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全域旅游的开展,近年来传统村落的旅游建设迅速发展。然而飞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村落个性欠缺、历史文脉逐渐被湮没、村落精神难以彰显等问题,乡村振兴发展的同时更应留得住"乡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在特色资源挖掘、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村落运营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融入"文化+"发展策略,基于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各业态,提出"文化+资源、文化+设施、文化+产业、文化+运营"等四个层面的发展方法,注重在发展的同时彰显地域文脉。最后结合龙海市东园镇埭美古村落的发展建设案例进行证明,为当下传统村落旅游提供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化建设时代大潮中,传统村落保护与延续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相较一般村落,传统村落具有更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以我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中的内蒙古自治区隆盛庄村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其村落民居的建筑风貌特征与街巷空间结构,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保护与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北方地区分布着无数个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非常具有保护价值。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传统村落迎来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传统村落建筑现状的保护、修缮与改造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重心。文章以山东省海阳市后山中涧村为调查对象,通过适当的调研方法研究后山中涧村村落概况和其建筑现状,寻找存在问题,提出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北方地区传统村落的建筑现状保护、修缮与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在地”视角,对新疆额敏县上杰勒阿尕什村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空间肌理与营造特征,梳理村落风貌现状和民居建筑的绿色性能。归纳村落存在的问题,如:村落整体风貌的不协调、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短板、居住建筑的绿色化性能缺失等。根据上述问题导向,沿“在地”视角下的村落保护与提升路径,调试村落风貌空间、优化乡村景观、提升绿色化性能等策略研究,使村庄文旅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在地文化认知提升。这对未来村庄建设和旅游发展能力提升方面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是我国目前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文化振兴是其重要部分。国内外关于乡村文化保护的研究颇多,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赋予等级的村落更为重视,而大量历史价值介于传统村落与普通村落之间的"非典型传统村落",由于其文化遗产分散、重视度不高等原因,成为城乡发展进程中极易被忽视的部分,在学术研究中也略有缺失。因此,文章以"非典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结合"非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困境,提出了针对这一特殊村落的保护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村落的振兴要综合村落历史文化特色和物质空间环境两方面进行保护。文章选取黑龙江省三家子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深入访谈,总结出村落现状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依据村落既有资源条件构建村落建设与发展资源的评估指标体系,深入挖掘村落现状优势资源,进而从文化历史资源传承与保护、村落空间整治与保护两方面提出村落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机遇下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车龙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客家传统聚落,其保护与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本文针对车龙村的传统村落格局、传统建筑、基础设施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建议:在优先保护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民俗旅游的驱动模式,并提出相关的规划策略及实施建议,对于我国众多的传统村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复兴和传统村落保护的大趋势下,传统建筑的更新再利用,连接着建筑遗产与乡村文脉、记忆、新需求等的关系。本文以丁屋岭客家传统民居更新为高校-乡村共建实践基地为例,探索基于最大化适应原有环境、空间、结构等的适度、适宜的更新设计;在高校-乡村共建目标下,促进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发展,以及提供与乡村建设结合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乡村复兴活化的可推广策略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渠道。尤其对于以自然风貌与传统文化而闻名的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在保护资源本体、坚守文化自豪感的前提下可进一步激发传统村落新活力,成为改善乡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然而,当下在发展传统村落乡村旅游过程中面临着"重开发,轻保护",自然风貌、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或消失,以及村落呈现"空心化"等危机。文章以传统村落——江西抚州洽湾古村为例,就如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承载了宝贵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中,传统村落也面临人居环境无法满足现代人居要求、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全球化背景下,很多居民对传统文化失去自信,这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挑战。本文以可邑村为例,从点、线、面3个维度对文化传承下的村落物质空间环境建构进行分析,探讨乡村旅游与文化保护的相互作用。在乡村旅游受到扶持的同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传统村落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接受,形成了改善环境—促进经济—保护文化的良性的正向循环,最后得到文化传承下传统村落的空间景区化构建策略,以期为同类型传统村落的更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空间呈现,因此,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及整治设计方法,既不同于历史文化街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村庄规划。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需要先梳理出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元素,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层面,从历史、现在和未来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并提出发展策略。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村庄保护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文化复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近期行动规划等。文章基于福州市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的重点、框架、内容体系,并针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建筑整治、景观修复等特色方法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落中的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文明振兴的灵魂所在。本文以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对村落公共空间的整体布局进行物质形态研究,同时总结归纳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后从“点、线、面”三个层面提出合理的营造策略,进而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着风貌特色消失、传统文化遗失等问题,在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营造与发展策略,以文化空间为着力点带动传统村落发展,保护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通过解析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基本内涵、文旅融合与村落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当前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为例,从整体格局、节点、建筑三个层面识别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针对其现状问题提出空间营造方案,并围绕文化空间的功能结构打造、多方主体参与、提高文化空间输出三个维度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策略,以期营造出能够满足村民需要与游客享受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广受关注。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江西传统村落内有着丰富的建筑上梁文化资源。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结合文献搜集和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西建筑上梁文化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文化要素碎片化、文化空间消亡化、文化传承人老龄化等问题,提出了在建筑上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应构建以"传统建筑上梁文化空间"为保护核心,以"居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技术为辅助的三层次的江西建筑上梁文化保护模式,以期为传统村落的文化振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传统村落正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各类挑战。甘肃陇南地区具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与醇厚的地域文化。在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承往往被忽视,从而形成了"焕然一新""千村一面"的新农村景象。以陇南文县案板地社为例,挖掘积淀的传统文化与营建智慧,剖析当前村落发展中的文化传承问题,提出针对性保护与发展手段,促进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同类村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云南沙溪寺登村为例,首先回顾了村落保护与建筑修复的过程。其次研究了村落保护和发展中文脉传承的具体措施,体现在从村落布局规划、街巷保护整治、历史建筑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延续传统村落的文脉,不断平衡村落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再次,研究发现准确定位、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循序渐进、多方配合、综合保护是寺登村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最后,总结了寺等村保护发展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诗歌型文化线路,沿途传统村落分布众多、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特色各异。但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浙东唐诗之路沿线传统村落也面临着产业转型、环境更新、空心化、文化遗产传承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文旅融合的视角,通过对沿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提出以唐诗为主题,以诗人行迹为脉络,挖掘诗路文化资源,保护诗路文化遗产,并解码唐诗文化基因,在已有村落文化形态的基础上,有机植入诗歌文化元素,建设“诗意乡村”,以文化赋能乡村旅游,实行沿线传统村落联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特有特质,在近些年的乡村复苏运动中,从政策到地方越发重视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并且在传统村落的规划改建中取得成效。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乡村建设重物质、轻内涵,自然村落的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该如何从文化传承和乡土风貌保护的角度实现自然村落的内涵式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基于国内外乡村建设理论及文化传承经验进行研究综述,提出自然村落的文化传承内涵、构成、类型和创新方向。同时,以新疆东地村为例,提炼该村文化资源构成,并通过确立文化主题、重塑文化空间、"文化+"的规划策略实现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徐瑾  万涛 《城市规划》2017,(12):65-72
城乡二元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口外流,导致在乡村保护与发展中内生动力不足。而同时,随着城乡壁垒的弱化,一批走出去的"村外人"带着新资源,抱着乡土情怀重返故里,成为传统村落复兴的契机。本文基于乡村精英和乡村治理的"公"、"共"、"私"领域等理论基础,以传统村落H省G村为案例,深入剖析了乡村治理中"村内人"和"村外人"的互动关系,并指出回流的村外精英拓展了新的社区关系资本,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现实困境。研究依据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具体行动,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困境的建议,包括塑造"新乡贤"文化,建立"新乡贤"议事平台,分工协作等,对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复兴传统村落的发展建设,以及拓展乡村规划的理论视角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日渐衰败的闲置用地注入新的生命力是乡村活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晋江市龙湖镇内坑村为载体,基于"活化"理念,探讨乡村闲置用地问题。将村落闲置地块的改造、传统风貌建筑和传统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等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系统的活化策略。按照该策略完成设计及建造的实践工作,为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力求形成一种新的乡村可持续发展营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