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乡村地区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传统"自上而下"编制的村庄规划多是谋划村庄终极蓝图,缺乏对村庄发展动力和规划实施机制的统筹考虑,无法解决快速城市化与城乡二元割裂导致的村庄空心化、产业衰败、环境破败等问题。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巴山寨村为例,针对村庄现状发展特征,秉承上下联动共同缔造价值观,创新性地提出了"印象+谋划+行动+议程"的新型规划体系。以"巴山印象"明晰村庄发展的重点问题;以"巴山谋划",统一村民意愿,明确村庄发展路径;以"巴山行动",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行动计划;以"巴山议程",商定行动准则,形成长效管理制度,以期为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需求,促进乡村振兴的村庄规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陈铭  李华明 《华中建筑》2010,28(8):120-123
该文通过对前川街彭楼村现状空间规划的分析,指出了新时期村庄规划渐进策略的内涵和原则,强调在村庄空间规划设计中应采取渐进策略逐步控制和引导村庄发展,形成连续的规划层次。结合彭楼村村庄规划设计的案例,在村庄的用地布局、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基础设施的适宜性技术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乡村空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共同缔造旨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晏岗村共同缔造理念实践研究为例,通过对乡村治理独特性的剖析,以及乡村政治制度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阐述共同缔造理念下村民自治的先导性,探索共同缔造理念的具体实践路径。从公众参与和村民自治的角度建设完善乡村基层自治组织,以村民为主体,实现村庄的共建共治共享,探索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研究村庄共同缔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发现与村民个人利益和宗族文化观念相关联的村庄营造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但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成效易受差序格局的影响,表现出乡土化的负面特征。通过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分析共同缔造中的乡土化表现形式,结合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家畈村开展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工作,提出基于乡土化特征的村庄规划与治理路径,采用以“内生激活”为核心的社会治理策略、以“本土融合”为核心的空间整治策略,进而实现共同缔造扎根于村庄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研究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发现传统民居在活化利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破坏、人文内涵及精神价值丢失、商住矛盾、居民仍对居住环境不满意等问题。研究通过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结合辅堂里设计,提出设计时应贯彻共同缔造的规划理念,注重培育居民的主体意识。文章采取多视角的调查研究、参与式的规划设计、内生型的社区营造等路径,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民居利用改造时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8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多方参与的"五共"机制,推广共同缔造乡村治理模式。2017年底,住建部在定点扶贫的4个贫困县各选一村开展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示范村的建设与推广,探索乡村振兴规划的范式,从实事、小事做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政治工作。本文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会龙镇印合村规划建设实践研究为例,通过剖析共同缔造理念在印合村规划的应用模式,探索共同缔造理念在村庄生态功能、生活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村庄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村庄规划编制方法逐步表现出其不适应的方面,应当基于“三生协调”的发展要求,科学合理的谋划村庄发展路径,以保障村庄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本文主要以湖北省随州市丁湾村为例,针对村庄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解析了乡村地区“三生协调”的发展内涵,系统阐述了在“三生协调”要求下村庄规划编制的创新思路,以期为农业、农村、农民协调发展下的村庄规划思路起到一定的理论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村空间在此期间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成为城乡工作的总要求。"三生空间"的协同布局是乡村空间充分发挥功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以乡村空间优化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庐江县汤池镇为案例,对三类空间的发展进行了现状梳理与总结,分析"三生空间"的协同程度,最后对三类空间的优化以及"三生空间"如何协同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前城市棚户区改造的背景,以某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开展可行性、必要性研究,通过创新开发模式及项目管理模式,提出一种体现多方参与、共同受益、大家满意的共同缔造理念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住宅的建设是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项目之一,对推动我国的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面对复杂的乡村建设现状,传统的人居模式凸显出缺乏实地调研、户型设计僵化、村民满意度低、推广性差等弊端,如何探索一条适应农村现状的农宅建设之路已迫在眉睫.通过对山东省郓城县后彭庄村农村住宅的实地走访调查,介绍了当地农宅的基本状况,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在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市场参与的共同缔造模式下,结合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农宅类型化设计方案,并对农宅类型化设计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国内乡村振兴规划已经成为热点。多数的民族地区位于边远欠发达地带,于是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交通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民族特色民俗文化失落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以西南民族乡村地区贵州省核桃乡为例,从生态、生活、生产三方面入手,以完善产业链,完善各类服务设施,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地区的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湖北省荆门市蔡院村为研究对象,从地方性角度出发,发现乡村建筑存在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三个维度,并具有"三生一体"的内在机制。在解析地方性和三生一体概念的基础上,从乡村建筑的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及"三生"功能价值之间的关系分析地方性的乡村建筑"三生一体"的自有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性空间改造策略,以期为美丽乡村地方性表达和可持续性发展探寻一种有机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载体之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是厦门在社区治理创新的具体实践.以厦门东坪山共同缔造工作坊实践为例,解析“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工作理念、组织架构及工作坊的工作机制等.对东坪山村发展遇到的困境,以工作坊的方式通过创新规划工作机制、完善村庄组织建设、明确危旧房改造政策等方式不断推进东坪山村庄整治,为其他地区的社区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防灾的视角下,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以阜平县朱家营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得到的数据分析村庄的社会、经济、自然等发展情况,找出发展瓶颈和安全隐患,本着产业健康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应对产业、选址及村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乡村收缩成为必然趋势,部分地区相继开展了以“合村并居”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核心内容的村庄布局规划,对乡村空间优化实践发挥了积极的探索作用,但也存在很大争议,比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推广困难;与非农就业结合不充分,“二次空心化”风险较高;农村居民点改造范围过大、速度过快,造成乡土文化丧失、农民的实际需求考虑不周等。本文以青岛市为例,通过乡村收缩特征研究及传统村庄布局规划困境分析,从乡村“精明收缩”的视角开展村庄布局规划研究,提出“精明的乡村生活圈”“明智的建设用地减量”“精准的村庄类型划分”和“精细的规划传导”等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技术路径,促使村庄布局规划更好地发挥乡村空间治理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础设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共生的规划理念,在此分类框架基础上,以江苏省扬州市丁沟野田村规划为例,探索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内容、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共同缔造”是一种以人为核心,共同创造美丽人居环境的建设理念。本文采用问卷、图像识别、访谈、旅游路径追踪等方法,剖析外来游客和本地民众对五四广场景观地域特征的感知。通过多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海洋景观地域特征为媒介,研究本地居民和游客对地域特征的感知度差异并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为滨海广场地域特征感知的提升提出合理建议。以期能够为滨海广场地域景观建设、历史文脉延续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推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对村镇进行"三生空间"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缓解城乡用地的供需矛盾,协调引导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共生发展的强大纽带。然而"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适宜性评价存在方法单一、评价指标选取不足的问题,物元模型能更全面地掌握待评价对象在单因子指标上的具体表现,极大提升"三生空间"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精确性。本研究基于物元模型对重庆市永川区村镇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62.5%村镇建设用地处于适宜状态(包括最适宜、高适宜),而吉安镇、何埂镇、仙龙镇和朱沱镇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相对突出。在未来规划和建设中,对于土地利用适宜度低的村镇应引起重视,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利用村镇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