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猕猴桃果酒的最优发酵工艺参数及其抗氧化特性。方法 以黄心猕猴桃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了猕猴桃果酒的发酵工艺参数。分析了陈酿期间黄心猕猴桃果酒在不同陈酿温度和时间下,酒体中总酚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猕猴桃果酒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2.07℃,初始糖度为22.58?Brix,酵母接种量0.13%。在此条件下,酒精度可达8.94%vol。在果酒陈酿期间,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黄心猕猴桃果酒的抗氧化能力和酚类物质含量均有所降低。相同陈酿时间下, 4℃下陈酿的黄心猕猴桃果酒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高于18℃陈酿的猕猴桃果酒。结论 本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上猕猴桃果酒的加工有参考指导作用。酚类物质的变化与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呈现出正相关,这也表明酚类物质可能对猕猴桃果酒体外抗氧化能力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白酒陈酿期间香气成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猕猴桃为原料,经过发酵、两次蒸馏制得猕猴桃白酒,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陈酿期间各个时期(一、二、四、七、十一个月)的猕猴桃白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猕猴桃白酒陈酿期间,共检出有香气物质为129种,酯类、缩醛类总体呈下降趋势,醇类、酸类、醛酮类及萜烯类呈上升趋势。猕猴桃白酒经陈酿后,香气成分经历了平衡、稳定及成熟的微妙动态变化,使酒体变得更加细腻、柔和、醇厚、丰满、典型性突出。  相似文献   

3.
以3种(红阳、徐香、金艳)猕猴桃为原料,分别接种EC1118单菌株,EC1118与FLAVIA双菌株进行发酵,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陈酿3个月的酒样进行测定,分析酵母和原料品种对猕猴桃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猕猴桃酒共鉴定出88种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主要是醇类、酯类以及酸类。其中,EC1118单菌株发酵制得的红阳、金艳、徐香猕猴桃酒分别检测出62种、52种、44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32种;EC1118与FLAVIA双菌株发酵制得的红阳、金艳、徐香猕猴桃酒分别检测出66种、61种、53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35种。双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总量更高,红阳、金艳、徐香3种酒样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412.22、301.53、336.77 μg/L。红阳猕猴桃酒检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高于金艳猕猴桃酒,而徐香猕猴桃酒的种类最少。因此,红阳及双菌种发酵制得的猕猴桃酒的风味更好。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酒的生产流程是:原料分选→破碎→压榨→果汁→主发酵→换桶→后发酵→新酒→陈酿→过滤→调配→澄清→过滤→成品。由于猕猴桃酒生产在调配澄清这一过程中,因绝大部份酒厂都使用硅藻土、加热过滤法等,所以猕猴桃酒在存放短期内常产生大量沉淀。这种沉淀的主要原因是:猕猴桃酒在加澄清剂进行处理时,澄清剂中的果胶分解酶使果汁中果胶发生变化而生成果胶酸。果胶酸遇到钙离子便会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这种沉淀主要是果渣和果胶的变性物质,这就是果酒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猕猴桃果酒的品质,本文研究了采用橡木桶进行陈酿过程对猕猴桃果酒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影响,具体包括溶解氧、电导率、色度和色调等物理指标,游离二氧化硫、总酚、高级醇等化学指标和感官评价得分。结果显示:随着猕猴桃果酒陈酿时间的延长,电导率、色度、色调等理化指标均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逐渐趋于平衡,分别为电导率2.76 mS/cm,色度0.375,色调4.05;而溶解氧、游离二氧化硫、总酚等理化指标均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溶解氧0.72 mg/L,游离二氧化硫27.87mg/L,总酚332mg/L;随着陈酿时间延长,异丁醇、异戊醇和高级醇总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经过橡木桶陈酿后的猕猴桃果酒其感官得分为97.68,明显高于感官得分为79.84的玻璃瓶贮藏的猕猴桃果酒样品。因此,贮藏过程中猕猴桃酒理化和感官评价变化与溶解氧含量及变化、橡木桶结构和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陈酿期间猕猴桃酒中酚类物质与体外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猕猴桃酒酚类物质种类及其含量、总酚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猕猴桃酒中共检测出11种单体酚,其中儿茶素与表儿茶素的含量较高。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猕猴桃酒的抗氧化能力及酚类物质含量均有所降低。原儿茶酸、根皮苷与ABTS+·清除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原儿茶酸、鞣花酸、根皮苷与还原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阿魏酸与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相关(P0.01),而没食子酸、原儿茶酸与DPPH·清除力之间的相关性较低。酚类物质与体外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表明酚类物质对猕猴桃酒体外抗氧化能力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2种不同猕猴桃酒中主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101种香气成分,其中猕猴桃琥珀酒和猕猴桃桃红酒分别检测到54、78种香气成分,其中32种是二者共有的.猕猴桃琥珀酒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辛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9.11%和13.58%,猕猴桃桃红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辛酸乙酯和苯乙醇,其相对含量分别为为14.52%、12.96%.  相似文献   

8.
洋葱酒陈酿前后香气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发酵制得的洋葱酒置于10℃~15%陈酿180d,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陈酿前后洋葱酒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进行分离与分析,比较陈酿前后洋葱酒的香气成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分别鉴定出陈酿前后各40种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5.02%和97.49%.其主要是酯类、含硫化合物、醇类和酸类等,并对其陈酿前后香气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陈酿后洋葱酒具有较好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果酒中的风味物质主要受猕猴桃品种、成熟度、酵母选择、发酵条件及陈酿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风味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关系决定着猕猴桃果酒的品质以及风味的协调性及典型性。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猕猴桃果酒的研究现状,从猕猴桃果酒风味物质的种类、含量、作用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并对猕猴桃果酒风味物质的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GC-MS快速分析中国传统保健酒——泰和乌鸡酒中挥发性成分,陈酿1~6年泰和乌鸡酒共确定36种挥发性组分;检测表明该酒采用小曲酒为基酒,检出了茴香脑、丁香酚、5-羟甲基糠醛等具有保健效果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发现陈酿3年乌鸡酒挥发性成分含量高,陈酿1年酒中丁香酚含量最高,企业可据此优化工艺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酒酿造过程中多酚及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猕猴桃酒酿造过程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检测分析,以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羟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指标;使用福林酚法测定猕猴桃酒的总酚含量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黄酮。结果表明,猕猴桃酒在酒精发酵阶段的还原能力、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波动,但在陈酿阶段趋于稳定,总酚和黄酮的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结果表明,猕猴桃酒中含有较多的多酚及黄酮功能性物质,且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澄清剂对猕猴桃干酒澄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澄清是猕猴桃干酒酿造过程中重要的工艺之一。本实验研究6种常见澄清剂对猕猴桃干酒澄清效果的影响,通过对酒体透光率、颜色、沉淀等指标的测定,得出单一澄清剂中硅藻土、明胶和鸡蛋清对猕猴桃干酒澄清效果较好;复合澄清剂中,明胶和鸡蛋清的复合澄清效果最佳,最佳配方为0.4g/L:0.2g/L,最佳用量为1g/L,经过处理后的猕猴桃果酒透光率为98.3%,颜色呈浅黄绿色,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仲惟  李涛 《中国酿造》2023,42(2):245-250
该实验建立并优化了一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HS-SPME-GC)检测不同果酒中甲醇和杂醇的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葡萄酒、山楂酒、猕猴桃酒3种果酒中的甲醇和杂醇含量进行测定,并跟踪测定3种果酒陈酿过程中8种组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样品的萃取选择PDMS固相微萃取头,50℃顶空萃取40 min,8种组分采用CP-WAXMS色谱柱(60 m×250μm×0.25μm)分离。在此条件下,各化合物在0.01~5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为0.001~0.005 mg/mL,定量限为0.003~0.015 mg/mL,加标回收率为88.3%~96.7%,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5.1%。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葡萄酒中甲醇含量下降最快,杂醇总量呈增长趋势,而山楂酒、猕猴桃酒的杂醇总量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和检测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果酒中甲醇及杂醇含量分析,为其产品质量的评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原料、菌种、发酵条件等是影响猕猴桃果酒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对猕猴桃果酒发酵用原料品种、发酵用菌种、发酵工艺条件、降酸技术以及澄清方法进行综述,对影响猕猴桃酒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探讨,提出了猕猴桃果酒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猕猴桃果酒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猕猴桃、糯米为原料制备猕猴桃米酒,采用密度瓶法、pH计、电子鼻、电子舌、色度仪等对不同发酵时间的猕猴桃米酒的酒精度、pH值、滋味、气味、色度等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主成分得分排名靠前的3个猕猴桃米酒样品发酵时间分别为78 h、66 h与30 h,其中,发酵30 h的米酒样品中,猕猴桃特有成分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同时pH值最低,而苦味、涩味、后味指标均偏低。因此,发酵时间30 h有助于提升猕猴桃米酒的风味。  相似文献   

16.
提高猕猴桃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猕猴桃酒稳定性的相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表明,科学地防止猕猴桃酒发生褐 变,选用合理的澄清剂及热处理方法是提高猕猴桃酒非生物稳定性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开发猕猴桃酒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论述了以猕猴桃为原料进行发酵酿酒的意义 ,介绍了猕猴桃酒的生产工艺及其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猕猴桃和糯米为原料,制备猕猴桃米酒。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猕猴桃米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猕猴桃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最适酿造工艺条件为猕猴桃汁添加量35%、发酵时间12 d、发酵温度30 ℃、蔗糖添加量9%。在该优化条件下,猕猴桃米酒酒精度为12.5%vol,感官评分为95分,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GC-MS共检测出猕猴桃米酒中31种风味物质,其中醇类9种、酯类14种、酸类5种、其他类3种。其中醇类、酯类、酸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69.02%、15.14%、13.10%。  相似文献   

19.
朱力红  谢小兰 《酿酒科技》2005,(11):75-75,77
以甜米酒、猕猴桃干酒和食用酒精为原料,将原料处理后,按总量(v/v)加入甜米酒18%,猕猴桃干酒35%,食用酒精47%进行配制,再经勾兑、调味、灭菌、贮存、装瓶制成猕猴桃配制酒。(孙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