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绪言 当研究Co—Fe—V合金时,已得知减少V增加Cr可获得冷加工性能良好的永久磁性材料;如此,则对Co—Fe—Cr—V合金以及用Cr代替V的Co—Fe—Cr合金进行了研究。 试片的配制是采用了钴、电解铁、铬和铁钒合金,然后在高周波感应爐中熔化,再用模具鑄型。加热至1000℃进行锻造,锻压比大约为3;室温下空冷,再冷压延成薄板,由此薄板上切取条状试片。Co—Fe—Cr—V合金的组成分是53%Co,35%Fe,6%Cr,6%V。它的磁性特性是:Br=1000G,Hc=350Oe,(BH)max=2.25×10~6。加工性極好,冷压延厚度可达0.15公厘,加工变形量为96%。加工后进行热处理,在600℃下经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自从1919年法国科学家Guillaume发明第一种恒弹性合金(Fe—36Ni—12Cr)、1927年Chevenard制成世界上第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恒弹性合金(命名为elinvar)以来已有60余年的历史。目前,技术上使用的恒弹性合金主要是Fe—Ni—Cr系铁磁性合金,有炭化物强化型和时效硬化型两类,其中以1946年美国H.A.Wilson公司发明的Ni—SpanC合金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合金应用最广泛。此外,铁磁性恒弹性合金还有Fe—Co、Fe—Pd、Fe—Pt等系列。Fe—Co系Co—elinvar合金是日本的增本量等人在1940年发明的,只在日本得到较多的应用;而Fe—Pd、Fe—Pt系合金由于工艺性差,热弹性系数较大(只能  相似文献   

3.
Fe—Cr—Co系永磁合金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永磁材料。它的磁性优于AlNiCo系永磁相当,塑性好,可锻、轧、拔(丝、管、棒)加工,可机械加工成复杂的形状,也可用铸造法生产;最近发展了低钴(5~15%Co)Fe—Cr—Co合金,采用“变形时效”工艺,或磁场处理工艺生产,其退磁曲线与AlNiCO_5合金十分相似,不用改变磁路设计就可以取代AlNiCo_5合金,Fe—Cr—Co系永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十年规划项目中的新永磁材料Fe—Cr—Co系可加工磁钢,是70年发现,74年日本投产的新型永磁材料。该项永磁材料,由于良好的冷、热加工和各种机械切削性能,又具有相当铸造铝镍钴磁钢的磁  相似文献   

5.
构成15%Co、1%Nb、1%Al Fe-Cr-Co系的纵断面。这个系α相区的范围足够允许含25~30%Cr的合金在α_1 α_2混合间隙上任何温度的固溶处理。阶梯回火后它们所获得的磁性,Br=11.5~13KG,Hc=500~600Oe,(BH)_(max)=4~5MGOe。从α相区通过连续冷却也可以获得这些数据。Fe—Cr—Co系中添加Nb和Al有助于产生Fe—Cr—Co永磁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氩等离子体电弧熔炼(Ti_(0.9)Zr_(0.1))_(1.1)Cr_(2.0-x)M_x(M=Co、Fe,x=0~0.1)合金,并使用XRD、PCT、DSC研究了该系合金的相结构和吸放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_(0.9)Zr_(0.1))_(1.1)Cr_(2.0-x)M_x(M=Co、Fe,x=0~0.1)合金结构为C14型Laves相,PCT测试表明,吸放氢的滞后效应较弱。使用少量Co、Fe分别替代(Ti0.9Zr0.1)1.1Cr2.0合金中部分Cr,减小了合金的晶胞体积,增大了合金的吸氢平台压。Co替代部分Cr在293~304K对合金的最大储氢量影响不明显,但是可逆储氢量略有降低,Fe替代部分Cr在293~304K对合金的最大储氢量影响不大,但是可逆储氢量增大。Co对合金中残余氢的放出温度影响不明显,Fe取代部分Cr使合金中残余氢的放氢温度从613~713K转变为653~733K。  相似文献   

7.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a、b、c、表示已有的 Fe—Ni—Cr—Ti 系合金分别在550℃、600℃、650℃热处理温度下,以含 Cr 量和含 Ti 量为自变量,含 Ni 量与弹性模量温度系数和刚性模量温度系数的关系。图中,纵轴表示温度系数(10~(-6)℃~(-1)),横轴表示含 Ni 量(重量%)。图2表示含 Ni 量与含 Ni Co 量两种温度系数的关系。纵轴表示温度系数(10~(-6)℃~(-1)),横轴表示含 Ni 量或含 Ni Co  相似文献   

8.
日本电子材料技术协会,成立于1962年2月,是日本电子材料领域里唯一的综合性学术团体。日本最早的仪表材料方面的学术团体,是1945年成立的由小西芳吉教授领导的日本计测材料研究会,当时学术活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磁性材料和以铍青铜为代表的弹性材料两个方面。1955年研究会改组,成为日本计测学会下属的材料研究部会,由川口寅之辅教授任会  相似文献   

9.
对Fe—Cr—Co可加工永磁合金进行二次磁场处理,可以调整合金相的成份,磁性能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提高居里温度。  相似文献   

10.
谢春晓  杨元政  钟守炎  李胜  邓世春 《功能材料》2015,(2):2066-2069,2075
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r/Mo比的FeCoMoCrZr非晶薄带,并对该系非晶合金进行等温热处理。用XRD和VSM研究Cr/Mo比的变化对(Fe0.58Co0.42)73Mo17-xCrxZr10系非晶合金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在9~17之间变化时,所制备的合金薄带为非晶结构;(Fe0.58Co0.42)73Mo5Cr12Zr10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为:Am→α-Fe(Co)+CrFe4+Fe23Zr6+Cr2Mo,(Fe0.58Co0.42)73Cr17Zr10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为:Am→α-Fe(Co)+Am′→α-Fe(Co)+CrFe4+Fe3Ni2+未知相;Cr/Mo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合金的热稳定性,促进了退火后α-Fe(Co)相的析出。两种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Ms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幅度不同,在低于晶化峰值温度Tp退火,(Fe0.58Co0.42)73Mo5Cr12Zr10合金的Ms随退火温度的升高缓慢上升;而(Fe0.58Co0.42)73Cr17Zr10合金的Ms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快速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热敏磁性材料除了应用于仪表中的磁性温度补偿以外.在其它领域内又获得了新的应用。本文对热敏磁性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作了简要介绍。我们根据外斯,海森堡,海特勒—伦敦的基本思想,分析了安德松等人对一些镍基二元合金进行研究的实验资料,指出:根据添加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考察合金化后原子间距的变化和电子的转移关系对于调整居里点是极为重要的。为了提高自发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的陡度,除了使成分均匀以外,所选择的添加元素应该是使居里点降低的程度超过平均原子磁矩降低的程度。此外,本文还列举了 Ni—Cu、Fe—Ni 以及我们对 Fe—Ni—Cr,Fe—Ni—Mn,Fe—Ni—Mo 等合金系研究的部份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Fe—Cr—Co可加工永磁合金是一种具有优良磁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的新型永磁合金,自70年代初发现以来,引起了国内外永磁界极大重视和广泛的研究,在提高磁性能降低Co含量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采用形变时效技术获得(BH)_(max)为79.6kJ/m~3的优异磁性,采用柱晶技术获得(BH)_(max)-75.6kJ/m~3的磁性,为Fe—Cr—Co永磁合金研究和制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与此同时,人们用x射线、电镜、穆斯堡尔效应等方法研究了合金磁结构与磁性能关系,由于采用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本文作者中的增本和中村前曾对施行约98%冷加工的Fe-Cr系合金进行了实验,发现Fe—20%Cr合金在室温下具有高达6.2的很高的应变敏感度和约为34×10~(-4)的高的电阻温度系数。其后,又就添加Co或Ni对Fe—Cr系合金性能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获得如下应变敏感度和电阻温度系  相似文献   

14.
Fe—Cr—Co变形永磁合金具有优异的永磁特性和良好的塑性,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重视。近年发现Fe—Cr—Co永磁的另一个重要优点——钻含量低,这对目前世界上钴资源的紧张和缺乏来说就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最近研究工作的重点大都集中在降低合金的钴含量,探索新的低钴合金和新的工艺方面。从新近的研究结果看,在钴含量降低的同时,塑性有进一步改善,磁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含钴仅3%的合金的(BH)_max值已达到4.08MGOe;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添加Cr置换Nd5Fe72.3Cu0.2Co4B18.5合金中的Co元素对Fe3B/Nd2Fe14B型纳米复合永磁体磁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应于Co元素而言,添加Cr元素可有效细化NdFeB合金软、硬磁性相的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添加Cr元素的Nd5Fe72.3Cu0.2Cr4B18.5合金的jHc值随退火温度的变化不明显.DTA曲线分析表明,NdFeCuCoB具有一个放热峰,而NdFeCuCrB具有两个放热峰.NdFeCuCrB非晶合金在650℃退火处理30min可获得最佳磁性能Br=0.944T,jHc=383kA/m,(BH)max=77.5kJ/m3.  相似文献   

16.
鲁辉  张岩 《材料导报》2011,25(2):43-46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钙钛矿型Ba0.5Sr0.5Co0.8Fe0.2-xCrxO3-δ(x=0.00,0.10)透氧膜粉体。利用XRD和SEM研究了Ba0.5Sr0.5Co0.8Fe0.2-xCrxO3-δ(x=0.00,0.10)的晶体结构和烧结性能,考察了在700~850℃范围内Ba0.5Sr0.5Co0.8Fe0.2-xCrxO3-δ(x=0.00,0.10)膜片的氧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均显示出优良的透氧性能,850℃时的透氧量分别为1.05mL/(min.cm2)、0.85mL/(min.cm2)。透氧稳定性的研究表明,Cr掺杂Ba0.5Sr0.5-Co0.8Fe0.1Cr0.1O3-δ在800℃时显示出较高的稳定性,证实用Cr离子部分取代Ba0.5Sr0.5Co0.8Fe0.2O3-δ的Fe离子能明显提高钙钛矿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对添加硅含量对铁铬钴合金磁性能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磁性能依赖于合金的成份,而最好的性能用Fe—28%Cr—23%Co—1%Si的合金可以获得。在低温下进行阶梯回火,这种合金的磁能积可达5.3MGOe。  相似文献   

18.
Fe—Cr—Co变形永磁合金不仅有较高的磁性,而且有良好的塑性,可以承受压力加工和机加工。因此,这种合金历史虽短,但发展相当迅速,引起各国普遍重视。以往发表的这类合金的磁性大致为:Br=12000G,Hc=600Oe,(B·H)_m=5.0MGOe,这与铸造Alnico5合金的性能相当。我们在完成以前的工作后,进一步寻找提高磁性的途径,发现在Fe—23Cr—15Co附近的成份可以得到高的永磁特性:Br在14000G以上,Hc为600Oe,(B·H)_m达到7.0MGOe以上,这样高的Br和(B·H)_m值,  相似文献   

19.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以Ta和非磁性(Ni0.81Fe0.19)66Cr34为缓冲层的Ni74Co26薄膜,研究了它们的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结果表明用厚度为4.5nm的非磁性(Ni0.81Fe0.19)66Cr34做缓冲层的Ni74Co26薄膜,其各向异性磁电阻(AMR)值比用10nm的Ta做缓冲层的同样厚度的Ni74Co26薄膜的AMR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当Ni74Co26薄膜的厚度为12.5nm时,AMR值能提高43%.X射线衍射(XRD)研究表明缓冲层(Ni0.81Fe0.19)66Cr34与磁性层Ni74Co26有非常接近的晶格常数,因此产生了较大的AMR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o对Al-5?(质量分数,下同)合金中Al3Fe相形貌的改善作用.合金中加入Co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Al3Fe相的形貌:未加Co的Al-5?合金中的Al3Fe相大多为粗大的针状和片状;Co的加入量为0.2%时,Al3Fe相的形貌为小花朵状和细小条状;Co的加入量在0.2%~1.0%时, 细化效果较好,但尤以0.2%为最好,Co的加入量超过1.0%后,Al3Fe相开始略微粗化.在对Co元素的面扫描时发现其大多固溶在Al3Fe相内.X衍射分析发现,Co的量为0.2%和1.0%时合金中只存在Al和Al3Fe相,并未发现其它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