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任何矿石的解离特性都与矿物结构密切相关。本文通过金的解离模型来利用浸出试验的结果预测复杂矿石中金的解离情况。诊断性浸出结果可通过解离模型加以利用。因为它们可解释复杂矿石吵同矿物中金的分布。这类试验所获的某种矿石中可浸出金可在磨矿前后利用诊断性浸出来确定。某种未磨矿石的可浸出(解离)金可用来预测该矿石磨矿后的可浸出金(解离金),这将必然十分有用。如果这一点可实现的话,未磨已磨矿石各粒级的可浸出金就可  相似文献   

2.
矿物解离度与工艺粒度关系和解离难易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物解离是选矿的必要条件之一,矿物工艺粒度、磨矿粒度以及矿物力学性质等诸多因素对矿物解离度都有影响,这些因素致使解离度和工艺粒度之间关系复杂化。本文以电炉渣黑钛石工艺粒度和解离度关系为例,研究矿物解离度与工艺粒度及矿石磨矿粒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不同矿石破磨解离实例,探讨了矿石解离难易程度分类,用以表示矿物力学性质对解离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矿石矿物学特征对破碎后矿物解离程度的预测机制,以水厂铁矿沉积变质型磁铁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观测矿石结构、构造与粒级组成,对比冲击破碎与二段磨矿产品的品位特征,分析磁铁矿石的破碎性质,预测矿石破碎后不同粒度范围下矿物颗粒的解离程度。结果表明,水厂铁矿磁铁矿石的结构构造简单,破碎过程中易产生沿晶断裂,冲击破碎至嵌布粒度的磁铁矿颗粒解离程度高于二段磨矿后磁铁矿颗粒的解离程度。矿石结构与构造特征可以反映矿石破碎与矿物解离的难易程度,通过分析磁铁矿石原矿矿物的粒级组成,可以有效预测矿石破碎后不同粒度范围内的矿物解离程度。研究结果丰富了矿石碎磨特性的分析方法,为矿山改进矿石加工工艺、实现节能增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脉冲解离矿石和炉渣中的有价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赤铁矿、铂族金属矿石、含铜复杂硫化矿和含镍黄铁矿矿石解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电脉冲法碎磨矿块时破碎产品的解离度比机械碎磨法高 ,而产生的细粒级含量低。文中描述了不同电参数的电脉冲沿矿物颗粒边界进行解离的特效碎磨过程机理。电脉冲的解离作用在于 ,能获得更多的粗粒单体矿物颗粒 ,增加可有效地被后续分选设备处理的粒级含量。用两种方法碎磨硫化矿时 ,产品细粒级 (<10 6μm)中单体矿物颗粒数量基本相当 ,而在粗粒级中 (>10 6μm) ,两种方法所产生的单体矿物颗粒数量约相差 40 %。应用电脉冲法碎磨氧化矿和镍黄铁矿矿石时 ,精矿回收率和品位都普遍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5.
矿物的单体解离是浮选分离的前提,查明矿石细度、目的矿物单体解离度和矿石可浮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为浮选前物料的准备提供指导。为此,以赞比亚谦比希西矿体矿石为例,借助矿物解离分析系统(MLA),初步探讨了不同细度下有用矿物的解离特性与可浮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谦比希铜矿中的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含量为5.32%,脉石矿物主要有正长石、石英和云母;原矿中黄铜矿属于以微细粒为主的不等粒嵌布,黄铜矿颗粒介于10~500 μm,且多数与长石和石英毗邻,部分细颗粒被包裹在粗颗粒的长石和云母中,仅有少量单体解离颗粒存在;将原矿磨至-74 μm占70%,黄铜矿的自由表面由60.88%升高至78.14%,单体解离颗粒含量由28.90%增加至54.24%,但连生体中铜矿物的分布规律没有改变;试验矿石浮选过程最有效的选别粒度为18~100 μm,粗颗粒中铜的损失是由于铜矿物单体解离度低,过细物料的损失则是因为物料可选性差。  相似文献   

6.
司家营铁矿Ⅰ号矿体矿石工艺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司家营铁矿为冀东地区一特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通过运用晶体光学、工艺矿物学等研究手段,对该矿床Ⅰ号矿体矿石的矿物组成、工艺粒度及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矿石划分为易解离易选型、易解离难选型、难解离难选型三种嵌布类型,并分析了每种矿石的工艺性质及可磨性,预测了磨矿粒度、回收率等选矿指标,对指导配矿及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具有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矿物性质波动大、嵌布粒度不均匀、细粒级含量高是造成目前选矿指标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提高回收率的关键在于对难选难解离矿石的充分细磨,加强对细粒级铁矿物的回收,另外也要严格控制易泥化矿石的入选比例。   相似文献   

7.
分析未破碎矿石碎片可以预示磨细矿石时获得的解离度,经图像分析可以直接测定磨细矿石过程中矿物解离度与磨机产品的解离度。通过测量粒度分布预示矿物解离度;  相似文献   

8.
连续磨矿产品解离频谱的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总体平衡方程需要在二维空间积分。完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脆性颗粒经碰撞破裂时其破裂模式与矿石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非常详细的了解。迄今已提出的各种解离模型多适用于批次磨矿过程,在该条件下的解离问题可孤立地进行研究。如果磨矿是连续的,且构成了包括分级、分选作业选矿流程的一个单元作业时,情形则截然不同,此时需要对已知矿物组成的个别颗粒破裂时矿物的解离进行描述。工业上重要的连续磨矿作业通常是与水力旋流器构成闭路的磨矿回路以及浮选厂中的再磨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连续磨矿产品矿物解离频谱的有效算法。该算法的基础是Andrews-Mika相图的详细内部结构。将该相图用于实际矿石时需要校正,其内部结构可由单一粒度、单一品级物料的单个颗粒的破碎来确定,但同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解离模型来表示总体平衡计算中所需的截面转换系数。由Leroux(1992)和King(1990)所提出的模型与试验数据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矿石基因特性是选矿工艺的决定性因素,通过矿石基因研究可以预测有价元素的理论选矿指标。为实现铜硫矿中铜选矿回收率的合理准确预测,从矿石基因的角度,以原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铜硫矿中铜的选矿回收率预测新方法,且不需要进行选矿试验或测试不同细度磨矿产品中目的矿物单体解离度。研究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相符,可为现场生产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A卷 会议上宣读的论文A1 矿物和物料的特性1 原料的数学表达特性———设计机械的基础2 根据图象分析测定岩石组成和矿石可磨度3 非化学计量的矿物的自动化特性的确定4 用神经网络对高岭土类矿物的颜色分类5 矿浆样品的在线X射线分析———问题和解决办法6 火星土壤和人类的探索7 天然沸石的分选和机械化学改性8 用于材料选择的选择性数据采矿9 用煤的结构化学参数对煤进行分析A2 矿物解离1 矿物解离含量分布的立体修正2 在矿物边界上选择性破碎的解离模型3 矿物解离分析———某些最新发展的评述4 由颗粒组成的物料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粒级的矿石参与有用矿物解离过程。此时,中间粒级的矿粒起重要的作用,因为很大一部分矿物是从其中解离出来的。所需要的中间粒度矿石的数量与矿石在磨矿机中停留的时间有关,它是磨矿机的生产能力和给矿粒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司家营铁矿原生地矿石的可磨可选性分布特点,有利于合理配置采场的矿石资源。通过制定可磨可选性试验标准和判定标准,选取大量的矿石样品进行可磨可选性试验,发现如下规律:Ⅰ号矿体整体上可磨可选性较好,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粗,矿石质量好;Ⅲ号矿体中部和西南部可磨度相对较好,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粗,矿石质量较好,北部可磨度较差,可选性好,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矿石质量一般,南部可磨度较好,可选性较差,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矿石质量一般;Ⅳ号矿体北部和南部可磨可选性较差、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矿石质量较差,中部可磨度较差,可选性较好,矿石质量一般。从采场目前矿体揭露的情况来看,氧化矿中好磨好选的矿石占56.4%,原生矿中好磨好选的矿石占87.2%。对选矿生产过程中稳定生产能力和优化生产指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细嵌布难选矿石在我国分布广,涉及铁、铜、钼、铅锌、黄金等金属矿种,搅拌磨技术是实现微细嵌布难选矿石细磨的关键技术。介绍搅拌磨在难处理钼矿、铁矿、金矿中的典型应用实例。这些实例表明,搅拌磨可在提高目标矿物单体解离度的同时,使细磨产品具有窄的粒度分布,减少目标矿物泥化,从而实现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共同提高,并且可显著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齐大山铁矿细碎矿石为对象,考察其高压辊磨机粉碎产品的磨矿特性和单体解离特性,并与实验室颚式破碎机粉碎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目标粒度分别为0.074和0.280 mm时,辊压产品的邦德球磨功指数分别比颚破产品的降低13.96%和28.23%;在-0.074 mm占80%磨矿细度下,-3.2和3.2~0.074 mm辊压产品与对应颚破产品的相对可磨度分别为0.83和0.86;辊压产品与颚破产品相比,-0.5 mm粒级中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高15.16个百分点,不同磨矿细度下的磨矿产物中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高5.55~0.98个百分点;辊压产品磨矿产物中的连生体属于二次磨矿时易于解离的连生体,而颚破产品磨矿产物中的连生体属于二次磨矿时难以完全解离的连生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浮选从细粒铅-锌矿石中回收闪锌矿和方铅矿,通常需要再磨,以便在合理的精矿品位条件下获得较高的回收率。再磨的目的是将较粗的有阶矿物颗粒减少到合适的粒级,使浮选容易进行,并可解离复合有价颗粒,使这些颗粒中的脉石不致降低精矿品位。除了改变颗粒的粒度和解离度外,再磨还可以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从而改变了给定粒度和解离度的矿物颗粒的浮选速率。已研究出一种方法,可将再磨后总的浮选回收率变化分解成两部分,一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矿石力学特性的分析,介绍了根据破碎矿石实际所需破碎力、精确选择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及工业试验的结果,采用添加φ100mm钢球,并按1:1比例加装80mm钢球,取代φ125mm钢球,不公强化了选择性解离为主要内容的选择性磨矿作用,使有用矿物单体解离度显著提高,而且使磨矿产品粒度特性改善及磨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矿石力学特性的分析,介绍了根据破碎矿石实际所需破碎力、精确选择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及工业试验的结果。采用添加100mm钢球,并按1∶1比例加装80mm钢球,取代125mm钢球,不仅强化了选择性解离为主要内容的选择性磨矿作用,使有用矿物单体解离度显著提高,而且使磨矿产品粒度特性改善及磨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北某铜矿原矿性质复杂、浮选作业铜矿物解离不充分、回收率较低的问题,试验采用高碱度优先浮选流程结合中矿选择性再磨进行研究,结果铜回收率达到81.23%,在保证精矿品位的情况下回收率提高1.53个百分点。对新、原流程精I入选矿石的解离度及筛分化验分析表明,中矿再磨能提高铜矿物解离度,使矿物在易选粒度级别富集。  相似文献   

19.
预测矿石分选特性的定量矿物工艺学理论在澳大利亚的许多硫化矿选厂得到了验证。取粗粒给矿样(一般为棒磨给矿)代表未粉碎的矿石,将矿石样品破碎到合造的粒度,取其中的一份子样嵌在磨片上进行QEM*SEM分析,通过线性扫描测定,可以得到矿石结构、矿物粒度组成及嵌布特性方面的资料。对磨矿产品同样进行了粒度及品位分析,所得到的这些数据再加上由合作公司所提供的现场操作数据能够建立起产品的金属平衡,并能得到单体解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沉积变质岩型磁铁矿的主要地质背景和矿物基因的关系,认为矿石的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嵌布特性、矿物共生关系等信息是矿物基因的内在表达;矿石力学特性、解离特性和分选特性是矿物基因的外在表达;而各种地质作用的交互式影响,是造成不同类型矿石甚至同类型矿石分选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利用 MLA 对本溪某超贫超细磁铁矿进行了矿物基因学研究,初步解释了该鞍山式沉积变质岩型磁铁矿形成过程中前期的各沉积作用及后期的各变质作用与该矿石的矿物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针对该矿石的矿物基因特性,创新性地设计出高压辊解离调控碎磨-精准分选的新工艺和新装备,分选指标比传统高压辊湿筛湿选具有明显的优势。新系统装备在 1 000 万 t/a 的新建项目应后,顺利达产达标,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基于矿物基因特性的高压辊磨解离调控分选系统解决方案对其它鞍山式沉积变质岩型磁铁矿的大规模低成本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推广价值,为中国钢铁行业合理开发和利用低品位难选铁矿资源、保障铁矿石国内供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