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印刷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印刷不可逆转的主流发展技术.数字印刷的印刷适性与传统印刷有明显的不同,对印刷设备、印刷材料和印刷技术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达到良好的印刷质量和高速度生产,数字印刷材料尤其是数字印刷油墨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近来,数字印刷是国内标签行业的热点领域,2014年上海全印展也让大家感觉到,传统印刷设备商已经不是参展的主流,大量的数字印刷以及印前、印后供应商逐渐活跃起来。另外,与数字印刷相配套的耗材,例如纸张、不干胶、膜类产品、黏胶、光油等,都有专门为数字印刷设备优化的新产品,从而保证数字印刷的品质和稳定性都有极大的提升。国内外数字印刷在标签领域的应用情况在国际市场上,尤其以欧美为主的标签行业,数字印刷设备已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印刷厂家都减少传统印刷设备的数量,转而增加数字印刷产能,尤其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数字印刷技术的特点,它与其他印刷技术或相关系统的合作,已经成为其存在于印刷加工过程的重要方式。数字印刷技术从"打印"到"印刷"的转变已经有20多年。而数字印刷融入主流印刷加工的过程、被看作是主流加工手段的一部分,则是近几年的事情。新融合一种印刷方式独立完成印刷品的数量占印刷加工业整体印刷品的比例,往往是该技术在印刷加工中地位的最直接体现。2010年,全球印刷加工业的年销售总额为4110亿欧元(约合3.9万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数字印刷标准化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数字印刷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有了一定的需求空间。快速印刷、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的市场潜力巨大。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等许多地方,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快印店,这说明数字印刷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从总体情况看,与国际数字印刷发展较快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薛金萍 《今日印刷》2013,(10):24-25
在如今这个信息高效传递、市场高速发展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数字出版与跨媒体出版日渐繁荣,短版、个性化的商业印刷和包装印刷需求也越来越多,这都使得采用按需印刷的客户群不断增长。因此,在保证高质、高效的前提下,快速、灵活的印刷方式成为衡量印刷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然而,传统印刷方式已经无法彻底满足这种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促使一种全新的印刷方式——数字印刷孕育而生。也正因如此,大批传统印刷企业的转型目标开始向数字印刷靠拢,以此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并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尽管传统印刷依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但当数字印刷的发展势头一浪高过一浪之时,已经没有谁能够忽略其未来的巨大成长性。尤其是对于传统印刷设备制造商而言,今后无论是数字印刷充当传统印刷的有益补充,还是二者将会并驾齐驱,进军数字印刷领域都是摆在其面前的一条重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数字印刷以其短版、快速、可变等诸多优势在行业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10多年的发展,数字印刷早已走出街边快印店,成为众多传统印刷企业转型探索的重要方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书刊和商业印刷领域,大部分上规模的印刷企业都引进了数字印刷设备,他们有的将其用于打样以替代打印机,有的将其用于补版和短单,更有一些企业已经将数字印刷业务独立运作,进军影像、个性化印品等属于快印店的"势力范围"。在报业印刷领域,也有不少印刷企业在改制的背景下,引入数字印刷设备,他们有的上马大幅面喷绘设备进军广告领域,更多的则引进了高速喷  相似文献   

7.
孟丹 《印刷技术》2014,(5):32-34
正数字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印刷服务提供商能够为客户提供更高效且廉价的短版印刷服务。在按需印刷中,随着每单活件印刷数量的减少,设备开机频率增加,因此开机和活件转换流程的简化对于企业的盈利就变得至关重要。印刷服务提供商希望能够找到既有助于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又能帮助其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先进产品。在数字印刷设备投资扩张之后,数字印后环节成为焦点。而要想提高数字  相似文献   

8.
覃正龙 《丝网印刷》2010,(12):32-3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字印刷技术逐渐成为当今印刷行业的主流。数字印刷的要求与传统印刷有着明显的不同,对印刷设备、印刷材料和印刷技术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达到快速经济生产,数字印刷材料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显然是油墨,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数字印刷已经成为传统印企关注的重点,传统印企纷纷试水数字印刷,尽管鲜有成功者,但趋势已成。在中国,大量的中小型传统印企还没有引进数字印刷设备,根本原因是引进了也不赚钱,不值得投资。很多传统印企规模较小,拥有一两台胶印机,坐落在印刷工业园区,附近就有数字印刷企业提供服务,出去打样比自己买设备打样要划算得多,这是传统印企引进数字印刷设备不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那福忠 《印刷杂志》2006,(11):31-34
今后几年,彩色数字印刷的设备成本、耗材成本会持续下降,零售单张成本也将随着下降,促使彩色数字印刷的数量急速上升,彩色数字印刷业者的利润相对增加,数字印刷附属的增值服务,更是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酝酿、验证,彩色数字印刷已经越过了障碍,为大家所接受,将如旋风刮起,势不可当.这是美国InfoTrends研究机构最近发表的报告,至少美国有这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的不断进步,数字印刷技术逐渐成为当今印刷行业的主流。数字印刷的要求与传统印刷有着明显的不同,对印刷设备、印刷材料和印刷技术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达到快速经济生产,数字印刷材料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显然是油墨。彩韵UV平板机就是凭着彩  相似文献   

12.
《印刷技术》2009,(10):52-53
数字印刷流程、数字前端、数字印刷机的概念,相信印刷界的同仁们已经有了清楚地认识。数字印刷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也已深入到办公打印、商务印刷、工业生产等众多领域。由此可见,人们已经认识到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之间的关系。而数字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数字印刷设备层出不穷的更新换代和数字印刷给印刷企业带来的新商机,正推动着数字印刷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市场上推出的新型连续输纸彩色数字印刷机,大多数都是针对直邮及商业票据印刷的。尽管也有几家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已经涉足更为广阔的商业印刷市场,如书刊及报纸印刷等,但数字印刷依然并非书刊印刷的主流。惠普公司在drupa2008上宣称其连续输纸喷墨印刷设备不同于其他连续输纸彩色数字印刷机,  相似文献   

14.
正十几年前,数字印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各类专业印刷展会上,数字印刷设备身影屈指可数,虽备受关注,但更多人看的是热闹。十几年后的今天,数字印刷设备成为各类印刷展会名副其实的"主角",各大厂商推出的数字印刷设备和技术令人目不暇接,对数字印刷概念早已熟悉并且接受的印刷人也津津乐道于其中的门道。数字印刷技术快速发展近年来,数字印刷技术本身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按照英国派诺(PIRA)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2012年全球及西欧印刷总量中由数字印刷完成的产品占比已经达到14%,其中喷墨印刷占5%,激光数字印刷占9%。数字印刷的发展当然需要有数字印后设备与之配套,相比于制造精度要求极高的印刷机械,国内已经加入印后设备制造行列的企业数量众多,以深圳精密达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介入数字印后设备制造的时间还比较早。我们  相似文献   

16.
陈卫东 《印刷技术》2011,(11):36-38
在一次关于数字印刷的演讲和讨论中,有听众抱怨目前数字印刷最大的问题是印刷幅面太小,特别是单张纸静电数字印刷设备,已经在印刷幅面上多年没有取得突破了。数字印刷设备是不是已经达到了其幅面的“天花板”呢?  相似文献   

17.
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已经开启,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已经走在数字印刷设备制造的道路上,虽然在数字化进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在空前高涨,数字化意识在提高,高端设备的市场接受率、认可率在增强。  相似文献   

18.
张峥 《中国印刷》2010,(9):12-17
全球印刷工业正在不断吸收先进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精华,努力向印刷产业的“全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印刷工业技术变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更是我国印刷工业奋起直追的重要机遇。在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的契机下,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印刷与印刷数字化项目对实现我国印刷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印刷企业十分关注数字印刷机引进后的应用问题。如何充分发挥数字生产能力?本文搜集了欧美地区一些包装印刷和胶印企业的先行做法,为读者作一些参考。顽固的胶印企业开始爱上数字印刷英国Shiremoor印刷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从一台凸版印刷机起家,90年代末期已经成为一家优秀的彩色胶印商业印刷公司,员工29人,设备主要有五色利优比750系列B2胶印机,两台海德堡GTO以及其他打样、覆膜、折页、装订设备等。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20.
李斌 《印刷技术》2014,(5):19-21
正数字印刷方兴未艾,逐渐成为印刷市场热捧的对象。在数字印刷技术应用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构建与数字印刷系统相配套的印后生产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数字印刷设备使用者来说,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两点来选择印后设备。首先应该根据客户需求来选择印后设备,这是因为数字印刷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合适的印后设备能够最大程度地匹配所承接活件的数量、质量、工艺特点、周期和客户的其他要求,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要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