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于锕系元素萃取分离的新萃取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概述了近十几年国内外有关用于锕系元素萃取分离的新萃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酰胺类、亚砜类、磷类及双吡唑啉酮4类新萃取剂的设计、筛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磷酸三异戊酯(TiAP)和磷酸三丁酯(TBP)萃取体系的物理性质、萃取能力、耐辐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iAP作为萃取剂在物理性质、萃取Pu(Ⅳ)和Np(Ⅳ)的能力以及辐照稳定性能等方面明显好于TBP。提出TiAP是一种很好的并有可能用于锕系元素提取分离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3.
【日本《原子能产业新闻》2001年4月12日报道】 近日,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在住友电气工业公司的协助下,成功开发出使用人造钻石的辐射探测器,而且预计马上可投入使用。由于该探测器不仅可在高温、强辐射环境下使用,而且还具有抗腐蚀的优点,所以它可被用于反应堆及宇宙环境等严峻条件。 日本原研一直在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开发可探测a射线和中子射线的辐射探测器而努力。以前,人们一直使用硅等半导体材料做的探测器来探测辐射,然而,在核聚变反应堆等高温、强辐射环境下,这些探测器就会丧失其正常功能。在此背景下,原研开发出了使用钻石…  相似文献   

4.
【日本《原子能视野》2001年6月刊报道】 日本兵库县投资280亿日元,在播磨科学公园都市内建成治疗癌症的粒子射线治疗中心。该治疗中心利用治疗用射线之中被称为“魔法手术刀”的质子射线和碳射线来杀死癌细胞,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为了取得厚生劳动省的医疗批准,兵库县将把该治疗设施投入临床试验,并计划从2003年开始在临近的医院普遍推广使用。 目前可利用的射线大体可分为光子射线和粒子射线两种,X射线、g 射线都属于光子射线。X射线在身体表面附近的辐射剂量最强,随着进一步推进,其强度就会衰减,所以在射线达到癌病灶之前,身体正常组…  相似文献   

5.
【日本《原子能产业新闻》2001年8月23日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最近开发出能够在核设施发生事故时的强辐射环境下收集信息的“抗辐射型机器人”(RaBOT)。 RaBOT的特点是:①机器人手臂、行走机构、蓄电池等都采用抗辐射部件;②把抗辐射性较弱的摄像机等电子部件单元化,并采用容易拆装的连接方式,可以在操作现场方便地更换。 从事开发可在极强辐射条件下收集信息、应对事故的机器人的原研,在2001年3月开发出了被称作“RESQ”的远距离信息收集机器人。根据功用可分为三种类型——迅速把握事故现场状况的小巧型RESQ-A;在事故现场收集详…  相似文献   

6.
7.
【日本《原子能视野》2002年4月刊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开发出可简便探测中子吸收剂量的测量仪。该测量仪不是直接测量中子剂量,而是组合具有与人体相同的辐射灵敏度的两种剂量计来测量中子吸收剂量。这种测量仪可以像辐射剂量计和胶片组一样,将其佩带在胸前或装在口袋里作为个人中子吸收剂量测量仪使用,在JCO临界事故中因为未能简便地测知个人中子辐照剂量,所以处理延误了,招致了一定的混乱。但如果用本测量仪,就能准确地根据辐照剂量进行治疗。 这次新开发的测量仪是小型的,个人可以使用。它是把对中子射线和g射线灵敏的丙氨酸剂量计…  相似文献   

8.
【路透社华盛顿2002年6月17日电】 美国于2002年6月17公布的一项核工业研究结果表明,即使遇到像在“9·11”事件中撞击五角大楼的飞机那样的满载爆炸性喷气燃料的被劫持民航班机的碰撞,美国核反应堆也不会被击穿。 该项研究是由美国核能学会(NEI)委托独立的咨询人员进行的,目的是分析如果核电厂遭到装满燃料的波音767客机的撞击,核电厂将会受到何种损害。 该项研究所涉及的场景是宽体客机以300 mph(480 km/h)撞击核反应堆,该时速与在“9·11”事件中撞击五角大楼的客机的时速一样。 该项研究没有分析核反应堆在经受客机以500 mph(800 km/h…  相似文献   

9.
【日本《原子能视野》 1999年 2月号第 5 6页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有效利用核聚变实验装置“JT- 6 0”,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热功率最大的大型恒定离子发生实验装置。一旦采用此装置 ,就可对一半大小的物体进行数千度的加热。该装置由离子源、加速部分及试验部分构成。其在 10 0 cm× 10 cm的面积上产生的能量比商用反应堆堆芯的最大热负荷还高 1个量级 ,高出相当于 10 MW/m2。原研开发出离子源装置  相似文献   

10.
【日本《原子能视野》2001年11月刊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开发出了预测在核设施事故等环境下排放的放射性物质行为的程序——“环境负荷物质陆域迁移预测程序MOGRA”。一旦放射性物质到达地面,其在土壤、农作物、河流中的复杂行为都能用该程序预测。此外,通过此程序还可获悉田间作物被污染后的状况。由于该程序可以客观掌握事故后辐射长时间的残留影响,所以它可用于防灾对策方面。另外,在考虑地表土地利用状况时,利用该程序仍可以预测放射性物质的行为。由此可见,该程序可以应用于土壤、河流等的重金属污染的预测,而且在环境调查方面也…  相似文献   

11.
【日本《原子能视野》1999年11月刊第57页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与日新电机合作,开发出了作为太阳电池或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的基片很有市场前景的厚0.5~10微米的硅片批量生产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用的负离子束将单晶硅切成片,制造出薄膜。这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处理速度是以前的100~1000倍。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绝缘层上硅单晶(SOI)的快速、低耗电、高温工作、耐辐射的元件。SOI的制造方法有:把氢离子打进单晶,切出薄膜的氢注入脱层法等。 脱层法采用氢的正离子,由于离子束中混杂有大量的分子离子及杂质金属…  相似文献   

12.
【日本《原子能视野》1998年 9月刊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成功开发出能够以 1mm的精度进行远距离操作重达 4吨的设备并能自动更换的高性能机器人。该机器人是为更换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的“增殖层”而开发研制的。全尺寸机器的试验已做过 ,精度等性能也已证实。机器人能沿环形安放支撑其自身重量和负载物重量的轨道 ,并能使轨道上具有 11个轴向自由度的驱动搬运装置运动 ,从而完成所必需的部件更换。通过这种办法可顺利完成 ITER的远距离维修操作 ,据说该技术可同样适用于建筑等工业用机器人上。日本原研开发研制出自动交换机…  相似文献   

13.
【日本《原子能视野》1998年 7月号第5 9页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 5月 2 1日宣布 ,其已成功开发出可用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的新的等离子体加热装置的10 0万伏级的负离子源 ,离子束加速亦告成功。据说一旦利用该负离子束 ,既可使核聚变反应堆小型化 ,又可提高其经济性。另外该项成果又可用在半导体及新材料的开发方面 ,而且还可望在促成新产业形成方面发挥作用。原研在开发使负离子产生的特殊的离子源的同时 ,还开发了在永久磁铁和电子抑制电极方面起作用的多段静电加速装置 ,并成功地使负离子稳定加速到 10 0万伏级。其基极电…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萃取工艺中溶剂损失和乳化等问题,本文结合萃取和离子交换的特点,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一种聚砜壁材的含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D2EHPA,或P204)的萃取剂微胶囊,研究了稀释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NaCl)对微胶囊成球的影响,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采用二甲苯作稀释剂、P204萃取剂浓度为50%时,微胶囊对铀的吸附容量能达到40 mg/g以上;采用100 g/L H2SO4作解吸剂,铀解吸率可达99%;聚砜壁材的P204萃取剂微胶囊在低浓度铀溶液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解吸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原子》1984年2月号第30页报道】日本动力堆·核燃料开发事业团研制出一台双臂机械手原型机,可用于核燃料厂。这台原型机的研制工作在几年前就开始了。这是一台龙门型随动机械手,使用结实的多接头肘节结构,每一只臂有8个自由  相似文献   

16.
【日本《原子能视野》 1998年 7月号第5 9页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 5月 14日宣布 ,其与姬路工业大学共同开发出了提供核聚变反应堆燃料的新方法和装置。这种方法与装置在世界上尚无先例。该供料方式是用一种被称作“紧凑型环形注入装置”来供给核聚变反应堆的等离子体燃料。该装置的性能在原研东海村研究所的高性能托卡马克装置——“JFT- 2 M”上得到了证实。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为首的核聚变装置 ,如果燃料供给体系没有确立 ,反应堆便不能连续运行。其实用化也将非常困难。这次的成果便是为解决此问题而开创的新方式。该等…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1983年6月3日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所自1957年在东京开设放射性同位素研修所以来,已有一万多人在这里进行了研修。在  相似文献   

18.
6月24日,日本原子能委员会(AEC)批准了日本新的远期核能计划。作为促进不扩散和减轻环境负担的努力的一部分,新计划要求研究和开发回用锕系元素的一些技术。 长达62页的《核能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远期计划》说,作为日本的一项核能基本政  相似文献   

19.
【日本《原子能视野》2001年2月刊第47页报道】 日本化学研究所与富山大学的氢同位素科学中心合作,共同开发出了用臭氧处理氚污染物的干法去污技术,并申请了专利。据说这种技术最多可除去87%的粘在金属表面的氚而毋需拆解被氚污染的核设施,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废物的排放。核燃料循环开发机构的“普贤”堆(ATR)等核设施不久就要进行退役作业,该项技术将有望在拆解中发挥高效去污作用。 化学研究所的所长蓼沼说,与富山大学共同开发干法技术是“为了减少核设施退役及今后管理所需的巨大费用,降低废物产生量,提高退役作业的效率”。与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