,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壤放射性核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放射性核素浓度范围分别为~(238)U 50.73~6 275.00、~(232)Th 131.00~3 581.00、~(226)Ra 45.63~5 952.00、~(40)K 59.90~1 065.00Bq/kg。由于自然淋滤和渗漏作用,随深度增加,~(238)U、~(232)Th、~(226)Ra和~(40)K浓度呈减小趋势。地质累积指数法表明,4、5号采样点~(238)U、~(232)Th和~(226)Ra为主要污染核素,其评价指数分别为(3.14、2.81、1.16)、(5.19、3.13、4.91),属重度、极重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4号和5号采样点属于极重度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表明,经口摄取途径健康风险较大,高于人体接受范围,吸入摄取途径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某稀土冶炼厂周边土壤环境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998年我国稀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稀土》杂志及《中国稀土学报》两刊物1990 年~1998 年稀土科技文献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分析,阐述了9年来我国稀土科技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稀土转光农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概述近年来我国在转光剂和转光农膜研究中的进展 ,着重介绍了稀土转光剂的类型和稀土转光农膜的光色效应 ,同时展望了稀土转光农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稀土氨基酸固体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本文概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在稀土氨基酸固体配合物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它们的研究意义、应用价值、合成方法、成键特性、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晶体的多聚链状结构等。  相似文献   

17.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对师范类课程的认知方面存在学生定位不清晰,无法理解部分课程设定意义,学习定位不清晰,自我评价过低或过高,对课程实践性认可较低等问题。应该形成专业建设的系统观和特色观,促使师范专业回归培养人的本源,呼唤基于专业回归培养人的本源和提升专业化管理,强调学术性与师范性的融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好师范生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喷吹燃气混合的均匀性,确定合理的喷吹管结构参数,本文运用Fluent数值仿真软件,对燃气喷吹系统进行建模和流场仿真,分析不同喷吹速度(30、40、50 m/s)、喷孔角度(0°、30°、60°)和管间距(500、600、700 mm)对料面燃气峰值体积分数和喷吹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孔喷吹时,随着速度的增大,料面燃气峰值体积分数、喷吹范围逐渐增大;随着喷孔角度的增大,料面燃气峰值体积分数逐渐减小,喷吹范围逐渐增大;随着管间距的增大,料面燃气峰值体积分数和喷吹范围均先增加后减小;在300~500 Nm3/h喷吹量下,优选的喷孔角度为60°,管间距为700 mm。新技术成功应用于中天钢铁工业现场后,当喷吹总流量为300 Nm3/h时,吨矿固体燃料消耗量减少2.8 kg。  相似文献   

20.
Modeling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22MnB5 Steel during Hot Stamp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have been inereasingl~r adopting hot-stamped parts for use in newly designed ve- hicles to improve crash worthiness and fuel efficiency. However, the simulation of hot stamping is rather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and further research still needs to be done on hot stamping hardening mechanism. The microstruc- ture evolution and hardening mechanisms during hot stamping of 22MnB5 steel we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using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e literatures as well as experimental results. New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grain growth during heating and the flow stress of a manganese boron steel (22MnB5) with high hardenability by the Gleeble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deformed austenite decomposition during stamping and quenching was emphatically quantified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theor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mi- crostructure to properti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rocess to obtain homogeneous and small lath martensite is heating at 900--950 ℃ for 5 min and then auenching at 50 ℃/s with a Dressing time about 8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