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我国进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的加速期,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城乡文化交融活跃、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许多传统村落出现功能空间失衡、生态空间破碎等问题[1]。水街空间作为传统村落中具有公共性、开放性、混合性的特殊区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其功能也发生了改变。该文重点选取徽州传统村落中6个各具特点的水街空间,运用SD法定量分析使用者对环境的认知及水街空间活力的强相关因子,并具体以历溪村为例,分析其水街空间现状及功能转化,结合水街空间存在问题及相关因子分析提出规划先导、界面协调、改建并举的策略,以激发历溪水街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黄山市历溪村乡村旅游规划为例,指出该规划首先树立"健康"的形象主题,提出"牯牛降下第一村--御医故里,健康胜地"的形象定位,进而围绕主题形象,进行乡村旅游地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项目策划等旅游规划核心内容的规划设计,从而实现了"塑造、凸显与传播的乡村旅游地形象主题,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形象驱动型旅游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总结国内学者近年来对乡村建设提出的各类意见以及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与转型展开的相关研究,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建设与转型等相关研究,并基于乡村振兴政策背景下,分析由传统村落的建成环境和深层历史文脉等主客观因素主导的新型农村建设活动以及文化发掘,讨论并总结新时代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传统村落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下,产生了经济落后、空间衰败、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发展危机。基于此,以徽州传统村落木梨硔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色价值和空间格局,探讨木梨硔村落在村民生活方式与传统空间观下的空间传承以及村落空间重构的策略。以此重塑木梨硔村落的活力,延续村落文脉,也希望对徽州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以及徽文化的传承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黄山市历溪村乡村旅游规划为例,指出该规划首先树立“健康”的形象主题,提出“牯牛降下第一村——御医故里,健康胜地”的形象定位,进而围绕主题形象,进行乡村旅游地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项目策划等旅游规划核心内容的规划设计,从而实现了“塑造、凸显与传播的乡村旅游地形象主题,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形象驱动型旅游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针对村庄在人居环境改善和村庄发展方面片面追求效率、忽视村庄精神内核的问题,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通过对淇澳村进行实地调研,发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现存问题,探讨其产生原因和风貌整治路径.  相似文献   

7.
《安徽建筑》2019,(10):28-31
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和哲学思想。文章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以休宁县祖源村为例,从水口空间、街巷空间、广场空间和居住空间四个方面,分析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以及徽州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提炼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崔佳雯  李施 《城市建筑》2023,(15):44-46
优化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是提高当前农村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关注“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因此对其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首先对当前的政策及农村背景做出了总体的概括和分析,进而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策略进行拆分探索。从自然、人文、人工三方面对郑家村人居环境优化方向做出了详细的论述。以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响水乡郑家村为例,对其区位、背景、现实状况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在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和战略方向后,化零为整,从景观和房屋两大方面考虑,并从水体、植物、道路、房屋等小方面对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长阳县磨市镇为研究对象,并以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为切入点,旨在发掘在乡村聚落的不断发展与扩张中,其街巷系统随之更新演变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研究结合调研与图示分析乡村聚落的街巷更新与发展,并同时试图探讨应对各项问题的合理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承载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传统聚落形式,是经由大量农耕文化凝结与物化的表征符号组构而成,并不断进行着文化意义的再生产。该文首先对"文化表征"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提出了文化表征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保护的三部分内容:文化概念图的评估、文化符号的梳理与解读、文化符号与表征空间的整合。该文结合武汉市泥人王传统村落的规划案例,通过村落文化信息的梳理以及表征符号与物质空间的整合,建构和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表征空间体系,从而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以及传统村落空间的文化活力再生,最终有效地促进传统村落空间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规划转型的新常态时期,人居环境建设成为工作重点之一。在物质环境与人居环境共同营造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以人居环境视角,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发展类型及研究方法,总结当前研究进展,思考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武悦  张铭洋  孟琪 《华中建筑》2023,(12):157-162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村落文化走向“失落”,文化空间再造成为颇具意义的尝试。该文结合同江市赫哲族村落“非遗”现状,基于文化空间视角,构建文化空间再造分析框架,探讨民族村落文化空间再造过程的内在机理,寻求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再造范式,以期为民族村落的存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湖南邵阳新邵县爽溪村为例,探求风水学理论下人居环境约束性指标,尝试将风水学理论融入乡村振兴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不断提升乡村空间品质,找到属于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 一、风水学理论 风水学是基于山水的环境学,与人居环境密切相关,通常来说,好的风水才能产生好的人居环境.因此,风水学中的约束性指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人居环境产生相应作用,从而对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4.
15.
16.
乡村公共空间不同于城市公共空间一蹴而就的建设模式,它是在村民漫长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对环境的适应性表达自发建设形成的。文章通过对仙娘溪村活动人群的行为调研,引入环境行为学的概念,对特定环境下的人群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溯原始乡村公共空间自发性建设的特点,从人群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两个层面,对乡村公共空间环境内交通空间的安全可达性、公共空间的设施丰富性、服务空间的功能丰富性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既要保存其地域性又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以嘉溪村保护改造项目为例,提出将古典叙事学的叙述方法转译为空间情节编排手法。以古村落的“民俗生态化保存”为切入点,重塑群体性活动、生产互动等场景空间,继而重塑村落肌理。此保护改造方式不仅可以重拾地域民俗传统、满足村民精神需求,还能够从体验的视角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以古典的方式展现村落的历史沿革、风俗人情,为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天门市多祥镇谢家湾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探讨在乡村振兴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环境整治在人居环境改善中起到的重大作用,肯定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规划设计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本次乡村规划分别从乡村道路扩建、村庄河道清淤、河道环境改善、村口活动广场设计、村庄宅前绿地设计这五个方面出发,对谢家湾村整体的居住环境进行改善,在实践运用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探究未来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出乡村规划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乡愁呼唤着人们情感的回归,留住乡愁,就留住了人情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就是为了守住历史与时间的乡愁。本文在分析传统村落乡愁与意象的基础上,以徽州传统村落——绩溪县龙川村为案例研究,分析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的意象体系。在体系构建过程中,利用隐喻抽取技术,演绎归纳龙川文化旅游的意象体系及意象共识地图。最后从乡愁意象的发展角度,提出龙川在挖掘与合理保护意象元素、提升意象文化空间营造、优化意象转达与体验三个方面的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也为其他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