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设备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机构或零件结构设计中经常会出现槽的加工,各种槽类加工的精度直接影响机构的装配精度。本文应用三维绘图软件进行设计建模,UG是一个交互式CAD/CAM系统,是企业常用的一个建模软件,功能较为强大,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复杂实体及造型的建构。腰鼓槽的加工是一种常见的槽类零件,根据零件的加工内容,在切削用量、选择刀具、确定工件加工坐标系等方面分析零件铣削加工工艺,确定加工的工艺路线,选择适当的夹具。根据加工路线编写程序,以绝对方式建立工件坐标系;采用主程序调用子程序的方式进行编写。依据程序,使用机床对零件进行加工,从而完成腰鼓槽零件的加工。  相似文献   

2.
十字槽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根据过去槽类零件加工经验及对该零件的充分分析,设计出十字槽加工工艺。该工艺不仅提高了加工精度,并且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鼠笼是某型航空发动机上的重要零件,该零件属于薄壁件,其结构复杂,精度较高,尤其是鼠笼槽的位置度难以加工保证。某分厂承接该零件的生产加工,该零件在加工鼠笼槽时,因为薄壁结构的原因,铣加工鼠笼槽难以保证槽对基准的位置度,导致零件的一次加工合格率极低。针对这一情况,采用ANSYS软件对鼠笼铣加工鼠笼槽工序进行基于有限元法的模态分析,得出了鼠笼的5阶固有频率,通过控制刀具激振力频率避开零件固有频率的方法,可以让零件在铣削加工中避免刀具与零件发生共振,减小零件变形,从而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一次提交合格率,改善该零件的交付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槽类零件加工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槽类加工中因刀具折损引起的成本增高和加工效率较低的关键因素。对刀具类型和加工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完善了现有的加工方案,找到了合适的加工刀具和加工策略,降低了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齿轨销类零件车槽包括内外圆车槽和端面槽。槽的类型主要包括有浅槽、深槽、宽槽和窄槽。加工此类齿轨销类零件槽的刀具通常使用普通手磨成型刀、机夹刀具。加工方法有一刀成型法、循环进刀切削法、切槽刀与车刀配合成型法等。以上方法多用于浅窄槽的加工,具有一定局限性。通过生产实践,文章提出一种高效加工齿轨销零件深宽槽的加工工艺方法,主要用于人员参与度低的自动化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特种零件内孔密封槽的加工检测技术。内孔密封槽密封介质为氮气,零件的密封性要求比常规液体密封高很多,即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很高。主要介绍特种零件密封槽的加工方式、刀具设计、检测方式及检具设计等。通过实际加工试验,证明内孔密封槽加工检测技术可行。通过对前期技术准备及工艺试验不仅证明技术可行,而且还可以将此方案应用于其余类似结构的加工。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机械切削加工产生的毛刺对被加工零件精度及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缸盖专机生产线喷油嘴孔、挺杆孔密封槽去毛刺工序的所用加工工艺及刀具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装夹及加工强度差、易变形的聚酰胺类零件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零件材料特性。根据工件特点及其受力分析,采用合理的工装夹具、刀具及选用合理的刀具路径、切削用量,才能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本工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类似零件的加工具有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刀盘类零件,是保证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精度的重要零件之一。刀盘连接镗刀夹或车刀夹等,是夹持机床刀具的重要部分,通过刀盘的旋转来更换已经预先设置好的刀具,有利于编程加工。刀盘的精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刀具的中心是否与机床主轴中心重合,直接影响到加工精度。本文具体地介绍了我们公司利用现有设备条件对刀盘类零件的各项加工难点及其解决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主要分析了数控车削加工中刀具刀尖圆弧对圆锥类零件表面加工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对在数控车削加工中正确选择加工工艺、选择刀具参数和编制加工程序提供了依据,对在实际生产中提高零件加工精度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我厂在加工零件时,由于受到零件加工部位形状和尺寸精度的限制,普通型机夹端面铣刀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设计制造了径向可调机夹可转位端面铣刀。这种铣刀对具有各种类型畸形槽的零件的加工,可一刀成型,使用效果较好。一、刀具结构及调整刀具结构,由刀体1、调整心轴2、紧固螺钉3、4、刀片5组成。刀具径向尺寸的设计和主偏角K_γ大小选择,可根据被加工零件的畸形  相似文献   

12.
扶满云 《工具技术》2003,37(8):40-41
细长杆状类刀具 (如钻头、铰刀等 )在机械加工中应用广泛。由于刀具的刃磨决定了刀具切削部分的形状及精度 ,因此既是保证刀具性能的关键工序 ,又是保证被加工零件质量的关键工序。细长杆状类刀具精度的提高 ,一直是刀具制造中的难点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类刀具的有效部分太长、制造时刀具刃口离夹持部分太远。由于刃口离夹持部分太远 ,加上夹头有一定的夹持精度 (一般在 0 0 0 2~0 0 0 5mm) ,因此在开始磨削之前 ,刀具刃口处的径向圆跳动就有可能已达到 0 0 0 5mm~0 0 1mm(甚至更大 )。由于磨制刀具特别是磨削刀槽时采用强力磨削工艺…  相似文献   

13.
根据零件结构特点,改用铣削工艺替代原来的车削工艺加工转向器壳体密封槽,通过对设备、夹具、刀具、程序及加工工艺参数多因素的试验研究,实现了密封槽铣削成形,能稳定达到设计要求的位置精度与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4.
李代华 《机械制造》1994,32(5):17-18
在生产实践中,一些零件的内孔里常常要加工出一些长圈槽或O形圈槽(如图1所示的φ;以下我们统称这类槽为内孔沉割槽),对于—些较规则零件的内孔沉割槽,可以在车床上加工出来,但对一些如图1所示的不规则零件,其L大于车床回转半径,内孔沉割梢φ则不能在车床上加工。为解决这类零件内孔沉割槽的加工问题,我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加工内孔沉割槽的偏心差动刀具,较好地解决了这类不规则零件内孔沉割槽的加工。我们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由于零件不规则,故不让零件转动(实际上零件也无法转动),靠刀具转动且自动作径向进刀运动,以切制出内孔沉割糟。下面介绍这种刀具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细长轴类零件加工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并从细长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刀具、切削用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细长轴的加工过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保证零件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6.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复杂模具的凹模,可以用手工编程,但是难度很大。如果利用MasterCAM软件中的铣槽加工方法,则很容易实现NC程序,还可以通过模拟加工,验证程序的可行性。本文主要介绍了MasterCAM软件对于铣槽加工刀具路径生成的过程,并通过复杂零件实例说明加工不同类型凹槽(Pocket)时的刀具路径,既考虑保证零件尺寸精度同时又能提高工效。  相似文献   

17.
复合刀具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加工刀具组合起来使用的刀具,在生产实践中以其高生产率、高精度、低成本和加工范围广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工程机械阀类零件加工领域,复合刀具在国内外各知名厂家均被普遍使用,美国卡特和日本小松公司也大量采用复合刀具,并在设计上、工艺上标准化、系列化,形成公司内部标准,不但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有效地保证了零件质量。我公司生产的阀类零件,其主要及关键加工要素为各类孔,一方面,孔本身尺寸及几何精度要求高且数量多;另一方面,各孔之间位置精度要求严格。因此,对我公司而言,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是孔加工复合刀具。下面就其在分类、优点、切削过程特征、设计原则及在我公司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当需要在卧式车床上车削壁厚〈3mm,表面粗糙度值Rn=1.6μm,两面均需要加工的薄片类工件时,由于此类工件壁厚极薄、刚性非常差,无法采用一般的卡盘进行夹紧,工件在车削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变形。为满足此类零件的加工精度,设计了一种真空式负压车床用吸盘,该吸盘可与原有车床主轴及真空泵配合使用。当真空泵工作时,由于吸盘表面的五道环槽在真空泵的作用下形成了负压,工件就会被大气压均匀地压紧在吸盘表面,这样既达到了定位夹紧的目的,又不会引起工件的装夹变形,从而满足薄片类零件装夹加工的目的。同时采用适宜的刀具和切削用量就可将薄片类零件加工变形降至最低,满足薄片类零件加工精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型号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的加工工艺及测量方法改进问题,分析了燃油喷嘴精密零件旋流器的加工工艺与测量方法的改进。通过改进加工工艺,采用车削中心一次装夹完成零件外型及旋流槽的加工,重新设计加工刀具,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有效解决了喷嘴组件的燃油喷雾角度偏离设计值的问题;通过尺寸换算,改变测量尺寸,以测量槽的进出口长度尺寸来代替槽深尺寸,解决了旋流槽深度尺寸测量失真问题;通过对不同设计尺寸特性的零件在不同燃油压力下流量试验的数据分析,优化选择,确定了燃油流量值满足设计期望的喷嘴零件设计特性,解决喷嘴燃油流量偏小及高低压燃油流量不同步问题,对燃油喷嘴的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V型槽渗碳淬火类零件的特性及加工难点的分析,研究V型槽渗碳淬火类零件的工艺总方案及加工工艺。主要针对2种不同结构类型的V型槽渗碳淬火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过程进行分析,探讨V型槽渗碳淬火零件的特殊加工方法。通过对V型槽渗碳淬火类零件的生产加工和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改进与完善,摸索到了加工V型槽渗碳淬火零件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