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附反应器动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李成岳 《化工学报》1992,43(6):645-651
针对反应速率方程为γ_A=k_1c_A~m-k_2c_B~n的非瞬时可逆均相反应A(?)vB、液相反应或浓度很稀的气相反应和反应物A或产物B瞬时非线性Langmuir吸附的情况,研究了反应和吸附相结合的吸附反应器之动态特性.建立了平推流固定床吸附反应器的动态模型,通过数值解法获得了反应物阶跃和方波输入时,吸附反应器出口的动态响应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反应器无需附加净化步骤就能获得高纯度的产物;吸附反应物时,反应转化率降低,吸附产物时,反应转化率提高.并讨论了吸附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常数对吸附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静动态试验对比分析3种新型载体聚氨酯、改性聚乙烯、聚丙烯的吸附性能。静态试验中,测定各种载体对非极性对称小分子碘分子、极性线性分子亚甲蓝分子的吸附量,初步评价载体的吸附性能,预测反应器出水效果;动态试验中,将载体投入反应器,在相同的进水水质、水温、HRT及曝气量的条件下,以COD和NH4+-N、TN、TP、SS含量为指标,讨论出水效果,探究载体的吸附性能,最终评价出最佳载体。结果表明,聚氨酯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且其对COD去除处理效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3.
采用变压吸附法进行H2-CO2气体混合物的分离研究。通过对不同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比较试验,选取13x分子筛为本研究体系的吸附剂。在3塔变压吸附装置上进行了变压吸附过程试验;对不同的原料气组成,在不同的吸附压力、原料气量、再生压力、再生气量以及再生时间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变压吸附的动态吸附能参数;考察了这些参数对吸附分离过程的影响;得到了一些较为实用的工艺参数。用线性推动力模型对变压吸附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正交配置法对模型求数值解,较好地预测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蒋新  华向东 《硅酸盐通报》2008,27(6):1180-1184
吸附相反应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制备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纳米催化剂的新型微尺度反应技术.在反应过程中,载体表面吸附层是反应的主要场所,反应物在表面的吸附和在两相间的分配过程决定了反应进行的方式,并影响产物的形态.本文综述了水浓度、温度、吸附质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物的吸附过程和平衡吸附率影响,从过程的原理出发,对这些因素的作用规律进行了探讨,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2982K时二氧化硅CAB O SIL自环己烷、苯、甲苯、氯苯和邻二氯苯五种有机溶剂中吸附丁酸十二铵(DAB)的等温线。CAB O SIL自不同溶剂中吸附DAB的多少依次是:环己烷>邻二氯苯>甲苯≈苯>氯苯。吸附等温线都可用Langmuir公式代表,由此求得的各体系的DAB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很接近,平均相当于每个DAB分子约占据0704nm2。实验表明吸附了DAB后的CAB O SIL微粒可大大提高其在有机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讨论了吸附层的结构、性质以及对二氧化硅微粒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非极性有机物(苯)及极质有机构(氯仿)的动态吸附及对溶液中碘的吸附,初步研究了沥青基球状活性炭(PSAC)的吸附性能:作为对比研究了沥青基活性炭纤维(PACF)和普通粒状活性炭(AC)与FSAC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SAC无论在气相还是液相吸附方面,其吸附性与PACF相近,而明显优于AC。另外,亦从微观孔结构的角度初步探讨了造成它们吸附性能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研究烷烃中少量芳烃的固定床吸附动态过程和模拟移动床吸附动态过程的基础上,用固定床和模拟移动床线性推动力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可得到如下结论: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固定床吸附动态模型和模拟移动床吸附动态模型拟合的结果均与实验值相符;但从技术性能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两个角度都反映出对脱除烷烃中的少量芳烃的吸附分离过程,用固定床吸附过程比模拟移动床吸附过程更具有可行性。这些结果为在直链烷基苯的生产过程中,降低循环烷烃中芳构化物的含量,实现延长脱氢催化剂的寿命,提高烷基苯的产量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g1是天然产物人参提取物中重要的药用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关于两种皂苷的分离纯化普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的方法。但由于两种皂苷结构相似,结晶分离纯化难度较大,尤其是在树脂吸附过程中存在竞争吸附问题。本文利用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考察了树脂吸附人参皂苷Re和Rg1混合物的动力学性能和竞争吸附作用,同时分析了吸附作用机理,为系统利用吸附树脂纯化天然产物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含CO、CO2 、CH4 的单组分、二元、三元混合气体在负载铜吸附剂上的吸附动态数据,并对其传质机理作了定性分析,阐明了该体系的吸附动态特性,为动态模型的开发和吸附过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对二甲苯液相吸附分离的基础原理及技术局限,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气相吸附分离、吸附-结晶组合工艺、新型模拟移动床结构设计等新型分离工艺的研究思路和技术特点,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用流动重量法测定了凹土(ATⅡ)及凹土吸附干燥剂(ATMⅡ)对水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性能。二样品的吸附等温线皆属类型Ⅱ,它们是水以不同吸附方式迭加的结果,经分解可用Langmuir和BET方程拟合。吸附动力学曲线可用单孔模型Crank方程很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12.
张振  李丹  陈辰  吴菁岚  应汉杰  乔浩 《化工进展》2023,(8):4153-4158
采用一种新型的吸附树脂RH-1从唾液酸(sialic acid,SA)生物转化液中分离回收SA。研究了SA在树脂上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以及柱动态吸附和解吸的过程。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SA的吸附等温线,发现SA在树脂上的吸附容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符合Henry吸附模型(R2=0.998)。表面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描述SA在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拟合得到的表面扩散系数De为2.19×10-9m2/s,SA在10min内就可以达到吸附平衡。最后通过柱动态法回收转化液中的SA,考察了SA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在树脂上的穿透曲线,水作为洗脱剂,回收得到的SA收率≥99.8%。用水就能实现SA的分离回收,为SA的绿色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辰  邸多隆  蒋生祥 《广东化工》2010,37(10):12-13,38
以吸附值(mg/g)和解吸附率(%)为评价指标,通过静态吸附/解吸附分别考察LSA-40、LSA-21、DM-130、HPD450、D101和XDA-1六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沙棘叶总黄酮的吸附/解吸附性能。通过动态吸附/解吸附优选沙棘叶总黄酮最佳分离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中极性树脂LSA-21在吸附/解吸附方面显示出最佳的综合性能,对沙棘叶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值/解吸附率分别为131.78mg/g和55.53%,经静态和动态吸附后得到的总黄酮纯度分别为19.4%和20.3%。  相似文献   

14.
膨润土经镁、铝或铝、CTMAB等修饰并活化而制得的BMA型或BCM型吸附剂,对磷、铬、COD、酚、油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其静态吸附量为(mg/g):3.5~5.2(磷),6.3~9.4(铬),110~578(COD),37~47(酚),350~700(油)。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无溶剂条件下,Hb沸石催化苯甲醚(AN)与乙酸酐(AA)的多相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选择性生成对甲氧基苯乙酮(P-MOAP),探讨了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在AN 0.1 mol,AN/AA摩尔比1:1.5,催化剂用量1.0 g,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最终产品收率为73.25%. 利用Langmuir- Hinshelwood机理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物和产物的竞争吸附是由于吸附平衡常数不同. 催化剂对产物P-MOAP的吸附远大于反应物,且提高反应温度,产物的吸附平衡常数降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开发了热力学通用程序,分析了以Ar为载气、SiCl4和NH3为原料、在高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器中制备Si3N4超细粉的化学热力学过程得到了在典型条件下系统的主要组成,分析了温度、反应物浓度对平衡组成的影响通过热力学模拟,发现当SiCl4进料口在前,NH3进料口在后,且两个进料口均在高频等离子体尾焰处时,经脱NH4Cl的产物中氮含量较高,而反应物NH3与SiCl4的比例以(6~8):1为好  相似文献   

17.
张晓光 《工业催化》1992,28(8):73-77
生物甘油催化重整技术为制氢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而二氧化碳吸附强化重整因能降低能耗和促进氢气产量被广泛关注。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对流化床反应器中二氧化碳吸附强化甘油重整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评估了催化剂和吸附剂颗粒在反应器中的流动行为,分析了操作压力对气体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和吸附剂在床中形成了典型的内循环流动结构,压力的增加会促进吸附反应,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氢气的纯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简称ACF)处理含酚模拟废水的静态吸附最佳工艺条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了ACF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ACF对苯酚的吸附容量为248mg/g,吸附饱和后经多次再生吸附容量几乎不变,吸附性能比活性炭好。室温时,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向100mL浓度282mg/L的含酚模拟废水投加活性炭纤维0.5g,恒温振荡30min,苯酚去除率可达91%。  相似文献   

19.
混合模式吸附层析从猪血浆中分离免疫球蛋白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混合模式吸附层析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分离方法,通常结合了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具有非盐依赖的吸附特性,在高盐和低盐条件下,都可以高效吸附目标蛋白。本文将混合模式吸附用于从猪血浆中分离免疫球蛋白,首先比较了不同沉淀法从猪血浆中去除纤维蛋白原,确定了最佳硫酸铵沉淀条件;进一步考察了混合模式吸附剂对猪血免疫球蛋白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确定了吸附和解吸条件;最后采用混合模式吸附层析,从硫酸铵沉淀的上清液中直接分离免疫球蛋白,得率为11.5 mg·ml~(-1)血浆,SDS-PAGE凝胶图像分析纯度达到77.4%,为猪血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出现的变压吸附回收和提纯一氧化碳的各种工艺及一氧化碳专用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对变压口服会工艺和COSORB法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并初步讨论了一段法工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