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上地震数据高分辨率相对保幅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下情况的复杂性,地震数据处理中的振幅保持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基于近几年的处理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高分辨率相对保幅处理的技术思路和流程,并在海上油气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相对保幅性评价方面,还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际资料由于受到噪声和地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对处理技术的相对保幅性难以进行定量评价。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基于正演模型的振幅曲线统计法、残差法、AVO属性分析法和振幅比法等4种保幅性评价方法,即利用正演数据,在影响因素比较单一的条件下,采用相应的保幅性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处理前后正演数据的变化,对几何扩散补偿、预测反褶积和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处理技术的保幅性进行了评价。速度场精度对几何扩散补偿处理的相对保幅性有较大影响,采用准确的速度是提高处理保幅性的基础。预测反褶积虽然能提高分辨率,但相对保幅性较差,实际资料处理时应结合井资料进行细致的参数分析,提高处理的相对保幅性。对于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处理,参与运算的炮数越多,处理结果的相对保幅性越好,实际资料处理时,应该利用尽可能多的数据进行运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地震的预测,许多地球物理工作者逐步开始重视相对保幅的地震资料处理,并且逐步下功夫分析和研究相对保幅处理流程的建立,目前人们在分析保幅性处理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就目前的多种观点进行整理,至于完善的保幅技术的评价系统,还需广大学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前,地震资料振幅及波形信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岩性圈闭的识别和评价,对处理技术的相对保幅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和流程多注重以构造成像为重点,而忽略了处理方法及参数变化对地震波振幅的改造,影响了处理结果的保幅性。为此,基于实际资料和模型数据,对面波压制技术、几何扩散补偿、预测反褶积技术等几项关键处理技术的保幅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幅性更好的处理方法和流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方法和流程,面波压制、几何扩散补偿等处理环节的相对保幅性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地震资料的保幅程度决定了AVO反演的精度,且受采集、处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反褶积方法是常被忽略的关键因素之-,其对地震资料保幅性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褶积模型代替地震波动理论对振幅的影响,并分析了地表-致性反褶积、预测反褶积、脉冲反褶积、谱白化方法的相对保幅性质,然后以三维物理模型资料为例进行反褶积处理,最后将四种反褶积结果拟合的AVO属性分别与物理模型真实值作定量对比,从而定量分析各种反褶积方法对振幅相对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地表-致性反褶积是保幅的,以本文模型资料为例,它能将梯度精度提高3.8%;预测反褶积在地表-致性反褶积之后,相对保幅性明显提高,并且多道预测反褶积的相对保幅性好于单道;当期望输出为单位脉冲时的脉冲反褶积不保幅,引起的梯度误差可达90%以上;谱白化也不保幅,产生的梯度误差为15%~22%。  相似文献   

6.
尚新民 《石油物探》2014,(2):188-195
地震资料保幅处理是指在保持原始地震资料有效反射地震信息不发生相对畸变的前提下,采用合理有效的处理手段来提升地震资料品质的过程,保幅性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体现在对反射子波波形特征和反射系数特征的相对保持上。基于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分析,确定了5大类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保幅性评价准则,利用模型数据及实际地震资料对多种保幅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包括残差分析法、时频分析法、振幅曲线对比法、振幅比计算法、子波一致性分析法、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法、AVO属性分析法、切片分析法、合成记录对比法等9种方法,明确了这些评价方法的地球物理意义及适用性,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震资料处理保幅性评价系统,为地震资料处理中选择保幅处理模块、构建保幅处理流程、评价处理成果的保幅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国内外共聚焦点(CFP,Common Focus Point)技术、双聚型CFP保幅处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总结了CFP技术存在的问题,给出了CFP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成像步骤、双聚型CFP保幅处理的研究思路,并对并行计算在双聚型CFP保幅处理中提高计算效率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数据并行计算流程,分析了并行效率。最后通过总结分析,展望了双聚型CFP保幅偏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人们对地震资料的保真保幅性、分辨率及井震资料吻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塔里木盆地面向开发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项目为依托,对井控处理技术方法、思路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利用钻井、测井、VSP等井信息对振幅恢复处理、反褶积处理以及叠前时间、深度偏移处理等关键处理步骤进行约束,使各处理工序的关键参数选取有据可依,使处理成果数据在保幅、拓宽资料频带及偏移归位等方面更加合理,从而为油田开发提供高品质的成果资料.应用结果表明,井控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在保真保幅、合理提高分辨率及井震吻合度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震资料叠前处理的质量对后续叠前反演和储层预测影响极大,应尽可能地保护真振幅信息。近年来,虽然叠前处理的保幅性受到了重视,但有关保幅性研究的方法却相对不足。目前保幅性研究的通常做法是采用处理前后的道集相减,从道集上看是否伤害了有效信号,该方法只能定性说明对后续叠前反演和储层预测有无影响,而不能量化影响程度。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基于井控保幅处理的思路,提出了面向叠前弹性反演的井控保幅性评价方法。经实例验证,该方法相对于常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评价某一处理技术的保幅性。以辽河油田雷家地区为例,深入讨论了二次球面扩散补偿对真振幅恢复以及对后续反演结果的影响,建立了保幅处理应有的正确振幅补偿流程,对保幅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噪音压制是将有效信号与噪音分离的过程,噪音压制技术有很多,但是对噪音压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保幅性评价一直没有很好的方法。研究噪音压制后的信号分量与噪音分量的互相关函数,从中分离出噪音分量中可能包含的部分信号的互相关能量,得到在噪音压制过程中是否存在噪音压制过量而伤害到信号的保幅性评价方法。应用合成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以对噪音压制过程做相对量化的分析评价,适用于保幅、保真地震资料处理噪音压制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李勇根  徐佑平  刘颖  杨志祥  唐刚  杨昊 《中国石油勘探》2011,(Z1):125-138,174,175
川中须家河组及雷口坡组气藏分别属于致密砂岩油气藏及碳酸盐岩气藏。致密砂岩储层因低孔隙性和含油气饱和度变化所产生的地球物理特征相对变化微弱,储层和气层预测是地震预测难点;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比较复杂,速度、密度和孔隙度相关较差,储层物性定量预测难度较大。通过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简阳—大足区块叠前地震资料处理和储层预测,本次攻关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①分析了影响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地震叠前保幅处理的关键技术,形成了有效的保幅处理流程;②典型井致密砂岩的岩石物理分析表明:弹性阻抗和纵横速度比有效区分岩性,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孔隙度相关较好,有效预测物性,储层预测思路是先区分岩性,后区分物性;③提出了弹性阻抗系数技术预测致密砂岩气层,基于储层特征参数约束下地震技术定量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川中须家河组及雷口坡组气藏分别属于致密砂岩油气藏及碳酸盐岩气藏。致密砂岩储层因低孔隙性和含油气饱和度变化所产生的地球物理特征相对变化微弱,储层和气层预测是地震预测难点;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比较复杂,速度、密度和孔隙度相关较差,储层物性定量预测难度较大。通过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简阳—大足区块叠前地震资料处理和储层预测,本次攻关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①分析了影响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地震叠前保幅处理的关键技术,形成了有效的保幅处理流程;②典型井致密砂岩的岩石物理分析表明:弹性阻抗和纵横速度比有效区分岩性,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孔隙度相关较好,有效预测物性,储层预测思路是先区分岩性,后区分物性;③提出了弹性阻抗系数技术预测致密砂岩气层,基于储层特征参数约束下地震技术定量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加权绕射叠加的偏移和反演方法都是以Born近似或者Kirchhoff近似理论为基础,在绕射叠加算法中引入振幅信息,通过振幅加权函数实现地震数据的Kirchhoff积分法保幅叠前偏移。采用不同的近似理论可以推导出不同形式的振幅加权函数,用于时间域和深度域纵波(PP)和转换波(PS)资料的处理。通过以Bleistein和Schleicher为代表的两种类型振幅加权函数系数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保幅偏移成像道集(CIP)和保幅叠前时间偏移(PSTM)剖面的对比分析,确定了一种相对有效的适合三维PS波各向异性PSTM的振幅加权函数,将其应用于西部A,B区块三维PS波保幅各向异性PSTM处理,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因存在窗口效应、能量聚焦性差、分辨率与信噪比相互制约等弊端,使其处理能力受限。为此,在阐述匹配追踪算法基本原理及相对保幅AVF剖面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一种新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首先对信号进行分解并构建相对保幅AVF剖面,然后在时频谱上进行能量重新分配,提高原始数据高频成分,每个时频原子在给定频率位置的谱值决定其贡献程度,最后保幅重构地震信号。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重构后地震信号主频提高,频带拓宽,分辨率相对提高,增强了地震资料识别小地质体的能力,有利于后续储层识别和流体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地震资料在成像精度、分辨率和保幅方面满足解释的要求,需要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其关键在于对一体化的各个主要环节加强质量监控。主要做法包括:以近炮检距的标志层解释层位为基准,进行中、远炮检距叠加资料的时差检测,进而确定地震资料是否需要进行精细速度分析和各向异性动校正等处理;通过新、老资料的对比和相干体、时间切片上断层成像是否清楚监控成像质量;利用全波形CRP道集分析标志层和主要目的层的振幅能量随入射角变化是否具有相似性,进而判别偏移结果是否相对保幅。通过这套质量监控措施,并采取针对性处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塔西南麦盖提斜坡西段发育多目的层的岩性圈闭,其主要目的层为古近系、石炭系和志留系。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要评价岩性地层的储层特征,只有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震源类型、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做连片相对保幅处理和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研究来实现。文章通过对全区资料采用连片相对保幅处理的技术进行了统一基准面静校正、组合去噪、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等环节的精细处理,使不同品质资料的时差、振幅、频率、相位及波形等特征得到了全面校正,满足了该区岩性圈闭研究的要求; 通过对目的层段进行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等研究,加深了对该区岩性地层圈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振幅补偿与保幅处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在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得到高保真的地震资料,需要对地震资料进行保幅处理,针对影响地震波振幅的各种因素,根据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等手段的原理与方法,提出多次振幅补偿的思路,实现地震资料保幅处理,并在JSHZ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逆时偏移低频背景噪声压制问题,开展了相对保幅性去噪方法研究。从热力学传导方程出发,构建了三维扩散滤波数值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简化,详细探讨了所提方法低频噪声的压制机理。以实际三维地震资料叠前逆时偏移数据为例,对比了邻点加权平滑滤波法、扩散滤波法和高通滤波法三种低频噪声压制方法的去噪效果及其频谱,同时对去噪前和去噪后的水平切片振幅曲线和深度域波形曲线进行相对保幅性分析。结果表明:扩散滤波方法可通过调节迭代次数实现不同压制程度的低频去噪效果,具有最佳的相对保幅性,同时频带更宽,频谱能量更均匀,这对实际资料逆时偏移处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地震资料如何进行保幅处理,分析了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改造,对保幅处理的意义及其定义作了阐述,提出了保幅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鉴别保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岩性油气藏勘探对地震资料振幅保真的要求较高,现行的处理方法在此方面缺乏相应的评价手段。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岩性油气储层保幅处理评价准则,以指导处理方法及参数的优选,建立了保幅性较高的处理流程,为后续进行地震波属性提取或AVA分析和波阻抗反演,并与岩石物理、地质、测井等先验知识相结合,进行岩性储层的描述和刻画提供相对保真的道集资料。在高邮凹陷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处理成果的保幅性,为岩性油气藏的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