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基于统计技术分析了试井曲线与物探、沉积亚相、测录井资料之间的相关性,优选出了与试井曲线相关的地震剖面反射资料;基于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45井层典型试井资料的分析,采用虚拟变量统计方法,量化研究了试井压力导数曲线形态、物探异常反射现象参数与措施后产量的统计规律,建立了基于"选层系数"方法为基础的储层改造决策技术。应用该技术,紧密跟踪矿场生产实践,科学地预测措施效果,为储层改造提供了决策依据,提升了储层改造的有效率,在塔中地区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并在轮南、轮古及其它碳酸盐岩地区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塔中凝析气田为超埋深(5000~7000m)复杂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水平井水平段延伸长,纵向靶层识别难度大,导致水平井完井周期长和钻探成功率低,塔中气田稳产难度大。以往的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井眼轨迹设计,仅考虑了主应力方位,未考虑地应力综合特征,不能较好地保证水平井井眼钻遇优质储层发育带,无法优选有利于井壁稳定的井眼路径。以储层发育规律和储层地应力特征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储层钻遇率综合评价、储层顶面应力场预测和叠前叠后裂缝预测3项水平井轨迹优化技术。通过此3项技术的应用,水平井储层钻遇率明显上升,平均为46.5%,水平井钻井成功率在85%以上,实现了塔中气田的有效开发,同时为塔中地区及类似碳酸盐岩油气田的水平井井眼轨迹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基于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29井层典型试井资料,结合物探资料与措施效果统计规律,评估了井眼与储集体相对空间位置;将试井曲线类型与地震反射现象相结合,有效评价了储层发育程度和发育规模,为储层改造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了储层改造的有效率,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AH油田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压力恢复曲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AH油田是一个以孔隙型为主、局部发育缝洞的碳酸盐岩油藏,其压力恢复曲线受储层特征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可以达到深化储层认识和预测储层类型的目的。文中采用试井油藏模型组合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不同类型储层试井模型及对压力恢复曲线分类,得到了8种压力恢复曲线特征,分析了不同生产阶段及酸化措施前后的压力恢复曲线特征变化。这些曲线较好地反映了AH油田带缝洞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物性和储层类型变化特征,深化了对油藏渗流类型及渗流特征的认识,实现了对该油田复杂储渗单元动态渗流模型的精细刻画,对其有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东部试验区储层高温高压,流体性质和流动机理复杂;试井曲线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多解性的特点,试井分析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根据研究区地质特点及有关资料录取情况,采用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与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非均质气藏动态描述综合技术,将储层划分为视均质、双重孔隙、复合模型以及裂缝、裂缝孔洞模型等5种类型进行试井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平面连通性差;试井特征与稳产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不同类型的井,应制订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和200多层试井资料,采用统计试井方法,将试井曲线进行分类;根据试井曲线类型及与其对应的措施效果的研究,探索出试井曲线类型与其措施效果对应的规律。跟踪勘探生产动态,将此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为下步勘探试油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了措施选层的准确性,取得了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7.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缝洞组合关系复杂,不同组合形式及渗流特征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极大。对近年来不同注水开发单井试井特征分析研究,按照井眼位于缝洞体位置简要分为三类:洞(洞+洞)、缝+洞、裂缝孔洞。并将试井所得渗流特征及地层参数与实际注水效果分析对比,井眼位于洞穴内储层注水效果最好,油水置换率高,增油效果显著。井眼位于洞穴外裂缝发育区,注水替油生产后易产生裂缝性水窜暴性水淹。井眼位于低渗裂缝孔洞型储集体注水效果最差,措施前应合理论证注水必要性。通过试井对储层分析,讨论了注水开发效果差异,为后期注水开发选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波形分析技术半定量预测塔中碳酸盐岩储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地震波形变化特征,半定量地识别和预测了优质储层的分布。文章论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以及关键参数选择的原则。通过井一震标定建立了储层段地震响应的模式,分析了不同品质储层的地震波形特征;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逐道进行了目的层段地震道波形聚类;结合钻井标定最终实现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半定量化评价。根据预测结果部署了2口井,钻探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以缝、洞为主要储集体,具有埋藏深、高温、高盐、非均质性强和流体差异性大等特点,并因难以关井测试等原因,限制了资料的录取,使得常规不稳定试井解释存在局限性.不能够完全实现全压力历史拟合,只能够定量描述近井周的地层特性和定性评价远井周储层发育情况。为此,采用了有限元数值试井分析方法进行不稳定试井解释,有限元数值试井分析方法通过油藏离散化,实现对油藏内部不同区域储层渗流条件和流体渗流特征的精细刻画,通过对不同单元的描述,分析油藏内部井间干扰,从而对目的井单元的分析更加全面、准确。利用该方法能有效处理非边界性的曲线不规则上翘、下掉等问题,井通过压力历史曲线的拟合,对产能做出有效预测,为油藏建模、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东坪气田是国内首个典型的基岩气藏,储层孔缝洞发育,非均质性强。经对东坪气藏试井资料研究,确定了不同储层特征、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试井解释方法和试井渗流模型,并对东坪气田地层物性特征、污染状况、气藏压力及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高了试井资料成果品质,为准确认识储层和提高开发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塔中卡塔克区块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但其测井和地震响应较为明显。为此,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及地震资料叠后波阻抗反演、属性分析和叠前双相介质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技术,对该区东南部卡塔克区块下奥陶统古岩溶缝洞型储层进行了识别、预测和含油气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卡塔克区块有5个古岩溶储层发育区带,并综合评价出4个有利钻探目标。优选其中一个目标进行钻探,证实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重介质碳酸盐岩储集层在钻完井和开采过程中井周围产生污染带以及储集层本身的非均质情况, 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的三重介质复合油藏有效井径试井解释模型。通过Laplace 变换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得到了Laplace 空间解析解, 利用Stehfest 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 进而绘制了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从物理渗流机理上对曲线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划分了流动阶段, 得出了内外区渗透率比、内区半径、窜流系数、弹性储容比等参数对这种类型油藏压力动态的影响。当内区的渗透率小于外区的渗透率时, 表现为二区压力导数曲线发生下倾; 当内区渗透率大于外区的渗透率时, 表现为压力导数上翘; 内区半径主要影响压力传播到交界处的时间; 窜流系数决定窜流段出现的早晚; 而弹性储容比影响窜流的强度和时间的长短。通过对此类典型曲线特征的分析, 为认识和改造三重介质油气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可用于研究三重介质复合油气藏渗流规律, 进行压力动态和试井分析。  相似文献   

13.
Carbonate reservoir patter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oil and gas wells,and it is usually classified through static data analysis which cannot reflect the actual well performance.This paper takes the Tazhong No.1 gas field in the Tarim Basin,China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s.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mainly combines well test analysis with production analysis—especially the Blasingame type curve method.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e curves for well test analysis and the Blasingame metho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 curves and reservoir pattern was established.More than 20 well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ervoirs were classified into 3 major patterns with 7 sub-classes.Furthermore,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wells in the Tazhong No.1 gas field.On the 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well stimulation(i.e.water flooding in a single well)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volatile-oil wells,and the oil recovery increased by up to 20%.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中-下奥陶统古岩溶储层是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基于地震数据分析和地震属性提取,对塔中隆起的岩溶古地貌和古水文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钻井和成像测井对比、岩心和岩石学薄片观察,揭示了古岩溶储层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探讨了水文地貌条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塔中隆起的中央主垒带位于古地形平坦的岩溶高地,发育以裂隙-扩散流为代表的流场结构;北斜坡带位于地势相对陡的岩溶斜坡,有利于形成顺层-径流的水流样式。②中央主垒带储层以裂缝-孔洞系统为主,为表层岩溶带的产物,其平面分布受控于NE和NWW向断裂;北斜坡带发育规模不一的孤立洞穴和多层溶蚀孔洞,其岩溶垂向结构相对完整。③由于水文地貌条件的差异,中央主垒带和北斜坡带分别形成了"裂隙-渗流"和"顺层-径流"表生岩溶储层发育模式,为储层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典型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通过大量岩心实验和露头剖面精细取心测试分析,研究了应力作用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储层含水饱和度等特征,选用有代表性的岩心,开展了系统的单相气体渗流,含水条件下的气相渗流以及气、水两相渗流实验,分析了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单相气体渗流形态,含水饱和度变化对气相渗流能力的影响以及气、水两相渗流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气藏开发物理模拟实验技术,模拟研究了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储层渗透率、含水条件、配产与废弃条件、纵向储层渗透率差异、平面非均质(储层砂体间存在阻流带)等多种因素对低渗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的影响,根据权重分析对这5类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储层物性和储层含水饱和度对采收率的影响最大,权重分别占到0.24和0.38,为进一步提高气藏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塔中Ⅰ号坡折带位于塔中古隆起北斜坡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北缘,呈北西-南东走向,台缘坡折带长220 km,宽8~18 km,发育上奥陶统大型礁滩复合体,油气藏埋深3 700~7 200 m.该带地表沙丘起伏,地下结构复杂,地震剖面品质差,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深大,非均质性强,储层控制因素复杂.通过地质、测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分析了奥陶系礁滩体不同类型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总结出适合于该带碳酸盐岩礁滩体储层预测的方法,对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精细描述,在礁滩体复合体的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入蚓孔表征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后特征,基于采油工程及渗流理论建立了表皮系数-蚓孔长度-酸液用量的内在关系图版,研究结果表明:蚓孔越长,酸化效果越明显,当蚓孔突破污染区域后,注入的酸液对实际的油气井改善效果不明显,此研究为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液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相控建模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塔中地区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多种地震信息,高度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传统的“相控建模”思想引入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当中,提出了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新技术--“碳酸盐岩储集相控建模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利用“碳酸盐岩储集相”和地震波阻抗反演数据体进行双重控制和约束,能有效增加模型的确定性,降低随机方法的多解性,显著提高储层建模的精度,是建立碳酸盐岩储层参数地质模型有效的建模方法。其建模结果与地质实际相符合,客观地反映了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改善了碳酸盐岩储层三维地质随机建模方案,能为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合理的三维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测井方法和信息:即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储集层总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并将这两种孔隙度用于储集层的评价;采用大量的试油井段数据作各种交会图,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和分段,确定各类储集层参数值域范围;应用测井新技术,包括井壁成象(FMI)、方位电阻率测井(ARI)和偶极声波测井(DSI)确定储集空间类型、缝洞定量特征、储集层有效性和连通渗滤性;利用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定量地层对比和精细构造研究。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分析,阐明了储集层分布特征和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台缘带油气富集特征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发现了中国最大的奥陶系生物礁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沿塔中隆起北部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台缘相带展布,为无明显边底水、油气水分布复杂的非常规油气藏。对油气成藏条件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塔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大型镶边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系统;礁滩体储层纵向叠置、横向连片,沿塔中Ⅰ号构造带台地边缘广泛分布,并以次生溶蚀孔洞形成的低孔隙、低渗透储层为主;三期油气充注与成藏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潜力,沿台缘带形成大面积、低丰度准层状礁滩型岩性油气藏。大型台缘相带控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的油气运聚成藏,储层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多期油气成藏与储层非均质性造成了油气赋存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