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2.
鞣剂是用来加工生皮使之变成革的关键材料,与制革生态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各种鞣剂中,鞣制效果最好的当属铬鞣剂,它有着其它鞣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铬鞣法仍然是最主要的鞣制方法。工业上制备铬鞣剂的传统方法有糖和二氧化硫两种还原方法。糖法生产的铬鞣剂虽然有一定的蒙囿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糖往往被氧化成极其复杂的中间产物,生产过程的不规律性使产品质量难以稳定,给鞣制带来一定的困难;而用SO2作还原剂,虽然生产过程容易控制,产品质量稳定,但由于缺乏蒙囿性,用它鞣制的革比较扁薄。针对以上两种还原方法的不足,本文以低碳醇为还原剂,研究了一种制备铬鞣剂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意义重大的原始创新性。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多种小分子醇与重铬酸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反应过程进行了认真剖析;对铬鞣液的干燥过程进行了研究;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以及pH电位滴定法等多种比较成熟的现代分离分析方法相结合,对醇还原铬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对铬鞣剂的鞣革性能进行了应用实验,研究了醇还原铬鞣剂在高pH值下的 鞣制方法,并就高碱度铬鞣剂在制革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用其实施清洁化铬鞣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醇作不剂,可制备出鞣革性能优异,利用率高的铬鞣剂,这对实现制革生态化是一个有力地促进。 相似文献
3.
4.
本论文采用碱滴定法和草酸盐法,在不同条件下,对各种类型的铬鞣剂的碱度进行了测定,目的在于寻找出一种适合于蒙囿型铬鞣剂碱度测定的方法.结果表明,草酸盐法比较适合,并确定了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5.
6.
7.
新型少铬高分子金属配合物鞣剂的研究(I) 聚氨酯-铬配合物鞣剂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带双羧基侧基的线性聚氨酯低聚物链.在水溶液中,聚氨酯低聚物链上的羧基被碱中和为羧酸根阴离子,加入三价铬盐后,-COO-与Cr3+以配位键结合形成聚氨酯-铬配合物,该配合物加入复配的乳化剂后放至均质器中搅拌,调节其pH值,制备得均匀、稳定的细乳液.每种聚氨酯配体与其含铬配合物粉末样品都经过FTIR,13C-NMR和DSC等手段表征,表征结果证明聚氨酯配体链上的-COO-与水中Cr3+之间存在羟基桥式配位.每个聚氨酯配体链的羧基含量及[-COO-/Cr3+]的摩尔比通过滴定分析法测得.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推断,在室温下,pH=4.5的水溶液中,Cr3+足量的条件下,此聚氨酯配体与Cr3+以链内桥式配位为主,其它配位方式为辅.每个Cr3+离子除了与-COO-配位之外,还有两个以上的空位被水分子占据,在鞣皮时,充水皮胶原肽链上的-COO-将取代这些占据空位的水分子,使得聚氨酯分子链通过与铬的配位对生皮胶原起"缝合”作用,即具有鞣皮效果.经此鞣液鞣过的生皮收缩温度提高了20~25℃,成革增厚效果显著.尤其重要的是,该鞣剂中的铬以配位键的形式与高分子上具有配位功能的侧基紧密结合,从而使鞣液中的游离铬离子含量低于0.01g/l,实现了含铬废水的达标排放.此为含铬高分子配合物鞣剂的合成,提供了一条制备少铬鞣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5.3.3 高碱度铬鞣剂的应用
碱度是铬鞣剂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用它可以反映出铬配合物分子的大小、电荷和组分含量,碱度不同的铬鞣剂,其鞣革性能有着明显的差别。碱度低说明铬配合物的分子小,渗透进皮内的能力强,但与皮蛋白质结合的能力弱,铬盐的利用率低;碱度高说明铬配合物的分子大,与皮蛋白质结。合的能力强,铬盐的利用率也高,渗透性相对较差一些。传统的铬鞣工艺,是基于碱度为33%的低碱度铬鞣剂基础上制定的,其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多点结合的铬配合物较少(约为10%),鞣制的成革欠丰满,铬盐的利用率低(仅为60%左右)。如果采用碱度较高的铬鞣剂进行鞣制或复鞣,不仅可以获得丰满度较高的成革,还可大幅度提高铬盐的利用率。本文第二章讨论了醇与重铬酸盐的氧化还原反应,从中找到有几种小分子的醇能够制备碱度在50%以上的铬鞣剂,本节对这种高碱度铬鞣剂的应用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11.
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技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K3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了壳聚糖(Chitosan)和丙烯酰胺(Am)的接技共聚反应。结果表明,当K2S2O8浓度为3mmol/L,NaHSO3浓度为1.5mmol/L,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50℃,丙烯酰胺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8时,接枝共聚反应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应用实验表明,当改性壳聚糖用量为0.8%时,漂白麦草浆成纸的裂断长提高了910m,耐破指数提高了29.6%;漂白芦苇浆成纸的裂断长提高了23.9%。当用量为0.6%时,废报纸脱墨浆成纸的裂断长提高了20.3%。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聚木糖(Xylan)和聚乙烯醇(PVA)为主要原料,茶多酚(TP)为抑菌剂制备复合保鲜膜,并将其用于圣女果的贮藏保鲜,主要考察了TP添加对复合保鲜膜强度、阻隔和抑菌性能以及圣女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木糖和PVA总质量为基准,相比未添加TP的对照样,当TP含量为5.26%时,复合保鲜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116.6%和113.5%,净水蒸气转移率下降43.1%。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保鲜膜成膜液涂覆在圣女果表面,在温度23℃、相对湿度67%环境下贮藏15天后,与对照样相比,圣女果的质量率下降27.8%,硬度提高13.8%,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70.6%和62.0%;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显著增大,分别增加了2.23 mm和3.5 mm。 相似文献
13.
14.
15.
米根霉细胞中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丙酮酸向乙醇支路的转化,导致丙酮酸向乳酸转化通量减少,降低了乳酸转化率。本文初步从米根霉菌丝体中提取制备ADH粗酶液,并研究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ADH粗酶液体系反应的最适温度为25℃,温度高于30℃将降低ADH活力。ADH催化体系pH值对其活力有很大影响,最适pH值在7.5左右,高于或低于此值,反应速度均很快下降。在反应体系中添加0.1μmol的EDTA、Mg2+、Ca2+或Zn2+,对该酶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DH以乙醛为底物的米氏常数Km为6.90×10-4mol/L。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ORP)调控玉米酒精浓醪发酵过程,通过设定不同的控制氧化还原电位(-50 mV、-100 mV、-150 mV)及对 照实验,对比菌体的数量、存活率、糖醇转化率、发酵效率和甘油生成量,探寻最佳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位点。 结果表明,当ORP控制 值为-150 mV时,乙醇产量为103.36 g/L,分别为ORP值为-50 mV、-100 mV、对照组的1.72倍、1.26倍、1.04倍,糖醇转化率和发酵效率高 于其他三组;甘油产量为23.13 g/L,为其他三组的0.91倍、0.96倍、1.07倍;菌体数量为4.50×109 CFU/mL,为其他三组的0.85倍、0.97倍、 1.01倍。 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对酵母菌生长繁殖和存活有利,最佳控制值为-150 mV。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毡,主要考察了纺丝液浓度和纺丝电压对静电纺纤维形成及其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纺丝液的浓度对纤维的形成和形貌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PVA质量分数的增加,在纺丝过程中纺丝液逐渐从液滴转变为均匀的纤维,纤维直径逐渐增加,当纺丝液的PVA质量分数为6%时,纤维形貌最佳;随着纺丝电压的提高,纤维平均直径先是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随后降低幅度变得很小。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PVA纳米纤维毡的最佳工艺为:纺丝液的PVA质量分数6%,纺丝电压18kV,接收距离11cm,挤出速度0.5ml/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