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汤食事     
徐永忠 《四川烹饪》2003,(10):32-32
端午节那天,女儿率女婿“回家看看”,老伴喜上眉梢,立马大动“干戈”,弄了个鸡鸭鱼肉齐上桌。饭间,女儿由衷地感叹道:“今天菜的味道还不错,不过我更怀念当年老爸炒的土豆泥。”闻言我不禁为之一震!女儿已过而立之年了,可她还对儿时吃的东西念念不忘,这在青年一代崇尚“卡座快餐”的今天,确属难得。不起眼的土豆泥为何让女儿觉得特好吃?那可不是我做菜的技术有多么高超,而是因为女儿品味出了米汤菜的魅力。那年月,我们家天天都煮沥米饭,即使是煮焖锅饭,也要多掺半瓢水,待米锅烧开后,将筲箕放入米锅内,滗出一碗米汤来做菜。所以在当年,米汤菜…  相似文献   

2.
“王姥姥牛肉面”是我的外孙女对我做的牛肉面的称呼.前不久女儿和女婿从英国回来要来家吃饭,做什么好呢?还是小外孙女提议:“给姨妈、姨爸做牛肉面,他们准爱吃.”果然她的主意真好.女儿吃了两碗,女婿吃了三碗,还一面吃,一面说:“好吃,在英国可吃不到.”  相似文献   

3.
我的爱孙陆依然从出生后便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女儿女婿平时都很忙,因此依然的饮食起居基本上都是由我来照顾。今年依然已经8岁半了, 长得又高又壮,机灵可爱。依然的老师说依然这个孩子有潜质, 后劲十足。很多人纳闷我怎么会把小孙女养得这般好,因为我从来没像年轻父母那样给孩子吃这个补品那个补药的。其实,在依然的喂养上我还真没少费心机,虽然给她吃的是粗茶淡饭,但那里面包含着绿色营养学。  相似文献   

4.
麻糖     
谢伟 《饮食科学》2001,(1):43-43
那时,我们那里的孩子人人都会念这首儿歌,后面几句我现在想不起来了,意思倒还记得,好像是说,想要多吃麻糖就得好好听话,将来可以娶麻糖匠的女儿。可见麻糖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何等的重要,为了吃麻糖竟然不惜娶麻糖匠的女儿!麻糖匠居然成了很有身份的人,还可将我们作为女婿候选人任意挑选!麻糖匠多半是乡下人,  相似文献   

5.
我们家现有六个人吃饭,儿子、儿媳、女儿、孙女、老两口。这六张嘴巴,每天要吃多少粮、多少菜呀!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要念好一日三餐的饮食经,确非容易。 我老伴是念这本经的主角,她没有进过“佛门”,但“经”还念得不错。从计划盘算到采购烹调几乎全是她一人操持。家有贤妻,我什么也不用管。儿女们说:“爸  相似文献   

6.
2012年年末,因出演热播剧《媳妇的美好宣言》,姚芊羽成为了观众们心中“百分百好媳妇”的代言人,网友们在网上争相呼喊:“找媳妇要找‘毛绒绒’那样的!”可这位主演过《笑着活下去》《生死谍恋》《我是一棵小草》《保姆与保安》《永不磨灭的番号》《媳妇是怎样炼成的》等多部影视剧的女孩哈哈一笑:“我觉得我演的这个媳妇还能再美好一些!而没能更美好的原因是我到目前为止连女儿都没当好!”那么,现实中的姚芋羽究竟怎样“没当好女儿”呢?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休假去深圳看望在那里工作的女儿,闲暇时和女儿聊起了她在故乡黑龙江老家时的童年趣事,女儿十分感慨地说:"爸,这儿的工作环境和薪金待遇虽然都很好,可我还是挺想念老家的。有时真馋咱家呐的土特产。记得高中时一次吃间食,同桌给了我一勺米饭,说是响水大米,那个香啊!现在还能想起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第二天,我就让老伴在专卖店选购了两袋响水大米。几天后,我们一家人围  相似文献   

8.
连我家小孙女都知道,有电话来:“爷爷去哪了?”她一律答:“饭店吃饭。”如再追问:“饭店没见他呀?”她就再答:“那么就在去饭店的路上。”这不,人在路上走,电话从天降:“老师快来吃饭!”没看显示,问一声:“哪位?”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掌柜小王呀!”  相似文献   

9.
已成家的儿女们与我同住一城,因此在我们家里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双休都要来我这里搓一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年青人都把聚餐说成搓一顿,连我也被他们同化了。 因为星期六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务和应酬,所以到我这里搓一顿一般放在星期天中午进行。 星期六晚上,我问老伴:“明天搓什么?”老伴答:“大雪天,当然是火锅啰!”我又问:“什么火锅?”老伴说:“这你就不用管了,保证皆大欢喜!”留下一个悬念让你去念。 我因为一篇文章未写完,星期天一起床,趁孩子们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到了加拿大,梦寐以求的想参观白求恩的故居,经多方询问,从地图上找到其故居位于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城。2008年9月13日这天,我和老伴坐上自家车,从彼得堡市出发,由女儿、女婿陪同,经2个小时车程就到了心仪已久的白求恩故居。  相似文献   

11.
有一名年轻犹太人和老犹太人坐在同一列火车上。年轻犹太人问老犹太人说:”先生,请问现在几点了?”老犹太人却默不作声。”对不起!先生.请问现在几点了?”老犹太人还是不答。”先生很抱歉打扰您了!但是我真的想要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你为什么不回答我呢?”老犹太人答道:”孩子.下一站就是最后一站了。而我一点都不认识你这个陌生人。如果我现在回答你.依照犹太人的传统.我就必须邀请你到我家坐。你长得很英俊,而我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儿。你们俩一定会爱上对方,然后你就会把我的女儿娶走。你告诉我.我为什么要一个连手表都买不起的女婿呢?”  相似文献   

12.
不知为什么,望着小女儿吃苹果,我常常会喃喃地说,爸爸小时候没有苹果。每逢我这样说的时候,女儿总是脸上写满疑问,小嘴中总是蹦出那么多个为什么。“爸爸,那爷爷为什么不给你买呢?是你淘气爷爷不喜欢你吧?”“不是的,爸爸小时候爷爷没有钱,有钱也没有苹果。”“那么为什么不种一棵苹果树呢,一棵苹果树不是能结出好多苹果吗?”…………我无言以对。我像小女儿这么大的时候正是祖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凡是从那个岁月里挣扎过来的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父亲那时是个挣工资的小学教员,那时候的“薪水阶层”和今天的“薪水阶层”可大不相…  相似文献   

13.
正房屋情况地点:北京房屋情况:35平方米小屋,位于老北京四合院内,房龄不详业主情况:一家五口,胖大婶夫妇、女儿女婿和小外孙女业主请求:足够的卧室空间、独立卫生间、方便使用的厨房老屋状况说明胖大婶家位于北京南锣鼓巷,是大杂院里一间35平方米的小屋。别看屋子不大,住的人可不少:胖大婶夫妇、女儿女婿和小乡、外孙女。而且胖大婶家几个大人都是大块儿头,这么小的房子里,转个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我是严厉苛刻的“传统妈妈”.自从女儿上幼儿园那天起,我就对她“约法三章”.或许是过于开朗的性格所致,女儿总会犯些形形色色的“小错误”,为此没少挨我的批评,可到头来于事无补,她身上的小毛病一样都没少.  相似文献   

15.
上周,我带女儿去饭馆吃饭,她要了一份“蛋黄焗南瓜”,等到服务员把菜端上来时,我一尝才感觉有点不对劲儿,于是我问女儿:“南瓜好吃吗?”女儿说:“好吃,南瓜跟豆腐似的,软软的、滑滑的。”我忍不住笑了:“‘蛋黄焗南瓜’应该是酥脆的呀,怎么会变成‘豆腐’了呢?第二天,我也做了一份,你还别说,这“蛋黄焗南瓜”真的还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后来我经过几次试验做成功了。下面,我就来把经验说给大家。“蛋黄焗南瓜”应该是酥脆甜香的,所以选好南瓜很重要,这就跟格格出嫁似的,怎么也得找个富家子弟吧!要是九品带刀护卫的话,那准没戏。据我试验后发…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年前,老范在原单位下岗,后来经朋友介绍进了一个地质队,去全国各地勘察,这一走就是二十多个春秋。老范的儿子大伟留在故乡成家立业,生了个女儿,老范稀罕得不行,可惜自己还没退休,一年顶多见两次,其余时间都是通过视频看小孙女。这天,老范听说,小孙女吃果冻时被卡住了,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急忙搭飞机赶回老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有几位老友在我家聚会。席问.李兄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对我说:“老弟.弟妹在灯光下,红颜丽色风韵不减,看来比你年轻多了。敢问弟妹有什么养生妙术.让大家借鉴借鉴吧!“我可能与老伴朝夕相处,倒没觉得她还有照人的风采,可老伴的养生之道,我是知道的。于是.我便当着老伴的面.对诸位老友说:“说起老伴的养生之道.她和我一样.一年四季不离茶。”老伴听后补充说:“要说喝茶养生,我不像你们那样,讲究什么名茶名水名壶的,我只把枸杞子泡泡当茶喝罢了。”  相似文献   

18.
退休后,闲暇时间多了起来。每年一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和老伴一起开始实践年轻时的梦想——到全国各地走走。老伴晕船、晕飞机,所以我们都是背着背包坐火车四处转。可去年夏天,刚一出去,就觉得腿脚不那么灵便了,上火车的台阶就感觉脚趾像被针扎了一样。刚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年龄大了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老伴喜欢看家庭生活电视剧,我却偏爱谍战剧.每当我所喜爱的谍战剧开始播出时,我都想抢过遥控器换频道.可我明白,在她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时,我这么做简直是在讨骂. 一天,老伴又在看电视,她自言自语:“唉,这老头儿,整天在边上看人家老太太跳舞,肯定心术不正……”闻此言,我计上心来.每当剧中有老年女主人公出现时,我就从仪表和为人处世方面与老伴比较,甚至不惜借抬高剧中人物之名,行“贬低”老伴之实.不出几天,老伴有点吃醋了,也许是怕我“爱”上了剧中那位老年女人似的,她主动提出换个频道.  相似文献   

20.
一天,女儿刚回到家,就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今天我去李欣然家玩了.她家是高档别墅,太漂亮了!宽敞又豪华,院子里还有小花园.昨天,老师刚教了我们一个词,叫‘富丽堂皇’,我觉得这个词正好形容她家.”看得出来,女儿满脸羡慕. 我听了女儿的话,有些不快,淡淡地“哦”了一声.女儿接着说:“听说她爸爸是大老板,能挣许多钱昵!”说着,女儿环顾家里,眉头一皱,“唉,咱家真没法跟人家比!”我感觉得出来,女儿有了攀比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