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讨论了镀液组成对镀层成份、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中的W,P和SiC含量随着Na2WO4·2H2O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H3C6H5O7·H2O浓度的升高而降低;Na2WO4·2H2O和H3C6H5O7·H2O浓度对复合镀层的结构影响不大,但对镀层表面形貌影响较大,当Na2WO4·2H2O的浓度为90~150g/L,H3C6H5O7·H2O的浓度为150~170g/L时,可得到颗粒较细的镀层.  相似文献   

2.
电沉积多元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复合电沉积制备多元复合材料方面的进展。重点探讨了麻复合镀层、自润滑复合镀层、电接触功能的复合镀层、耐蚀复合镀层等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单金属复合镀层 难于满足某些需求,而多元复合镀层由于具有耐磨、耐蚀或耐磨、耐高温氧化等优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电沉积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近年来,电沉积复合镀层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性能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介绍了电沉积复合镀层的分类、特性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磁性元件薄膜化促进了磁性镀层的开发与应用。综述了镀液及镀层成分、电沉积工艺、镀层厚度及热处理对电沉积非晶态镀层性能的影响,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控制非晶态合金镀层的磁性。  相似文献   

5.
电沉积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纳米复合电沉积是一种新兴的复合表面技术。阐述了纳米颗粒与金属共沉积的机理、工艺条件对纳米复合电沉积的影响。以及纳米复合共沉积的应用。纳米与金属共沉积可明显提高镀层的硬度、耐磨、耐蚀、光催化和电接触性能。指出了纳米复合电沉积现存的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镀液组成及工艺参数对电沉积RE Ni W B复合镀层硬度和沉积速度的影响,以及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复合镀层硬度、磨损率及抗氧化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为5 13μm/h,硬度为667HV。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试镀层成分表明,RE Ni W B复合镀层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W=0 49%,wB=1 17%,wCe=1 99%。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镀层硬度、磨损率及抗氧化性有较大的影响,热处理温度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先增加后降低,磨损率先降低后增加;当热处理温度为400℃时,硬度和磨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即1087HV和0 64mg/(cm2·h);复合镀层的氧化增重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热处理温度低于400℃时,镀层的氧化增重较小,热处理温度高于600℃,复合镀层的氧化增重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张干  昊璐烨  何新快  邓程方 《广州化工》2011,39(13):34-35,45
近年来,电沉积复合镀层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性能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综述了电沉积高硬度复合镀层的研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电沉积高硬度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性能及其应用等.指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沉积耐磨复合镀层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述了电沉积耐磨复合镀层的研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电沉积耐磨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性能及其应用等.指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电沉积复合镀层研究的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电沉积是获得功能复合镀层的一种新工艺,介绍了自润滑复合镀层、电接触功能复合镀层、电催化复合镀层的最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用电沉积制备的自润滑复合镀层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电催化复合镀层可在纯金属电极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电极反应中的过电位;电接触复合镀层因其能够有效降低接触电阻,提高接触寿命在今后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加入稀土对电沉积Ni-W-B-SiC复合镀层的成份、结构、表面形貌、硬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入稀土有利于SiC与Ni-W-B的共沉积,使镀层结晶细化,RE-Ni-W-B-SiC复合镀层的硬度高于Ni-W-B-SiC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11.
环氧/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分析了碳纤维帘子布复合材料的性能,并与T300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碳纤维帘子布复合材料性能低于T300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压延成张工艺制备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杂增强非石棉橡胶基密封复合材料(NAFC),以横向抗拉强度作为表征混杂增强橡胶基密封材料中纤维与橡胶界面粘结性能的指标.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材料横向拉伸试样断口进行形貌分析,及对材料的耐油、耐酸、耐碱性能进行测试,探讨了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纤维与基体界面粘结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玻璃纤维采用偶联剂KH-550浸渍后涂覆环氧树脂涂层,对碳纤维在空气氧化后涂覆环氧树脂涂层,可有效增强纤维、基体的界面粘结,所制得的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介质性能.  相似文献   

13.
工艺条件对电沉积Ni-金刚石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电流密度、pH等工艺条件对镍-金刚石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金刚石含量为40 g/L的瓦特镀镍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5 A/dm2、温度为40℃、pH为3.8时,在45#钢上可获得性能较好的镍-金刚石复合镀层,且沉积速率适中。镀层中金刚石微粒含量为11%~13%(质量分数),镀层硬度为2100 MPa左右,耐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聚丙烯腈(CNTs/PAN)聚合液,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CNTs/PAN复合纤维,分析了复合纤维流变性能、热性能及截面形貌。结果表明:CNTs的加入使得聚合物溶液出现了假凝胶化,粘度和弹性均有所上升,纺丝时溶液细流的表层遇水迅速凝固成致密的皮层,影响了纤维芯部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水的双扩散作用,凝固丝出现了很明显的皮芯结构,CNTs的加入还使得纤维预氧化放热过程得到了缓和。  相似文献   

15.
电沉积制备Pb-WC-ZrO2复合镀层的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在氟硼酸铅体系中加入适量的固体颗粒,制得Pb-WC—ZrO2复合镀层。主要研究了电沉积工艺条件(搅拌速度、电流密度及电沉积时间)对Pb-WC—ZrO2复合镀层成分、表面形貌和结合力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固体微粒加入量及工艺条件为:20~30g/L的ZrO2,20~30g/L的WC,搅拌强度500~600r/min,电流密度2~3A/dm^2,时间2h。在ZnS04-H2S04体系中进行的阳极极化曲线测定表明,此复合镀层适于作惰性阳极材料;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复合镀层中主要成分是Pb和O还舍有一定量的Zr和W元素,说明Zn和WC都沉积到镀层中;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镀层中Pb的衍射峰最强,其次为WC的衍射峰,在衍射图中也存在ZrO2的衍射峰但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镀铜及其对铜基复合材料界面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连威  姚广春  王东署 《化工学报》2005,56(7):1343-1348
碳纤维与铜之间的润湿性很差,导致碳纤维-铜复合材料的界面问题十分突出,给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具有的优异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用化学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镀铜,然后再与铜复合,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但由于碳纤维具有纤细疏水、表面惰性的特点,对它镀铜很难.本文以CuSO4为主盐,锌粉为还原剂,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添加剂: A(烷基苯磺酸盐)、B(烷基磺酸盐)、C(十二烷基脂肪酸盐)和D(十二烷基脂肪酸盐+乙酸钠)对碳纤维镀铜的影响.结果表明:D型添加剂最有利于碳纤维镀铜, 它能有效地解决碳纤维镀铜时经常发生的碳纤维束“黑心”问题.在实验中观察到整束碳纤维被均匀、连续地镀上了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在镀铜碳纤维的断面上可以看到镀层和碳纤维结合得很牢固;在镀铜碳纤维与铜复合所得的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与铜之间的界面结合得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聚酰胺/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氧化处理法、上浆剂法和多尺度改性.氧化处理法有气相法、液相法、电化学法和等离子体法等;多尺度改性是在碳纤维表面引入纳米颗粒.梳理了主要改性技术的特点和问题,展望了聚酰胺/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表面改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界面粘合理论、碳纤维表面改性、树脂基体改性等方面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表明界面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充分发挥其优异性能起关键作用,其界面优化设计主要从碳纤维表面改性和树脂增韧改性入手,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亟需在界面作用机理、界面改善处理的工业化生产、纳米材料改性的技术难题等方面期待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